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音版八下第二單元第一課時《搖籃曲》教學案學習提示: (PPT--1)1、學會勃拉姆斯《搖籃曲》,并能用自然圓潤的聲音和柔美抒情的情緒演唱歌曲。2、欣賞不同風格、體裁的搖籃曲。教學內容:1、勃拉姆斯《搖籃曲》2、不同風格、體裁的搖籃曲欣賞教學目標:1、了解搖籃曲這種音樂體裁,通過聽、唱,自主總結搖籃曲的風格特點2、學會勃拉姆斯《搖籃曲》,并能用自然圓潤的聲音和柔美抒情的情緒演唱、表現歌曲。3、能夠積極參與歌唱、聆聽活動,對搖籃曲這種音樂體裁有興趣,愿意了解與其相關的音樂文化。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學習歌曲勃拉姆斯《搖籃曲》,感受體驗搖籃曲風格特點。2、教學難點:用適合的聲音和情緒表現歌曲。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1、音畫導入:(PPT--2)(1)幻燈播放:寶寶圖片及音樂(弦樂四重奏勃拉姆斯《搖籃曲》)(PPT—2,再點擊右下角小喇叭,聆聽音樂一遍)(2)同學們感受到怎樣的音樂氣氛?聯想到了什么情景?給這段音樂起個名字?3、搖籃曲的定義(PPT—3)4、出示課題:《搖籃曲》——勃拉姆斯(PPT—4)二、樂學新知、新課落實:(一)聆聽體驗、初識歌曲1、了解作曲家勃拉姆斯(PPT—5)約翰內斯·勃拉姆斯(1833一1897) 是德國十九世紀后半葉最卓越的作曲家、鋼琴家。在德國音樂史上,人們時常把勃拉姆斯同另外兩位作曲家合稱為德國"三B",這兩位作曲家也是德國的,貝多芬、巴赫,他們三位是德國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三位作曲家。勃拉姆斯的音樂創作涉及到許多音樂體裁,尤其是,他的一生從未間斷過藝術歌曲的創作。數量最多的是抒情歌曲和民歌改編曲。他記錄整理的《德意志民歌集》,是他對德奧音樂文化研究的重大貢獻。2、初聽,感受歌曲音樂形象(PPT—6,點擊左下角小喇叭,聆聽音樂一遍)3、再聽一遍,感受歌曲的速度、力度、節拍、弱起。(PPT—6,再點擊左下角小喇叭,再聆聽音樂一遍)(二)關注旋律、完整學唱1、旋律學習(1)模唱歌曲:lu(PPT—6,點擊左下角小喇叭,隨旋律模唱)(2)分析曲式結構:二段體(PPT—7)2、加詞演唱(1)加歌詞跟原唱音頻演唱。(PPT—8,點擊左下角第一個小喇叭,隨原唱音頻跟唱)(2)獨立完整演唱一二段歌詞。(PPT—8,點擊左下角第二個小喇叭,隨伴奏音頻演唱)(三)關注情感、表現歌曲1、欣賞器樂版的演奏視頻,感受樂曲細膩的情感表現(PPT—9,點擊右上角月亮圖標,觀看視頻)2、再次演唱,關注A、B樂段力度、聲音和情緒上的對比。(PPT—10,點擊左下角小喇叭,隨伴奏音頻有表情的演唱)三、拓展延伸、小結升華:1、聆聽舒伯特《搖籃曲》聽后師簡單介紹舒伯特。舒伯特被人們稱為“歌曲之王”,一生寫了600多首藝術歌曲,這首搖籃曲是被人們廣為傳唱的作品之一。(PPT—11,點擊右上角月亮圖標,觀看視頻)2、欣賞東北民歌《搖籃曲》感受這首作品的民族風格。這首搖籃曲創作于1960年初,具有東北民歌的韻味,歌曲刻畫了我國農村婦女的母親形象。(PPT—12,點擊左下角小喇叭,聆聽欣賞)3、課堂檢測(PPT—13,點擊小喇叭,聆聽選擇)4、小結升華:同學們,不管是中國的《搖籃曲》,還是外國的《搖籃曲》,不論是聲樂作品,還是器樂作品,都表達了一個共同的主題,那就是母愛是無私的、是偉大的。搖籃曲就是很好的一種表達母愛的音樂體裁,僅老師就知道好多首。希望同學們課后借助各種渠道了解更多的搖籃曲,去感受它獨特的魅力。PAGE- 3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