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必修三 政治與法治第九課 法治中國建設第三框 公正司法 導學案【課標解讀】政治認同:通過學習,認同公正司法是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的利益,支持司法機關公正司法。科學精神:理解公正司法的內涵、意義、要求,明白公正司法需要建立長效機制,需要一以貫之。法治意識:學法、懂法、守法、用法;通過相關資料和所學,對司法機關持久性公正司法提出自己的建議。公共參與:以主人翁的姿態監督司法機關的執法行為。為法治中國建設貢獻力量。【體系構建】【核心知識點】一、公正司法的內涵1、公正司法的內涵公正司法,就要在司法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中堅持和體現公平正義。具體就法院的審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法院的審判過程做到平等和正當,也要求法院的審判結果體現公平和正義。2、公正司法的意義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3、公正司法的特征(1)司法的程序要公正①要求:當事人訴訟地位平等、司法過程嚴格依據訴訟法進行。②意義:通過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實現結果公正,有效保護公民的程序權利,從而使得審判結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們的認可和尊重。(2)司法的結果要公正①要求:結果的公正(≠程序的公正)意味著法律適用準確、案件事實清楚、判決結果合理合法。②意義:只有結果公正,才能有效解決案件糾紛,懲罰違法者,救濟受害者。③實現方式:法律的公平正義正是通過一個又一個公正的判決得以實現的。二、推進公正司法1、必須確保審判權和檢察權依法獨立行使要求:①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支持法院、檢察院(≠法官個人)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②任何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都不得讓司法機關做違反法定職責、有礙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機關都不得執行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違法干預司法活動的要求。2、必須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做到事實認定符合客觀真相、辦案結果公正、辦案程序公正。3、必須堅持人民司法為人民,依靠人民推進公正司法,通過公正司法維護人民權益。要求: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推進審判公開、檢務公開,依法及時公開司法依據、程序,流程、結果和生效法律文書,杜絕暗箱操作。4、必須加強人權司法保障要求:①強化訴訟過程中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知情權、陳述權、辯護辯論權等的制度保障。②健全落實罪刑法定(≠設定)、疑罪從無、非法證據排除等法律原則的法律制度。【習題演練】1、近年來,一批冤錯案被依法糾正,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堅決守住防范冤錯案底線;司法責任制改革“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出臺規定防止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批條子”“打招呼”。這一系列改革舉措的作用是( )①建設法治社會,完善法律援助制度②推進公正司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③堅持良法之治,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④完善法律實施機制,推進法治國家建設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嚴格公正司法,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準確落實司法責任制,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由此可見,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旨在( )①提高司法能力和公信力,讓司法發揮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作用。②健全司法制約監督機制,確保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③司法機關嚴格公司司法,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義義審判制度④踐行人民至上發展思想,增強司法服務人民群眾的能力和水平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因為犯罪雖是無視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則毀壞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其中的道理是深刻的,警示我們推進依法治國必須( )①堅持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維護憲法和法律的尊嚴②提高司法公信力,發揮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的引領作用③保障法官個人獨立行使司法權,不受外界干涉④堅持司法程序和司法結果的公正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4、面推進以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基礎性改革,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目前全國法院法官員額制改革已全面完成,實行法官對辦案質量終身負責,設立法官懲戒委員會,強化錯案責任追究,此項司法責任制改革的目的是( )①強化司法公正,守護公平正義②推進陽光司法,維護政府權威③完善司法程序,實現核心價值④強化責任落實,激發法官動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D B D 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