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課堂教學設計【教學內容】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五十六朵花》第4課《滾核桃》【教材分析】《滾核桃》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五十六朵花》第4課欣賞課。《滾核桃》是山西絳州鼓樂的代表作之一。樂曲通過不同的節奏型、演奏方法、力度與速度的變化,表現了農民在屋頂曬核桃,核桃風干后從屋頂滾落的情景,表現了農民豐收時的喜悅心情。樂曲由十名鼓手運用十面不同形制的鼓,再加一副拍板演奏。表演時,演員不僅有高超的演奏技巧,還有形體表演,把演奏技術與形體表演巧妙地結合起來,增加了音樂的觀賞性。【學情分析】二年級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因此在音樂課堂上要從把握歌曲的情緒開始,到打動學生的情感,通過啟發、引導、實踐等教學方式,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音樂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在這節音樂課中得到快樂的情感體驗。同時,二年級屬于小學段的低學段,自我管控能力和理解能力較差,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及時管控學生,管理課堂紀律,對待學生要有耐心,主動引導學生加強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利用生動活潑、富于藝術魅力的形式,鼓勵他們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以此來激發、培養、發展他們的興趣。【教學目標】以2022年版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新頒布的課程目標為依據,圍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注重體現課程性質,重點反映課程理念,我們確立本節課的目標:(一)審美感知通過聆聽作品感受核桃滾落的聲音和表現的情景(二)藝術表現能用民族打擊樂器堂鼓表現作品(三)創意實踐教師引導學生用聲勢動作和樂器表現歌曲形象(四)文化理解通過學唱歌曲在聆聽樂曲、感受音樂形象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聆聽習慣,提高欣賞能力。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1、能用民族打擊樂器堂鼓表現作品(二)教學難點:1、教師引導學生用聲勢動作和樂器表現歌曲形象【教學準備】多媒體、鋼琴、堂鼓【教學過程】激趣導入教師: 同學們,你們喜歡吃核桃嗎?預設:回答問題教師:你們知道核桃是怎樣采摘的嗎?預設: 回答問題教師:今天老師就帶你們來感受一下打核桃的場面,今天我們欣賞的這首作品的名字叫作《滾核桃》,(書寫板書《滾核桃》)【設計意圖:通過教師引導,激起學生學習學習的興趣為后續引出主題奠定基礎】二、師生互動,感受音樂教師:聆聽音樂,你能想象到什么樣的畫面?預設:聆聽音樂并回答問題教師:再次聆聽音樂,判斷樂曲中運用了什么樂器?預設:聆聽音樂并回答問題教師:這段音樂出自民族打擊樂合奏《滾核桃》。《滾核桃》是山西絳州鼓樂,是用很多面堂鼓演奏的。樂曲表現了農民把打下的核桃集中裝袋,搬到屋頂上,然后鋪開核桃晾曬,核桃曬干后從屋頂滾落到地上的情景,表現了農民豐收時喜悅的心情。樂曲運用了敲擊鼓心、鼓幫等不同位置發出的不同聲響,以及悶奏、滾奏等演奏方法表現核桃滾落。樂曲中出現了哪些節奏,我們看一看。“X、X-、XX、XXX、XXX、XXXX”下面請同學們跟著老師打一打這些節奏預設:打節奏教師:樂曲由三個部分構成。下面我們聆聽第一部分,聽聽這部分音樂有什么特點?描繪了怎樣的畫面?預設:聆聽音樂并回答問題教師:第一部分是散板,也可看作引子,先是合奏,然后用滾奏的方式敲擊鼓幫,捕繪了晾曬核桃的情景,表現了核桃滾開散落在地上的場景,下面我們用敲擊樂器感受一下預設:敲擊樂器教師:再次聆聽音樂,聽聽核桃散落開時,音樂的力度、速度的變化是怎樣的?預設:聆聽音樂并回答問題教師:由強變弱,好像核桃滾遠了,速度由慢漸快,漸強,好像從屋頂滾落,后來越來越多,下面我們跟著音樂拍腿來表現核桃滾落的聲音預設:表現音樂教師:下面我們聆聽第二部分,聽聽這部分音樂有什么特點?描繪了怎樣的畫面?預設:聆聽音樂并回答問題教師:第二部分采用固定的節拍,鼓手們分別采用敲擊鼓幫、鼓面、悶擊鼓面、雙手交叉敲擊鼓幫、單手滾奏、網擊向前推奏、網擊向后推奏等演奏方法,敲出不同的音伍,壽現了核桃滾落的情景和農民們喜悅的心情下面做聲勢動作表現音樂預設:表現音樂教師:下面我們聆聽第三部分,聽聽這部分音樂有什么特點?描繪了怎樣的畫面?預設:聆聽音樂并回答問題教師:第三部分也是散板,節奏逐漸舒展開來,表現了農民緊張勞動之后那種悠閑自得的心情。下面跟著音樂晃動身體預設:表現音樂教師:整體聆聽預設:聆聽【教學建議:聆聽《滾核桃》,分辨不同的節奏型以及速度、力度的變化。聽辨并找出樂曲中出現的節奏型。】三、精彩演繹,自由發揮教師:下面我們上臺第一部分用打擊樂器,第二部分用聲勢動作,第三部分用身體律動表現音樂預設:表現【設計意圖:通過上臺表演,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同學們體會舞臺的樂趣,讓同學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讓歌聲、語言、動作充分融入到歌曲當中,讓音樂教學面對全體學生,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教學當中來。】四、拓展思路,開闊視野教師:同學們,下面我們欣賞一下視頻預設:欣賞視頻教師:欣賞完視頻,你們有什么感受?預設:回答【設計意圖:通過學唱歌曲在聆聽樂曲、感受音樂形象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聆聽習慣,提高欣賞能力。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五、結語教師引導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獲,教師總結。【板書設計】《滾核桃》絳州鼓樂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1張PPT)第四單元《五十六朵花》你們知道核桃是怎樣采摘的嗎?今天老師就帶你們來感受一下打核桃的場面,今天我們欣賞的這首作品的名字叫作《滾核桃》聆聽音樂,你能想象到什么樣的畫面?再次聆聽音樂,判斷樂曲中運用了什么樂器?這段音樂出自民族打擊樂合奏《滾核桃》。《滾核桃》是山西絳州鼓樂,是用很多面堂鼓演奏的。樂曲表現了農民把打下的核桃集中裝袋,搬到屋頂上,然后鋪開核桃晾曬,核桃曬干后從屋頂滾落到地上的情景,表現了農民豐收時喜悅的心情。樂曲運用了敲擊鼓心、鼓幫等不同位置發出的不同聲響,以及悶奏、滾奏等演奏方法表現核桃滾落。樂曲中出現了哪些節奏,我們看一看。“X、X-、XX、XXX、XXX、XXXX”下面請同學們跟著老師打一打這些節奏樂曲由三個部分構成。下面我們聆聽第一部分,聽聽這部分音樂有什么特點?描繪了怎樣的畫面?第一部分是散板,也可看作引子,先是合奏,然后用滾奏的方式敲擊鼓幫,捕繪了晾曬核桃的情景,表現了核桃滾開散落在地上的場景,下面我們用敲擊樂器感受一下再次聆聽音樂,聽聽核桃散落開時,音樂的力度、速度的變化是怎樣的?由強變弱,好像核桃滾遠了,速度由慢漸快,漸強,好像從屋頂滾落,后來越來越多,下面我們跟著音樂拍腿來表現核桃滾落的聲音下面我們聆聽第二部分,聽聽這部分音樂有什么特點?描繪了怎樣的畫面?第二部分采用固定的節拍,鼓手們分別采用敲擊鼓幫、鼓面、悶擊鼓面、雙手交叉敲擊鼓幫、單手滾奏、網擊向前推奏、網擊向后推奏等演奏方法,敲出不同的音伍,壽現了核桃滾落的情景和農民們喜悅的心情下面做聲勢動作表現音樂下面我們聆聽第三部分,聽聽這部分音樂有什么特點?描繪了怎樣的畫面?第三部分也是散板,節奏逐漸舒展開來,表現了農民緊張勞動之后那種悠閑自得的心情。下面跟著音樂晃動身體整體聆聽下面我們上臺第一部分用打擊樂器,第二部分用聲勢動作,第三部分用身體律動表現音樂同學們,下面我們欣賞一下視頻欣賞完視頻,你們有什么感受?同學們,再見!感謝您觀看與支持攻堅克難贏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03003001.mp3 f4a3c2fc6c88c387160b1c538d38d50a.mp4 【2022年新課標】人教版音樂二年級下冊-《滾核桃》教案.docx 【2022年新課標】人教版音樂二年級下冊-《滾核桃》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