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課《大魚和小魚》教案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①了解魚的不同造型,掌握表現魚的大小對比及構圖的方法;②培養學生自主分析魚的外形和結構,學會運用點與線去對物像進行裝飾,最后能運用自己的創意去完成對魚的結構理解和裝飾。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小組團隊合作、個人深度探究和不同工具和材料的有效體驗,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課前視頻、課中實踐與合作(學習的態度和專注度)、課后評選的環節,培養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以及對自己和他人的理性評價的良好習慣。二、教學重點:以大小魚的造型魚畫面構成為中心,采用兩種不同的繪畫材料來豐富和感受其中的區別與聯系,激發學生體驗造型活動的興趣三、教學難點:畫面的大小魚如何布局才美觀。解決辦法:提供分步作業,從布局、點的裝飾、點線的裝飾以及運用創意思維將土豆變成魚,一步一步將整體難度降低為層層推進、逐漸提升的過程,從而實現化解難點、掌握重點的教學目標。四、課前部分(5分鐘):課前預熱:挖掘同學們對自身記憶的回顧和提醒,為本節的講授打下記憶和情緒的基礎,加強學生對課堂繪畫時間的把控能力。五、教學過程(33分鐘):(一)新授部分1:( 5分鐘):引出圖片并提問:老師畫的這幾幅畫哪一幅你覺得哪種構圖最合適?A: 其他的構圖為什么不好?B: 如果是兩個土豆呢?▲C: 第一次分類作業(2分鐘):齊讀作業要求,明確作業的目標;D: 展示輕質粘土作業的示范視頻,明確粘土作業的特殊要求。(二)新授部分2:( 10分鐘):通過一幅貓的圖片,引出問題:A: 點是什么樣子?B: 如何布置點才會好看?C: 引出豬豬俠、黑貓警長和喜羊羊三個學生感興趣的動畫人物;并提問:他們三位畫的點及點的排列有什么不同?D: 點除了圓形和斑點狗形狀,還可以畫成嗎形狀?并感受運用不同的點來對土豆進行裝飾的不同效果;▲E: 第二次分類作業(5分鐘):齊讀作業要求,明確作業的目標;F: 展示繪畫作業、輕質粘土作業的示范視頻,明確各自的作業要求;G: 實踐拓展(關于點的實踐拓展實例)。(三)新授部分3:( 10分鐘):A: 根據對點的不同排列的歸類,引出線的不同排列,并感受運用不同的線來對土豆進行裝飾的不同效果。B: 線還可以是什么樣子?C: 小結到目前為止,我們學習過的點與線的裝飾方法?D: 課堂檢測游戲,并對點線裝飾的方法進行歸類。▲E: 第三次分類作業(5分鐘):齊讀作業要求,明確作業的目標F: 展示繪畫作業、輕質粘土作業的示范視頻,明確各自的作業要求;G: 實踐拓展(關于點和線的實踐拓展實例)。(四)新授部分4:( 8分鐘):A: 以故事情境和簡單動畫的形式,引出與的大小對比的關系。B: 引出本課課題《大魚和小魚》C: 以故事情境帶動學生,找到幫助土豆變成魚的方法。D: 學習和了解魚的外形結構(魚頭、魚尾、魚身和魚鰭)▲E: 第四次分類作業(5分鐘):齊讀作業要求,明確作業的目標F: 展示繪畫作業、輕質粘土作業的示范視頻,明確各自的作業要求。G: 各組按老師要求,完成并將小組同學的作品,粘貼在展示板上。六、學生作品展示(6分鐘)七、下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