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 1.1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講義)學生版+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 1.1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講義)學生版+解析

資源簡介

人教版 八年級物理上冊 第1章 《機械運動》
第1節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講義
(知識點總結+例題講解)
序號 知識點 難易程度 例題數 變式題數 合計
一 長度和長度單位的換算 ★ 3 3 32
二 長度的測量:刻度尺、估讀、平均值 ★★ 6 6
三 時間:單位及換算、時間的測量 ★ 4 4
四 誤差 ★ 3 3
一、長度:
1.概念:表示兩點直接的直線距離;
2.符號:L
2.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m);
(1)基本單位:米(m);
(2)常用單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
1km=1 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 001m=10-6m 1nm=0.000 000 001m=10-9m
【例題1】下列物體長度最接近20cm的是(  )
A.九年級物理課本的厚度 B.課桌的高度
C.一支新2B鉛筆的長度 D.一枚1元硬幣的直徑
【變式1】如圖是戴在某普通中學生手掌上的簡易按摩儀,它的長度最接近(  )
A.5cm B.15cm
C.30cm D.40cm
【例題2】完成下列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
(1)7cm= m; (2)4.8nm= cm; (3)5.2dm= km;
(4)0.15km= m; (5)1.6dm= cm= mm= m = nm;
【變式2】給下列長度補上合適的長度單位(用符號表示):
(1)一本書的厚度為9 ; (2)一位學生的身高為165 ;
(3)雙人課桌的長度是120 ; (4)圓珠筆芯塑料管的直徑是3 ;
【例題3】春節擺放年桔是廣東的一個傳統,花農往往用種植年桔盆栽的花盆直徑來區分盆栽的型號大小,圖是一位身高170cm的花農站在一盆型號為“60分”的年桔旁邊,則你可以估計該年桔花盆的直徑d為(  )
A.60m B.60dm
C.60cm D.60mm
【變式3】華南虎是我國特有的虎亞種,因其僅在我國分布,所以也被稱為“中國虎”。如圖所示是一只成年華南虎,其體長約為2.2m,后腿長約為70cm。請你估測該華南虎的尾巴長度約為(  )
A.50mm B.80cm
C.2m D.2dm
【知識拓展】單位:
1.測量某個物理量時用來進行比較的標準量叫做 單位 。
2.為方便交流,國際計量組織制定了一套國際統一的單位,叫國際單位制(簡稱SI)。
七個國際基本單位:
①長度(l):米(m); ②質量(m):千克(kg);
③時間(t):秒(s); ④電流(I):安培(A);
⑤熱力學溫度(T):開(爾文)(K); ⑥物質的量(n):摩(爾)(mol);
⑦發光強度(lv):坎(德拉)(cd)。
二、長度的測量:
1.測量長度的常用工具: ;
測量長度的其他工具:卷尺、螺旋測微儀、游標卡尺等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查:檢查刻度尺的刻度是否完好;
(2)看:刻度尺的 、 和 ;
①分度值: ;
②量程: ;
(3)測:測量時刻度尺的刻度線要 被測物體,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線應對準所測物體的一端;
(4)讀:讀數時視線要 尺面,并且對正觀測點,不能仰視或者俯視;
讀數時要估讀到 的后一位。
3.測量值=準確值+估讀值(一個正確的測量值包含: 、 、 三部分)
4.其他測量方法:
累積法(測紙張厚度)、平移法(測直徑)、化曲為直法(細線纏繞)等;
5.思考:
(1)mm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cm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dm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某次測量結果是1.876m,則使用的刻度尺是 刻度尺。
(2)紙張、硬幣等薄物的厚度,以及圓筒直徑、球的直徑等的測量。
(3)下圖為測物體長度,上面讀數為 ,下面讀數為 ,
測量結果不同的原因是 。
【例題4】冬冬為了給教室窗子配上一塊玻璃,在以下的測量工具中,測量窗框尺寸最合理的是(  )
A.分度值是1mm,長度是20cm的學生尺 B.分度值是1cm,長度是15m的皮卷尺
C.分度值是1mm,長度是5m的鋼卷尺 D.以上刻度尺均可測量
【變式4】小明同學在用分度值為1dm的刻度尺測量某物體長度時,最后的讀數結果不可能是(  )
A.3.5cm B.3.5dm C.0.35m D.35cm
【例題5】如圖所示,用刻度尺測量鉛筆的長度。測量方法正確的是(  )
A. B. C. D.
【變式5】下列是對測量物體長度時使用刻度尺的幾種情況分析,其中使用方法正確的是(  )
A.刻度線沒有緊貼被測物體 B.刻度尺沒有放正
C.讀數時,視線沒有與刻度尺面垂直 D.物體邊緣沒有對齊零刻度線
【例題6】如圖是小明用刻度尺測量一根條形木塊長度的情形,該刻度尺的分度值和木塊的長度分別是(  )
A.1cm、8.30cm B.1cm、2.30cm
C.1mm、2.80cm D.1mm、2.30cm
【變式6】四位同學分別用同一把分度值為毫米的刻度尺測量同一支鉛筆的長度(如圖),記錄的數據如下,其中正確的是(  )
A.59.0mm B.5.90dm
C.5.9cm D.5.900cm
【例題7】用甲、乙兩把刻度尺分別測量同一木塊的長度(如圖),關于木塊長度的讀數,正確的一組是(  )
A.5.2cm,5.18cm
B.3.2cm,3.18cm
C.3.20cm,3.18cm
D.3.2cm,3.2cm
【變式7】同學用刻度尺正確測的某物體長2.745dm,則該同學所選的刻度尺是( )
A.米刻度尺 B.分米刻度尺 C.厘米刻度尺 D.毫米刻度尺
【例題8】小強同學在一次測量某物體長度時,正確記錄了四次測量結果,即18.12cm,18.13cm,18.11cm,18.14cm,則該物體的長度應為(  )
A.18.125cm B.18.1cm C.18.13cm D.18.12cm
【變式8】在練習刻度尺的使用和讀數時,小明測得某物體的長度分別是:31.2cm,31.25cm,31.26cm,31.27cm,那么他所測物體的實際長度是(  )
A.31.26 B.31.26cm C.31.245 cm D.31.25 cm
【例題9】下列測量長度的方法,不正確的是(  )
A.只使用一個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準確測出乒乓球的直徑
B.測自行車通過的路程,可先記下車輪轉過的圈數N,再乘以車輪的周長L
C.測一張紙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測出幾十張紙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紙的總張數,即得出一張紙的厚度
D.測細金屬絲的直徑,可以把金屬絲無間隙地密繞在一根鉛筆上若干圈,測出密繞部分的長度L和圈數N,則直徑D
【變式9】小明有幾種長度測量方法:
①測量細銅絲的直徑:先將細銅絲在鉛筆上緊密排繞30圈,測出總長度,然后算出細銅絲的直徑;
②測1張紙的厚度:用刻度尺測出100張紙的厚度,然后算出1張紙的厚度;
③測量一段曲線的長度:用圓規取一定長度如1cm,然后用圓規逐段去測量曲線,最后得出曲線的總長度。
其中所用測量方法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三、時間:單位及換算、時間的測量:
1.概念:是物質的永恒運動、變化的持續性、順序性的表現,包含時刻和時段兩個概念。
2.符號:t
3.單位: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s);
(1)基本單位:秒(s);
(2)常用單位:小時(h)、分(min)、毫秒(ms)、微秒(μs)
1h=60min=3600s 1min=60s 1s=103ms=106μs
4.思考:3.765h = h min s = s。
5.時間的測量:
(1)測量時間的常用工具: (停表);
測量時間的其他工具:電子表、鐘表等;
(2)秒表的使用注意事項:
①外圈表示 、內小圈表示 ;
②不估讀。
5.右上圖秒表的讀數為 min s,合 s。
【例題10】下面是某同學記錄的中考體育測試的成績,你認為數據符合實際的是(  )
A.男子立定跳遠成績為5.2m B.男子1000m長跑成績為4'20”
C.女子800m長跑成績為40s D.女子仰臥起坐每秒30個
【變式10】中醫診病通過“望、聞、問、切”四個途徑,其中“切”就是用手指把脈,根據脈象診斷疾病,這是中國古代傳統醫學家獨創的診法。如圖所示,每次把脈的時間,古人強調不應少于脈跳五十次,據此可知中醫把脈一次至少約多長時間(  )
A.50min B.10min
C.1min D.1s
【例題11】下列測量時間的工具中,能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提供精確測時的是(  )
A.日晷 B.沙漏 C.電子鐘 D.原子鐘
【變式11】關于這塊機械停表,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停表上記錄的時間是337.5s
B.該停表的分度值是0.2s
C.在測量運動物體的平均速度時不需要用停表來測量時間
D.在百米賽場上用停表計時時,若聽到槍響才開始計時,會導致測量的時間偏長
【例題12】如圖所示,機械停表的示數是(  )
A.5 min7.5 s
B.37.5s
C.337.5s
D.6 min37.5s
【變式12】如圖所示是小辛同學精確測量從家到學校所用的時間,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所用時間200s,停表分度值0.1s
B.所用時間3.2min,停表分度值1s
C.所用時間200s,停表分度值1s
D.所用時間3.2min,停表分度值0.1s
【例題13】如圖所示,秒表的讀數為   min  s。
【變式13】如圖所示,秒表的讀數為   s。
四、誤差:
1.誤差: 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做 ;
(1)我們不能消滅誤差,但應盡量減小誤差;
(2)誤差的產生與測量儀器、測量方法、測量的人有關;
(3)減少誤差方法:
①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②選用精密測量工具;
③改進測量方法;
2.錯誤: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或讀取、記錄測量結果時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3.誤差與錯誤區別:
(1)錯誤不該發生,能夠避免;
(2)誤差不是錯誤,誤差永遠存在,不能避免。
【例題14】關于誤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誤差就是不能避免的錯誤 B.誤差不可避免,但可以盡量減小
C.誤差是可以避免的錯誤 D.誤差與錯誤不同,誤差可以避免,但錯誤很難避免
【變式14】下列關于誤差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通過使用更精密的測量工具,就可以避免誤差的產生
B.在探究光的折射規律的實驗中,多次實驗的目的是為了減小誤差
C.誤差是由于測量者操作錯誤而產生的,因此誤差總是存在的
D.通過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減小由于測量者估讀而產生的誤差
【例題15】關于誤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測量工具的分度值越大,誤差越小
B.只要測量的次數足夠多,測量的足夠仔細,誤差是可以消失的
C.操作不規范會影響誤差的大小
D.測量時,我們可以避免錯誤
【變式15】測量誤差是科學探究中不可忽視的一個問題。下列關于誤差和錯誤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使用精密的測量工具可以避免誤差 B.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
C.測量活動中,錯誤總是不可避免的 D.測量時,多估讀幾位可以減小誤差
【例題16】關于誤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在測量中,誤差和錯誤都是不允許的
B.選用更精密的測量儀器,可以減小誤差
C.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會造成實驗誤差
D.利用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誤差
【變式16】以下測量中,多次測量求平均值,不能減小誤差的是(  )
A.用刻度尺多次測量同一本書的長度
B.用秒表多次測量同一人正常登上三樓的時間
C.多次測量氣泡在水管中同一段路程的時間
D.用同一把刻度尺多次測量同一人登上不同樓層的高度
人教版 八年級物理上冊 第1章 《機械運動》
第1節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講義
(知識點總結+例題講解)
序號 知識點 難易程度 例題數 變式題數 合計
一 長度和長度單位的換算 ★ 3 3 32
二 長度的測量:刻度尺、估讀、平均值 ★★ 6 6
三 時間:單位及換算、時間的測量 ★ 4 4
四 誤差 ★ 3 3
一、長度:
1.概念:表示兩點直接的直線距離;
2.符號:L
2.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m);
(1)基本單位:米(m);
(2)常用單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
1km=1 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 001m=10-6m 1nm=0.000 000 001m=10-9m
【例題1】下列物體長度最接近20cm的是(  )
A.九年級物理課本的厚度 B.課桌的高度
C.一支新2B鉛筆的長度 D.一枚1元硬幣的直徑
【答案】C
【解析】解:A、九年級物理課本的厚度在1cm,故A不符合要求;
B、課桌的高度大約為80cm,故B不符合要求;
C、一支新2B鉛筆的長度大約為20cm,故C符合要求;
D、一枚1元硬幣的直徑約2.5cm,故D不符合要求。
故選:C。
【變式1】如圖是戴在某普通中學生手掌上的簡易按摩儀,它的長度最接近(  )
A.5cm B.15cm
C.30cm D.40cm
【答案】B
【解析】解:由圖可知,戴在某普通中學生手掌上的簡易按摩儀,它的長度與手掌接近,根據普通中學生手掌長度約15cm,故ACD錯誤,B正確。
故選:B。
【例題2】完成下列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
(1)7cm= m; (2)4.8nm= cm; (3)5.2dm= km;
(4)0.15km= m; (5)1.6dm= cm= mm= m = nm;
【答案】如下:
(1)7cm= 7×104 m; (2)4.8nm= 4.8×10-7 cm; (3)5.2dm= 5.2×10-4 km;
(4)0.15km= 150 m; (5)1.6dm= 16 cm= 160 mm= 1.6×105 m = 1.6×108 nm;
【變式2】給下列長度補上合適的長度單位(用符號表示):
(1)一本書的厚度為9 ; (2)一位學生的身高為165 ;
(3)雙人課桌的長度是120 ; (4)圓珠筆芯塑料管的直徑是3 ;
【答案】如下:
(1)一本書的厚度為9 mm ; (2)一位學生的身高為165 cm ;
(3)雙人課桌的長度是120 cm ; (4)圓珠筆芯塑料管的直徑是3 mm ;
【例題3】春節擺放年桔是廣東的一個傳統,花農往往用種植年桔盆栽的花盆直徑來區分盆栽的型號大小,圖是一位身高170cm的花農站在一盆型號為“60分”的年桔旁邊,則你可以估計該年桔花盆的直徑d為(  )
A.60m B.60dm
C.60cm D.60mm
【答案】C
【解析】成年人的步幅約75cm,由圖知,花盆直徑略小于此數值,在60cm左右。
故選:C。
【變式3】華南虎是我國特有的虎亞種,因其僅在我國分布,所以也被稱為“中國虎”。如圖所示是一只成年華南虎,其體長約為2.2m,后腿長約為70cm。請你估測該華南虎的尾巴長度約為(  )
A.50mm B.80cm
C.2m D.2dm
【答案】B
【解析】解:借助后腿長度,估測該華南虎的尾巴長度約為80cm。故ACD錯誤,B正確。
故選:B。
【知識拓展】單位:
1.測量某個物理量時用來進行比較的標準量叫做 單位 。
2.為方便交流,國際計量組織制定了一套國際統一的單位,叫國際單位制(簡稱SI)。
七個國際基本單位:
①長度(l):米(m); ②質量(m):千克(kg);
③時間(t):秒(s); ④電流(I):安培(A);
⑤熱力學溫度(T):開(爾文)(K); ⑥物質的量(n):摩(爾)(mol);
⑦發光強度(lv):坎(德拉)(cd)。
二、長度的測量:
1.測量長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
測量長度的其他工具:卷尺、螺旋測微儀、游標卡尺等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查:檢查刻度尺的刻度是否完好;
(2)看:刻度尺的 量程 、 分度值 和 單位 ;
①分度值: 刻度尺上自小一格表示的長度 ;
②量程: 刻度尺所能測量的最大長度(測量長度的范圍) ;
(3)測:測量時刻度尺的刻度線要 緊貼 被測物體,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線應對準所測物體的一端;
(4)讀:讀數時視線要 垂直 尺面,并且對正觀測點,不能仰視或者俯視;
讀數時要估讀到 分度值 的后一位。
3.測量值=準確值+估讀值(一個正確的測量值包含: 準確值 、 估讀值 、 單位 三部分)
4.其他測量方法:
累積法(測紙張厚度)、平移法(測直徑)、化曲為直法(細線纏繞)等;
5.思考:
(1)mm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cm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dm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某次測量結果是1.876m,則使用的刻度尺是 刻度尺。
(2)紙張、硬幣等薄物的厚度,以及圓筒直徑、球的直徑等的測量。
(3)下圖為測物體長度,上面讀數為 ,下面讀數為 ,
測量結果不同的原因是 。
【例題4】冬冬為了給教室窗子配上一塊玻璃,在以下的測量工具中,測量窗框尺寸最合理的是(  )
A.分度值是1mm,長度是20cm的學生尺 B.分度值是1cm,長度是15m的皮卷尺
C.分度值是1mm,長度是5m的鋼卷尺 D.以上刻度尺均可測量
【答案】C
【解析】A、分度值是1mm,長度是20cm的學生尺分度值大小可以,但量程偏小,故A不合理;
B、分度值是1cm,長度是15m的皮卷尺的分度值和量程明顯偏大,不合適用來測量窗框的長,故B不合理;
C、分度值是1毫米,量程是5m的鋼卷尺用來測窗框合適,故C合理;
D、經過以上分析可知,故D錯誤。
故選:C。
【變式4】小明同學在用分度值為1dm的刻度尺測量某物體長度時,最后的讀數結果不可能是(  )
A.3.5cm B.3.5dm C.0.35m D.35cm
【答案】A
【解析】解:A、3.5cm精確到cm,分度值是1cm,故A不可能;
B、3.5dm精確到dm,分度值為1dm。故B可能;C、0.35m精確到dm,分度值為1dm。故C可能;
D、35cm精確到dm,分度值為1dm。故D可能。
故選:A。
【例題5】如圖所示,用刻度尺測量鉛筆的長度。測量方法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A、鉛筆左側與刻度尺0刻度線對齊,并且緊靠刻線,故A正確;
B、鉛筆沒有水平靠近刻度線,故B錯誤;
C、鉛筆左側沒有與0刻度線或其它整格刻線對齊,故C錯誤;
D、鉛筆沒有緊靠刻度尺有刻線的一側,故D錯誤。
故選:A。
【變式5】下列是對測量物體長度時使用刻度尺的幾種情況分析,其中使用方法正確的是(  )
A.刻度線沒有緊貼被測物體 B.刻度尺沒有放正
C.讀數時,視線沒有與刻度尺面垂直 D.物體邊緣沒有對齊零刻度線
【答案】D
【解析】A、測量時,讓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緊貼被測部分,故A錯誤;
B、使用時刻度尺要與被測部分對齊,不要歪斜,故B錯誤;
C、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故C錯誤;
D、如果0刻度線磨損,測量的始端可以與其它整格刻線對齊,測量結果要減去前面的數值,故D正確。
故選:D。
【例題6】如圖是小明用刻度尺測量一根條形木塊長度的情形,該刻度尺的分度值和木塊的長度分別是(  )
A.1cm、8.30cm B.1cm、2.30cm
C.1mm、2.80cm D.1mm、2.30cm
【答案】C
【解析】解: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木塊左側與5.50cm對齊,右側與8.30cm對齊,所以木塊的長度為L=8.30cm﹣5.50cm=2.80cm。
故選:C。
【變式6】四位同學分別用同一把分度值為毫米的刻度尺測量同一支鉛筆的長度(如圖),記錄的數據如下,其中正確的是(  )
A.59.0mm B.5.90dm
C.5.9cm D.5.900cm
【答案】A
【解析】解:由圖知: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1個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
物體左端與0刻度線對齊,右端與5.90cm對齊,所以物體的長度為L=5.90cm=0.590dm=59.0mm;
A、59.0mm=5.90cm,符合讀數規則,故A正確;
B、5.90dm=59.0cm,此讀數錯誤,故B錯誤;
C、5.9cm沒有估讀,此讀數錯誤,故C錯誤;
D、5.900cm,多估讀了一位,此讀數錯誤,故D錯誤。
故選:A。
【例題7】用甲、乙兩把刻度尺分別測量同一木塊的長度(如圖),關于木塊長度的讀數,正確的一組是(  )
A.5.2cm,5.18cm
B.3.2cm,3.18cm
C.3.20cm,3.18cm
D.3.2cm,3.2cm
【答案】B
【解析】解:由圖知:
甲刻度尺上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物體左端與2cm刻度線對齊,讀作2.0cm,物體右端在5cm與6cm刻度線之間,偏向5cm刻度線,讀作5.2cm,甲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是:L1=5.2cm﹣2.0cm=3.2cm;
乙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1mm;物體左端與2.0cm刻度線對齊,讀作2.00cm,物體右端在5.1cm與5.2cm刻度線之間,偏向5.2cm刻度線,讀作5.18cm,乙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是:L2=5.18cm﹣2.00cm=3.18cm;故B正確。
故選:B。
【變式7】同學用刻度尺正確測的某物體長2.745dm,則該同學所選的刻度尺是( )
A.米刻度尺 B.分米刻度尺 C.厘米刻度尺 D.毫米刻度尺
【答案】D
【解析】解:對于測量值2.745dm,“4”對應的單位是mm,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即所用測量工具為mm刻度尺。
故選:D。
【例題8】小強同學在一次測量某物體長度時,正確記錄了四次測量結果,即18.12cm,18.13cm,18.11cm,18.14cm,則該物體的長度應為(  )
A.18.125cm B.18.1cm C.18.13cm D.18.12cm
【答案】C
【解析】解:
測量的四次測量結果為18.12cm,18.13cm,18.11cm,18.14cm,為了減小誤差,取四次的平均值:18.13cm,故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變式8】在練習刻度尺的使用和讀數時,小明測得某物體的長度分別是:31.2cm,31.25cm,31.26cm,31.27cm,那么他所測物體的實際長度是(  )
A.31.26 B.31.26cm C.31.245 cm D.31.25 cm
【答案】B
【解析】解:比較4個測量值“31.2cm,31.25cm,31.26cm,31.27cm”,除“31.2cm”外,其它測量值的準確程度相同,所以此數值不符合測量要求,應去掉;
物體的長度為L31.26cm,故B正確。
故選:B。
【例題9】下列測量長度的方法,不正確的是(  )
A.只使用一個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準確測出乒乓球的直徑
B.測自行車通過的路程,可先記下車輪轉過的圈數N,再乘以車輪的周長L
C.測一張紙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測出幾十張紙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紙的總張數,即得出一張紙的厚度
D.測細金屬絲的直徑,可以把金屬絲無間隙地密繞在一根鉛筆上若干圈,測出密繞部分的長度L和圈數N,則直徑D
【答案】A
【解析】解:A、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時,刻線一側要靠緊被測部分,所以無法僅利用刻度尺測量乒乓球的直徑,故A錯誤;
B、自行車車輪的周長可以測出,要測量自行車行駛的路程,可以先記下車輪轉過的圈數N,再乘以車輪的周長L,故B正確;
C、一張紙的厚度太小,甚至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無法直接準確測量,所以測量紙的厚度時,可以用刻度尺先測出幾十張紙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紙的總張數,即得出一張紙的厚度,故C正確;
D、細金屬絲的直徑太小,甚至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無法直接準確測量,所以可以把金屬線無間隙地密繞在一根鉛筆上若干圈,測出密繞部分的長度L和圈數N,則直徑D,故D正確。
故選:A。
【變式9】小明有幾種長度測量方法:
①測量細銅絲的直徑:先將細銅絲在鉛筆上緊密排繞30圈,測出總長度,然后算出細銅絲的直徑;
②測1張紙的厚度:用刻度尺測出100張紙的厚度,然后算出1張紙的厚度;
③測量一段曲線的長度:用圓規取一定長度如1cm,然后用圓規逐段去測量曲線,最后得出曲線的總長度。
其中所用測量方法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解:①②由于一張紙的厚度和細銅絲的直徑都非常小,不能直接測量(小于測量工具的分度值),所以要測多個相同物理量的總和,求平均值從而達到減小誤差的目的,故二者方法相同;
③把曲線看成是由許多小段直線組成的,用圓規取一定長度如1cm,然后用圓規逐段去測量曲線,最后得出曲線的總長度,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故選:A。
三、時間:單位及換算、時間的測量:
1.概念:是物質的永恒運動、變化的持續性、順序性的表現,包含時刻和時段兩個概念。
2.符號:t
3.單位: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s);
(1)基本單位:秒(s);
(2)常用單位:小時(h)、分(min)、毫秒(ms)、微秒(μs)
1h=60min=3600s 1min=60s 1s=103ms=106μs
4.思考:3.765h = h min s = s。
【答案】3.765h = 3 h 45 min 54 s = 13554 s。
5.時間的測量:
(1)測量時間的常用工具: (停表);
測量時間的其他工具:電子表、鐘表等;
(2)秒表的使用注意事項:
①外圈表示 、內小圈表示 ;
②不估讀。
5.右上圖秒表的讀數為 min s,合 s。
【答案】 3 min 38.3 s;合計 218.3 s。
【例題10】下面是某同學記錄的中考體育測試的成績,你認為數據符合實際的是(  )
A.男子立定跳遠成績為5.2m B.男子1000m長跑成績為4'20”
C.女子800m長跑成績為40s D.女子仰臥起坐每秒30個
【答案】B
【解析】解:A、初中生立定跳遠的成績一般在2m左右,故A不符合題意;
B、初三男生1000m滿分成績為3′40″,個別同學速度較慢,可能需要4′20″,故B符合題意;
C、初三女生800m滿分成績3′20″,一般成績在3′30″左右,故C不符合題意;
D、初三女生仰臥起坐一次的時間在3s左右,女子仰臥起坐每秒約0.3個,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變式10】中醫診病通過“望、聞、問、切”四個途徑,其中“切”就是用手指把脈,根據脈象診斷疾病,這是中國古代傳統醫學家獨創的診法。如圖所示,每次把脈的時間,古人強調不應少于脈跳五十次,據此可知中醫把脈一次至少約多長時間(  )
A.50min B.10min
C.1min D.1s
【答案】C
【解析】解:正常情況下,人的脈搏跳動一次的時間接近1s,跳動50次的時間在1min左右。
故選:C。
【例題11】下列測量時間的工具中,能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提供精確測時的是(  )
A.日晷 B.沙漏 C.電子鐘 D.原子鐘
【答案】D
【解析】解:ABC、古代計時工具能粗略的記時,如:“日晷”、“沙漏”等,電子鐘是日常生活中的記時工具,不夠精準,故ABC不符合題意;
D、導航衛星 的“心臟”是星載原子鐘,采用銣原子鐘和銫原子鐘,能準確的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提供測時,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變式11】關于這塊機械停表,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停表上記錄的時間是337.5s
B.該停表的分度值是0.2s
C.在測量運動物體的平均速度時不需要用停表來測量時間
D.在百米賽場上用停表計時時,若聽到槍響才開始計時,會導致測量的時間偏長
【答案】A
【解析】解:A.由圖知:在停表的小表盤上,一個小格代表1min,指針在第5格和第6格之間,所以分針指示的時間為5min,且指針指在后半格,大盤應該讀大數,在大表盤上,1s之間有個10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0.1s,指針在37.5s處,所以秒針指示的時間為37.5s,所以時間為337.5s,所以A正確;
B.該停表的分度值為0.1s,B錯誤;
C.測速度時,用到的測時間儀器時停表,C錯誤;
D.因光的傳播速度比聲音快得多,則聲音從發令員位置傳播到計時員位置需要一定的時間;
在百米賽跑中,聲音從發令員到計時員需要的時間約為;當計時員聽到槍聲才計時,實際上是少計時0.29s,這樣會使測得的時間偏短,D錯誤。
故選:A。
【例題12】如圖所示,機械停表的示數是(  )
A.5 min7.5 s
B.37.5s
C.337.5s
D.6 min37.5s
【答案】C
【解析】解:小表盤的示數為5min,小表盤指針指在5min與6min之間,且超過半分鐘刻度線,故大表盤讀數為37.5s,即讀數為5min37.5s,也就是337.5s。
故選:C。
【變式12】如圖所示是小辛同學精確測量從家到學校所用的時間,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所用時間200s,停表分度值0.1s
B.所用時間3.2min,停表分度值1s
C.所用時間200s,停表分度值1s
D.所用時間3.2min,停表分度值0.1s
【答案】C
【解析】解:小表盤指針指在3min與4min之間,即小表盤的示數為3min,大表盤上相鄰兩條刻度線所表示的時間為1s,即停表分度值為1s,故大表盤讀數為20s,所以小辛同學從家到學校所用的時間為3min20s,也就是200s。
故選:C。
【例題13】如圖所示,秒表的讀數為   min  s。
【答案】6;13。
【解析】解:中間小表盤顯示分鐘,每分鐘之間分為2個小格,故分度值為0.5min,由圖可知,指針指在“6”和“7”中間,所以指示時間為6min;大表盤的分度值為0.1s,小表盤指針沒有超過半刻度,故大表盤的秒針按0~30s間讀數,指針指在13s處,故秒表的讀數為6min13s。
故答案為:6;13。
【變式13】如圖所示,秒表的讀數為   s。
【答案】228.7。
【解析】解:秒表的大表盤是秒,小表盤是分鐘。由圖示知,小表盤的分度值為0.5min,指針在3與4刻度線之間,偏向4刻度線一側,所以小表盤為3min;大表盤的分度值為0.1s,指針指向48.7s,所以秒表的讀數為:t=3min48.7s=228.7s。
故答案為:228.7。
四、誤差:
1.誤差: 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做 ;
(1)我們不能消滅誤差,但應盡量減小誤差;
(2)誤差的產生與測量儀器、測量方法、測量的人有關;
(3)減少誤差方法:
①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②選用精密測量工具;
③改進測量方法;
2.錯誤: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或讀取、記錄測量結果時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3.誤差與錯誤區別:
(1)錯誤不該發生,能夠避免;
(2)誤差不是錯誤,誤差永遠存在,不能避免。
【例題14】關于誤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誤差就是不能避免的錯誤
B.誤差不可避免,但可以盡量減小
C.誤差是可以避免的錯誤
D.誤差與錯誤不同,誤差可以避免,但錯誤很難避免
【答案】B
【解析】解:A、誤差是在測量過程中產生的測量值與真實值間的差異,這種差異不同于錯誤,故A錯誤;
B、在測量時,多測量幾次取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選用更精密的測量儀器,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小誤差,故B正確;
CD、在測量中,錯誤是不允許的,是可以避免的,但誤差是不可避免的,故CD錯誤。
故選:B。
【變式14】下列關于誤差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通過使用更精密的測量工具,就可以避免誤差的產生
B.在探究光的折射規律的實驗中,多次實驗的目的是為了減小誤差
C.誤差是由于測量者操作錯誤而產生的,因此誤差總是存在的
D.通過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減小由于測量者估讀而產生的誤差
【答案】D
【解析】解:A、錯誤是應該而且可以避免的,而誤差是不可能絕對避免的,故A錯誤;
B、在探究光的折射規律的實驗中,多次實驗的目的是探討光的折射的普遍規律,故B錯誤;
C、物理量的測量值與客觀存在的真實值之間總會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就是測量誤差,而誤差是不可能絕對避免的,故C錯誤;
D、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故D正確;
故選:D。
【例題15】關于誤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測量工具的分度值越大,誤差越小
B.只要測量的次數足夠多,測量的足夠仔細,誤差是可以消失的
C.操作不規范會影響誤差的大小
D.測量時,我們可以避免錯誤
【答案】D
【解析】解:A、測量工具的分度值越大,誤差越大,測量工具的分度值越小,誤差越小,故A錯誤;
B、只要測量的次數足夠多,測量的足夠仔細,誤差也不可以消失的,故B錯誤;
C、操作不規范會造成測量錯誤,不是誤差,故C錯誤;
D、測量時,我們可以避免錯誤,故D正確。
故選:D。
【變式15】測量誤差是科學探究中不可忽視的一個問題。下列關于誤差和錯誤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使用精密的測量工具可以避免誤差 B.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
C.測量活動中,錯誤總是不可避免的 D.測量時,多估讀幾位可以減小誤差
【答案】B
【解析】解:A、使用精密的測量工具可以減小誤差,但不能避免誤差,故A錯誤;
B、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有效減小誤差,故B正確;
C、測量活動中,錯誤是可以避免的,而誤差是不可避免的,故C錯誤;
D、測量時,有且只能有一位估讀值,多估讀幾位沒有意義,也并不能減小誤差,故D錯誤。
故選:B。
【例題16】關于誤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在測量中,誤差和錯誤都是不允許的
B.選用更精密的測量儀器,可以減小誤差
C.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會造成實驗誤差
D.利用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誤差
【答案】B
【解析】解:A、在測量中,錯誤是不允許的,但誤差是不可避免的,一定存在的,故A錯誤;
B、選用更精密的測量儀器,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小誤差,故B正確;
C、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會產生錯誤,而不是造成實驗誤差,故C錯誤;
D、在測量時,多測量幾次取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但不能消除誤差,故D錯誤。
故選:B。
【變式16】以下測量中,多次測量求平均值,不能減小誤差的是(  )
A.用刻度尺多次測量同一本書的長度
B.用秒表多次測量同一人正常登上三樓的時間
C.多次測量氣泡在水管中同一段路程的時間
D.用同一把刻度尺多次測量同一人登上不同樓層的高度
【答案】D
【解析】解:A、用刻度尺多次測量同一本書的長度,可以通過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來減小誤差,故A不合題意;
B、用秒表多次測量同一人正常登上三樓的時間,可以通過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來減小誤差,故B不合題意;
C、多次測量氣泡在水管中同一段路程的時間,可以通過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來減小誤差,故C不合題意;
D、求平均值時必須是針對同一測量對象,而用同一把刻度尺多次測量同一人登上不同樓層的高度,不能通過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來減小誤差,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渝北区| 石台县| 肥西县| 湘潭县| 阿拉尔市| 南投县| 五峰| 潮安县| 南澳县| 五寨县| 布拖县| 瑞金市| 郧西县| 贵定县| 贺州市| 沁源县| 叶城县| 凌海市| 迭部县| 辽宁省| 滦平县| 时尚| 平乡县| 巍山| 卢龙县| 景德镇市| 扬中市| 剑河县| 上杭县| 旅游| 修水县| 垫江县| 右玉县| 定远县| 云阳县| 白河县| 平遥县| 紫阳县| 揭西县| 东山县| 黑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