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第一章地球的運動第一節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第二課時教學目標教學目標: 1. 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描述公轉基本特征,形成空間思維; 2. 讀圖說出黃赤交角、太陽直射點的概念; 3. 用地球儀和太陽光線模型演示公轉過程中直射點的變化,概括直射點移動規 律; 教學重點:公轉的基本特征;黃赤交角的概念;直射點的移動規律 教學難點:直射和直射點的概念;直射點的移動規律教學過程時 間 教學環節 主要師生活動1 分 鐘 引入 【引入】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地球自轉的基本特征。我們都知道一 年之中有春夏秋冬、四季輪回,這是自轉帶來的嗎?不是,這是 地球繞太陽公轉帶來的,自轉和公轉是同時進行的。今天我們一 起來研究地球的公轉,同樣也是從方向、速度、周期等方面來研 究。5 分 鐘 了解地 球公轉 的基本 特征 【布置學習任務一】地球如何公轉的?結合大家在初中所學,拿 起你手中的地球儀模擬地球的公轉。 【教師演示】演示地球的自轉、公轉。 請學生思考: (1)地球公轉過程中地軸指向有無變化? (2)地球的公轉軌道是正圓嗎 (3)地球公轉的方向是怎樣的 (4)地球公轉的速度是均勻的嗎 (5)你知道地球公轉的周期是多長時間嗎 【學說回答】在學案中作答。 【教師講解】地球公轉軌道為近似于圓的橢圓軌道、太陽在橢圓的一個焦點上。地軸始終指向北極星方向、自轉和公轉方向一致、 公轉速度在一年內有變化,近日點速度最快,遠日點最慢。 請大家用示意圖把公轉的基本特征繪制出來,繪制在學習任務一 中。 【學生繪圖】地球公轉軌道,并標注方向、近遠日點、速度變化。 【過渡】地球公轉一周需要多長時間呢? 【講解】與自轉周期相似,地球公轉周期也因參照物的不同而有 兩個,以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為參照,周期是 365 天 5 小時 48 分 46 秒,稱為回歸年。以遙遠的恒星為參照物,公轉一周的 時間為 365 天 6 小時 9 分 10 秒,稱為恒星年。為什么不同呢? 是因為地軸也有周期性旋轉,旋轉周期大約為 2.5 萬年,地軸的 旋轉使每年的春分點都會比前一年的位置偏西一點,例如,如果 地球從春分點出發開始公轉,在其還沒有回到原來的位置時,就 已經第二年的春分了。所以回歸年比恒星年短一些。誰是地球真 正公轉 360 度的周期呢?是恒星年。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用的一年 是哪個周期呢?是回歸年,因為太陽離我們最近的恒星影響我們 地球上的冷熱,所以我們用的年是以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周期 來定的回歸年。 【介紹歷法與回歸年的關系】但是我們所過的一年并不是 365 天 5 小時 48 分 46 秒,這樣一個帶有零頭的數字,而是 365 或 366 天,每 4 年有一次閏年,每一百年少閏一次,但第 400 年的時候 要閏一次。這樣加加減減的目的是讓我們每一年都能過上一個整 天數 365 或 366,而且還能更加接近回歸年。其實中國古代科學 家很早就測算出來回歸年的長度,并且制定歷法。西方的公歷跟 月相不能對應,中國的農歷取月相的變化周期為月的長度,通過 設置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適應,這種歷法跟回歸年、月 相變化均能適應。大家課后讀課本第六頁《授時歷》——我國歷 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歷法。了解郭守敬是如何制定授時歷的。8 分 鐘 認識黃 赤交角 和直射 點的概 念。 【過渡】了解了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二者之間有何關系呢? 【講解】通過高一的學習我們知道太陽系中八大行星繞太陽公轉 的姿態是不同的,如果以行星繞太陽公轉軌道面為參照的話,水 星和木星是豎直轉,天王星是躺在軌道面上轉的,那么地球是怎 樣的姿態呢?地球是傾斜的,也就是說地球自轉形成的赤道面和 繞太陽公轉形成的黃道面之間并不重合,而是有一個夾角,這個 夾角目前大約是 23 °26 。 【教師用模型演示】黃赤交角的形成。 【提問】說出黃道面、赤道面、地軸這三者的關系? 【學生回答】 【布置學習任務二】畫出黃赤交角示意圖,注意黃道面、赤道面、 地軸的關系。 【學生繪圖】 【教師講解】黃赤交角的存在最直接的影響是太陽照射地球的情 況。我們先來認識一個概念——太陽直射點。 【教師活動】用手電筒分別演示垂直照射和傾斜照射黑板的情況,解釋直射和斜射。 【提問】太陽離我們地球很遠,照射到地球上的光都是平行光。 大量的平行光照射彎曲的球面,哪里被直射呢? 【學生回答】 【教師講解】只有一個點被直射,太陽光線和這一個點的地平面 垂直,這個點叫太陽直射點。 【出示圖片】太陽直射點的形成 【過渡】這是上帝的視角,我們在地球上的人感受到的直射是什 么情況呢? 【出示照片】地球上兩個地方的斜射和直射的照片。 在你的家鄉見過這種太陽直射場景嗎?很多地方是見不到的,沒 有直射機會。比如,在北京通常見到的是這種斜射的場景,地球 上的哪里會有直射機會呢?我們接下來一起來研究。10 分 鐘 【提問】如果地球的赤道面與黃道面重合,也就是地球豎直公轉, 太陽直射點在哪里? (教師拿地球儀演示) 【學生回答】在公轉一周的過程中,太陽直射點始終在赤道上。 【講解】黃赤交角的存在(即地球歪著身子轉),使得在地球公 轉一周的過程中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沒能固定在赤道上,而是發生 了變化。怎么變呢? 【布置學習任務三】能否利用你手中的地球儀模擬一下直射點的 變化過程? 【教師活動】教師拿四個地球儀,放在公轉軌道的春分、秋分、 冬至、夏至四個位置,用竹針代表太陽光線,演示二分二至日太 陽直射點的位置不同。 【概括】正是因為黃赤交角是 23 °26 , (或者形象的說地球歪 了 23 °26 ), 所以太陽直射點最北到北緯 23 °26 , 最南到南緯 23 °26 。并且在地球公轉一周的過程中直射點在這兩條緯線之 間進行回歸運動。所以我們把這兩條緯線稱作是回歸線。在公轉 軌道的這四個特殊位置,太陽直射點分別到達南、北回歸線和赤 道。這四個位置正是我國 24 節氣中的春分(3 月 21 日左右)、 秋分(9 月 23 日左右)、冬至(12 月 22 日左右)、夏至(6 月 22 日左右)。當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時,為北半球的夏至日,大約是 6 月 23 日左右,之后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到了秋分日也就是 9 月 23 日左右,太陽直射赤道,到冬至日 12 月 22 日左右,太陽 直射南回歸線。之后太陽直射點北返,春分日 3 月 21 日恰好, 太陽直射赤道,到夏至日 6 月 22 日前后,太陽再次直射北回歸 線。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的周期就是一個回歸年。 繪制地球公轉軌道示意圖,在圖中標注二分二至日的位置,并寫 出日期。 【布置學習任務四】 完成p6 活動:繪制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示意圖。 【學生繪圖】 【提問】現在你能不能解釋一下為何 7 月初地球處在遠日點,但 我們卻感到很熱?【學生回答】 【教師概括】因為太陽距離我們非常遠,有 1.5 億千米,而近日 點和遠日點時日地距離的變化比較小,這種距離變化并不會造成 我們地球上的冷熱變化。而由直射點在哪里,我們離直射點近還 是遠直接影響了我們的冷熱。7 月份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我們 北半球進入夏季,因而感覺較熱。1 分 鐘 課堂小 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地球繞太陽的公轉運動,我們了解到公轉軌道為 近似于圓的橢圓軌道,太陽在橢圓的一個焦點上;地軸始終指向 北極星方向,自轉和公轉方向一致,近日點速度最快、遠日點最 慢。公轉周期也是有兩個,分別時回歸年和恒星年。我們還認識 了黃赤交角和直射點的概念,黃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陽直射點在 南北回歸線之間進行回歸運動,這種回歸運動導致了我們地球上 的冷熱變化。具體如何影響的我們在后面的課程中繼續學習。課題 第一章地球的運動第一節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第一課時教學目標教學目標: 1. 運用地球儀模擬地球自轉,并繪制示意圖,形成空間思維; 2. 運用地球儀,探究太陽日和恒星日的區別,并概括地球自轉角速度和線速度 的特征。 3. 分析實例,嘗試運用地球自轉的周期和速度特征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自轉方向、周期、速度 教學難點: 自轉周期教學過程時 間 教學環節 主要師生活動2 分 鐘 引入 【提問】我們生活的地球屬于哪類天體? 地球是如何運動的? 【講解】 自轉和公轉是地球運動的兩種基本形式。 【教師出示圖片】興隆觀測站拍攝到的星軌照片。 【過渡】為什么這些恒星在天空中看起來都圍繞著北極星附近 做圓周運動?這與地球自轉有關。我們怎么認識自轉呢?我們 可以借助工具——地球儀。8 分 鐘 認識自轉 的方向 【提問】地球儀該如何擺放才最接近真實姿態? 【學生回答】地軸指向北極星方向。 【講解】地球自轉的定義。 【提問】地球如何自轉?請讓你手上的地球儀轉動起來。 【教師演示】兩種轉法,請學生判斷哪個對? 【學生判斷】 自西向東,第一種轉法正確。 【教師演示】將轉動的地球儀的北極、南極分別對準鏡頭。 【提問】從北極、南極上空看,分別是怎么轉動的?【學生回答】北極上空看逆時針、南極上空看順時針。 【過渡】我們一同用地球儀演示了地球的自轉,你能用示意圖 表達這一 自轉場景? 【布置課堂學習任務一】請大家動筆畫出側視圖、北極俯視圖、 南極俯視圖,用箭頭代表自轉方向。 【教師引導繪圖】我們從側視、北極俯視、南極俯視三個視角 來繪圖。畫出一個圓圈和一條穿過圓心的直線代表地球和地軸, 在上方加上自轉箭頭;北極俯視時,我們看到的最大的圈是赤 道,所有的緯線都是同心圓,我們可以畫出北回歸線、北極圈。 在外圍用逆時針的箭頭代表自轉方向。南極上空俯視圖與之相 似。 【學生繪圖】三個視角的自轉圖。 【教師出示】興隆觀測站拍攝到的星軌照片。 【提問】我們再來看這張星軌照片,為什么這些恒星在天空中 看起來都圍繞著北極星附近做圓周運動?這些恒星的運動方向 是怎樣的? 【學生回答】因為地球繞著地軸自西向東自轉,地軸指向北極 星方向。恒星運動方向為逆時針方向。8 分 鐘 解釋地球 自轉的兩 個周期的 區別 【過渡】地球轉動一周需要多長時間?有人說 24 小時,有人說 23 小時 56 分 4 秒;哪個對呢?有同學說是把 23 小時 56 分 4 秒約等于 24 小時。其實這兩個時間都是地球自轉周期,但不是 約等于的關系。 【講解】地球在不斷的自轉,我們如何判斷它自轉了一周呢? 我們需要先找參照物,找誰做參照物呢?大家首先想到了太陽, 沒錯我們可以選太陽做參照物。 【教師用地球儀和臺燈模擬太陽日】以太陽為參照物,地球自 轉一周伴隨公轉,地球某條經線自轉 360 度以后,由于此時地 球繞太陽公轉了一個小角度,所以該經線還需繼續旋轉一個小 角度,才能第二次正對太陽(也就是回到日地中心連線上),用 時 24 小時。這也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一晝夜。 【提問】此時經線自轉了 360 °多,所以不是真正的周期;我們 還可以選一顆遙遠的恒星為參照物。因為遙遠的恒星距離地球 非常遙遠,地球自轉一周過程中的公轉可以忽略,地球某條經 線兩次正對遙遠的恒星,就是自轉 360 ° 的時間,用時 23 小時 56 分 4 秒。 【概括】兩個時間是由于采用了不同的參照物得來的。 【提問】哪個是地球真正自轉 360 度的周期? 【學生回答】恒星日 天文愛好者小明,今天晚上 20 點整用天王望遠鏡觀察到了 26 光年外的織女星,所有設備都不動,明天晚上什么時間他還能 再次看到織女星呢? 【學生回答】19 點 56 分 4 秒時可以看到。6 分 認識地球 自轉的角 【過渡】地球上的每一點都在做圓周運動。描述圓周運動的速 度有兩種——角速度和線速度。鐘 速度和線 速度 【教師用模型演示】角速度和線速度。 【布置課堂學習任務三】 概括地球上不同地點角速度和線速度的變化規律。 【學生完成學習任務三】 【教師概括】南北極點是不動的,角速度和線速度都為零。其 他地點角速度約 15 °/h,赤道上線速度約為 1670km 每小時,到 60 °緯線圈,線速度降為赤道的一半,約為 837km 每小時。 【教師出示】美國圣馬科發射場和法國庫魯發射場的位置圖。 【布置課堂學習任務四】 (1)為何美國、法國在赤道附近建衛星發射場? (2)中國在哪里發射能夠獲得更大的初速度? (3)應該向哪個方向發射呢? 【學生完成學習任務】1 分 鐘 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地球自轉的基本特征;了解了自轉方向自西向 東,地軸北端指向北極星附近,北極上空觀察地球呈逆時針方 向旋轉,南極上空觀察地球呈順時針旋轉,我們還學會了用圖 示表達地球的自轉;我們了解了以太陽和遙遠的恒星為參照物, 可以得出自轉的兩個周期,太陽日和恒星日;還發現了地球自 轉的速度規律,極點的角速度為 0,其他各處角速度相等,都是 15 度每小時,線速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通過一些實例我們也 能看出人類了解這些規律才能更好的利用規律發展生產生活, 造福人類社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地球的自轉和公轉_教學設計_第一課時.docx 地球的自轉和公轉_教學設計_第二課時.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