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時 復雜的氣候本課時深入學習認識大洲的氣候要素。教材以“復雜的氣候”為題重點講述了亞洲氣候特點及其影響因素,還設計了認識北美洲氣候的分布活動,希望同學們掌握歸納某一大洲氣候特點的方法。七年級學生在上學期地理知識的學習中,已經掌握了氣候的一些基礎知識,具備了基本讀圖能力和簡單分析、歸納地理信息的能力。由于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區域地理,所以在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讀圖、分析圖,總結、歸納亞洲的氣候特征,培養學生學會分析其他區域氣候特征的思路與方法。知識與能力 核心素養能夠運用亞洲的氣候類型圖描述亞洲的氣候分布特點及其影響因素,掌握運用地圖歸納某一大洲氣候特點的方法 區域認知、綜合思維能夠理解亞洲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區域認知、綜合思維教學重點:亞洲的氣候分布特點及其影響因素,季風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教學難點:亞洲的氣候分布特點及其影響因素。一、導入新課教師提問:關于氣候,上學期我們已經學習了世界氣候,那么有誰能夠說出世界的氣候類型主要有哪些?學生回答。提示: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高原山地氣候、寒帶氣候。教師過渡:世界的氣候類型復雜多樣,那么亞洲的氣候類型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亞洲的氣候。二、探究新知(一)亞洲的氣候類型及影響因素1.多媒體出示“亞洲的氣候類型圖”,學生分組討論以下問題。(1)亞洲的氣候類型主要有哪些?(2)亞洲的氣候類型與世界氣候類型相比,有什么差異?這說明了什么?(3)亞洲的氣候類型中分布面積最廣大的是什么氣候類型?除此之外,什么類型的氣候分布最為典型?提示:(1)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沙漠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地中海氣候、高原山地氣候、寒帶氣候。(2)與世界氣候類型相比,亞洲的氣候類型少了熱帶草原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這說明了亞洲氣候類型復雜多樣。(3)溫帶大陸性氣候。季風氣候最為典型。教師總結:亞洲氣候具有復雜多樣、大陸性氣候分布廣和季風氣候顯著的特點。2.學生仔細觀察“亞洲的氣候類型圖”,分組討論后以表格形式歸納亞洲的氣候類型分布特點并展示。提示:氣候類型 典型地區寒帶氣候 北冰洋沿岸熱帶雨林氣候 馬來群島熱帶沙漠氣候 阿拉伯半島溫帶大陸性氣候 亞洲的內陸地區高原山地氣候 青藏高原和一些高山地區溫帶季風氣候 亞洲東部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 亞洲南部地中海氣候 亞洲西部,地中海沿岸3.材料展示:家住廣州的小明在暑假期間出國旅游,這次旅游給他帶來了不同的生活體驗。旅行路線是從東向西沿北回歸線進行,他從廣東省出發時盛行東南風,來到了南亞,風向發生了改變,變成西南風,而且遇上滂沱大雨,當來到世界上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上時,天氣卻異常炎熱、干燥。教師提問:(1)造成小明旅行路線上景觀差異的原因是什么?(2)小明這一旅行路線所經過的氣候區有哪些?提示:(1)氣候不同。(2)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沙漠氣候。4.學生閱讀地理圖冊P9北緯30°附近亞洲四地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及景觀圖。教師提問:(1)科威特和新德里分別屬于什么氣候區?有什么特點?(2)拉薩和杭州分別屬于什么氣候區?(3)造成拉薩和杭州氣候(氣溫和降水量)差異的因素是什么?(4)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因素影響了亞洲的氣候分布?試舉例說明。學生回答。提示:(1)科威特屬于熱帶沙漠氣候,干旱少雨,沙漠廣布;新德里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2)拉薩屬于高原山地氣候,杭州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3)地形。(4)緯度位置、海陸位置。例如,由于緯度位置的差異,北冰洋沿岸終年高寒,冰封千里,馬來群島卻長年皆夏,森林常綠;由于海陸位置的差異,相近緯度的北京降水量比呼和浩特多。教師總結:影響亞洲氣候分布類型的因素有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5.活動探究:多媒體出示“北美洲的氣候類型圖”,學生分組討論,完成下列活動,認識北美洲氣候的分布。活動1:找出北美洲主要的氣候類型;指出北美洲分布最廣的氣候類型,說出它的分布范圍。提示:北美洲主要的氣候類型有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亞熱帶濕潤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寒帶氣候、高原山地氣候。其中分布最廣的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它遍布北美大陸除北部、東南部、西部沿海的絕大部分地區。活動2:了解北美洲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1)找出北緯40°緯線,說出它自西向東依次穿過的氣候類型。(2)找出西經80°經線,說出它自南向北依次穿過的氣候類型。提示:(1)北緯40°緯線穿越地區的氣候類型由西向東有地中海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高原山地氣候等。(2)西經80°經線穿越地區的氣候類型自南向北依次為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亞熱帶濕潤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以及寒帶氣候等。(二)亞洲季風氣候對農業產生的影響1.多媒體出示影響亞洲的季風圖。 教師講述:亞洲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東面和南面臨太平洋和印度洋,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所以形成了世界上最顯著的季風氣候區。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是亞洲獨有的氣候類型。2.教師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教材相關內容,用表格歸納冬季風和夏季風的特點。冬季風 夏季風發源地 西伯利亞和蒙古一帶 太平洋、印度洋風向 由陸地吹向海洋的東北風、西北風 由海洋吹向陸地的東南風、西南風性質 寒冷干燥 溫暖濕潤對降水的影響 降水較少 降水較多 3.活動探究:多媒體出示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分小組討論季風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利與弊。學生討論交流后派代表發言。教師總結:季風氣候雨熱同期,能夠滿足農作物生長時對熱量和水分的要求。但夏季風有的年份來得晚或退得早,或是風力太弱,雨水就不足,容易造成旱災;有的年份來得早或退得晚,或是風力太強,雨水就過多,容易造成澇災。本節課我們又學習了亞洲的另外一個自然環境因素——氣候,結合上節課學習的地形、地勢和河流,我們已經基本掌握了學習一個大洲自然環境的方法,這些自然環境之間是互相聯系的。地圖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本節課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讀圖,進行歸納并得出結論,培養了學生讀圖分析問題的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