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節 核能知識與技能:1.了解核能的由來,知道核能的優點和可能帶來的問題。2.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結構。3.了解核裂變和核聚變。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資料和討論,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圖文結合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興趣,使學生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重點:核能的由來及優點和利用核能可能帶來的問題。難點:核聚變、核裂變的過程。多媒體課件。一、情景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廣島嗎?1945年8月6日,美國向日本廣島投下第一顆原子彈,該城大部分被摧毀。據日本有關部門統計,因廣島原子彈轟炸而死去的人已達20萬。為什么原子彈的威力這么大?你想知道它的原理嗎?學習了本節知識后你就會明白了。多媒體播放原子彈爆炸的視頻。(視頻詳見教學課件)原子核在發生變化時,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那么你了解原子的結構嗎?核能是如何產生的呢?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就能找到答案了。二、合作探究 核能多媒體展示原子結構并回憶原子的結構組成。同學們交流討論原子核是原子中最小的結構嗎?電子為什么會繞核運動?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的,電子在繞核運動。原子核也是可分的,它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原子核中的質子帶正電,電子帶負電,原子核吸引電子繞核運動。原子的質量幾乎集中在原子核中,質子和中子的質量幾乎相同。原子核的體積相對于原子的體積來說非常小,相當于足球場上的一個雞蛋。質子和中子依靠強大的核力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因此十分牢固,要使它們分裂或結合是極其困難的。但是,一旦質量較大的原子核發生分裂或者質量較小的原子核相互結合,就有可能釋放出驚人的能量,這就是核能。 裂變1.裂變條件多媒體播放核裂變視頻。(視頻詳見教學課件)發生核裂變的條件是什么呢?用中子轟擊鈾核,鈾核才能發生裂變,放出能量。2.鏈式反應外界中子停止轟擊,裂變是否也就停止了?(1)多媒體展示圖片:用火柴模擬鏈式反應。(2)多媒體播放視頻:鏈式反應。(視頻詳見教學課件)用中子轟擊鈾235原子核,鈾核分裂時會釋放出核能,同時還會產生幾個新的中子,這些中子又會繼續轟擊其他鈾核……于是就導致一系列鈾核持續裂變,并釋放出大量核能。這就是裂變中的鏈式反應。3.核裂變的利用核反應堆中發生的鏈式反應,是可以控制的。若不加控制,會造成怎樣的后果呢?多媒體展示圖片:核電站、原子彈。(1)核電站利用核能發電,它的核心設備是核反應堆。核反應堆是原子核發生鏈式反應的場所。(2)鏈式反應如果不加以控制,大量原子核就會在一瞬間發生裂變,釋放巨大的能量,產生極大的破壞性,就如前面所見的原子彈。 聚變(1)多媒體展示圖片:(2)多媒體播放視頻:氫彈爆炸。(視頻詳見教學課件)(1)將質量較小的原子核結合起來,也會釋放出巨大的核能。(2)氘核與氚核在超高溫下結合形成氦核和一個中子,能釋放大量的核能。這一過程就是聚變。(3)氘核和氚核都屬于氫核的一種。大量氫核的聚變,可以在瞬間釋放出驚人的能量。氫彈利用的就是聚變瞬間釋放的能量。氫彈氫彈的殺傷力巨大,不僅爆炸時會產生巨大的熱量,而且還會釋放出各種射線。三相彈是目前裝備得最多的一種氫彈,它的特點是威力和比威力都比較大。在三相彈的總威力中,裂變當量所占的份額相當高。一枚威力為幾百萬噸TNT當量的三相彈,裂變份額一般在50%左右,放射性污染較嚴重,所以有時也稱之為“臟彈”。氫彈的運載工具一般是導彈或飛機。為使武器系統具有良好的作戰性能,要求氫彈自身的體積小、重量輕、威力大。因此,比威力的大小是氫彈技術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當基本結構相同時,氫彈的比威力隨其重量的增加而增加。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大型氫彈的比威力已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小型氫彈則經過了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發展,比威力也有較大幅度的提高。第2節 核能—見學生用書。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向學生滲透環保意識??茖W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造福人類,也可以給人類帶來滅頂之災。盡管人類在和平利用核能,但也有控制不好,出現事故的時候。例如: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在課堂上,我除了讓學生閱讀課本上的資料以外,還大量搜集了關于切爾諾貝利核泄漏的文字記載,展示給學生看,學生們在災難的記載面前目瞪口呆,同時也深刻地感受到了環保的重要性。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告訴學生,我國自古以來一直是維護世界和平的捍衛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