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 八年級物理上冊 第1章 《機械運動》第3節 運動的快慢 講義(知識點總結+例題講解)序號 知識點 難易程度 例題數 變式題數 合計一 速度 ★★ 6 6 40二 運動快慢的比較:速度單位的轉換 ★★ 4 4三 勻速直線運動與平均速度 ★★★ 6 6四 速度圖像:t-S、t-v圖像 ★★★ 4 4一、速度:1.物體運動的快慢用 速度 表示;2.速度的符號:v3.速度的定義: 單位時間 內物體運動的 距離 ;4.速度的公式: ,公式變形得: , 。5.單位: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米每秒,符號為m/s或m·s-1;S:路程——米(m); t:時間——秒(s); v:速度——米/秒(m/s)6.速度的物理意義:表示物體的 運動快慢 ;【例題1】在校園樓梯、走道上禁止奔跑,我們在走道上行走速度合適的是( )A.1cm/s B.1dm/s C.1m/s D.10m/s【變式1】下列關于速度的估測與實際不符合的是( )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約為1.2m/s B.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105m/sC.中學生跑800米的速度約為4m/s D.15℃時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40m/s【例題2】如圖畫中題有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句,詩中能估算出速度大小的一句是( )A.朝辭白帝彩云間 B.千里江陵一日還C.兩岸猿聲啼不住 D.輕舟已過萬重山【變式2】關于速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體運動的時間越短,它的運動速度越大 B.速度與路程成正比,與時間成反比C.物體通過的路程越長,它的運動速度越大 D.速度越大,物體運動得越快【例題3】為了測定某輛轎車在平直公路上行駛的速度,小宇同學拍攝了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圖中所附的刻度是均勻的,如果每隔1s拍攝1次,轎車本身總長4.5m,那么這輛轎車2s內的速度約為( )A.30 m/s B.15 m/s C.12.5 m/s D.9.0 m/s【變式3】甲、乙兩輛汽車通過的路程之比是2:1,運動時間之比是4:3,則兩輛汽車的運動速度之比( )A.3:2 B.2:3 C.8:3 D.3:8【例題4】如圖所示,電瓶車正常行駛,速度表指示的數值是 m/s,以此速度行駛30min,通過的距離是 m。【變式4】如圖所示,利用頻閃照相機拍攝,得到小汽車一段時間內的運動圖片。頻閃照相機每隔0.5s閃拍一次,小汽車的車身長實際長3m,則通過測量推算,小汽車2s時間內通過的距離是 m,運動速度約為 km/h。【例題5】五一小長假,小蕊一家人乘坐高鐵外出游玩。高鐵過隧道時,小蕊感覺隧道向后運動是以 為參照物。若高鐵長度為200m,隧道長度為4.3km,高鐵以270km/h的速度穿過隧道需要的時間為 min。【變式5】一木塊在水平面上運動時在相等時間內連續拍攝4次“頻閃”照片如圖,頻閃的時間間隔為0.02s。從頻閃照片可判斷,該木塊從1位置運動到3位置的路程是 cm。木塊從1位置到4位置運動的速度為 m/s。【例題6】如圖所示,平潭海峽公鐵大橋于2020年10月1日通車試運營,推動閩臺便利往來和加快“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福州到平潭大約為120km,其中公鐵大橋線路全長約為16km,上層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為100km/h,下層為雙線鐵路,設計速度為200km/h。求:(1)如果從福州駕車到達平潭需80min,則車速是多少km/h?(2)如果一列長400m的動車,以設計的最大速度行駛,求此動車通過該公鐵大橋需要多少秒?【變式6】校園足球比賽開始之前隊員進行熱身訓練,隊員繞著400m操場跑步熱身,通過前半程用時100s。(1)求前半程隊員跑步的速度;(2)若跑完全程的時間不得超過180s,則隊員后半程至少應以多快的速度跑步。二、運動快慢的比較:速度單位的轉換1.速度大小的比較:化成基本單位或者化成相同單位再比較(速度單位之間的相互轉換)。(1)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米每秒,符號為m/s或m·s-1;(2)交通運輸中常用千米每小時做速度的單位,符號為km/h或km·h-1,1m/s= 3.6 km/h2.速度單位轉換方法:【例】計算:1200m/min = km/h = m/s。(1)方法一:1200m/min表示,物體每1min運動的路程是1200m,而1h=60min,則:物體1h運動的距離是S=vt=1200m/min×60min=72000m=72km;∴1200m/min = 72km/h同理:1200m/min表示,物體每1min運動的路程是1200m,而1min=60s,則:物體每1s運動的距離是S=1200m÷60=20m;∴1200m/min = 20m/s(2)方法二:先計算出1200m/min=20m/s,則20m/s=20×3.6km/h=72km/h;或者先計算出1200m/min=72km/h,則72km/h=72÷3.6m/s=20m/s。(3)方法三:【拓展】速度公式的理解(控制變量法)1.控制變量法:我們在研究某物理量的時候,如果該物理量同時存在多個影響因素,我們一般只能研究某一個因素與該物理量之間的變化關系,對于其他的因素則假定為一個定值(不變)。說明:即一個物理公式里面至少會出現三個物理量,而我們只能研究某兩個物理量之間的變化關系,對于其他的物理量就假定不變。2.速度公式的理解:(控制變量法)(1)在相同時間內,物體運動的 越長,它的速度就 ;(2)物體經過相同的路程,所花的 越短,速度 ;(3)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4)在物理學中,為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采用“相同時間比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將物體運動的路程除以所用時間;這樣,在比較不同運動物體的快慢時,可以保證時間相同;(比賽時,觀眾判斷運動員運動的快慢)(5)在比賽中,裁判采用的是“相同路程比較時間”的方法,時間越短則速度越快。【例題7】完成下列速度單位的換算:(1)3.6m/s= km/h; (2)0.8cm/s= km/h;(3)1m/s= km/min= km/h; (4)4.8 km/min= m/s= km/h;【變式7】汽車以72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駛,羚羊以22m/s的速度在草原上奔跑,運動員5min跑完1800m,三者速度由小到大的順序是( )A.運動員、汽車、羚羊 B.羚羊、汽車、運動員C.汽車、羚羊、運動員 D.汽車、運動員、羚羊【例題8】甲、乙兩個運動物體的速度分別為72km/h和28m/s,比較它們的運動快慢是( )A.乙比甲快 B.甲比乙快 C.它們一樣快 D.無法比較【變式8】為宣傳“綠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個好朋友在某景點進行了一場有趣的運動比賽。小張駕駛電瓶車以18km/h的速度前進,小王以5m/s的速度跑步前進,小李騎自行車,每分鐘通過的路程是0.6km.則( )A.小張的速度最大 B.小王的速度最大C.小李的速度最大 D.三人的速度一樣大【例題9】下列運動中的人或物,速度最大的是( )A.劉翔以12.88s創造了男子110m欄世界紀錄 B.某同學騎自行車用2min45s 前進了1000mC.手扶拖拉機在20min內前進4.8km D.汽車在城區行駛時限速 40km/h【變式9】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甲、乙兩車。下列情況中,甲車比乙車運動得快的是( )A.甲通過的路程為 4000米,乙通過的路程為 2000米B.甲通過的路程為 1000米的同時,乙通過的路程為 1500米C.甲在半小時內通過的路程為 40千米,乙在 5小時內通過的路程為 300千米D.甲的速度為 54千米/時,乙的速度為 20米/秒【例題10】關于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說法正確的是( )A.只能用v表示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B.不能用v表示單位路程內所用的時間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C.v是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來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越大,運動就越快D.v是用單位路程內所用的時間來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越大,運動就越快【變式10】2021年8月1日在日本東京舉行的男子100米半決賽中,中國飛人蘇炳添以9秒83創造了亞洲記錄,如圖所示,關于運動的快慢,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比賽進行中觀眾用“相同的時間比路程”的方法比較運動的快慢B.比賽結束時裁判用“相同的路程比時間”的方法比較運動的快慢C.物理學上比較物體快慢的方法與觀眾的方法相同D.物理學上比較物體快慢的方法與裁判的方法相同三、勻速直線運動與平均速度:1.快慢不變,沿著直線運動叫作 勻速直線運動 ;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特點:①速度的大小 不變 ; 且 ②速度的方向 不變 ;即: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大小與物體運動的時間和路程均無關(一直不變);【說明】①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大小與物體運動的時間、運動的路程等無關;(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時,任意時刻、任意地點的速度大小都相等)②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時,任意相同時間段內運動的路程相等。2.運動速度變化的運動叫變速運動,變速運動的快慢用平均速度來表示,粗略研究時,也可用速度的公式來計算;①勻加速直線運動:②勻減速直線運動:3.平均速度:總路程除以總時間;公式:【例題11】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運動時間越短,速度越大B.通過的路程越長,速度越大C.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物體通過的路程和所用時間無關D.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物體通過的路程成正比與時間成反比【變式11】對于一個正在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關于v,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物體的速度不隨路程和時間的改變而改變B.物體運動所用的時間越長,物體的速度就越小C.該物體的速度與路程成正比,與時間成反比D.物體通過的路程越長,物體的速度就越大【例題12】關于速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體運動的時間越短,它的運動速度越大B.速度與路程成正比,與時間成反比C.物體通過的路程越長,它的運動速度越大D.速度越大,物體運動得越快【變式12】下列有關勻速直線運動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根據v可知,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通過的路程成正比B.根據s=vt可知,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通過的路程與所需時間成正比C.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大小由運動時間決定D.汽車沿平直公路每分鐘行駛的路程均為1000米,則汽車一定做勻速直線運動【例題13】根據勻速直線運動公式v,可知( )A.速度跟路程成正比 B.速度跟時間成反比C.速度不變,路程跟時間成反比 D.以上說法都不對【變式13】關于勻速直線運動,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通過的路程與所用的時間成正比B.通過路程相同,所用時間越多,速度越大C.所用時間相同,通過路程越長,速度越小D.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所用的時間與通過的路程成反比【例題14】小明家到學校的路程為600m,他去上學時,前一半路程平均速度為1.2m/s,為了不遲到后一半路程用了150s,他上學的整個路程的平均速度為( )A.1.5 m/s B.1.6 m/s C.2 m/s D.2.5 m/s【變式14】小紅參加了學校組織的遠足活動,全程6km。她行走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km/h,行走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4km/h,則她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4km/h B.4.8km/h C.5km/h D.6km/h【例題15】某人在2h內行走了10km,休息0.6h后又在3h內行走了18km,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km/h。【變式15】在全區中學生田徑運動會的男子百米比賽上,聰聰同學以12.5s的成績獲得冠軍。他在前10m平均速度為10m/s,合 km/h;如果聰聰在最后沖刺階段平均速度為10m/s,則聰聰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例題16】小紅參加了學校組織的遠足活動,全程6km。她行走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km/h,行走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4km/h,則她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4km/h B.4.8km/h C.5km/h D.6km/h【變式16】2021年11月16日,阿爾法羅密歐車隊對外官宣,中國車手周冠宇將作為正賽車手征戰2022賽季一級方程式(F1)錦標賽,標志著周冠宇成為中國首位F1正式車手。某次訓練中,周冠宇駕駛F1賽車沿直線從M點運動到N點,前半程平均速度為v0,后半程平均速度為1.5v0,則賽車從M到N全程的平均速度為( )A.1.1v0 B.1.2v0 C.1.25v0 D.1.35v0四、速度圖像(t-S、t-v圖像):1.時間-路程圖(t-S圖):(1)水平橫線表示速度為 (靜止,在原地);(2)斜直線表示物體做 運動;(3)每條直線段的斜率等于該直線段的 ;(4)直線越斜,表示速度 ;(5)兩條直線相交,表示兩物體 ;(6)求平均速度時,只考慮起始點和終止點的時間間隔、路程差;2.如右上圖所示,求:(1)OA段的速度vOA= ; (2)BC段的速度vBC= ;(3)0~9s內的平均速度v1= ; (4)OC段的平均速度vOC= ;3.時間-速度圖(t-v圖):(1)水平直線表示 ;(2)斜直線表示加速或者減速直線運動:①當向右上斜(斜率大于0)則是勻加速直線運動;②當向右下斜(斜率小于0)則是勻減速直線運動;(3)直線與橫軸(t軸)所圍成的圖形的面積等于運動的距離。【例題17】如圖所示,是小轎車在某段時間內的路程一時間圖像,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在整個7s時間內,小轎車在做勻速直線運動B.在0~2s和5~7s時間內,小轎車的平均速度相同C.0~5s內,小轎車的平均速度是0.4m/sD.0~7s內,小轎車的平均速度是1.5m/s【變式17】如圖是一輛汽車做直線運動的s﹣t圖像,對線段OA、AB、BC、CD所表示的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B段汽車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B.前3小時內,汽車運動的平均速度為30km/hC.BC段汽車處于變速直線運動狀態D.CD段汽車運動的速度為22.5km/h【例題18】甲、乙兩物體,同時同地出發向南做直線運動,它們的s﹣t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2~4s內乙做勻速直線運動B.0~2s內以甲為參照物,乙向北運動C.4s時甲比乙的速度快D.0~2s內乙的平均速度為2m/s【變式18】兩輛汽車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時出發,其位置x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所示。由圖象可知:①甲、乙兩車在t1= 時相遇;②甲車的速度為 m/s,乙車的速度為 m/s;③當t2=50s時,甲、乙兩車相距 m;④當t3= 時,甲、乙兩車相距150m。【例題19】如圖中表示物體做勻速運動的是( )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變式19】物體甲、乙運動規律的圖象如圖(1)所示,物體丙運動規律的圖象如圖(2)所示,當t=5s時,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甲、乙速度之比為2:5B.甲、丙速度之比為1:2C.乙、丙速度之比為1:1D.甲、乙、丙的速度無法比較【例題20】如圖所示,甲、乙兩個圖像分別描述了做直線運動的兩個物體A、B的運動情況,根據圖像得出的信息錯誤的是( )A.B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B.B物體運動1.5s通過的距離是3mC.A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D.vA<vB【變式20】甲、乙、丙三輛小車同時、同地向同一方向運動,它們運動的圖象如圖所示,由圖象得出的信息正確的是( )A.甲車的速度是4km/hB.甲、乙兩車的速度相同C.甲車相對于丙車是運動的D.經過5s,乙車跑在最前面人教版 八年級物理上冊 第1章 《機械運動》第3節 運動的快慢 講義(知識點總結+例題講解)序號 知識點 難易程度 例題數 變式題數 合計一 速度 ★★ 6 6 40二 運動快慢的比較:速度單位的轉換 ★★ 4 4三 勻速直線運動與平均速度 ★★★ 6 6四 速度圖像:t-S、t-v圖像 ★★★ 4 4一、速度:1.物體運動的快慢用 速度 表示;2.速度的符號:v3.速度的定義: 單位時間 內物體運動的 距離 ;4.速度的公式: ,公式變形得: , 。5.單位: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米每秒,符號為m/s或m·s-1;S:路程——米(m); t:時間——秒(s); v:速度——米/秒(m/s)6.速度的物理意義:表示物體的 運動快慢 ;【例題1】在校園樓梯、走道上禁止奔跑,我們在走道上行走速度合適的是( )A.1cm/s B.1dm/s C.1m/s D.10m/s【答案】C【解析】解:在校園樓梯、走道上禁止奔跑,所以我們在走道上正常行走的速度為1m/s。1cm/s和1dm/s的速度太慢,10m/s的速度相當于百米賽跑的速度,太快。故C符合題意。故選:C。【變式1】下列關于速度的估測與實際不符合的是( )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約為1.2m/s B.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105m/sC.中學生跑800米的速度約為4m/s D.15℃時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40m/s【答案】B【解析】解: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左右,故A符合實際。B、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108m/s,故B不符合實際;C、跑800米的時間約為200s,平均速度約為:v4m/s,故C符合實際;D、15℃時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40m/s,故D符合實際。故選:B。【例題2】如圖畫中題有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句,詩中能估算出速度大小的一句是( )A.朝辭白帝彩云間 B.千里江陵一日還C.兩岸猿聲啼不住 D.輕舟已過萬重山【答案】B【解析】解:A、云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與速度無關,故A錯誤;B、“千里江陵一日還”描述的是一天內通過的距離,可以估算速度的大小,故B正確;C、不同物體發出聲音的音色是不同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詩人是根據音色來辨別是猿的聲音,與速度無關,故C錯誤;D、從“輕舟已過萬重山”知,“山”相對于輕舟的位置不斷變化,所以,以“輕舟”為參照物,“山”是運動的,通過了距離,但不知道時間,所以無法估算速度的大小,故D錯誤。故選:B。【變式2】關于速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體運動的時間越短,它的運動速度越大 B.速度與路程成正比,與時間成反比C.物體通過的路程越長,它的運動速度越大 D.速度越大,物體運動得越快【答案】D【解析】解:A、根據v可知,在物體運動的路程未知時,只根據時間無法判定速度的大小,故A錯誤;B、當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速度大小保持不變,與路程和時間的大小無關,故B錯誤;C、物體通過的路程越長,由于不知道時間,則根據v可知,無法比較速度的大小,故C錯誤;D、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物體運動得越快,故D正確。故選:D。【例題3】為了測定某輛轎車在平直公路上行駛的速度,小宇同學拍攝了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圖中所附的刻度是均勻的,如果每隔1s拍攝1次,轎車本身總長4.5m,那么這輛轎車2s內的速度約為( )A.30 m/s B.15 m/sC.12.5 m/s D.9.0 m/s【答案】D【解析】解:由圖可知,在照片中轎車的長度約為:L=1cm,由圖中所附的刻度可知,轎車2s內通過的路程約為轎車長度的4倍,即s=4L,轎車的實際長度為L′=4.5m,則轎車在2s內實際通過的路程約為:s′=4L′=4×4.5m=18m。轎車的速度約為:v9m/s。故選:D。【變式3】甲、乙兩輛汽車通過的路程之比是2:1,運動時間之比是4:3,則兩輛汽車的運動速度之比( )A.3:2 B.2:3 C.8:3 D.3:8【答案】A【解析】解:兩輛汽車通過的路程之比是2:1,運動時間之比是4:3,則兩車運動速度之比為:3:2。故選:A。【例題4】如圖所示,電瓶車正常行駛,速度表指示的數值是 m/s,以此速度行駛30min,通過的距離是 m。【答案】12.2;22000。【解析】解:(1)由圖知,電瓶車速度表的單位是km/h,一個小格代表2km/h,則此時汽車的行駛速度v=44km/h=44m/s≈12.2m/s。(2)以此速度行駛時間t=30minh,由v可得,通過的距離:s=vt=44km/hh=22km=22000m。故答案為:12.2;22000。【變式4】如圖所示,利用頻閃照相機拍攝,得到小汽車一段時間內的運動圖片。頻閃照相機每隔0.5s閃拍一次,小汽車的車身長實際長3m,則通過測量推算,小汽車2s時間內通過的距離是 m,運動速度約為 km/h。【答案】18;32.4。【解析】解:已知車身長3m,則每0.5s小汽車通過的路程約4.5m,那么此段時間內小汽車行駛的路程為s=13.5m,此汽車的速度為v9m/s=32.4km/h;小汽車2s時間內通過的距離s′=vt′=9m/s×2s=18m。故答案為:18;32.4。【例題5】五一小長假,小蕊一家人乘坐高鐵外出游玩。高鐵過隧道時,小蕊感覺隧道向后運動是以 為參照物。若高鐵長度為200m,隧道長度為4.3km,高鐵以270km/h的速度穿過隧道需要的時間為 min。【答案】高鐵;1。【解析】解:(1)以高鐵為參照物,隧道向后運動,故小蕊感覺隧道向后運動是以高鐵為參照物;(2)高鐵完全穿過該隧道所行駛的路程:s=200m+4.3×103m=4500m,高鐵的速度v=270km/h=75m/s,由v得,高鐵全部穿過隧道所用時間:t60s=1min。故答案為:高鐵;1。【變式5】一木塊在水平面上運動時在相等時間內連續拍攝4次“頻閃”照片如圖,頻閃的時間間隔為0.02s.從頻閃照片可判斷,該木塊從1位置運動到3位置的路程是 cm。木塊從1位置到4位置運動的速度為 m/s。【答案】3.60;0.9。【解析】解:根據圖示可知,圖中刻度尺一個大格表示1cm,一大格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木塊從1位置運動到3位置的距離是:6.20cm﹣2.60cm=3.60cm;根據圖示可知,木塊從1位置運動到4位置的距離是:8.00cm﹣2.60cm=5.40cm=0.054m,則木塊從1位置到4位置運動的平均速度:v0.9m/s。故答案為:3.60;0.9。【例題6】如圖所示,平潭海峽公鐵大橋于2020年10月1日通車試運營,推動閩臺便利往來和加快“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福州到平潭大約為120km,其中公鐵大橋線路全長約為16km,上層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為100km/h,下層為雙線鐵路,設計速度為200km/h。求:(1)如果從福州駕車到達平潭需80min,則車速是多少km/h?(2)如果一列長400m的動車,以設計的最大速度行駛,求此動車通過該公鐵大橋需要多少秒?【答案】(1)90km/h;(2)295.2s。【解析】解:(1)汽車的行駛速度:v90km/h。(2)動車通過該公鐵大橋所走的路程:s′=s橋+L車=16km+0.4km=16.4km,由題知,最大設計速度v′=200km/h,動車通過該公鐵大橋需要的時間為:t′0.082h=295.2s。答:(1)如果從福州駕車到達平潭需80min,則車速是90km/h。(2)如果一列長400m的動車,以設計的最大速度行駛,則此動車通過該公鐵大橋需要295.2s。【變式6】校園足球比賽開始之前隊員進行熱身訓練,隊員繞著400m操場跑步熱身,通過前半程用時100s。(1)求前半程隊員跑步的速度;(2)若跑完全程的時間不得超過180s,則隊員后半程至少應以多快的速度跑步。【答案】(1)2m/s;(2)2.5m/s。【解析】解:(1)前半程的路程s前=400m÷2=200m,前半程的時間t前=100s,前半程運動員的速度v前2m/s;(2)后半程的路程s后=s前=200m,若跑完全程的時間不得超過180s,則后半程的時間t后=180s﹣100s=80s,隊員后半程的速度至少為v后2.5m/s.答:(1)前半程隊員跑步的速度為2m/s;(2)若跑完全程的時間不得超過180s,則隊員后半程至少應以2.5m/s的速度跑步。二、運動快慢的比較:速度單位的轉換1.速度大小的比較:化成基本單位或者化成相同單位再比較(速度單位之間的相互轉換)。(1)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米每秒,符號為m/s或m·s-1;(2)交通運輸中常用千米每小時做速度的單位,符號為km/h或km·h-1,1m/s= 3.6 km/h2.速度單位轉換方法:【例】計算:1200m/min = km/h = m/s。(1)方法一:1200m/min表示,物體每1min運動的路程是1200m,而1h=60min,則:物體1h運動的距離是S=vt=1200m/min×60min=72000m=72km;∴1200m/min = 72km/h同理:1200m/min表示,物體每1min運動的路程是1200m,而1min=60s,則:物體每1s運動的距離是S=1200m÷60=20m;∴1200m/min = 20m/s(2)方法二:先計算出1200m/min=20m/s,則20m/s=20×3.6km/h=72km/h;或者先計算出1200m/min=72km/h,則72km/h=72÷3.6m/s=20m/s。(3)方法三:【拓展】速度公式的理解(控制變量法)1.控制變量法:我們在研究某物理量的時候,如果該物理量同時存在多個影響因素,我們一般只能研究某一個因素與該物理量之間的變化關系,對于其他的因素則假定為一個定值(不變)。說明:即一個物理公式里面至少會出現三個物理量,而我們只能研究某兩個物理量之間的變化關系,對于其他的物理量就假定不變。2.速度公式的理解:(控制變量法)(1)在相同時間內,物體運動的 越長,它的速度就 ;(2)物體經過相同的路程,所花的 越短,速度 ;(3)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4)在物理學中,為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采用“相同時間比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將物體運動的路程除以所用時間;這樣,在比較不同運動物體的快慢時,可以保證時間相同;(比賽時,觀眾判斷運動員運動的快慢)(5)在比賽中,裁判采用的是“相同路程比較時間”的方法,時間越短則速度越快。【例題7】完成下列速度單位的換算:(1)3.6m/s= km/h; (2)0.8cm/s= km/h;(3)1m/s= km/min= km/h; (4)4.8 km/min= m/s= km/h;【答案】如下:(1)3.6m/s= 12.96 km/h; (2)0.8cm/s= 0.0288 km/h;(3)1m/s= 0.06 km/min= 3.6 km/h; (4)4.8 km/min= 80 m/s= 288 km/h;【變式7】汽車以72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駛,羚羊以22m/s的速度在草原上奔跑,運動員5min跑完1800m,三者速度由小到大的順序是( )A.運動員、汽車、羚羊 B.羚羊、汽車、運動員C.汽車、羚羊、運動員 D.汽車、運動員、羚羊【答案】A【解析】解:汽車行駛的速度v汽車=72km/h=72m/s=20m/s,羚羊以在草原上奔跑的速度v羚羊=22m/s,運動員的速度v運動員6m/s,所以,速度由小到大的順序是:運動員、汽車、羚羊。故選:A。【例題8】甲、乙兩個運動物體的速度分別為72km/h和28m/s,比較它們的運動快慢是( )A.乙比甲快 B.甲比乙快 C.它們一樣快 D.無法比較【答案】A【解析】解:甲的速度:V甲=72km/h;乙的速度:V乙=28m/s=28×3.6km/h=100.8km/h。由于V甲<V乙,乙比甲快,所以選項C正確。故選:A。【變式8】為宣傳“綠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個好朋友在某景點進行了一場有趣的運動比賽。小張駕駛電瓶車以18km/h的速度前進,小王以5m/s的速度跑步前進,小李騎自行車,每分鐘通過的路程是0.6km.則( )A.小張的速度最大 B.小王的速度最大C.小李的速度最大 D.三人的速度一樣大【答案】C【解析】解:小張速度:18km/h,小王速度:5m/s=5×3.6km/h=18km/h,小李速度:v36km/h,所以,小李的速度最大。故選:C。【例題9】下列運動中的人或物,速度最大的是( )A.劉翔以12.88s創造了男子110m欄世界紀錄 B.某同學騎自行車用2min45s 前進了1000mC.手扶拖拉機在20min內前進4.8km D.汽車在城區行駛時限速 40km/h【答案】D【解析】解:A、劉翔的速度:v8.5m/s=8.5×3.6km/h=30.6km/h,B、自行車的速度:v′6.0m/s=21.6km/h,C、手扶拖拉機的速度:v″14.4km/h,D、汽車在城區行駛時限速 40km/h。通過比較可得:速度最大的是汽車。故選:D。【變式9】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甲、乙兩車。下列情況中,甲車比乙車運動得快的是( )A.甲通過的路程為 4000米,乙通過的路程為 2000米B.甲通過的路程為 1000米的同時,乙通過的路程為 1500米C.甲在半小時內通過的路程為 40千米,乙在 5小時內通過的路程為 300千米D.甲的速度為 54千米/時,乙的速度為 20米/秒【答案】C【解析】解:A、只知道路程,不知道運動時間,無法比較物體運動快慢,故A錯誤;B、由于甲、乙的運動時間相同,甲車的路程小于乙車的路程,則甲車比乙車運動的慢,故B錯誤;C、甲車的速度v甲80km/h,v乙60km/h,甲車的速度大于乙車的速度,則甲車運動的快,故C正確;D、v甲=54km/h,v乙=10m/s=20×3.6km/h=72km/h,甲車的速度小于乙車的速度,甲車比乙車運動的慢,故D錯誤。故選:C。【例題10】關于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說法正確的是( )A.只能用v表示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B.不能用v表示單位路程內所用的時間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C.v是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來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越大,運動就越快D.v是用單位路程內所用的時間來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越大,運動就越快【答案】C【解析】解: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v是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來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越大,表示物體的速度越大,運動就越快;v是用單位路程內所用的時間來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越小,表示物體的速度越大,運動就越快。故C正確,ABD錯誤。故選:C。【變式10】2021年8月1日在日本東京舉行的男子100米半決賽中,中國飛人蘇炳添以9秒83創造了亞洲記錄,如圖所示,關于運動的快慢,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比賽進行中觀眾用“相同的時間比路程”的方法比較運動的快慢B.比賽結束時裁判用“相同的路程比時間”的方法比較運動的快慢C.物理學上比較物體快慢的方法與觀眾的方法相同D.物理學上比較物體快慢的方法與裁判的方法相同【答案】D【解析】解:A、比賽時,觀眾看到跑在前面的運動員跑得快,說明了在相同的時間內,運動員的路程越大,運動員跑得越快,即觀眾是用“相同的時間比路程”的方法比較運動的快慢,故A正確;B、終點裁判是根據跑完全程所用的時間來判斷運動員運動快慢的,時間越短,運動越快,即終點裁判用“相同的路程比時間”的方法比較運動快慢,故B正確;CD、在物理學中,是根據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物體通過路程與所用時間的比)來比較運動的快慢,相當于相同的時間比路程,與觀眾的方法相同,與裁判的方法不同,故C正確、D錯誤。故選:D。三、勻速直線運動與平均速度:1.快慢不變,沿著直線運動叫作 勻速直線運動 ;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特點:①速度的大小 不變 ; 且 ②速度的方向 不變 ;即: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大小與物體運動的時間和路程均無關(一直不變);【說明】①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大小與物體運動的時間、運動的路程等無關;(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時,任意時刻、任意地點的速度大小都相等)②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時,任意相同時間段內運動的路程相等。2.運動速度變化的運動叫變速運動,變速運動的快慢用平均速度來表示,粗略研究時,也可用速度的公式來計算;①勻加速直線運動:②勻減速直線運動:3.平均速度:總路程除以總時間;公式:【例題11】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運動時間越短,速度越大B.通過的路程越長,速度越大C.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物體通過的路程和所用時間無關D.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物體通過的路程成正比與時間成反比【答案】C【解析】解: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速度大小保持不變,與物體通過的路程和所用時間無關,與物體通過的路程和時間都不成比例,故ABD錯誤,C正確。故選:C。【變式11】對于一個正在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關于v,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物體的速度不隨路程和時間的改變而改變B.物體運動所用的時間越長,物體的速度就越小C.該物體的速度與路程成正比,與時間成反比D.物體通過的路程越長,物體的速度就越大【答案】A【解析】解: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速度是一個定值,它的大小與物體通過的路程及物體運動時間的長短無關,故BCD錯誤,A正確。故選:A。【例題12】關于速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體運動的時間越短,它的運動速度越大B.速度與路程成正比,與時間成反比C.物體通過的路程越長,它的運動速度越大D.速度越大,物體運動得越快【答案】D【解析】解:A、根據v可知,在物體運動的路程未知時,只根據時間無法判定速度的大小,故A錯誤;B、當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速度大小保持不變,與路程和時間的大小無關,故B錯誤;C、物體通過的路程越長,由于不知道時間,則根據v可知,無法比較速度的大小,故C錯誤;D、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物體運動得越快,故D正確。故選:D。【變式12】下列有關勻速直線運動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根據v可知,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通過的路程成正比B.根據s=vt可知,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通過的路程與所需時間成正比C.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大小由運動時間決定D.汽車沿平直公路每分鐘行駛的路程均為1000米,則汽車一定做勻速直線運動【答案】B【解析】解:A、勻速直線運動的運動速度保持不變,與路程無關,故A錯誤;B、勻速直線運動的運動速度保持不變,根據s=vt可知,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通過的路程就越長,所需時間越長,則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通過的路程與所需時間成正比,故B正確;C、勻速直線運動的運動速度保持不變,與時間無關,故C錯誤;D、在平直公路意在說明是直線運動,每分鐘行駛的路程均為1000米,并不能說明該汽車為勻速運動,有可能在這一分鐘之中,前半分鐘行駛800米,后半分鐘行駛200米,則不是勻速運動,故D錯誤。故選:B。【例題13】根據勻速直線運動公式v,可知( )A.速度跟路程成正比 B.速度跟時間成反比C.速度不變,路程跟時間成反比 D.以上說法都不對【答案】D【解析】A、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v是確定的,與路程s的大小無關,故A錯;B、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v是確定的,與t的大小無關,故B錯;C、由v得s=vt,v一定,s與t成正比,故C錯誤;D、由上分析知,D正確。故選:D。【變式13】關于勻速直線運動,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通過的路程與所用的時間成正比B.通過路程相同,所用時間越多,速度越大C.所用時間相同,通過路程越長,速度越小D.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所用的時間與通過的路程成反比【答案】A【解析】解:A、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保持不變,由公式s=vt知:物體通過的路程和時間成正比,故A正確;BCD、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速度是一個定值,它的大小與物體通過的路程以及運動時間的長短無關,故BCD錯誤。故選:A。【例題14】小明家到學校的路程為600m,他去上學時,前一半路程平均速度為1.2m/s,為了不遲到后一半路程用了150s,他上學的整個路程的平均速度為( )A.1.5 m/s B.1.6 m/s C.2 m/s D.2.5 m/s【答案】A【解析】解:根據v可知,前一半路程用時t1250s;又知后半程用時t2=150s,則全程用時t=t1+t2=250s+150s=400s,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為1.5m/s,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變式14】小紅參加了學校組織的遠足活動,全程6km。她行走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km/h,行走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4km/h,則她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4km/h B.4.8km/h C.5km/h D.6km/h【答案】B【解析】解:設總路程為s,則前一半路程的時間t1;后一半路程的時間t2;則小紅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4.8km/h。故選:B。【例題15】某人在2h內行走了10km,休息0.6h后又在3h內行走了18km,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km/h。【答案】5。【解析】解:根據題意可知某人的總路程為:s=10km+18km=28km,這段路程一共用的時間為:t=2h+0.6h+3h=5.6h,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為:v5km/h。故答案為:5。【變式15】在全區中學生田徑運動會的男子百米比賽上,聰聰同學以12.5s的成績獲得冠軍。他在前10m平均速度為10m/s,合 km/h;如果聰聰在最后沖刺階段平均速度為10m/s,則聰聰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答案】36;8。【解析】解:10m/s=36km/h;他的百米平均速度:v8m/s。故答案為:36;8。【例題16】小紅參加了學校組織的遠足活動,全程6km。她行走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km/h,行走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4km/h,則她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4km/h B.4.8km/h C.5km/h D.6km/h【答案】B【解析】解:設總路程為s,則前一半路程的時間t1;后一半路程的時間t2;則小紅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4.8km/h。故選:B。【變式16】2021年11月16日,阿爾法羅密歐車隊對外官宣,中國車手周冠宇將作為正賽車手征戰2022賽季一級方程式(F1)錦標賽,標志著周冠宇成為中國首位F1正式車手。某次訓練中,周冠宇駕駛F1賽車沿直線從M點運動到N點,前半程平均速度為v0,后半程平均速度為1.5v0,則賽車從M到N全程的平均速度為( )A.1.1v0 B.1.2v0 C.1.25v0 D.1.35v0【答案】B【解析】解:設全程的路程為2s,則前半程所用時間:v1,后半程平均所用時間:v2。賽車從M到N全程的平均速度:v1.2v0;故選:B。四、速度圖像(t-S、t-v圖像):1.時間-路程圖(t-S圖):(1)水平橫線表示速度為 (靜止,在原地);(2)斜直線表示物體做 運動;(3)每條直線段的斜率等于該直線段的 ;(4)直線越斜,表示速度 ;(5)兩條直線相交,表示兩物體 ;(6)求平均速度時,只考慮起始點和終止點的時間間隔、路程差;2.如右上圖所示,求:(1)OA段的速度vOA= ; (2)BC段的速度vBC= ;(3)0~9s內的平均速度v1= ; (4)OC段的平均速度vOC= ;3.時間-速度圖(t-v圖):(1)水平直線表示 ;(2)斜直線表示加速或者減速直線運動:①當向右上斜(斜率大于0)則是勻加速直線運動;②當向右下斜(斜率小于0)則是勻減速直線運動;(3)直線與橫軸(t軸)所圍成的圖形的面積等于運動的距離。【例題17】如圖所示,是小轎車在某段時間內的路程一時間圖像,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在整個7s時間內,小轎車在做勻速直線運動B.在0~2s和5~7s時間內,小轎車的平均速度相同C.0~5s內,小轎車的平均速度是0.4m/sD.0~7s內,小轎車的平均速度是1.5m/s【答案】C【解析】解:A、由圖可知,在2~5s時間內,小轎車運動的距離為0,小轎車處于靜止狀態,故A錯誤;B.在0~2s時間內,小轎車的平均速度為,在5~7s時間內小轎車的平均速度為,兩段時間內運動的速度不同,故B錯誤;C、在0~5s內,小轎車的平均速度是,故C正確;D、在0~7s內,小轎車的平均速度是,故D錯誤。故選:C。【變式17】如圖是一輛汽車做直線運動的s﹣t圖像,對線段OA、AB、BC、CD所表示的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B段汽車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B.前3小時內,汽車運動的平均速度為30km/hC.BC段汽車處于變速直線運動狀態D.CD段汽車運動的速度為22.5km/h【答案】B【解析】解:A.AB段汽車的路程不隨時間而變化,則汽車處于靜止狀態,故A錯誤;B.前3小時內,汽車運動的路程為90km,平均速度v30km/h,故B正確;C.由圖可知,在BC段,汽車通過的路程與時間成正比,故做的是勻速直線運動,故C錯誤;D.BC段的平均速度是vCD90km/h,故D錯誤。故選:B。【例題18】甲、乙兩物體,同時同地出發向南做直線運動,它們的s﹣t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2~4s內乙做勻速直線運動B.0~2s內以甲為參照物,乙向北運動C.4s時甲比乙的速度快D.0~2s內乙的平均速度為2m/s【答案】C【解析】解:由圖像知,甲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說明甲通過的路程與其時間成正比,即甲保持勻速直線運動;前2s,乙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所以做勻速直線運動;2s后乙的路程沒有變化,所以處于靜止狀態,即乙是先勻速直線運動后靜止。A、在2~4s 內,乙的路程沒有發生變化,所以乙是處于靜止狀態,故A錯誤;B、由圖可知,甲、乙兩物體在0~2s內都是做勻速直線運動,在2s內乙通過的路程大于甲,乙的速度大于甲,乙在甲的前面;而甲、乙兩物體,同時同地出發向南做直線運動,所以,以甲為參照物,乙向南運動,故B錯誤;C、乙在2s后處于靜止狀態,甲做勻速直線運動,4s時甲比乙的速度快,故C正確;D、0~2s內乙運動的路程是8m,時間是2s,速度為v4m/s,故D錯誤。故選:C。【變式18】兩輛汽車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時出發,其位置x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所示。由圖象可知:①甲、乙兩車在t1= 時相遇;②甲車的速度為 m/s,乙車的速度為 m/s;③當t2=50s時,甲、乙兩車相距 m;④當t3= 時,甲、乙兩車相距150m。【答案】如下:【解析】①甲、乙兩車在t1= 20s 時相遇;②甲車的速度為 30 m/s,乙車的速度為 15 m/s;③當t2=50s時,甲、乙兩車相距 450 m;④當t3= 10s和30s 時,甲、乙兩車相距150m。【例題19】如圖中表示物體做勻速運動的是( )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答案】C【解析】解:①圖表示物體運動的s﹣t圖象。從圖中可以看出隨著時間的增大,路程沒有變化,所以表示物體處于靜止狀態;②圖表示物體運動的v﹣t圖象。從圖中可以看出物體的速度隨時間的增加而不變,所以表示物體做勻速運動;③圖表示物體運動的s﹣t圖象。從圖中可以看出通過的路程隨時間的增加而增大,并且路程與時間的比值不變,所以表示物體做勻速運動;④圖表示物體運動的v﹣t圖象。從圖中可以看出物體的速度隨時間的增加而增大,所以表示物體做加速運動。所以從分析的結果看出,物體做勻速運動的圖象為②和③。故選:C。【變式19】物體甲、乙運動規律的圖象如圖(1)所示,物體丙運動規律的圖象如圖(2)所示,當t=5s時,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甲、乙速度之比為2:5B.甲、丙速度之比為1:2C.乙、丙速度之比為1:1D.甲、乙、丙的速度無法比較【答案】B【解析】解:由圖(1)可知甲的速度為:v甲5m/s,乙的速度為:v乙2m/s;由圖(2)可知丙的速度為v丙=10m/s;A、由上述分析可知甲、乙的速度之比為:v甲:v乙=5m/s:2m/s=5:2,故A錯誤;B、由上述分析可知甲、丙的速度之比為:v甲:v丙=5m/s:10m/s=1:2,故B正確;C、由上述分析可知乙、丙的速度之比為:v乙:v丙=2m/s:10m/s=1:5,故C錯誤;D、由上述分析可知,甲、乙、丙的速度可以比較,故D錯誤。故選:B。【例題20】如圖所示,甲、乙兩個圖像分別描述了做直線運動的兩個物體A、B的運動情況,根據圖像得出的信息錯誤的是( )A.B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B.B物體運動1.5s通過的距離是3mC.A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D.vA<vB【答案】D【解析】解:A、乙圖是B物體的s﹣t圖像,由圖像可知,B物體通過的路程與時間成正比,所以B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故A正確;B、B物體的速度vB2m/s,由v可得,1.5s通過的距離:s=vBt=2m/s×1.5s=3m,故B正確;C、甲圖是A物體的v﹣t圖像,由圖像可知,A物體的速度不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所以A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故C正確;D、由圖像可知,A物體的速度vA=3m/s,B物體的速度vB=2m/s,所以vA>vB,故D錯誤。故選:D。【變式20】甲、乙、丙三輛小車同時、同地向同一方向運動,它們運動的圖象如圖所示,由圖象得出的信息正確的是( )A.甲車的速度是4km/hB.甲、乙兩車的速度相同C.甲車相對于丙車是運動的D.經過5s,乙車跑在最前面【答案】D【解析】解:A、由s﹣t圖象可知,甲在5s內通過的路程s甲=20m,則v甲14.4km/h,故A錯誤;B、由v﹣t圖象可知,v乙=6m/s,大于v甲=4m/s,故B錯誤;C、由v﹣t圖象可知,v丙=4m/s=v甲,又因為甲、丙同時、同地、同一方向運動,則甲相對于丙沒有發生位置的改變,即甲相對丙靜止,故C錯誤;D、由上述分析可知,乙的速度最大,且甲、乙、丙同時、同地、同一方向運動,則在5s的時間內乙通過的路程最大,即乙跑在最前面,故D正確。故選: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