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 高》杜甫一、知人論世【作者簡介】杜甫 712—770年,字子美,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杜工部。京兆杜陵人,唐代大詩人。他創(chuàng)作的許多詩歌,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而稱為“詩史”。其主要作品有“三吏”“三別”等。因其卓越的成就,被人尊稱為“詩圣”,與“詩仙”李白齊名。著有《杜工部集》。中國古代詩歌史上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之一,他一生坎坷,備受苦難煎熬,民間疾苦凝聚筆尖心頭。他的詩如同一部真實的歷史畫卷,憂國憂民,沉郁頓挫,真摯感人,廣為人知。杜甫憂國憂民,詩藝精湛,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代表作:《三吏》《三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秋興》等詩,皆為人傳誦。有《杜工部集》傳世。【寫作背景】此詩作于唐代宗大歷二年(767年)秋天。當時安史之亂已經(jīng)結束四年,地方軍閥四起,沖突不斷。隨著嚴武病逝,杜甫失去其所依靠的幕府,只好離開經(jīng)營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買舟南下夔門。在夔門三年里,生活困苦,身體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獨自登上白帝城外的高臺,登高臨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見,激起意中所觸;蕭瑟的秋江景色,引發(fā)了他身世飄零的感慨,滲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這首被譽為“七律之冠”的《登高》。二、作品感知登 高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整體感知】1.這首詩給你的總體感受是什么?答:2.《登高》中最能體現(xiàn)詩人感情的是哪個字 哪幾句寫景 哪幾句抒情 答:【字斟句酌】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1.首聯(lián)集中表現(xiàn)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詩人選取了哪些典型意象?答:2.重點意象賞析:急風、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飛鳥,各給人什么感覺?答:3.首聯(lián)寫登高俯仰所見所聞,出現(xiàn)六個特寫鏡頭渲染了怎樣的氛圍?答: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頷聯(lián)給我們勾畫出一副極其廣闊深遠的圖景,面對此情此景,詩人想到了什么?答: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詩人為何而悲?答: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1.“艱難”“潦倒”二詞形容的是國家還是個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答:2.尾聯(lián)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境界?答:三、課堂小結前兩聯(lián)寫登高聞見之景,后兩聯(lián)抒登高感觸之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充分表達了詩人長年飄泊、憂國傷時、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而格調卻雄壯高爽,慷慨激越,盡顯杜甫沉郁頓挫的詩風。《登 高》(教師版)杜甫一、知人論世【作者簡介】杜甫 712—770年,字子美,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杜工部。京兆杜陵人,唐代大詩人。他創(chuàng)作的許多詩歌,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而稱為“詩史”。其主要作品有“三吏”“三別”等。因其卓越的成就,被人尊稱為“詩圣”,與“詩仙”李白齊名。著有《杜工部集》。中國古代詩歌史上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之一,他一生坎坷,備受苦難煎熬,民間疾苦凝聚筆尖心頭。他的詩如同一部真實的歷史畫卷,憂國憂民,沉郁頓挫,真摯感人,廣為人知。杜甫憂國憂民,詩藝精湛,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代表作:《三吏》《三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秋興》等詩,皆為人傳誦。有《杜工部集》傳世。【寫作背景】此詩作于唐代宗大歷二年(767年)秋天。當時安史之亂已經(jīng)結束四年,地方軍閥四起,沖突不斷。隨著嚴武病逝,杜甫失去其所依靠的幕府,只好離開經(jīng)營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買舟南下夔門。在夔門三年里,生活困苦,身體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獨自登上白帝城外的高臺,登高臨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見,激起意中所觸;蕭瑟的秋江景色,引發(fā)了他身世飄零的感慨,滲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這首被譽為“七律之冠”的《登高》。二、作品感知登 高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詩文韻譯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鳥兒在盤旋。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悲對秋景感慨萬里漂泊常年為客,一生當中疾病纏身今日獨上高臺。歷盡了艱難苦恨白發(fā)長滿了雙鬢,窮困潦倒偏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整體感知】1.這首詩給你的總體感受是什么?答:凄楚、悲傷、痛苦、孤獨、沉郁、頓挫2.《登高》中最能體現(xiàn)詩人感情的是哪個字 哪幾句寫景 哪幾句抒情 答:前四句寫景,述登高見聞;后四句抒情,寫登高所感【字斟句酌】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1.首聯(lián)集中表現(xiàn)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詩人選取了哪些典型意象?答:六種意象:急風、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回鳥。2.重點意象賞析:急風、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飛鳥,各給人什么感覺?答:風急:秋氣逼人,天氣寒冷,內(nèi)心凄涼天高:天地高遠廣闊,更顯人渺小孤單。猿嘯哀:為景物蒙上了一層悲愴、凄涼的色彩渚清沙白:冷色調 給人一種清冷的感覺鳥飛回:在空中盤旋,急風猛烈,無處停息,詩人處境與在急風中低徊盤旋的鳥相似(孤獨無依)3.首聯(lián)寫登高俯仰所見所聞,出現(xiàn)六個特寫鏡頭渲染了怎樣的氛圍?答:迅疾的秋風、高遠的天空、哀鳴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島、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飛盤旋的水鳥。這些都是夔州三峽秋季的景物,渲染了雄渾高遠,肅殺凄涼氛圍(境界)。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頷聯(lián)給我們勾畫出一副極其廣闊深遠的圖景,面對此情此景,詩人想到了什么?答:落木——由樹及人。看到落葉飄零,想自己在動蕩的社會中,就像這飄零的落葉,四處漂泊,而黃葉飄落,落葉歸根,可是詩人卻在他鄉(xiāng),年老了卻沒有回鄉(xiāng),這更添了一層悲涼之情!長江——亙古如斯、日夜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人生倏忽百年,江山萬古長青。在無窮、永恒的時間前,更顯人之渺小!時間流逝,“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無邊、不盡——不僅寫出了空間的廣漠,時間的永恒,更無處不含悲秋之氣。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詩人為何而悲?答:離家萬里,漂泊他鄉(xiāng);晚年多病,孤苦無依。詩人的個人遭遇,折射出戰(zhàn)亂時代廣大人民的苦難。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1.“艱難”“潦倒”二詞形容的是國家還是個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答:艱難:國事艱難,人生潦倒。既是國家,也是個人。客觀上,“國破”與“家亡”是因果關系;主觀上,詩人憂國憂民,為國家破亡憂心如焚。苦恨:恨國家動蕩不安,恨自己人到暮年,不能為國家效力,恨自己壯志難酬!2.尾聯(lián)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境界?答:杜甫受儒家思想影響很深,忠君愛國、關心民生疾苦是他思想的核心。“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杜甫無論窮達,都心懷天下,憂國憂民,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稱為“詩圣”。三、課堂小結前兩聯(lián)寫登高聞見之景,后兩聯(lián)抒登高感觸之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充分表達了詩人長年飄泊、憂國傷時、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而格調卻雄壯高爽,慷慨激越,盡顯杜甫沉郁頓挫的詩風。【沉郁頓挫】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壯大深厚;頓挫,是感情表達的波浪起伏、反復低回。沉郁頓挫的風格的基調是悲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