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運動的形式》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科學觀念:通過實踐活動,能用畫圖的方法表示物體的運動方式。2.科學思維:通過觀察,會分析描述物體運動時同時具備的幾種運動形式。3.探究實踐:能合作探究,能夠用比較科學的詞匯、圖示符號等方式記錄整理信息,陳述證據和結果。選擇合適的材料和工具知道物體的運動特點。4.態度責任:在實驗中觀察發現問題、自主解決問題,感受運動帶來的樂趣,感受生活中運動物體無處不在。教學重點認識不同物體的運動形式,舉例說明各種運動的形式和特征。教學難點比較科學的詞匯、圖示符號等方式記錄整理信息,認識同一個物體在運動時可能具備一種或一種以上的運動形式。教學準備教具:積木、單擺、易拉罐、風車、鋼尺,玩具,記錄單學具:搜集關于運動形式的相關資料教學思路本課的設計旨在使學生通過探究,初步理解物體不同的運動形式,運動的方式。3-4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實驗方法,也具備一些生活的常識,本課教學可組織學生通過不同物體的運動,畫圖、描述的方式展開探究。教學時,首先激發學生的熱情,明確探究的問題,接著通過實驗探究論證自己的猜想,最后獲得結論,在此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記錄的能力和歸納概括的能力。教學過程課前準備:生命在于運動。律動:拍拍手,繞繞肩,胳膊甩甩,頭點點,踢踢腿,扭扭腰,轉轉脖子,蹦蹦跳。一、導入新課。教師:課前我們做哪些運動?生交流。思考:這些運動是沿著怎樣的路線動起來的?生活中不同物體的運動形式是不同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物體的《運動的形式》。(板書)【設計意圖:通過課前《健康律動》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學生在游戲的同時,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一步激發他們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熱情,從而自然的過渡到本節課的內容上來?!?br/>二、實驗研究物體的運動路線,探究運動形式的特點。(一)探究物體的運動路線到底運動有哪些形式,就讓我們通過實驗來探究。1.教師:今天老師給每個組帶來了不同的實驗器材,拿出實驗袋1、(積木、擺、易拉罐、風車、鋼尺)。重點認識一下“擺”。2、出示實驗要求。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你們要研究的材料,想一想,怎樣可以讓它們運動起來?并畫出它的運動路線(用線和箭頭表示)。仔細觀察物體的運動,給物體的運動形式起個名字。3、提示實驗方法,以鋼尺為例,我們用線條代表運動的軌跡,箭頭表示運動的方向。我們比一比看哪一組又快又好地完成實驗。4、學生實驗,記錄實驗單,教師巡回指導。5.學生匯報,每組請一名同學說一說運動路線和圖示,隨機板貼。6.分類。你能按運動路線的不同將這些運動分分類嗎??說說自己的理由。學生自己貼分類7.小結。師按學生討論,運動路線是直線的運動叫直線運動。運動路線是曲線的運動是曲線運動。按照運動路線,物體的運動可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板書)實驗記錄單8.判斷并找一找生活中常見的運動方式。播放圖片,學生判斷運動方式。(火車、青蛙跳、摩天輪)直線、曲線【設計意圖:在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中,組織學生細致地觀察、操作,學生的觀察變得更加細致,思考的角度越來越寬,對科學概念的認識也越來越清晰。在此過程中,發展學生分析物體,相互合作的能力?!?br/>(二)活動二:探究物體的運動形式1.教師出示表格。2.小組匯報運動形式。教師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小組的探究結果,給物體的運動形式起名。3.總結:也就是當一個物體從一個位置運動到另一個位置,而且物體各個點的相對位置沒有發生變化,這種運動形式就叫做平動。鋼尺上紅色的標記按一定的軌跡做上下往復運動,說明鋼尺的運動形式是振動。風車:圍繞著一個中心點做圓周運動,整體不發生位置變化叫轉動。擺動:一個物體來回搖擺時做的運動。球:在圍繞中心軸轉動的同時,物體的整體有位置的移動叫滾動。板書:木塊→平動紙風車→轉動易拉罐→滾動鋼尺→振動單擺→擺動小結:物體的運動形式有平動、振動、轉動、滾動、擺動等。與課前運動呼應,為運動找家。三、探究同一物體的不同運動形式。是不是物體的運動只有一種運動形式呢?我們一起來探究同一物體有哪些運動形式。1.老師為每個組準備了一種玩具(小汽車、竹蜻蜓、直升飛機)拿出實驗袋2,試一試你能讓這種玩具表示出幾種運動形式。出示實驗要求。設想:這些物品運動時哪些部位在運動?你能發現幾種運動形式?實驗中盡可能多地發現不同的運動形式。記錄實驗單。(注意事項:1.注意在玩的時候,遵守紀律!2.分組探究討論,記錄實驗單。)3.匯報交流。4.小結。各種運動形式之間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往往是相互聯系的,一個復雜的運動形式可能包含多種簡單的運動形式。5.觀察生活中運動的物體包含哪些運動形式。同學們觀察到同一個玩具有不同的運動形式,那我們來看看生活中運動的物體又包含哪些運動形式吧!觀察并描述購物車、風扇、擺鐘可能包含的運動形式【設計意圖:科學學習不是告訴,而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與感悟。抓住學生理解的疑惑之處,找一個問題讓學生來辨,認知在行動中提高,思維在辨別中清晰,能力在實踐中發展。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感受、理解、探究一種運動有時包含幾種運動形式。完成實驗探究,本環節旨在引導學生利用手中材料及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促進對科學概念的理解和應用?!?br/>四、課堂拓展運動的自行車包含哪些運動形式?1.小組討論。2.匯報交流。我們來看一下自行車包含哪些運動形式:自行車的車輪是什么運動?(滾動),車把擺動,坐墊振動,自行車整體前進是什么運動?(平動),腳蹬轉動。五、總結科學是一門有趣的課程,很多生活中的現象都與科學有關。平時要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從中總結發現其中的運動規律,這樣才能學好科學,用好科學。六、收獲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同學們,在生活中運動無處不在,它能給我們帶來生活的便利,帶來快樂,運動還會給我們帶來健康,最后讓我們跟著音樂動起來,結束今天的課程。課件播放歌曲《健康歌》,學生做有關不同運動方式的舞蹈動作。今天我們研究了不同物體的運動形式,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的物體在運動著,希望同學們在課外即學研究不同物體的運動形式。板書設計《運動的形式》課后反思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領學生建構運動形式概念,知道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有的物體運動包含多種運動形式。本課的探究活動就是基于核心概念的建構而展開的,讓學生經歷了一個“提出問題——預想結果——實驗探究——收集事實——歸納結論”的探究過程。四年級學生有一定基礎,我在著力構建自主的課堂,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狀態中高效率地學習,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主要運用了以下幾種方法。一、科學與生活緊密聯系“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不是負擔”,對知識有濃厚興趣時,就會產生不斷前進,渴求新知,欲求明白的強烈渴望,就會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感興趣的學習中。在教學中我從學生的生活及感受入手,首先通過觀看視頻,感受玩不同物體的樂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開始本節課的學習探究。二、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一切從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學習前,他們有自己關于運動方式的原有經驗,我們還是傾向于在自我建構的基礎上,能達到怎樣的程度就達到怎樣的程度,重在經歷探究的過程,感受一定的探究方法,感受探究學習的樂趣。教師在引導和提問時,要注意問題的目的性和語言的準確性,對于學生的看法和觀點,要多使用鼓勵性、啟發性的語言,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探究欲。在本節課中,我組織了幾次交流活動,第一次,交流不同運動形式的畫法;第二次,爭當小老師,講解不同物體的運動形式;第三次,同一物體的不同運動形式。學生能夠在同學面前大膽發言,用完整的話描述出自己設計的實驗過程,分享自己的實驗步驟,極大地鼓舞了學生的學習信心,同時也提高了學習積極性。三、玩中學小學生樂玩,我在探究環節讓學生盡情的玩,在玩中思考。探究問題層層深入,有效的利用玩的過程,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在本節課的設計中,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既有觀察,又有操作;既有表達,又有探究。學生有了更多的機會探索知識,展示自己,變被動為主動,變學會為會學。讓學生用已有的材料進行研究,用自己想出的各種方法去玩,他們就特別感興趣。我也參與學生的活動,在適當的時候指導學生深入地玩,在玩中有收獲。這樣能達到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會描述平動、轉動、擺動、滾動、振動等不同特征的運動形式,發現它們具有的異同屬性,有利于建構相對完整、嚴密的科學概念。展開了基于事實的理性思考,促進認知提升。直觀形象的板書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在探究過程中,及時把學生觀察到的現象轉換成文字或圖形進行板書,引導學生對實驗事實進行分析,讓學生自主地發現實驗現象中的共同點,運動方式的掌握水到渠成。在整個探究活動中,學生的思維始終處在積極活躍的狀態之中,從而有效達成了教學目的,提升學生的各項綜合能力和素養。不足之處在于時間有限不能讓學生盡興的探究和匯報,可以發揮學生主體性,先讓學生表達再實時糾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