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課 歷史和人民的選擇第一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各種政治力量【學習目標】1.通過回顧歷史,認清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2.通過比較20世紀上半葉中國出現的三種建國方案的不同命運,能夠說明中國共產黨執政既是歷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選擇,提高與科學精神,分析社會問題的能力,增強對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的政治認同。3.運用具體事例說明,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4.結合近代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事實,論證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自信【重點難點】教學重點:1.20世紀上半葉中國出現的三種建國方案;2.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教學難點: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一、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1.近代中國基本國情是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也是認識和解決近代中國一切社會問題的基本依據。2.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 。3.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決定了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二、各種政治力量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1.20世紀上半葉中國出現的三種建國方案(1)第一種方案:先后以北洋軍閥和國民黨統治集團為代表,極力維護地主和買辦資產階級統治,要讓中國繼續走__________________的道路。(2)第二種方案:以某些中間派或中間人士為代表,幻想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走獨立發展_____的道路。(3)第三種方案:以中國共產黨為代表,主張建立____________領導的、以____________為基礎的人民共和國,經過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2.中國共產黨成立(1)成立條件①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國人民提出各種救國方案,但都以失敗告終,中國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領救亡運動,迫切需要新的組織,凝聚革命力量。② 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列寧主義③1919年五四運動后, 成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2)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3)意義:中國人民在斗爭中就有了 ,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和希望。三、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1.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意義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 。2.新中國成立的意義(1)實現了中國 的偉大飛躍。(2)中國人民掌握了國家的權力,成為國家和自己命運的 。3.歷史結論: ,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斗爭經驗的歷史總結,是中國人民在長期探索、艱苦奮斗的基礎上共同確認的歷史真理。達標檢測1.2022年11月7日,《覺醒年代》獲“最佳電視劇”獎。該劇講述了覺醒年代的百態人生,展現了從新文化運動到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光輝歷程。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意味著( )①解決中國問題有了出路,推進中國革命有了正確道路②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力量,中國人民有了主心骨③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根本改變,中華民族走向新時代④實現了我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毛澤東在《矛盾論》中說:“在復雜的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有許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種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發展,規定或影響著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展。”在近代中國,貫穿整個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始終,并對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變化起著決定性作用的主要矛盾是( )①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②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③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④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的矛盾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3.決定近代中國兩大歷史任務的是( )A.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B.近代中國的階級力量對比C.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D.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4.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決定了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在近代中國社會的諸多矛盾中,主要的矛盾有( )①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②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③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④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的矛盾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5.中國人民沒有也不可能通過全國投票選舉中國共產黨來領導中國革命,但是他們卻用送上前線的千千萬萬優秀兒女的血肉之軀,用輾轉千里送糧、送藥的支前小車和扁擔,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這表明中國共產黨( )A.領導中華民族實現了偉大復興B.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C.帶領人民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D.領導地位的形成是歷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選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