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下冊 第七課《重復的魔力》學歷案【課題與課時】蘇少版《美術》七年級下冊 第七課《重復的魔力》 第1課時【課標要求】了解設計中重復構成基礎知識,運用剪貼畫等制作方法,以團隊合作的方式,進行設計練習,共同完成作品,并進行展示,表達設計意圖,評述他人的設計作品,形成初步的設計意識。【學習目標】1.能夠根據重復現象歸納出重復的定義和特點。2.知道重復構成要素,掌握重復構成設計方法。3.小組合作運用重復構成設計完成作品,初步形成設計意識。【評價任務】評價任務一:能舉例說出生活中的重復現象,掌握重復構成的概念和特點。指向目標1。評價任務二:能夠準確判斷出重復構成的基本形、骨格,能夠掌握重復構成中正負形、方向、顏色、骨格等各種設計形式,指向目標2。評價任務三:利用剪貼畫等方法,小組內運用本課所學重復構成設計方法有創意的設計完成重復構成作品 ,能夠用語言描述出自己設計思路和方法,指向目標3。【教學資源與建議】尋找生活中具有重復構成形式的場景,觀察和思考不同形式下的重復構成圖片,根據視覺圖形的變化,嘗試尋找各種重復構成形式的規律。在小組合作完成構成作業時,可根據小組個人能力予以提升指導,學生能力較強時可建議進行更加復雜的重復構成設計,為第二課時的學習積累創作經驗。【學習過程】目標引學: 欣賞重復視頻,初步感受重復的魅力,說出自己的視覺感受 。設計意圖:學生欣賞本校課間操韻律操視頻,通過自己身邊熟悉的場景對比感受一個班級與一個學校在同一個活動下的不同視覺感受。任務一 認識重復構成 (指向目標1)活動一:舉例說出生活中的重復現象活動二:根據生活中的重復現象歸納重復構成的定義及特點設計意圖:通過尋找身邊的重復現象讓學生熟悉什么是重復,人們是如何利用重復服務于生活的,從身邊最熟悉的場景入手才能更容易延伸到重復構成歸納其定義,發現其特點。評價任務一:共2個活動。活動一、每舉出一重復現象得 最高可得 ,我得了( )。活動二歸納出重復定義得,我得了( )。任務二 深入探究重復構成(指向目標2)1、認識重復構成的要素:小鴨子回家記的游戲,尋找小鴨子和它們的家。理解重復構成包括:基本形、骨格。2、認識基本形的種類:幾何形、自然形、偶然形、人造形、立體形、活動一:利用幾種基本形進行重復構成設計,分析以這些基本形按照同樣的骨格設計出的作品給人以什么樣的視覺感受。過于單調的重復會顯得呆板,你能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嗎?總結:我們可以改變( )、( )、( )、( )、( )等形式使重復構成更豐富。活動二:認識常見的骨格,連出以下重復構成的骨格設計意圖:學生第一次接觸重復平面設計,需要大量的視覺素材的積累才能更好的解決本知識點,因此由歸納出的幾種基本形進行進一步的平面構成設計,再到發現其缺點,再到如何避免缺點,學生進行嘗試變化,層層遞進解決本課重點及難點。評價任務二:共2個活動。活動一正確填出五個空得,正確填出三個空及以上得 ,正確填出三個空以下得 。我得了( )。活動二正確四個連線,正確三個連線,正確三個以下連線 。我得了( )。任務三 實際運用重復構成 (指向目標3)創作體驗:學生小組合作創造性的設計完成一幅重復構成作品。要求:以陽光大課間為主題,用重復構成的方法設計重復構成作品。(手繪、剪貼等方法不限)。提示:1、以火柴人及正方形兩種基本形組合進行創作2、可以改變基本形的正負形、方向、顏色、骨格等作品設計步驟:第一步:選擇基本形第二步:確定骨格形式和變化形式第三步:著手制作,設計作品要富有美感設計意圖:每天鍛煉一小時是國家對中小學生體質鍛煉的一項要求,我校韻律操也是陽光課間一大特色,因此從我們熟悉從場景入手更能激發學生創作熱情。評價任務三:評價標準:小組合作完成作品作品富有美感且能夠表述出設計方法 ;設計方法表述不清 ;作業完成度不高 。我得了( )。【學后反思】我學到了什么?我還有哪些困惑?總 體 評 價 本節課過程性評價等級中共獲得 個 , 個 ; 個。 本節課結果評價為 。 根據表現選擇一下,給自己:課后拓展欣賞利用重復這一平面設計方法多種變化形式在海報中的運用的視頻,進一步感受重復的魔力。體會我們如何利用重復這一元素更好的為我們的生活服務,讓我們的環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