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1家和萬事興【課標要求】熟知監護、撫養、扶養、贍養等民事關系,培育家庭責任意識。【核心素養】政治認同:家庭關系既需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家庭美德的引領,又要落實全面依法治國。科學精神:全面認識家長對孩子進行教育既是權利又是義務,明確孩子健康成長離不開正常的批評教育和合理懲戒。法治意識:用法律規范家庭關系與家庭成員的行為,追求家庭幸福,在此基礎上實現社會和諧。公共參與:學會運用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內容維護家庭成員合法權益。【重點難點】重點: 了解親屬關系、父母對子女的義務和權利。難點: 理解贍養的義務、成年意定監護制度、侵害行為。1.有哪些親屬關系?有何法律規定?其中最親密的關系是?(1)內容: 、兄弟姐妹……(2)民法典等法律為處理家庭成員間的 關系提供了 。(3)最親密的關系: 的關系2.父母對子女有何權利與義務?(1)義務: ①不僅有 義務,也有 義務。父母不得 未成年子女,不得 女性未成年人或有殘疾的未成年人,更不得有 和其他 的行為;父母應當讓 按時入學,接受并完成 教育,不得阻礙其 或迫使其 。②必須履行對未成年子女的 。保護未成年子女的 和 ;在履行監護職責時,父母應當保護未成年子女的 利益;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損害的, 應當依法承擔 責任。(2)權利: 未成年子女既是父母的義務,也是父母的權利。父母有權對子女的行為進行必要的 ,并對子女進行 。3.子女對父母有何義務?成年子女對父母有 的義務: 供養父母、生活上照料父母、 慰藉父母,照顧父母的特殊需求; 父母,不干涉父母的 ,使父母幸福安度晚年。4.什么是成年意定監護制度?(1)含義:具有 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 ,以 確定自己的監護人。(2)要求:監護人在該成年人 民事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3)優缺點:可以更好地保障 的合法權益;容易限制老年人的 決定權。5.侵犯家庭成員權利的行為有哪些?有何法律規定?家庭 等。應當承擔相應法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責任。達標檢測1.2020年1月1日,貴州省《關于進一步加強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正式實施。貴州通過精準認定對象、加強生活保障、加強醫療保障等六個方面積極推進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服務保障工作的順利開展。材料中的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是( )①父母離婚后無人撫養的兒童②父母雙方因犯罪而服刑在押的兒童③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再婚的兒童④父母一方失蹤,另一方重病的兒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圍繞法律知識的學習,同學們有如下討論,其中合理的是( )A.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但基于自愿原則,贍養義務可因被贍養人自愿的書面承諾而免除B.教育類自媒體未經版權方授權,出于善意主動向中小學師生轉發電子課本,不會侵犯版權方的信息網絡傳播權C.北京冬奧會會徽“2022”右上角標注著“TM”表明該會徽圖形是作為商標使用的,擅自使用該會徽圖形會侵犯知識產權D.合同是民事主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一方發出要約之后,另一方就必須做出相應的承諾3.2021年初,演員鄭某欲棄養親生的兩個孩子被曝光后,引起社會輿論的強烈譴責,中央政法委的官方微信公眾號發文,強調生命不是冷冰冰的金錢交易,亦或任憑喜好決定生死的物件,而是身為父母不能不負的責任和義務。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A.鄭某應申請獲得對于這兩個孩子的監護權B.若構成遺棄,鄭某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C.鄭某不能棄養,她對這兩個孩子有撫養和扶助的義務D.兩個孩子可以通過成年意定監護保障自身合法權益4.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和孤寡老人越來越多。民法典第三十三條規定:“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在自己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由該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對此,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①可以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②作為監護人能夠享有繼承的優先權③利于實現老有所依老有所護的愿望④有效減輕成年子女贍養父母的義務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5.2022年1月1日,我國首部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實施。2月,被告人張某(15歲)因犯盜竊罪,被北京市平谷區法院判處有期徒刑8個月。法院認為,張某的父母對張某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向張某父母發出北京法院首份《家庭教育令》,以法的形式督促父母“把愛帶回家”。該判決( )①說明受教育權是未成年人享有的最基礎權利②旨在規范家庭教育主體正確履行監護職責③為增強父母的家庭教育意識提供了道德約束④表明父母對未成年人既有撫養又有教育義務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