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2024學年七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第5章《人體的物質和能量來源于食物》第1節 飲食與營養1.鑒定食物的主要成分食物 實驗方法 現象 營養成分饅頭 滴加碘液 變藍色 淀粉雞蛋清 加開水(高溫) 變成絮狀(凝固) 蛋白質花生種子 在白紙上擠壓 留下“油斑” 脂肪2.食物中的六大類營養成分蛋白質、糖類、脂肪、水、無機鹽、維生素。膳食纖維不能被消化吸收,能促進腸道蠕動,被稱為第七類營養物質。谷物、薯類中含糖類較多;食用油、肥肉、豆類食品中含脂肪較多;瘦肉、魚、蛋、奶、豆制品中含蛋白質較多;蔬菜、水果中含多種維生素、無機鹽,還有大量的膳食纖維。第2節 營養物質的作用1.營養物質建造我們的身體;給我們提供能量;維持生命和健康。營養物質 主要作用蛋白質 構成組織細胞的基本物質;生長發育、 受損細胞更新和修復的重要原料;釋放能量糖類 生命活動的主要供能物質;構成組織細胞的成分脂肪 備用的能源物質;細胞的成分;供能水 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沒有水生命活動無法進行; 營養物質及廢物必須溶解在水中才能運輸無機鹽 含量不多,是構成人體組織的重要原料維生素 不是構成細胞的主要原料,也不提供能量, 是調節生長和發育等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微量物質(1)糖類、蛋白質、脂肪三大類營養物質既是構成細胞的成分,又能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為生命活動供能的順序:首先是糖類,其次是脂肪,最后是蛋白質。每克脂肪氧化釋放的能量遠遠多于每克糖類或蛋白質釋放的能量。(2)水和無機鹽都是構成細胞的成分但都不能提供能量;既不構成細胞,又不提供能量的物質是維生素。(3)人體不能合成無機鹽和大部分維生素,必須從食物中攝取。2.無機鹽的作用種類 缺乏時的癥狀 食物來源鈣 兒童缺鈣易患佝僂病 中老年人缺鈣易患骨質疏松癥 奶類、豆類、蝦皮等磷 厭食、貧血、肌無力、骨痛等 瘦肉、蛋、奶、花生堅果鐵 (缺鐵性)貧血 肝臟、瘦肉、馬鈴薯等碘 地方性甲狀腺腫,幼兒呆小癥 海產品如海帶、紫菜等鋅 生長發育不良、味覺發生障礙 魚、肉、肝臟等3.維生素的作用種類 缺乏癥狀 食物來源維生素A 夜盲癥、視力減弱 胡蘿卜、蛋黃、奶制品維生素B1 腳氣病、神經系統炎癥 谷類等粗糧、豆類維生素B2 口角炎 奶制品、肝臟、蔬菜維生素B12 貧血 肉類、蛋奶、肝臟維生素C 壞血病、抵抗力下降 新鮮蔬菜、水果維生素D 軟骨病 蛋類、奶制品、魚肝油(1)維生素D能促進人體對鈣和磷的吸收和骨骼的發育,同時補充含鈣、磷多的食物和維生素D能有效預防佝僂病和骨質疏松癥。(2)維生素A主要存在于動物性食物中,長期吃素的人也不會患夜盲癥,是因為植物中的胡蘿卜素在人體內可以轉化成維生素A。(3)低血糖是由于糖類攝入不足,可以給患者喝一杯濃糖水緩解。貧血的人應該多吃含蛋白質和鐵豐富的食物。(4)腳氣病不等于腳氣。腳氣病是由于缺乏維生素B1引起的,而腳氣是由真菌引起的。第3節 合理的膳食1.青少年合理膳食的原則:(1)主副食合理搭配:谷類富含糖類和蛋白質,是主要的能量來源;雞、魚、肉、蛋、豆、蔬菜、水果等富含蛋白質和脂肪。(2)粗細糧合理搭配:大米、白面富含蛋白質和糖類;玉米、高粱、大麥含維生素較多。(3)葷素合理搭配:雞、魚、肉、蛋、奶制品等葷食富含蛋白質和脂肪,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蔬菜、水果等富含多種維生素、無機鹽,還能提供纖維素。(4)三餐合理搭配:早餐要選擇熱能高的食物;午餐要選擇豐富蛋白質和脂肪的食物;晚餐要選擇谷類和清淡蔬菜,不宜吃過多的蛋白質和脂肪。全天熱量分配比例大約是:30%、40%、30%。(5)飲食要定時定量,不得暴飲暴食。2.根據平衡膳食寶塔合理設計食譜(1)米面主食:提供能量的糖類;(2)魚肉蛋奶:提供蛋白質、脂肪;(3)蔬菜水果:提供維生素、無機鹽。青少年的身體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應多攝入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第②③層食物)。3.食品安全購買食品時要注意是否有質量安全圖標、食品包裝上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買肉時一定要看是否檢疫合格;蔬菜和水果要通過清水浸泡、沖洗或削皮,減少農藥殘留。4.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有機食品(1)概念:在我國,將產自良好生態環境的、無污染、安全、優質的食品,統稱為綠色食品。(2)標志第4節 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1.消化與吸收的概念(1)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內分解成可以被細胞吸收的物質的過程。人體攝入的大部分食物必須經過消化作用,使原來分子比較大,結構比較復雜的物質,轉變成分子比較小,結構比較簡單的物質,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①物理性消化:食物通過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和胃、腸的蠕動,被磨碎、攪拌并與消化液充分混合;②化學性消化: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機物通過消化液中的消化酶作用,逐步分解成為能被細胞吸收的小分子有機物的過程。(2)吸收:食物中的營養物質經過消化道壁進入血液的過程。食物中淀粉、蛋白質、脂肪不能直接被吸收,必須被消化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以后才能吸收。2.消化系統的組成和功能人體的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①胃位于腹腔左上方,消化道最膨大的器官。②肝臟位于腹腔右上方,最大的消化腺。膽汁是肝臟分泌而不是膽囊分泌。③小腸的起始部分叫十二指腸,肝臟分泌的膽汁與胰腺分泌的胰液流入十二指腸。④大腸的起始部位為盲腸。)(1)消化道消化道 功能口腔 內有牙、舌和唾液腺,能咀嚼、磨碎和攪拌食物。咽 食物和氣體的共同通道。 沒有消化、吸收功能食道 食物的通道,能蠕動,將食物推入胃中。胃 內有胃腺,暫時貯存食物。通過蠕動攪磨食物,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小腸 內有腸腺,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部位。 通過蠕動,促進消化、吸收營養物質。大腸 只有吸收功能,沒有消化功能。通過蠕動,將食物殘渣推向肛門,排出體外。(2)消化腺消化腺 分泌的消化液 含有的消化酶 消化的物質 消化液起作用部位唾液腺 唾液 唾液淀粉酶 淀粉(初步消化) 口腔胃腺 胃液 胃蛋白酶 蛋白質(初步消化) 胃肝臟 膽汁 不含消化酶 脂肪(乳化) 小腸胰腺 胰液 多種消化酶 糖類、蛋白質、脂肪 小腸腸腺 腸液 多種消化酶 糖類、蛋白質、脂肪 小腸(3)特別提示①食物在消化道內消化,不經過消化腺。唾液腺、胰腺、肝臟位于消化道外,胃腺和腸腺位于消化道內。肝臟分泌的膽汁與胰腺分泌的胰液流入十二指腸后與食物接觸。②人體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臟,其分泌的消化液為膽汁,貯存在膽囊中,膽汁中不含消化酶,只能乳化脂肪,對脂肪進行物理性消化。③唾液只能初步消化淀粉,胃液只能初步消化蛋白質,膽汁只能乳化脂肪,胰液和腸液都能消化淀粉、蛋白質和脂肪。3.小腸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小腸適于消化和吸收的結構特點:(1)小腸很長,延長消化吸收的時間;(2)小腸內表面有許多皺襞和絨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吸收的表面積;(3)小腸絨毛壁內有豐富毛細血管和淋巴管,它們的管壁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有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4)小腸中消化液種類多,膽汁、胰液、腸液一起進入小腸,共同對食物進行消化。 4.食物的消化過程(1)淀粉、蛋白質、脂肪的消化過程(2)淀粉、蛋白質、脂肪的消化曲線(3)水、無機鹽、維生素:不經過消化,人體直接吸收。(4)小結:①消化和吸收的最主要場所是小腸。②淀粉的消化開始于口腔;蛋白質的消化開始于胃;脂肪的消化開始于小腸。淀粉、蛋白質和脂肪最終消化場所都是小腸。③淀粉消化的最終產物是葡萄糖;蛋白質消化的最終產物是氨基酸;脂肪消化的最終產物是脂肪酸、甘油。5.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1)實驗步驟①取2支試管分別編號為A和B,各注入2mL淀粉糊。②取涼開水漱口后,用小燒杯收集唾液。③向A試管內滴加2mL清水,向B試管內滴加等量的2mL唾液。④將兩支試管振蕩后放入37℃的溫水(模擬口腔溫度,即唾液淀粉酶發揮作用的最適溫度)中恒溫保存約10min,然后同時取出2支試管冷卻。⑤向2支試管中各加2滴碘酒,觀察2支試管內溶液顏色的變化。(2)實驗分析:A和B作為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唾液的有無。(3)實驗現象:A試管中液體變藍色,原因是淀粉沒有被分解,淀粉遇碘變藍色;B試管中液體不變色,原因是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為麥芽糖,麥芽糖遇碘不變藍。(4)實驗結論:唾液(含唾液淀粉酶)對淀粉有消化作用。6.探究過快飲食、過冷食物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1)實驗設計(饅頭碎屑與小塊是等量的)試管編號 饅頭形態 加入唾液 處理方法 水浴溫度 恒溫時間 滴加碘液 實驗現象A 碎屑 2mL 攪拌 37℃ 10min 2滴B 小塊 2mL 不攪拌 37℃ 10min 2滴C 碎屑 2mL 攪拌 0℃ 10min 2滴(2)實驗分析:①饅頭碎屑與小塊模擬牙的咀嚼,處理方法模擬舌的攪拌。②該實驗中A與B為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A與C為另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食物的溫度。其中,A是對照組,BC是實驗組。(3)實驗現象:A試管中液體不變色,B、C試管中液體變藍色。(4)實驗結論: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對食物的消化有影響;食物的溫度對消化有影響(或消化食物需要適宜的溫度)。7.青少年消化不良的原因(1)進食過快:牙齒沒有嚼碎食物;舌頭沒有把食物和唾液攪拌均勻。(2)暴飲暴食:過量的食物會刺激消化道,引起胃腸的蠕動減弱,影響食物的碾磨;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有限,不能消化過多的食物。(3)過冷食物:低溫降低消化液中各種消化酶的活性,影響食物消化。8.營養物質的吸收口腔、食道 基本沒有吸收作用胃 吸收少量的水、無機鹽、酒精小腸 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的水、無機鹽、維生素大腸 少量的水、無機鹽、部分維生素小腸是人體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腸絨毛是小腸內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部位。水、無機鹽、維生素、葡萄糖、氨基酸都由小腸絨毛內毛細血管直接吸收進血液,脂肪分解產生的甘油和脂肪酸被毛細淋巴管吸收,再進入血液。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