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八課 法治中國建設8.2法治政府課標要求:列舉事例,闡明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意義。學習目標:法治政府的內涵2.建設法治社會的具體要求3.建設法治政府的重大意義。政治認同:認同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掌握全面依法治國的要求,增強建設法治政府的信心。科學精神:了解法治政府的內涵和建設法治政府的具體舉措,懂得建設法政府的意義。法治意識: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權利、依法履行義務,建設法治政府。公共參與:在日常生活中,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為建設法治政府貢獻自己的力量。教學重難點:法治政府建設的要求,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出示課題:法治政府第一目 法治政府的內涵議題一:什么是法治政府一、法治政府的內涵1、法治政府的內涵法治政府就是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智能高效、廉潔誠信、人民滿意的政府。法治政府建設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2、法治政府的特征(1)職能科學的政府①政府不能什么都管(不是包辦一切),也不能該管的不管(防止懶政怠政)。政府部門之間、上下級政府之間關系的配置也必須科學合理。②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環境保護等都是法治政府必須承擔的基本職能。注意:①政府不能包辦一切,不是“全能政府”。目前,我國政府積極推進行政體制改革,深化簡政放權,以建設職能科學的政府。②政府職能不等于國家職能的全部。在國家職能中,有些職能是政府沒有或者無法履行的。政府是有限的政府。③轉變政府職能,不能說弱化政府職能。③法治政府的基本職能觀調控:政府運用經濟政策,如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主要是為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對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進行總量調控,并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引導和調控經濟平穩運行。市場監管:推進公平準入,規范市場執法,加強對涉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領域的監管,有利于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化市場體系。社會管理:通過制定社會政策和法規,依法管理和規范社會組織社會事務,化解社會矛盾,調節收入分配,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秩序和社會穩定。公共服務:主要是著力促進教育、衛生、文化的社會事業健康發展,建立公平公正、惠及全民、水平適度、可持續發展的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環境保護: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2)權責法定的政府①原因: 如果政府權力沒有嚴格的法律界定,就會出現權力行使的錯位、缺位和越位等現象。②要求:需要完善行政組織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錯位:政府職能的錯位通俗地講,就是“該管的不會管”。是指政府部門對于自己該管的事情,卻沒有能力去管好,亂用權力、亂搞一通,也就是“亂權”。缺位:政府職能的缺位通俗地講,就是“該管的不去管”。是指政府部門沒有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沒有管理好屬于本部門的事務,也就是“失權”。越位:政府職能的越位通俗地講,就是“不該管的也去管”。是指政府部門超越了本部門的職權范圍,管了別的部門該管的事情,也就是“越權”。(3)執法嚴明的政府——行政執法最基本的要求①原因: 只有執法嚴明,才能保證政府有效履行職能,服務社會公眾,確保憲法和法律的實施。②要求:執法嚴明重在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要求行政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從事執法活動。探究活動:某市發生了一起豪車撞人事件,“百萬豪車”“農村打工者” 等信息迅速引起輿論熱議,將當地交警推上了風口浪尖。當地政府堅持事件處理與新聞發布同步安排、同步推進、及時回應,連續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事件的細節,及時解答社會公眾和新聞媒體的疑慮。結合案例,討論政府應如何樹立和維護公信力。提示:①政府不僅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還要全面推進政務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②豪車撞人事件發生后,當地政府及時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事件細節和進展情況,這對于回應社會公眾和新聞媒體關切問題,破除謠傳,有序化解網絡輿論危機,有效預防、降低和消除網絡輿情造成的負面影響,正確引導輿論方向,推動事件及時妥善解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樹立良好政府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務公開的形式:例如,發布政府公報,建設政府網站,召開新聞發布會,設立信息公告欄、政府文件閱覽室和電子政務信息屏,等等。從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應對來看,要完善突發公共事件輿情的引導應對機制,健全新聞發布工作機制,包括專家信息發布和解讀機制、輿情回應機制、新聞發布評估機制、新聞發布考核問責機制等,主動引導輿論,及時關注輿論方向——法治政府必然是公開公正的政府。(4)公開公正的政府①要求: 通過公開公正執法,能夠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②作用:全面推進政務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公正執法要求將公平正義作為政務誠信的基本準則,將其貫徹于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的各個領域。(5)智能高效的政府政府要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促進依法行政,優化革新新政府治理流程和方式,不斷提高政務服務效能。探究與分享:司馬遷在《史記.商君列傳》中講述了商鞅“徒木立信”的故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徒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徒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對今天增強政府公信力有什么啟示 譯文:商鞅變法的條令已準備就緒,還沒公布,(商鞅)擔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命人)在都城市場南門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頭,招募(能)搬到北門的人,給予十金。百姓看到后對此感到奇怪,沒有人敢去搬木頭。(商鞅)又說:能搬木頭的人賞五十金。有一個人搬了木頭,就給了他五十金,以此來表明沒有欺騙(百姓)。最終頒布了法令。提示:①商鞅“徒木立信”,取得了民眾的信任,隨后頒布新法,使變法順利推行。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賞罰分明、獎罰兌現,成就了秦國的強大和富足。②啟示:政府只有誠實守信,才能樹立政府威信,提高人民群眾對政府行為的預期和認可度,才能增強政府公信力。法治政府必然是廉潔誠信的政府。(6)廉潔誠信的政府①政府必須清廉,不得利用公權力謀求私人或團體利益;要建立健全責任追究制度,加大對腐敗和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②政府做到誠實守信,不能朝令夕改、言而無信。(7)人民滿意的政府政府要把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幸福,不斷提升行政執法水平,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執法行為中都能看到風清氣正、從每一項執法決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第二目 建設法治政府議題二:怎樣建設法治政府二、建設法治政府1、建設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就要把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讓政府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履行職責,確保行政權在法治框架內運行。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規范執法自由裁量權,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的執法力度。自由裁量權是指權力主體對自己所享有的權力在法律授權范圍內進行自由處分的權能。知識拓展:自由裁量權包括行政自由裁量權和司法自由裁量權。行政自由裁量權是國家賦予行政機關在法律法規規定的幅度、范圍內有一定選擇余地的處置權力,涵蓋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多個方面。司法自由裁量權是指法官或審判組織在事實認定正確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認識、經驗、態度、價值觀以及對法律規范的理解而選擇司法行為和對案件作出裁判的權力。相關鏈接:公安機關為民警配備執法記錄儀等設備,對現場執法活動進行全過程同步記錄。公安機關依法對下列現場執法活動進行視音頻記錄。(一)接受群眾報警或者110指令后處警。(二)當場盤問、檢查。(三)對日常工作中發現的違反治安管理、出入境管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等違法犯罪行為和道路交通事故等進行現場處置、當場處罰。(四)辦理行政、刑事案件進行現場勘驗、檢查、搜查、扣押、辨認、扣留。2、建設法治政府的意義①通過建設法治政府,能夠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權力,積極履行職責,提高行政服務水平,實現善政;②能夠更好地促進政府和公民、社會組織的溝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關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