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音版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時《山野放歌》教學案教材分析:1.《打支山歌過橫排》是一首興國山歌,屬于非方整性的“四句頭”結構。整首歌曲給人以暢快、明亮、豪邁之感,其風格淳厚,山野氣息十足。歌曲以引腔“哎呀嘞哎”開頭,這是一種感嘆語,用來提示對方歌唱即將開始的方式,強化了山歌的抒詠性,更是興國山歌特有的一種標志。2.《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是一首根據陜北民歌改編的新民歌,作品表達了陜北人民熱愛紅軍的真摯情感,再現了陜北人民歡迎紅軍到來時的熱烈場面。歌曲的旋律采用了陜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信天游,回轉起伏、優美舒展、高亢嘹亮。歌曲D商調式,混合節拍,曲式結構可視為單一主題的三部曲式。教學目標:1.欣賞、體驗經典山歌作品,能夠喜愛并積極的演唱山歌。感受民歌隨時代變遷與時俱進的生命力。2.能夠用堅定豪放的聲音演唱《打只山歌過橫排》,并通過合作與交流的方法,表現山歌的意境、情緒和風格 。3.拓展聆聽歌曲《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感受新民歌的風格特點。教學重點:學會用有感情、優美豪放的聲音去演唱歌曲,唱出歌曲的特點、風格。教學難點:唱好歌頭“哎呀嘞——哎”,掌握歌曲中的裝飾音和弱位起唱的演唱方法,設計思路:1.本節課從音樂切入,通過欣賞、演唱等藝術活動,引導學生感受不同時期的經典山歌的魅力,從而喜愛并愿意主動的傳唱山歌。2.層層遞進,由簡入繁的解決歌曲教學的重難點;通過對比聆聽,分組合作的學習活動感受山歌的音樂特點,完成由理性到感性的教學生成。3.拓展欣賞陜北信天游,選擇《山丹丹開花紅艷艷》這首新民歌作品,學生感受不同時代背景下山歌風格的發展變化。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簡單復習回顧小調、號子,引出民歌又一大類別——山歌。【設計意圖】復習回顧之前所學內容,并引導學生一起唱一首熟悉的民歌小調,熟悉的內容容易激起學生學習興趣,放松學習狀態。(二)學唱歌曲——《打支山歌過橫排》1.初聽《打支山歌過橫排》,聽聽歌曲哪一句印象最深刻? “哎呀嘞”的吆喝聲,這是山歌中常用的引腔。我們來唱一唱這一句。(師范唱引領,學生學唱)【設計意圖】聆聽歌曲,初步感受興國山歌獨具風格的引腔,并引導學生唱唱,把歌曲演唱最有特點的、難點的部分先做鋪墊教學,這一環節可引起學生情感共鳴和激發學習興趣,同時也是調整歌唱狀態為接下來的歌唱教學做準備。2.學生再次聆聽歌曲,感受歌詞的特點。聽一聽歌曲中還有哪里用了方言發音?(出示歌詞)同學們試著讀一讀。【設計意圖】從歌詞方言切入,感受歌曲歌詞的特點,激起學生學習興趣。3.視唱曲譜,感受歌曲旋律特點①唱歌譜,感受三音列旋律特點。②跟伴奏完整唱歌譜,注意弱起節奏和呼吸記號。③演唱歌詞。注意后面兩句旋律的起伏變化。(中間弱起的節奏)4.感知裝飾音方式:對比老師的兩種演唱,感受裝飾音;學生加裝飾音再唱歌曲。5.感知延長音方式:輕唱歌曲同時對比聆聽原唱,學生感受歌曲節奏的變化。引導學生認識延音記號的作用,同時感受歌曲節奏自由舒展,旋律悠長的特點!6.回顧演唱引腔“哎呀嘞”,再跟伴奏完整演唱歌曲。【設計意圖】歌曲旋律簡單,抓住“la、dao、re”三個音,引導學生掌握音高概念,為學唱旋律做準備;歌曲主旋律學生較容易掌握,重點指導弱起節奏、裝飾音以及延長音的演唱,教師通過示范以及鋼琴輔助指導學生掌握歌曲中兩處弱起節奏,學生通過演唱和對比聆聽感受裝飾音、延長音的旋律變化,了解兩者在表現山歌風格中起到的作用,從而在演唱中準確把握;有了歌唱基礎,再來演唱前面的引腔時,學生能更好的放開聲音大膽表現。(三)興國山歌1.聆聽一首興國山歌——《蘇區干部好作風》方式:學生對比聆聽兩首作品的相似處,總結興國山歌音樂特點。2.了解興國既是山歌之鄉,也是烈士縣、將軍縣的背景。【設計意圖】再聽兩首興國山歌,學生通過對比聆聽的方式感受興國山歌的基本特點;了解興國山歌的革命背景,感受山歌在不同時期都有其獨特魅力,以及特殊時期發揮的強大宣傳鼓舞作用。(四)山歌拓展1.第一首,哪一句最特別?也有一句高亢悠長的吆喝聲!這是一首云南的《放馬山歌》放牧山歌:放牧者勞動時用來吆喝牲畜或逗趣所唱的山歌演唱山歌。2.再來聽一首,注意在什么情景演唱的?田秧山歌:農田勞動中用來鼓舞情緒,提高工效的山歌。3.總結:兩首山歌的共同點,以及山歌定義、分類。【設計意圖】拓展欣賞兩首不同類別的山歌作品,拓展音樂視野,加深學生對山歌風格特點的印象和了解,總結山歌特點。(五)時代傳承——新民歌《山丹丹開花紅艷艷》1.學生聆聽歌曲感受歌曲描述了什么情景?2.情緒最熱烈的是哪一部分?引導學生分小組唱第二樂段,并通過演唱分析歌詞特點。3.看歌譜節拍有什么特點?節拍多變化,節奏也是舒展自由,旋律高亢、悠長的特點。4.引導學生總結信天游的特點:歌詞敘事性,結構上下句。【設計意圖】欣賞《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演唱的方式,更直接、準確的感受信天游的風格特點;感受經典山歌經歷時代變遷,與時俱進不斷改編傳承,重新煥發生命的活力。五、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