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課外古詩詞誦讀》導學案【學習目標】1.朗讀詩詞,體會詩歌的音韻之美。2.品讀詩詞,領悟詩歌的意境之美。3.了解詩歌的藝術手法。【重點難點】1.朗讀詩詞,體會詩歌的音韻之美。2.品讀詩詞,領悟詩歌的意境之美。【學習過程】一、預習案查閱工具書,閱讀《課外古詩詞誦讀》,完成下列任務。(一)了解作者和創作背景1.《題破山寺后禪院》常建,生平不詳,可能是長安(今陜西西安)人, 代詩人。常建的詩現存不多,其詩意境清迥,語言洗練自然,藝術上有獨特造詣。代表作有《題破山寺后禪院》《宿王昌齡隱居》《吊王將軍墓》等。題,寫上,題寫。破山寺,即今江蘇常熟虞山北麓興福寺。禪院,寺院。這是一首 詩。常建,開元十五年與王昌齡同榜進士,只做過盱眙(xū yí)尉的小官。詩人由于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水,尋幽探勝,從而寫下了這首詩。2.《送友人》李白(701—762),字 ,號 ,唐代詩人,偉大的 詩人,被譽為“詩仙” 。詩歌豪邁奔放,清新飄逸,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夸張。有《李太白集》傳世,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白帝城》等。這首詩是《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的續作,正篇詩題中已有“送杜二甫”,續作便直接寫為“送友人”,魯郡即今兗州。唐時的兗州,送客地點多在城東堯祠一帶。《送友人》亦寫在堯祠前泗水的石門路上,北望九仙山嶂列,合“青山橫北郭”。泗水從曲阜向西流來,入兗州境即轉向南,又朝西南流,是謂“白水繞東城”。3.《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蘇軾(1037—1101),字 ,號 ,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 著名文學家,“ ”之一,與父 、弟 合稱“三蘇”,與 并稱“歐蘇”;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與 并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 并稱“蘇辛” ;善書,“宋四家”之一。卜算子,詞牌名。蘇軾初到黃州,一家人寓居定慧院中。蘇軾因寫詩獲罪,幸免一死,被貶到黃州后,仍驚魂未定,夢寐惶恐。這首小詞即作于初到黃州時,描寫了作者深夜獨自漫步時的所見所感。4.《卜算子·詠梅》陸游(1125—1210),字 ,號 ,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著名詩人。政治上主張抗金,晚年退居家鄉。他一生創作頗豐,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著名篇目有《示兒》《書憤》等。陸游生活在日益衰敗的南宋,他的一生充滿坎坷:早年參加考試被薦送第一,被秦檜所嫉;孝宗時又為一群小人所排擠;在王炎幕府時籌劃平定中原,又受到統治集團的壓制,不得遂其志。本詞即為陸游遭受排擠之后的詠懷之作。(二)自由誦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和停連。題破山寺后禪院常 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送 友 人李白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卜算子 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蘇 軾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xǐnɡ)。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卜算子·詠梅陸游驛(yì)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zhuó)/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niǎn)作塵,只有/香/如故。(三)理解詩意1.《題破山寺后禪院》清晨走進這座古寺,初升的太陽照著高聳的樹林。彎彎曲曲的小路通向幽靜之處,禪房就在花木叢林深處。山中景色使鳥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各種聲響在此時全部消散,只剩下回蕩在山林中的鐘磬音。2.《送友人》青翠的山巒橫臥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城東緩緩流過。在此地我們相互道別,你就要像孤獨的蓬草那樣隨風飛旋到萬里之外去了。游子像天上的浮云行蹤不定,落日緩緩而下,似乎有所留戀。揮手作別,從此離去,你騎的那匹離群的馬蕭蕭長鳴(似乎不忍離去)。3.《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殘月高掛在稀疏的梧桐樹上,滴漏聲斷,人們開始安靜。誰能見幽居人獨自往來?仿佛那孤雁的縹緲身影。孤雁驚飛卻又回過頭來,心里有幽恨卻無人知道。它挑遍了寒枝不肯棲息,寧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涼。4.《卜算子·詠梅》驛站之外殘破的橋邊,(梅花)孤單寂寞地綻放,無人過問。暮色降臨,梅花無依無靠,已經夠愁苦了,卻又遭受風雨的摧殘。(梅花)并不想苦苦爭春斗寵,任憑百花嫉妒。即使凋謝了,化成泥,被碾軋成塵土,依然和花開時一樣散發出縷縷清香。二、探究案(一)賞讀詩文1.《題破山寺后禪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首聯,交代了詩人來到破山寺的 及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頷聯和頸聯寫寺中 清幽的環境。曲折的小路,幽深的花木,肅穆的禪房,營造一種 的氛圍。其中“ ”兩句,不僅寫景準確傳神,而且表現了思想的深邃,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對美的向往和執著追求。“悅”和“空” 兩字用得極妙。山光使鳥兒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們心中的雜念頓時滌除。“ ”字既有鳥兒的歡悅,也有詩人從山光潭影中感受到的歡愉之情;“ ”字既寫出了后禪院景色之幽靜,也表達出了詩人超脫塵俗的情趣。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尾聯 ,營造出一個萬籟俱寂的境界,詩人淡泊的情懷、內心的感悟也隨著這鐘聲磬音起伏飄揚,裊裊不絕。2.《送友人》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首聯交代了送別的 和 ,描摹出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對仗工整,別開生面。且“青”“白”相間,色彩明麗;“ ”字勾勒出青山的靜姿,“ ”字描畫出白水的動態,用詞準確而傳神。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中間兩聯寫出了離別的深情。頷聯借 比喻即將孤身遠行的友人,表達了對朋友 的關心。頸聯對仗十分工整,巧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隨風飄浮,象征著友人 ;夕陽徐徐而下,似不忍離開,隱喻詩人對朋友依依惜別的心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尾聯情意更切。“揮手”寫分離時的動作,詩人沒有直說內心的感受,只寫了“蕭蕭班馬鳴”的動人場景。詩人和友人在馬上揮手告別,那載著友人的馬仿佛懂得主人的心情,也不愿脫離同伴,臨別時禁不住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詩人借班馬嘶叫襯托離愁別緒,突出與友人的 之情。3.《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上片寫深夜院中所見的景色。開頭兩句營造了一種 、 桐的孤寂氛圍,渲染出一種孤高寂寞的境界,為“幽人”“孤鴻”的出場做鋪墊。后兩句先是描寫出一位 、 的“幽人”形象,隨即又引出“孤鴻”這一形象。這兩句中的人、鳥形象極富象征意味,“孤鴻”的掠影更強化了“幽人”的超凡脫俗,使其孤獨的形象更具體可感。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下片緊承上片,著力描寫“孤鴻”。前兩句寫“孤鴻”驚飛又回頭尋覓的姿態和有“恨”卻無人知曉的心理,突出表現了它 、 的心境。后兩句寫“孤鴻”挑遍寒枝不肯棲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過這樣寒冷的夜晚,表現了“孤鴻”的清高,也表現了詞人心境的 和志趣的 。4.《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上片集中寫了梅花的 。從生長環境的惡劣、無人欣賞的寂寞、暮雨黃昏的愁苦,寫出了梅花處境的悲涼。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下片寫梅花的 精神。梅花無意與百花爭搶春光,只是孤獨地在野郊之外開放。“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表現出詞人性格孤高、決不與爭寵邀媚之徒為伍的品格和不畏讒毀、堅貞自守的傲骨。最后幾句把梅花的“獨標高格”再推進一層:雖說梅花凋落了,被踐踏成泥,但它那“別有韻致”的香味,卻永遠“如故”。(二)深入探究1.《題破山寺后禪院》通過描寫禪院的環境,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境呢?2.《題破山寺后禪院》頷聯后來簡化為成語“曲徑通幽”,常被用于題景。你認為“曲徑通幽”這個成語隱含了什么哲理 3.如何理解《送友人》中“孤蓬”這一意象?4.《送友人》頸聯用怎樣的藝術手法表達出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5.從《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全詞的內容來看,詞中的核心形象是什么 詞人是怎樣描寫其形象的 6.有人評價《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這首詞“物我交融、含蘊深廣”請結合“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兩句簡要賞析。7.《卜算子·詠梅》這首詞所使用的主要的藝術手法是什么 試舉一例并賞析。8.《卜算子·詠梅》這首詞雖是詠梅,可意在言外。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三、質疑案讀完詩文,回想一下,你有哪些地方沒有讀懂?請你針對本文的具體內容,提出自己的疑難,用紅筆標注在課本上。點撥要點一、預習案(一)1.唐 題壁 2.太白 青蓮居士 浪漫主義 3.子瞻 東坡居士, 北宋 唐宋八大家 蘇洵 蘇轍 歐陽修 黃庭堅 辛棄疾 4. 務觀 放翁 南宋二、探究案(一)1.時間 所見 清幽 靜謐祥和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悅 空 以聲襯靜2.地點 環境 橫 繞 孤蓬 深切 行蹤不定 依依惜別3.夜深人靜 月掛疏桐 獨來獨往 心事重重 沒有知音 孤苦難耐 孤獨 高潔。4.困難 品格(二)1.通過描寫禪院幽靜的環境,寄情于景,表達了作者遠離塵世、寄情山水的心境。2.要達到能夠領悟妙道的勝境,先得走過一段曲折的道路。3.“孤蓬”比喻即將孤身遠行的友人,形象地寫出了此地一別后友人就要像蓬草那樣萬里漂泊的命運,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關懷。4.頸聯是很工整的對偶: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蹤不定、任意東西“落日”比自己像落日不肯離開大地一樣對朋友依依惜別的心情。5.孤鴻。上片用缺月疏桐、漏斷人靜來烘托它的孤獨形象,下片用它不肯隨意棲息的行為來表現它孤傲又遭遇冷落的形象。6.這兩句寫孤鴻遭遇不幸,心懷幽恨驚恐不已在寒枝間飛來飛去,揀盡寒枝不肯棲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過這樣寒冷的夜晚。表達了詞人被貶謫黃州時期的孤寂處境和高潔自許,不愿隨波逐流的心境。7.托物言志。如“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一句,意思是即便梅花凋零飄落成泥,它的芳香依舊不變。陸游以梅花自喻,在梅花那種雖凋猶香的神韻中寄托了生則高潔死亦留芳的人生追求。8.以梅花的高潔品質來喻示自己孤傲、堅貞自守的品格。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