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保衛黃河良民被當做活靶子使用對侵華日軍而言,燒殺淫掠就是“看戲”欣 賞保衛黃河欣 賞保衛黃河歌曲的創作經過1938年冬1939年1月1939年3月26日1939年4月13日1941年光未然帶領抗敵演劇三隊東渡黃河轉入呂梁山(醞釀長詩《黃河吟》)抵達延安后(在冼星海同志 的建議下改為歌詞)冼 星 海 抱 病(開 始 譜 曲)抗敵演劇三隊在延安陜北公學禮堂(首演)黃河大合唱九個樂章(序曲、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水謠、河邊對口曲、黃河怨、保衛黃河及怒吼吧!黃河)冼星海在蘇聯增加一個序曲歌曲的基本主題是抗日和愛國。它以黃河為背景,熱情地歌頌了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戰斗意志,歌頌了具有悠久歷史的偉大祖國,描述了抗日戰爭前后黃河兩岸人民生活的巨大變化,揭露了敵人的殘暴,痛訴了人民遭受的深重災難,勾畫了人民群眾抗擊敵人、保衛祖國的壯麗形象,反映了當時中國人民如火如荼的愛國熱潮及堅定的革命信念:最后的勝利是屬于中國人民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歌曲介紹速度 力度 節奏特點音樂情緒中速稍快強節奏鮮明 有力高亢激越振奮人心思考并回答獨唱:一個人單獨演唱歌曲,稱為"獨唱"。齊唱:很多人一起演唱單聲部的歌曲,稱為"齊唱"。重唱:重唱是指立至四人各人唱各自不同旋律,也就是唱多聲部歌曲的演唱形式。輪唱:將許多人分成兩個或三個、四個聲部,各聲部相隔一定的拍數,先后演唱同一曲調,稱為"輪唱"。合唱:將許多人分成幾個聲部,同時演唱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曲調的歌曲,稱為"合唱"。知識積累大 合 唱大合唱是大型的、多樂章的聲樂套曲。從內容上看,各樂章間有內在的聯系,但每個樂章又有其相對的獨立性;從演唱形式上看,它包括獨唱、重唱、對唱、齊唱、輪唱、合唱等;從伴奏形式上看,多用管弦樂隊、民族管弦樂隊或鋼琴作伴奏。如: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生產大合唱》,瞿希賢的《紅軍根據地大合唱》。思考并回答全曲的主旋律共演唱了幾遍?每一遍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第一遍的演唱形式:齊唱的藝術效果:全國人民齊心協力,共同抗日第 二 遍 演 唱 形 式:二部輪唱的藝術效果:讓我們感受到此起彼伏的抗日浪潮第 三 遍 演 唱 形 式:三部輪唱的藝術效果:隨著人們不斷的加入,聲音不斷的加強,表現抗日的力量從小變大,由弱到強速度 力度 節奏特點音樂情緒中速稍快強節奏鮮明 有力高亢激越振奮人心齊唱----輪唱(二部----三部)----齊唱演唱形式總結:作品以黃河為背景,熱情的贊頌了中華民族的堅定不移,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和斗爭精神,同時再現了中國人民勤勞樸實,胸懷寬廣,熱愛和平的崇高品德。《保衛黃河》詞:光未然 曲:冼星海a.風在吼 馬在叫黃河在咆哮 黃河在咆哮河西山岡萬丈高 河東河北高粱熟了 b.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紗帳里游擊健兒逞英豪 c.端起了土槍洋槍 揮動著大刀長矛保衛家鄉 保衛黃河保衛華北 保衛全中國人民音樂家 冼星海1905年6月13日生于澳門一貧苦漁民家庭,原籍是廣東番禺。自幼酷愛音樂。1918年入廣州嶺南大學附中讀書。1926年到北京藝術專門學校音樂系學習。1928年,因參加學潮被迫退學。1930年初,到法國半工半讀,后考入巴黎音樂學院學習作曲和指揮。1935年夏回國,不久即投入抗日救亡歌曲創作和救亡音樂活動。1937年參加上海救亡演劇二隊赴內地宣傳抗日。1938年11月應聘赴延安,任教于魯迅藝術學院,1939年任音樂系主任。1940年赴蘇聯莫斯科。1945年10月30日病逝于莫斯科。毛澤東同志作了“為人民的音樂家冼星海致哀”的題詞。冼星海的主要代表作有:大合唱《黃河大合唱》、《生產大合唱》等四部;交響曲《民族解放交響曲》、《神圣之戰交響曲》;管弦樂《中國狂想曲》及歌曲《救國軍歌》、《在太行山上》、《到敵人后方去》等數百首。此外,還有一些獨奏曲及音樂論文。————————[俄]謝洛夫聲樂的表現力是無窮盡的。謝 謝 合 作再 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