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年河南中招春晚中的語文考點春晚是最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之一。對于即將參加中招考試的學生來說,我們不僅要了解春晚有關的文化常識內容,而是要重視起來。一方面多了一些知識積累,另一方面考試的過程中有些題目可能會涉及這部分內容的考查。一、作文寫法寫作文講究“鳳頭豬肚豹尾”鳳頭:開頭,像鳳頭那樣美麗、精彩、引人入勝。為內容和中心服務,不宜拖沓。應簡潔、利落。豬肚:主體,像豬肚子那樣充實、豐富的內容。豹尾:結尾,像豹尾一樣有力剛健,比喻文章的結尾應表現力強。今年春晚整個的結構就很穩:開場《鼓舞龍騰》,抓人眼球;中間歌曲、相聲、小品、舞蹈、魔術層層推進、層層渲染,闡述主題;最后一曲《難忘今宵》,達到高潮后戛然而止,意義深長,余味久久。二、作文立意歷年春節聯歡晚會都是有主題的。2024年央視春晚立足“歡樂吉祥、喜氣洋洋”,這一定位在今年春晚的各個方面都得到了體現,這啟示我們在寫作文時,一定要有明確的立意,這是一篇高分作文的第一步。1.立意要準:明確、深刻主題是文章的靈魂,是寫作的目的。如果寫作目的不能通過文章表達出來,或者是讀者看了文章,不明白作者到底想說什么、到底要告訴讀者什么,那么這篇文章的主題就不明確。2.立意要新:反映時代風貌立意要反映時代精神,展示時代特點、時代風貌。歷史在發展,時代在前進,每個時代都有它的社會生活內容,有著代表當時人民利益的具體獨特的東西。這些東西反映到文章中來,就形成了這一時代文章的新主題,以及有別于其他時代的新特點。比如今年的歌舞類節目普遍與時代大主題緊密貼合,在詞曲表達上更加膾炙人口。嘹亮的歌聲中唱出了百姓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更唱響了對新春的美好期待,從抒發親情、愛情、鄉情到歌唱人民祝福祖國,從追逐個人夢想到祈盼國泰民安,從歌頌春風吹拂大地到守望共同家園更美好,以及脫貧攻堅的信心和決心,讓觀眾在悅耳的歌聲中回望過去、寄望未來。這啟示我們,當代中學生也要具備敏銳的“觸角”,不斷地關心新問題、發現新問題,把自己的筆和時代緊緊聯結在一起,主題才有價值,文章才會有新意。3.立意要正:歌頌“真、善、美”“文為心聲”,從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的人生觀、世界觀,同學們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水平,使自己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作文時,才能歌頌、宣揚“真、善、美”,批判、擯棄“假、丑、惡”所以,同學們在寫文章時,一定要遵循立意準、新、正的原則,使自己的作文水平能夠更上一層樓。三、作文素材2024年央視春晚主題“龍行龘龘,欣欣家國”發布后。“龘這個字怎么讀”立即登上了熱搜,引發網友熱烈討論。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龍行龘龘,欣欣家國”春晚,來積累相關的寫作素材,來為我們的作文注入“新鮮血液”,為2024中考滿分作文助力。跟著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春晚主題:本次龍年春晚主題為“龍行龘龘,欣欣家國”據《康熙字典》記載,“龘”出自第一部楷書字典《玉篇》,音同“沓“龍行龘龘”形容龍騰飛的樣子,昂揚而熱烈。從上古圖騰到吉祥(dá)”。瑞符,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龍逐漸演變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與文化符號。2024年央視春晚以“龘”字為題眼,用“龘龘”之姿生動描摹 14億中華兒女奮發有為、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2、設計意圖:2024年央視春晚主標識以“龘”字為主視覺符號,整體設計以中國傳統刻藝術中極具特色的“國朝官印”字體--九疊篆為靈感來源,莊重平衡、中正勻稱,彰顯出大氣雄健的文化氣象。主標識由中國探月工程、中國行星探測工程標識的設計者顧永江設計,在傳統書法的基礎上,進行了富有現代氣息的“再加工”,金屬質感的色彩光澤計“龘”字的造型酷似一枚芯片一一從古老漢字到現代科技,龍年春晚主標識連接古今、融通未來。3、精彩標題:①.卯兔追冬去,辰龍報春來②.一點一橫皆妙筆,文化傳承增自信③.“龍行龘龘”火出圈 傳統文化煥發璀璨光芒④.生僻字新用,煥發年輕光彩⑤.與法同行 精彩呈“憲”⑥.傳統文化自信,龍行龘龘出圈⑦.龍行龘龘,何以拉滿春晚期待值⑧.龍行龘龘,欣欣家國4、名言警句①.龍的文化不僅是一種傳統,更是一種信仰,一種力量。龍的傳人,承載著古老文明的智慧,以開拓創新的精神,砥礪前行的勇氣。②.龍作為華夏民族的象征,翱翔于時間與空間之間,展現著無窮的力量與智慧。③.龍的傳人,承載著古老文明的智慧,以開拓創新的精神,砥礪前行的勇氣。④.龍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代表著團結、奮進、勇敢和智慧,激勵著我們不斷追求卓越。⑤.龍,是信仰的紐帶,是力量的源泉,是永不磨滅的精神。⑥.龍,是華夏的象征,是精神的寄托,永恒而不朽。⑦.龍脈永續,源遠流長,傳承千年,凝聚浩然之氣。5、龍年對聯集錦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①.上聯:龍騰華夏國光麗下聯:巖聳蔥蘢樹葉榮橫批:山河壯麗②.上聯:龍虎騰飛觀瑞氣下聯:江山秀麗映祥云橫批:江山映紅③.上聯:龍騰四海雄風在下聯:蛇舞九州春意濃橫批:四海皆春④.上聯:春滿人間龍獻瑞下聯:福臨小院鳳呈祥橫批:集唐詩句⑤.上聯:龍騰四海雄風在下聯:巖聳二山仙道通橫批:四海通寶⑥.上聯:黃龍競舞為大地回春祝福下聯:金兔揮棒給神州奮起壯威橫批:國泰民安⑦.上聯:馬嘯春風回萬象下聯:龍騰曉氣樂千家橫批:闔家歡樂⑧.上聯:龍騰華夏國興盛下聯:福降神州民壽康橫批:盛世中興⑨.上聯:虎踞龍盤歌盛世下聯:鶯歌燕舞迎新春橫批:萬象皆春⑩.上聯:兔躍龍騰生紫氣下聯:風調雨順兆豐年橫批:吉祥如意6、龍的故事龍帝與天帝龍帝,亦即天帝,也叫玉皇大帝,傳說就是華夏民族的始祖--黃帝的化身。在《史記·封禪書》中記載,黃帝和老百姓在首山采掘銅礦,把開采出來的銅鑄成一只很大的銅鼎,放在荊山腳下。銅鼎鑄成時,有龍垂胡下迎黃帝升天。黃帝就騎到龍背上去,他手下的群臣還有妻兒也都紛紛往上爬,一共上了七十多人。這時,龍升上天去,剩下的小臣擠不上,一個個都抓著龍的胡須。龍髯受不了重量而斷了,黃帝帶著的弓也被拉落下來,臣僚們只得抱著龍髯和弓號哭。黃帝升了天后便成為了天帝。黃龍即是龍帝,五行屬士,位居中央,是龍族之首,也是道教的宗教觀中天庭的主宰。在漢代的典籍中亦有提及:“黃龍者,四方之長,四方之正色,神靈之精也。能巨,能細,能幽,能明,能短,能長,乍存,乍亡。王者不濾池而漁,德達深淵,則應和氣而游于池沼。”說明了黃龍的形象。龍抬頭在老百姓的心目中,龍,象征著威嚴,也象征著吉祥。關于龍的傳說,也常寄托著老百姓的希望。在各地都有興建的龍王廟,就是老百姓對風調雨順的向往。二月二,龍抬頭,也是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二月二,又被稱為春龍節。許慎的《說文解字》記載:“龍,鱗中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長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潛淵。”這大概就是“春龍節”習俗的最早記載。畫龍點睛傳說中國古代有一個叫張僧繇的畫家,他在一個寺院的墻上畫了四條龍,這四條龍都沒畫上眼睛。有人問他,為什么不給龍畫上眼睛呢,他說,畫上眼睛,龍就會飛去。聽的人不相信,偏要讓他畫上。張僧繇沒有辦法,只好用毛筆在龍頭上點上了眼睛。誰知道,剛點完兩條龍的眼睛天上就電閃雷鳴,刮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墻壁也震破了,那兩條龍騰空而起,飛到天上去了,墻上就只剩下沒點眼睛的兩條龍了。葉公好龍春秋時,有位叫葉公的人非常喜歡龍。他家的屋梁上、柱子上和門窗上都雕刻著龍的圖案,墻上也繪著龍。傳說天上的真龍知道此事后很受感動,專程到公家里來,把頭從窗口伸進屋子里,把尾巴橫在客堂上。公看到后,嚇得面無血色,魂不附體,抱頭就跑。原來他并不是真正喜歡龍。他愛的是假龍,怕的是真龍。鯉魚躍龍門鯉魚們都想跳過龍門。因為,只要跳過龍門,他們就會由普普通通的魚變成超凡脫俗的龍。可是,龍門太高,他們一個個累得筋疲力盡,摔得鼻青臉腫,卻沒有一個能夠跳過去。他們一起向龍王請求:“尊敬的殿下,請你把龍門降低一點吧!如果連一條鯉魚都跳不過去,這龍門不等于虛設了嗎 ”龍王不答應,鯉魚們就跪在龍王面前不起來。他們跪了九九八十一天,龍王終于被感動了,答應了他們的要求。鯉魚們一個個輕輕松松第跳過了龍門,興高采烈的變成了龍。不久,成了龍的鯉魚們發現,大家都成了龍,跟大家都不是龍的時候并沒有兩樣。于是,他們又一起找龍王,說出自己心中的疑惑。龍王笑道:“真正的龍門是不能降低的。你要找到真正龍的感覺,還是去跳那座沒有降低高度的龍門吧。”7、十二生肖有關的成語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關于“十二生肖”的成語積累:有關「鼠」的成語【投鼠忌器】打老鼠怕傷了器具,比喻做事有所顧忌【抱頭鼠竄】形容狼狽逃避的情形有關「牛」的成語【九牛一毛】比喻價值極渺小輕微。【九牛二虎】喻極大的力量。【牛頭馬面】(1)形容一個人面貌丑陋嚇人。(2)比喻行事荒誕兇惡之人。【牛角掛書】形容勤奮向學。與[懸梁刺股」、「囊螢夜讀」、「鑿壁借光」意同有關「虎」的成語【九牛二虎】喻極大的力量。【三人成虎】比喻說的人多,縱然傳聞是錯的,也會信以為真。【生龍活虎】活潑壯勇的姿態、【調虎離山】騙人離開根據地,以期達到某種目的的計策。【狐假虎威】喻假借聲勢去嚇唬別人。【臥虎藏龍】喻人才多而杰出。有關「兔」的成語【玉兔東升】表示時間已經入夜。【守株待兔】表示固執成見不知變【兔死狐悲】比喻同類的死敗,自己也哀傷起來。有關「龍」的成語【生龍活虎】活潑壯勇的【車水馬龍】形容繁華熱鬧。姿態。【來龍去脈】喻事情的全部過【臥虎藏龍】喻人才多而杰出。【活龍活現】形容繪畫、雕刻或程。文字的敘述,極為逼真。有關「蛇」的成語【打草驚蛇】比喻作事不密,以致使對方有所防備。【杯弓蛇影】疑心太重將虛幻的事當成真。【虎頭蛇尾】喻做事有始無終,沒有恒心。【蛇無頭不行】指烏合之眾和為禍的盜賊沒有首領就無法行動。【畫蛇添足】比喻無中生有。有關「馬」的成語【一馬當先】作戰或做事時,不畏艱難,勇敢地走在他人前面。【千軍萬馬】形容士兵眾多,聲勢壯大。【天馬行空】喻才思豪放飄逸。【汗馬功勞】喻為征戰奔走的功勞。【老馬識途】喻經驗豐富的人【走馬看花】大略觀看事務外象,無暇細究其底蘊。有關「羊」的成語【亡羊補牢】比喻事后的補救。【代罪羔羊】比喻代替他人罪錯的責任。【羊入虎口】喻危險之至,難免死亡。【羊腸小徑】山中盤曲狹小的小路有關「猴」的成語【宰雞教猴】用殺雞來警戒猴子。比喻嚴懲一個以警告其余。【猿猴取月】比喻愚昧無知。也比喻白費力氣。【軒鶴冠猴】乘軒之鶴,戴帽之猴。比喻濫廁祿位、虛有其表的人。【土龍沐猴】比喻徒有虛名,而無其實。【殺雞嚇猴】殺雞給猴子看。比喻用懲罰一個人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殺雞儆猴】殺雞給猴子看。比喻用懲罰一個人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殺雞駭猴】殺雞給猴子看。比喻懲罰一人以恐嚇或警戒其它人。【殺雞哧猴】見“殺雞駭猴”。【弄鬼掉猴】比喻調皮搗蛋。【沐猴衣冠】同“沐猴而冠”。【沐猴而冠】沐猴,獼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權位的人。【尖嘴猴腮】形容人的臉像猴子一樣丑陋,亦喻指其人沒有福運。【猴頭猴腦】像猴子那樣好動,形容行動浮躁【猴年馬月】猴、馬:十二生肖之一。泛指未來的歲月【猿鶴蟲沙】出自《抱樸子》:"周穆王南征,一軍盡化。君子為猿為鶴,小人為蟲為沙。"唐代吳《玄猿賦》引作:君子變為猿鶴,小人變為蟲沙。"比喻戰亂使人變非人和異物。后用以指陣亡將士和戰亂中的死者。【猿啼鶴唳】猿與鶴凄厲地啼叫。喻指哀怨之聲。【猱升猿引】像猿猴似的輕捷地攀登。【心猿意馬】出自漢代《參同契》注:"心猿不定,意馬四馳。"又見于佛經變文《維摩托車詰經菩薩品》。比喻心意像猿騰馬奔-樣胡思亂想,控制不住。或寫作"意馬心猿"。【殺雞嚇猴】傳說猴子怕見血,馴猴人就殺雞放血來恐嚇猴子。或如《官場現形記》所說:"拿雞子宰了,那猴兒自然害怕。"后比喻懲罰一個人來嚇唬其他人。也作"殺雞駭猴"。有關「雞」的成語【呆若木雞】呆:傻,發愣的樣子。呆得象木頭雞一樣。形容因恐懼或驚異而發愣的樣子。【斗酒只雞】斗:酒器。古人祭亡友,攜雞酒到墓前行禮。后作為追悼亡友的話。【斗雞走狗】使公雞相斗,使狗賽跑。指舊時剝削階級子弟游手好閑的無聊游戲。【鶴立雞群】一只鶴站在雞群中。比喻一個人的才能或儀表超群出眾。【范張雞黍】范:范式;張:張劭;雞:禽類;黍:草本植物,指黍子。范式、張劭一起喝酒食雞。比喻朋友之間含義與深情。【縛雞之力】捆雞的力量。比喻體弱無力。【割雞焉用牛刀】殺只雞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辦小事情用不著花大氣力。【鶴發雞皮】鶴發:白發;雞皮:形容皮膚有皺紋。皮膚發皺,頭發蒼白。形容老人年邁的相貌。【淮南雞犬】比喻投靠別人而得勢的人。【雞蟲得失】一比喻微小的得失,無關緊要。有關「狗」的成語【白云蒼狗】喻世事變化萬端【兔死狗烹】喻有事時被重用,事成后即被毀。【狗仗人勢】倚仗強者的勢力欺侮弱者有關「豬」的成語【豬狗不如】比喻下等。【豬朋狗友】比喻損友。【豬突豨勇】比喻沖突銳利勇猛。【豚蹄穰田】比喻以小犧牲而希望得到大報酬。8、春節有關的古詩與對聯詩詞和對聯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文學形式,對聲調、音律、格律等都有嚴格的要求,兩千多年來一直薪火相傳,至今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1.松竹梅歲寒三友,桃李杏春風一家2.芳草春來依舊綠,梅花到時自然紅3.春夏秋冬春為首,梅桃李杏梅占先4.綠竹別具三分景,紅梅正報萬家春5.幾點雪花幾點雨,半含冬景半含春6.田父誰祈谷,詞人合祭詩7.買春輸一刻,度臘剩三更8.柏葉春回處,梅花月上時9.三百六旬飛灰盡,七十二候紀漏終10.今夕正宜聽吉語,吾儕合制送窮文11.長幼團網分歲畢,送迎新舊此宵中12.星回于天歲云暮,年盡此夕夜如何13.夜歌有酒消殘臘,高燭誰家候曙光14.寒笳送盡人間臘,曉角吹回雪里春15.爆竹聲中催臘去,寒梅香里送春來16.才子祭詩,詞壇雅事農人祈谷,村落遺風17.灶祀黃羊,早辭殘臘樽浮綠蟻,以待來年18.夜如何其,曉鐘未動歲云盡矣,更漏頻催19.俗記吳農,分歲家家喧爆竹 辭傳楚客,迎年處處換桃符20.美景良辰,喜見天時初轉泰 光風霽月,幸逢人事又重新21.幾點梅花添逸興,數聲鳥語助吟懷22.鶯梭織出添花錦,燕剪裁來特色春23.淑氣千重山水秀,春光萬里畫圖新24.東風吹暖英雄門第,喜報映紅光榮人家25.國逢安定百事好,時際芳春萬象新26.山河有幸花爭放,天地無私春又歸27.花香滿院花覺趣,鳥語飄林鳥知春28.桔井泉香杏林春暖,芝田露潤蓬島花濃29.五湖四海皆春色,萬水千山盡朝暉30.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故鄉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一唐 高適人家除夕正忙時,我自挑燈揀舊詩。31.莫笑書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詞。--明·文徽明燭影搖紅焰尚明,寒深知已積瓊英。老夫冒冷披衣起,要聽雄雞第一聲。-清·趙翼32.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清)孔尚任故節當歌守,新年把燭迎。33.冬氛戀虬箭,春色候雞鳴。興盡聞壺覆,宵見斗橫。還將萬億壽,更謁九重城。--清慎行34.故歲今宵盡,新年明日來。悉心隨斗柄,東北望春回。--唐·張說35.憶昔歲除夜,見君花燭前。今宵祝文上,重疊敘新年。閑處低聲哭,空堂背月眠。傷心小兒女,撩亂火堆邊。--唐·元稹36.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如屠蘇。千門萬戶瞳痛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宋王安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