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二章 簡單機械第1節 杠桿知識與技能:1.認識杠桿和有關杠桿的幾個概念。2.能從常見的工具和簡單機械中識別出杠桿。3.知道杠桿的平衡條件及其應用。過程與方法:1.經過繪制力和力臂的過程,體會科學抽象的方法。2.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體會科學探究的各個環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樂于在周圍生活中發現和分析各種杠桿,具有利用杠桿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識。2.通過設置的問題情境,學會從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主動學習的欲望,培養學生探究物理規律的興趣。重點:杠桿的平衡條件。難點:畫出實際問題中的杠桿的力臂。第1課時 杠桿及其平衡條件多媒體課件、杠桿、鉤碼若干、彈簧測力計、支架。一、情景導入阿基米德是兩千多年前古希臘杰出的科學家,他有一句豪言壯語:“給我一個支點和一根足夠長的棍子,我就可以撬動地球?!蹦阏J為他是在吹牛嗎?阿基米德說的是不是“大話”,別著急下結論,學了今天的知識,你可能就會有新的判斷。今天我們就來認識杠桿。二、合作探究 杠桿多媒體展示圖片:瓶蓋起子、剪刀、鑷子、指甲剪、一根撬棒,并一起分享使用這些工具的感受。 同學們交流討論,歸納它們的相同點,試著給杠桿下一個定義。再思考討論一下杠桿一定是直的嗎?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可以看做杠桿?(1)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是杠桿。(2)有關杠桿的幾個名詞:①支點:杠桿可以繞著轉動的點O;②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F1;③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F2;④動力臂:從支點O到動力F1作用線的距離l1;⑤阻力臂:從支點O到阻力F2作用線的距離l2。(3)教師板演畫圖并解說。(作圖細節提醒:力的延長線用虛線表示;力臂用實線表示,且力臂兩端應該用箭頭標記,標記力臂時垂直的地方應有垂足;支點處用O標記;5個名詞必須用正確的字母表示。) 杠桿的平衡條件什么情況下才能使杠桿平衡呢?實驗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1)提出問題杠桿平衡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系?(2)實驗器材杠桿、鉤碼、彈簧測力計、支架。(3)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設問:甲、乙兩種狀態中杠桿均處于靜止狀態即平衡狀態,那么在實驗過程中應該選擇哪種平衡狀態?為什么? (討論得出方案:實驗時,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在杠桿上直接讀出力臂的大小)設問:當杠桿不掛鉤碼且調節平衡后,掛上鉤碼若杠桿不平衡,能用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調節嗎?教師總結實驗注意事項:A.在實驗前要通過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水平平衡;B.掛鉤碼后,不能再移動平衡螺母;C.讀數時,杠桿仍要求處于水平平衡狀態,以便直接讀出力臂的長度。(4)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引導學生按照設計方案中的裝置圖分組進行實驗探究,及時記錄數據。a.調節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b.在杠桿兩邊掛上鉤碼,調節鉤碼的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記錄F1、l1、F2和l2;c.改變鉤碼數量或位置,重復上面的步驟,得出三組數據,并記入表格。實驗次數 F1/N l1/m F1·l1/(N·m) F2/N l2/m F2·l2/(N·m)123 學生對數據進行處理,根據所得數據進行討論,總結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5)交流與合作引導學生相互交流得到探究結果,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公式表示為F1l1=F2l2。我國古代的簡單機械(杠桿)我國古代的農業、手工業、建筑業和運輸業是比較發達的,因此簡單機械的成就也是輝煌的,杠桿的應用非常廣泛。對于杠桿,在《墨經》中科學地敘述了其平衡原理,“相衡,則本短標長”。這里的“本”是指靠近支點一邊的桿,“標”是指靠近重錘一邊的桿。如果兩邊平衡,杠桿一定是水平的,被測重物一邊桿短,重錘一邊桿長。又說“兩加焉,重相若,則標必下,標得權也”,這就是說杠桿平衡后,兩邊加相等的重物,平衡會被破壞,標這一邊必然下降,這叫做“標得權”。從以上論述可以看出,墨家用確切的語言闡述了不等臂杠桿的科學原理。第1節 杠桿第1課時 杠桿及其平衡條件杠桿在生活和生產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好這部分知識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杠桿是一種重要的簡單機械,也是學習滑輪、輪軸等其他一些簡單機械的基礎。大部分學生對生活中的杠桿比較熟悉,也很感興趣;但對杠桿的“五要素”及杠桿的平衡條件還不清楚。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可以把學生的感性經驗上升為理論認識。另外,讓學生親自經歷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全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第2課時 杠桿的分類與應用多媒體課件。一、情景導入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時利用簡單機械搬動巨大石塊;我國古代利用桔槔在井上汲水;在現代建筑工地上,人們利用挖土機、起重機、吊車、鉗子等工具進行勞動。讓學生找出它們的共同特點。通過這些實例,有效地引起學生的注意,從而導入新課。 二、合作探究 省力杠桿同學們注意觀察,分析瓶蓋起子、撬棒的使用情況,看它們的動力臂與阻力臂大小是什么關系。 同學們交流討論上述問題:瓶蓋起子、撬棒在使用時動力臂l1大于阻力臂l2,由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可知,動力F1小于阻力F2,即它們在使用時可以省力。省力杠桿: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動力小于阻力,省力但費距離。生活中常見的省力杠桿還有鉗子、鍘刀、羊角錘等。 費力杠桿同學們注意觀察,分析釣魚竿、筷子、縫紉機踏板的使用情況,看它們的動力臂與阻力臂大小是什么關系。 同學們交流討論上述問題:釣魚竿、筷子、縫紉機踏板在使用時動力臂l1小于阻力臂l2,由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可知,動力F1大于阻力F2,即它們在使用時要費力。費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動力大于阻力,費力但省距離。生活中常見的費力杠桿還有鑷子、面包夾、理發剪刀等。 等臂杠桿多媒體展示圖片:天平。等臂杠桿的特點:動力臂等于阻力臂,動力等于阻力,不省力也不省距離。等臂杠桿最重要的應用是天平。第1節 杠桿第2課時 杠桿的分類與應用杠桿類型 特點 優點 缺點 應用省力杠桿 l1>l2,F1費力杠桿 l1F2 (動力>阻力) 省距離 費力 釣魚竿、筷子、縫紉機踏板……等臂杠桿 l1=l2,F1=F2 (動力=阻力) 既不省力 也不省距離 \ 天平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領悟到杠桿的理論知識來源于實踐,反過來又指導實踐;并且讓他們知道杠桿在我國古代就有了許多巧妙應用,大約在三千多年前就有用來搗谷的舂,用來井上汲水的桔槔,還有能夠做精確稱量的天平和桿秤。這些在古書《墨經》中就有相關記載,同學們應該為祖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感到自豪。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