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八課 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第一框題 文化的民族性與多樣性學習目標1.必備知識:民族文化的內涵與產生;民族文化的作用;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文化多樣性的內涵與形成;文化多樣性的重要性;尊重文化多樣性的要求。2.關鍵能力:通過具體的建筑藝術、語言文字、文學藝術等感受文化的民族性,并體會文化的民族性的價值;通過比較近幾屆奧運會會徽的不同,感受文化的多樣性,理解文化多樣性的價值,懂得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樣性。核心素養政治認同: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科學精神:科學把握文化多樣性的地位、意義和要求。公共參與:正確吸收和借鑒外來文化有益成果,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知識梳理一、文化具有民族性知識點1:民族文化的地位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 。 知識點2:民族文化的作用在一個民族的歷史與現實中,民族文化起著 、 、 的重要作用,是一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 。 知識點3: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 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民族文化體現在民族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思維方式,以及民族節日、民族服飾等方面。 二、文化具有多樣性知識點1:文化多樣性的地位文化多樣性表征文化存在的 。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國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國和各民族的政治、經濟等社會條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知識點2:文化多樣性的意義 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 ,也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不論是中華文化,還是其他民族的文化,都是人類實踐創造的成果,都有其獨特魅力和價值。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 ,世界才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機與活力。 知識點3:文化多樣性的要求面對文化多樣性,我們要在堅持 的基礎上, , ,既要認同 ,又要尊重 , ,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 課后鞏固1.有學者認為,中國紀錄片在跨文化交流中,自信應該成為國際傳播的底色,只有自信才會用 邏輯講述真實的故事;而共情是國際傳播的基調,只有共情才能以情感傳遞共同價值。這一觀點強調,提高中國紀錄片國際傳播力應該( )A.立足中國國情展示中華文化的魅力B.在交流交融中推動世界文化的繁榮C.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D.堅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統一2.2023年4月20日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的“谷雨”,也是聯合國第14個中文日。在慶祝聯合國中文日到來之際,許多對中國文化心懷熱忱的外國友人紛紛參加到書寫漢字的活動中。上述材料體現了( )①展示中文語言魅力,增進文明交流互鑒②中文以其獨特的魅力深得各國人民的認同和喜愛③文化交流是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于2023年2月16日至20日在陜西省榆林市舉行,年會以“打造非遺年度名片,綻放非遺絢麗色彩”為主題。來自全國多地近200個非遺項目、400余位非遺傳承人相聚榆林,游客可以品各地非遺美食,觀各地非遺風情,賞中國傳統技藝,購特色非遺產品。這一活動的價值在于( )①展示特色鮮明的地方文化,讓人們了解真實歷史②展現文化多樣性,引導人們回歸歷史生活方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