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夢游天姥吟留別》——恣意昂揚的生命高歌 學習任務單學習目標1 .通過“因聲求氣、吟詠詩韻”的詩歌閱讀方法,體會詩歌的音韻美,感悟作者表 達的思想情感。 2 .誦讀中發揮想象,品味組成夢境的意象以及夢境所隱含的精神追求,體會李白浪 漫主義的詩歌風格。 3 .結合“知人論世 ”詩詞閱讀鑒賞方法, 感悟作者的人生態度和生命追求。課前學習任務1.有感情誦讀詩歌。 2.根據詩歌題目,梳理詩歌內容和寫作思路。課上學習任務【學習任務一】:讀中感 通過反復誦讀感受詩歌韻律節奏的變化,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 【學習任務二】賞中品 學習詩歌的主體段落,完成表格填寫。思考作者用描寫的手法繪出幾幅圖景?給每幅 圖景起一個小標題,任選其中一幅圖景來賞析。說明:可以從意象、意境、煉字、手法等角度來賞析。 小標題詩文賞析(意象、意境、煉字、 手法)表達情感【學習任務三】論中悟 1、論“夢” 對于本詩的“夢境”,評論界說法不一;有人認為是美夢,有人認為是噩夢,也有人 認為是美夢與噩夢的矛盾共同體。你怎么看? 2、悟 “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使我不得開心顏?”這是李白夢醒后的自我詰問, 是這首詩 的詩眼。我們可以透過這句話來體悟李白的精神世界。夢境的自由奇幻是否可以看作李白 生來就不愿做官的、不愿被世俗牽絆的精神寫照? 結合資料,思考李白的人生追求以及他在夢境中呈現的精神寫照。補充資料: 1、李白的人生經歷 1)讀書與蜀中游歷期: 5 歲-25 歲 飽讀詩書, 24 歲開始出游。 2)壯游與求仕期: 26 歲-42 歲 李白不屑參加科舉,希望通過漫游求得引薦的機會。 3)長安三年入仕期: 42 歲-44 歲 天寶元年經人推薦,召入長安,供奉翰林。后因自恃太高,受 排擠,賜金放還。 4)再次游歷期: 44 歲-55 歲 離開長安,再次漫游,廣結好友, 熱衷于求仙訪道。 5)安史之亂期: 55 歲-62 歲 安史亂后,白隱居廬山。 后做了永王李璘的幕僚。 肅宗以逆反鎮壓 永王,白以“附逆 ”罪長流夜郎。玄宗還都,大赦天下, 得還。 62 歲,死于當涂, 一說患腐脅疾而死, 一說是因醉入水撈月而死。 2、李白的政治理想 “……不屈己,不干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 愿為輔弼,使區宇大定,海縣清一……然后浮五湖,戲滄洲。 ” —— 《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 齊有倜儻生,魯連特高妙。明月出海底, 一朝開光曜。卻秦振英聲,后世仰末照。意輕千金贈,顧 向平原笑。吾亦澹蕩人,拂衣可同調。 —— 《古風》其十推薦的學習資源《唐之韻——一代詩仙李白》; 朗誦網《夢游天姥吟留別》瞿弦和朗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