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節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知識與技能:1.了解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2.能運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解釋生活中有關的現象。3.知道升力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并能對其進行解釋。過程與方法:1.通過現象,認識跟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有關的現象。2.通過學習飛機的升力,體驗由氣體壓強差異產生的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初步領略氣體壓強差異所產生的奇妙現象,培養對科學的熱愛、親近感。重點:流體壓強與流速關系。難點:解釋有關流體壓強與流速關系的一些現象。多媒體課件,乒乓球兩個,小木條兩根,飲料吸管一支,大號注射器一支,裝滿水的鐵盤一個,兩只塑料小船,一杯水,一根中間切開(未斷)折成直角的飲料吸管,兩張紙,飛機機翼模型,托盤測力計,小風扇。一、情景導入1911年秋,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輪船之一“奧林匹克號”郵輪,以25 km/h的速度在海上航行時,英國鐵甲巡洋艦“霍克號”以34 km/h的速度沿著與它的航線幾乎平行的方向疾駛著,兩船橫向距離很小,只有不足100 m,當“霍克號”剛剛追上“奧林匹克號”,船首與郵輪的船尾并列后,巡洋艦好像突然被一只看不見的巨手推動,不再順從舵手的操縱,竟自動扭轉船頭,幾乎筆直地向郵輪沖去,隨著“咔嚓”一聲巨響,“奧林匹克號”的右舷被撞了一個大洞。這起奇怪的海上事故,在當時很長一段時間無人能解釋。同學們,你們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嗎?思考交流討論:為什么兩只船不能平行行駛且彼此靠得太近?帶著這些疑問,讓我們一起來探究“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謎底很快就能揭開!如圖所示,在離桌邊20~30 cm的地方放一枚鋁質硬幣,在硬幣前10 cm左右放置一個高度約2 cm的木塊。在硬幣上方沿著與桌面平行的方向用力吹一口氣,硬幣就可能跳過木塊。是什么使得硬幣向上“跳”起來了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有關內容吧!二、合作探究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流體(液體和氣體)壓強與流速有什么關系?物理學中把具有流動性的液體和氣體統稱為流體。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流體的流動速度與壓強的關系。(1)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現有乒乓球兩個,小木條兩根,飲料吸管一支,大號注射器一支,裝滿水的鐵盤一個,兩只塑料小船,一杯水,一根中間切開(未斷)折成直角的飲料吸管,兩張紙等器材。自由選擇器材,做一到二組實驗。提示可以用嘴吹氣產生氣流,用注射器噴射水產生水流,通過一些物體的運動狀況來分析判斷壓強大小的變化。(提供的參考實驗裝置如圖) (2)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現在我們的研究活動以小組為單位,請大家在小組內積極地討論、根據設計的方案進行實驗,用眼睛去觀察、用大腦去思考,并把你們發現的問題記錄下來,然后全班交流。看看在實驗中能發現些什么問題?團隊的力量是巨大的,看看哪一小組做得更好?(3)分析與論證實驗中可能觀察到的現象:①選擇提供的實驗裝置甲,把兩個乒乓球放在兩根小木條上,相對靠近一些,用一支飲料吸管向它們中間吹氣,兩個乒乓球互相靠攏;②選擇提供的實驗裝置乙,在兩張紙中間吹氣,結果看到兩張紙不但沒有被吹開反而互相向中間靠近;③選擇提供的實驗裝置丙,選擇用大號注射器一支、裝滿水的鐵盤一個、兩只塑料小船作為實驗器材,用注射器向漂浮在水面上的兩只小船間噴射水流,可觀察到兩只船向中間靠攏;④選擇提供的實驗裝置丁,我們把一根中間切開(未斷)折成直角的飲料吸管,一端插入水中,向管中吹氣,可看到水霧從切口處噴出。我們認為管中被我們吹氣,切口處壓力變小,水面的大氣壓就會把水往管上面壓。分析與討論:通過上述現象,我們認為:流體在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壓強大。流體在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壓強大。多媒體展示圖片:火車的安全線、兩船并行相撞、龍卷風吹翻屋頂。 (1)在火車站或地鐵站的站臺上,離站臺邊緣1 m左右的地方標有一條安全線,為什么乘客必須站在安全線以外的地方候車?解釋:當人靠近高速行駛的列車時,會出現被吸入列車的現象,這是由于行駛中的列車會帶動附近的空氣快速流動,此時人與列車之間的空氣流速遠大于人背部空氣的流速,因此來自背部后方的強大壓力就會將人向前推。所以乘客候車時,必須站在安全線以外,否則是非常危險的。(2)在航海中,船只在行駛過程中不允許兩船并肩前進,如果并肩行駛,會出現什么情況?并分析說明其原因。解釋:如果兩船并肩行駛,會出現兩船逐漸靠攏而發生相撞事故。這是因為在流體中,流速大的位置壓強小。兩船并列航行時,兩船之間的水相對船的流速大,壓強小;兩船外側的水流速小,壓強大,產生向內的壓強差,而使它們逐漸靠攏。(3)杜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寫道:“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請你從物理學的角度分析這兩句詩所描寫的物理現象。解釋:這是因為刮大風時,茅屋上面的空氣流動快,茅屋里面的空氣流速慢。根據流體中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的原理,茅屋上面的空氣壓強小,而里面的壓強大,對茅草產生向上的升力使它飛走了。草原犬鼠的空調系統如圖是非洲草原犬鼠洞穴的橫截面示意圖。洞穴有兩個出口,一個是平的,而另一個則是隆起的圓形土堆,生物學家不是很清楚其中的原因,他們猜想:草原犬鼠把其中的一個洞口堆成土包狀,是為了建一處視野開闊的瞭望臺,但是如果這一假設成立的話,它又為什么不在兩個洞口都堆上土包呢?那樣不就有了兩個瞭望臺了嗎?實際上,兩個洞口的形狀不同決定了洞穴中空氣流動的方向,吹過平坦表面的風運動速度小,壓強大,吹過隆起表面的風運動速度大,壓強小,因此,地面上風吹進了犬鼠的洞穴,給犬鼠帶去了習習涼風。 飛機的升力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飛機起飛的畫面,可是沉重的飛機不是像鳥一樣扇動翅膀飛行的,它的“翅膀”不能扇動,是什么原因使得飛機飛起來的呢?模擬飛機升力的產生:如圖所示,取一個飛機機翼模型放在托盤測力計上,把電風扇置于模型的正前方,當電風扇通電運轉時,觀察測力計示數的變化。飛機升力的產生秘密在于機翼。機翼的橫截面為上表面彎曲,下表面較平的形狀。飛機前進時,機翼與周圍的空氣發生相對運動,相當于氣流迎面流過機翼。氣流被機翼分成上、下兩部分,由于機翼橫截面的形狀上、下不對稱,在相同時間內,機翼上方氣流通過的路程較長,因而速度較大,它對機翼上表面的壓強較小;下方氣流通過的路程較短,因而速度較小,它對機翼下表面的壓強較大。這樣,機翼上、下表面就存在著壓強差,因而有壓力差,這就是產生升力的原因。同學們交流討論:如圖,分析鳥類展開雙翅,即使不撲打,也能在空中滑翔而不會掉下來的原因。(鳥翅如同機翼,鳥翅的上方是曲面,下方近似于平面,氣流通過上方的速度大于下方的速度。因此上方的壓強小于下方的壓強,產生向上的升力,所以鳥在空中滑翔不會掉下來) 飛機的升力產生原因:由于機翼的形狀上凸下平,在空氣中運動時,飛機機翼上方氣流的速度大,氣體的壓強小;下方氣流的速度小,氣體的壓強大。流過機翼的上、下表面的空氣流速不同而存在壓強差,產生了向上的升力。第4節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完成對應課時內容。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我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模式:由跟我學、跟我做的教師講授型模式向我要學、我要做、我要說的學生探究型模式轉變,整個課堂80%的時間是學生說、學生做。通過問題情景的層層深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協作學習的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學氣氛是開放的、合作的、創新的、平等的,讓大家在輕松中學,在動態中學。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機翼升力產生的原因,由于流體力學本身就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光靠老師的講解是遠遠不夠的,通過課件形象生動地展示出流體流動的特點和作用在機翼上、下方的壓力大小,讓學生獲得良好的感性認識,真正體會到神奇的升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