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三年級上學期(科學)學科教學設計學習內容 2.4空氣有質量嗎 教學課時 ( 1 ) 主備教師 授課日期 月 日授課教師學習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空氣具有一定的質量。 質量是空氣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測量。 科學探究目標 運用科學的方法測量空氣的質量。 在稱量過程中,了解一些因素會影響稱量結果,產生誤差。 科學態度目標 發展進一步研究物體的興趣和愿望。 養成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不同的測量方法影響測量物體質量的準確程度。學習重點 測量空氣質量。學習難點 測量空氣質量,并根據實驗現象證實自己的猜想。學習準備 為學生準備:天平、優質的打氣筒、球針、豆子、皮球、學生活動手冊等。 教師準備:學生實驗材料一套、班級記錄表。教 學 流 程 設 計 意 圖課前鋪墊 一、聚焦 1.調動學生已有經驗,木頭有質量,水有質量,思考空氣究竟有沒有質量。 2.談話:既然大家對空氣有沒有質量提出了這么多的觀點,我們如何驗證空氣有沒有質量呢? 3.學生匯報,教師板書記錄。 本環節可以收集學生前概念。學生可能會有很多方法證實自己的猜想,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用簡圖記錄學生的實驗設計,并根據學生的匯報,引導學生討論:哪種實驗方法比較適合?教 學 流 程 二、探索和研討 1.明確活動要求。 (1)準備一個簡易天平。 (2) 在天平兩端分別放入一個充好氣的皮球和若干豆子,讓天平達到平衡。 (3)取出皮球,用打氣筒打入10筒空氣。 (4) 再把皮球放回天平一端的小桶里,觀察發生的現象。如果天平傾斜了,你需要放多少粒豆子才能讓天平重新平衡呢 (5)繼續給皮球打10筒空氣,重復上面的實驗。 2.學生實驗、記錄。 3.學生理解班級記錄表,有依據地解釋觀點。 4.研討。 (1)實驗中發生了什么?和你猜想的結果一樣嗎? (2)你怎么根據實驗現象證實自己的猜想 5.小結:質量是所有物質的本質屬性之一,空氣作為一種物質,是有質量的。(3個大圓代表皮球,小圓圈代表空氣微粒) 三、拓展 將皮球的空氣放出一部分,再將皮球放入小桶中,看天平的平衡結果。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認識到空氣有質量。 本環節選用豆子作為衡量物的好處很多。比如,豆子易得且單體質量小,個體差異不大,方便學生通過增減數量對天平的平衡狀態進行觀察和控制。本環節學生要學會用符合邏輯的解釋去描述實驗事實。除了讓學生用科學的完整的語言描述自己看到的事實,更要讓學生關注“空氣作為一種物質,是有質量的”。本環節繼續使用小圓圈表示空氣微粒的方法,讓解釋更科學、更有說服力。 這個拓展實驗實際上是反向驗證空氣是有質量的。打入空氣,質量增加,放掉一部分空氣,質量減少。板書設計 4.空氣有質量嗎教學反思 反思價值點 :○ 目標達成 ○ 學生學習 ○教師導學 ○ 拓展延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