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單元 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本單元主要講述了我國在國防和軍隊建設、外交事業方面的政策和成就。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發展情況是反映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軍隊實現了由單一軍種到諸軍兵種合成的轉變,在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國防實力大大增強。近年來,我國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致力于構建中國特色現代作戰體系,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持續發展。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發展和成就,反映了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高的過程,也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堅強保障。中華人民共和國自成立以來就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積極開展外交活動,外交事業不斷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開展全方位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為維護世界和平和共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唯物史觀 分析國防現代化的形成原因,辯證看待國際形勢變化與我軍現代化取得的成就的關系,用聯系的觀點看待國家強大與國防實力增強的關系,感受人民解放軍的軍威,形成我軍是維護國家利益的鋼鐵長城的清醒認識時空觀念 了解陸、海、空軍的建設和不斷完善的過程;掌握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尼克松訪華和中美簽署《聯合公報》、中日建交的時空要素史料實證 通過指導學生利用相關史料,了解我國人民海軍、空軍和導彈部隊的發展過程;了解20世紀5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及我國改革開放后取得的外交成就,比較新舊中國外交本質的不同,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獲得有效信息的能力歷史解釋 通過分析國防現代化的形成原因,認識到鋼鐵長城的形成,反映了國家和民族的日益強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知道新中國的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內容和影響;知道萬隆會議的概況和“求同存異”方針的含義;知道我國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了解新中國外交走向成熟的過程和新中國對世界外交所作的貢獻家國情懷 通過學習我國軍隊武器裝備不斷更新、發展的情況,認識中國人民獨立自主、自強不息的精神;通過了解我國軍隊在維護國家安全、統一和現代化建設方面的英勇表現,理解來自人民、服務于人民永遠是這支軍隊戰無不勝的力量源泉;體會新中國外交走向成熟的過程和新中國對世界和平作出的貢獻;學習外交的成就,感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增強熱愛祖國,立志學習使祖國更強大的使命感,樹立團結合作的人生態度第15課 鋼鐵長城內容要求 教學目標認識這一時期取得的國防成就及其具有的開創性、奠基性意義 1.通過閱讀相關史料和教材,了解人民陸軍、海軍、空軍和導彈部隊的發展歷程;知道人民軍隊武器裝備的發展特點;認識科技發展對國防建設的作用;了解新時代強軍興軍事業持續推進的情況。(歷史解釋、時空觀念、史料實證) 2.通過學習我國軍隊武器裝備不斷更新、發展的情況,認識中國人民獨立自主、自強不息的精神;通過了解我國軍隊在維護國家安全、統一和現代化建設方面的英勇表現,理解來自人民、服務于人民永遠是這支軍隊戰無不勝的力量源泉。(家國情懷)教學重點: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成就、新時代的強軍之路。教學難點:國防力量的強大與祖國綜合國力增強的聯系。一、導入新課多媒體出示1949年大閱兵和2019年大閱兵圖片。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發展迅速,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中國軍隊的現代化建設的步伐越來越快。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筑起了中華民族的鋼鐵長城。我國國防力量是怎樣發展壯大的?我軍諸兵種發展歷史是怎樣的?新時期是如何走上強軍之路的?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15課《鋼鐵長城》,了解我國海陸空軍及火箭軍的發展歷史。二、探究新知(一)陸、海、空軍的建設1.多媒體出示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紅軍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的相關圖片,引導學生講述我國人民軍隊的發展歷程。教師講述:1927年南昌起義,宣告一支真正屬于人民自己的軍隊誕生了。1928年井岡山會師,從此革命的力量逐漸成星火燎原之勢。1931年抗日戰爭,我們的人民軍隊成為了抵御外侮的中流砥柱。1934年紅軍長征,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1945年解放戰爭,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1950年抗美援朝,為新中國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2.材料展示:材料一 陸軍是人民解放軍的主要軍種,是陸地作戰的主力,是人民解放軍各軍兵種歷史最久,在新中國建立前后的歷次作戰中發揮最出色的,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各種搶險救災中的中堅力量。材料二教師提問:結合教材內容回答,材料一說明了什么問題?材料二反映我國陸軍建設的什么情況?提示:問題:新中國成立的時候,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是陸軍,兵種也比較少。情況: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陸軍的現代化水平大大提高,發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裝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種的現代化部隊,武器裝備不斷更新。3.圖片展示: 設置以下問題,由學生討論完成。(1)依據圖片和教材內容,說出我國海軍裝備的變化。這說明了什么問題?(2)你認為我國海軍的逐漸強大有哪些重大作用?(3)有人說,舊中國有海無防,而新中國的海軍能夠保衛祖國的海疆。你認為這句話是否正確?請用史實證明你的觀點。在學生展示其探究成果時,教師適時進行引導,糾正學生的學習失誤,并鼓勵學生大膽探究。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歸納:(1)不斷更新換代;現代化科技含量不斷增加;我國自主研制的軍艦逐漸增多。說明我國科技創新成就斐然;科技對軍隊的武器更新起著重要作用;應從小樹立愛科學、學科學的信念。(2)保衛祖國的海疆,抵抗外敵入侵。(3)正確。如鴉片戰爭時,英軍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使中國開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甲午中日戰爭中,雖然清朝海軍裝備了近代武器,但是清政府的腐敗導致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政府被迫簽訂了《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海軍力量不斷壯大,有力地保護了祖國的海疆。4.教師提問:新中國成立后,人民空軍是在陸軍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20世紀50年代初,剛剛誕生的空軍參加了哪場戰爭?結果如何?人民空軍建立以后,其發展狀況如何?提示:(1)戰爭:抗美援朝。(2)結果:取得了輝煌戰績。(3)發展狀況:①人民空軍建立早期,飛機主要從國外購買,后來逐步走上國產化道路。1956年,我國仿制成功殲 5型殲擊機。后來,我國又制造了各種型號的殲擊機、轟炸機和強擊機。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自行研制和引進了一批新型飛機,空軍的現代化建設有了新的飛躍,成為保衛祖國領空的鋼鐵衛士。5.教師提問:比較人民空軍和海軍的發展歷程,說出兩支軍隊發展過程中的共同點。提示:逐漸強大;現代化科技含量不斷增加;我國自主研制的武器不斷增多。6.教師過渡:新中國的國防建設不但在陸軍、海軍、空軍等方面取得長足進展,而且在導彈部隊方面也有重大突破。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中國最先進、最年輕的部隊——導彈部隊。(二)導彈部隊的發展1.圖片展示:教師提問:我國的戰略導彈部隊是何時建立的?它主要承擔什么任務?提示:我國的戰略導彈部隊組建于1966年。它主要承擔遏制他國對中國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擊和常規導彈精確打擊任務。2.教師拓展:我國的戰略導彈部隊的基本情況。我國的戰略導彈部隊開始創建于1957年12月,時屬炮兵建制。1959年6月決定將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教導大隊第一教導營擴編為地地導彈戰斗營,這是我國第一支地地導彈部隊,也是今天戰略導彈部隊的“種子部隊”。1966年6月,中央決定組建第二炮兵,直屬中央軍委領導,原地地導彈部隊劃歸第二炮兵建制。同年7月1日,中國戰略導彈部隊正式成立,被命名為“第二炮兵”。2015年12月31日,第二炮兵更名為火箭軍。(三)新時代強軍之路1.多媒體出示中國建軍90周年閱兵現場的圖片或視頻。教師提問:同學們看完之后有何感想?同學們可以各抒己見。教師歸納:同學們都對中國人民解放軍日新月異的進步感到自豪和欣喜。這讓我們看到了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形象。這一方面與我們的軍事裝備的進步有關,還與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密切相關,那就是對軍隊的組織編制作出了特別的安排。2.教師提問: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內容,說說面對強國強軍的時代要求,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哪些方面做了調整。提示:①軍種建設上,出現了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五大軍種。②戰區建設上重新劃分為東、南、西、北、中部五個戰區。③形成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新格局。三、課堂小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人民解放軍的現代化建設獲得了巨大的發展,在保衛祖國邊疆和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維護我國安全和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鋼鐵衛士。見課件本課主要講述我國海軍、空軍和導彈部隊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本課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分析和解決問題,根據問題要求重新歸納本課知識,并回憶所學相關知識,以深入理解和掌握本課知識。本課還通過各種形式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注意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需要加強的方面是對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教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