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 認真對待民事權利與義務【課標要求】了解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識別我國公民的民事權利和民事責任。【核心素養】政治認同:全面依法治國,需要每個公民認真學習民法知識,提高法治素養。科學精神: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法治意識:尊崇法律、敬畏法律,把法治作為工作、生活的準則和指南,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公共參與:合理合法地行使權力、履行義務,積極參與社會生活。【重點難點】重點: 識別我國公民的民事權利和民事責任,理解如何依法行使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難點: 理解民法規定的六項基本原則。基礎知識1.為什么要學習民法?民法的含義(調整對象)是什么?(1)法律是社會生活的 。民法為我們的一生提供了堅實的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可或缺…… 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能夠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被稱為“ ”。(2)調整對象:民法調整 的自然人、 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 和財產關系。2.什么是民事法律關系?其構成要素有哪些?(1)基本內涵:就是由民法調整的 和財產關系。(2)構成要素:① :參與民事法律關系,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 。② :民事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它因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而有所不同。③ :就是民事主體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權利和義務 、 。3.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 和 相結合,為什么?(1)原因: 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2)體現:①我國民法不僅體現 ,而且注重將 融入民事法律規范……②民法強調獨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權利明確、財產關系穩定與交易安全的社會秩序,凸顯了文明、和諧、平等、誠信等 的主要內容。4.如何理解民法基本原則?(1)含義:是 和 時應當遵循的基本準則。(2)必要性:社會成員的私人利益之間以及私人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之間可能形成各種。民法規定一系列基本原則,旨在 ……(3)具體內容:① 原則:法律地位一律平等;② 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③ 原則:應當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④ 原則:應當秉持誠實,恪守承諾;⑤ 原則: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⑥ 原則:應當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達標檢測1.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下列社會關系中,屬于民事法律關系的是( )①A建筑公司要求B市政府付清某公共工程的尾款②張同學與李同學約定假期一起去歡樂谷游玩③甲中學與乙公司簽訂了一份座椅的采購合同④工商部門對丙超市的違規經營行為進行行政處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在北京上大學的李某,一天到某快遞公司給在老家上高三的表弟張某寄高考復習資料。轉交相關物品后,李某填寫了快遞單,付清了快遞費。后來,快遞物品在運輸過程中丟失。李某訴諸法律。在這起民事法律關系中( )A.對李某來講,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是自己,客體是快遞公司B.對張某來講,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是自己,客體是快遞公司C.李某和快遞公司都是這起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客體是快遞物品D.李某和快遞公司都是這起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客體是交付行為3.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以下甲的行為違背了這一原則的是( )A.甲方在合同中加重乙方義務,并注明“最終解釋權歸甲方所有”B.甲公司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危險廢品排入河流,致使水體污染C.甲明知其房屋南面鄰地將建高樓,而將房屋出售給不知情的乙D.甲男與乙女在離婚協議中約定,乙女若再婚也不可再生育子女4.民事法律關系就是由民法調整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它包含三個要素:主體、客體和內容。下列不屬于民事法律關系的是( )①某縣人民政府未能按時償還某縣銀行的貸款②自然人甲和乙兩人因為老人贍養問題產生的糾紛③某市稅務機關與市民丙的稅款征收關系④張某答應李某一起去超市購物后反悔,李某要求其履行承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能夠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下列關于民法說法正確的是( )①民法僅調整民事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②民法可調整民事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③民法優先保護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④勞動法、行政訴訟法都屬于民事法律規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