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科學地實驗與表達一、目標與內容(一)學習目標1.認識24個生字,會寫25個字,能背誦指定的段落。2.默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能借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3.比較三篇文章,感受觀察和發現帶來的樂趣。4.做一項實驗,結合自己的觀察與發現,科學清楚地記錄,培養科學的態度、精神。(二)學習內容與學習重點學習內容 學習重點教材內容: ●閱讀: 1.《花鐘》 2.《蜜蜂》 3.《小蝦》 ●習作:我做了一項小實驗 ●語文園地: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日積月累 ●補充資源:實驗繪本《科學小種子》法布爾《昆蟲記》 1.學會借助關鍵語句或關鍵語句的提示概括一段話的大意。 2.能仿照文中的例子,找出作者觀察的內容和寫法,寫下自己的觀察和思考。 3.能借助圖表記錄自己做過的一項小實驗,學會觀察事物的變化,按順序將實驗過程寫清楚。 4.學習“對調”和“移動”兩種修改符號,并注意運用的規范。設計說明本單元是三下第四單元,教材選編了《花鐘》《蜜蜂》兩篇精讀課文與《小蝦》一篇略讀課文。這三篇文章分別從地上開的、天上飛的、水里游的三個不同角度,展現了花、蜜蜂、小蝦等各自的特性。通過本單元的學習,發現反復地觀察、比較,主動思考、提出問題,做實驗等,可以從司空見慣的事物身上發現自然界許多的奇妙之處,感受觀察和發現帶來的樂趣。《花鐘》通過觀察比較,發現了植物不同的開花時間;把不同時間開放的花種在一起,可以組成非常有意思的花的“時鐘”。同一個意思,語言表達形式豐富多樣。《蜜蜂》通過實驗與觀察,發現了蜜蜂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用詞準確,條理清楚。《小蝦》通過長期觀察,了解了小蝦有趣的生活習性。語言生動,描寫細致,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這些內容組合在一個單元里,內容主題上有很大的相關性,即留心觀察,有新的發現。是三上第五單元的延續和發展。《蜜蜂》這篇課文,先介紹實驗目的,再詳細敘述實驗過程,最后寫得出的結論,為本單元的習作“我做了一項小實驗”準確有序地記錄實驗過程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花鐘》《小蝦》生動的表達則為描述實驗過程提供了另一種思路。語文園地還要求學習“對調”和“移動”兩種修改符號修改一段話,結合習作,可以安排學生寫完后進行交流修改。落實“觀察事物的變化,把實驗過程寫清楚”這一語文要素。《花鐘》《小蝦》與“語文園地”中的“交流平臺”指向了單元的另一個語文要素——“借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花鐘》引導學生學習借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大意的方法,《小蝦》對已學方法進行鞏固,“交流平臺”為學生梳理和總結了借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方法。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根據關鍵語句的提示進行概括,比如:《花鐘》第2自然段第1句話的提示,另外還要明白關鍵語句可能在一段話中的不同位置,比如:《花鐘》第1自然段的關鍵句是第2句話,《小蝦》第3自然段的關鍵句是第1句話。因此,確定本單元的主題為“科學地實驗與表達”,為了給學生創設基于教材內容的學習情境,確定了“撰寫我的實驗報告”的任務,展開真實情境下的大單元的教學活動。二、情境與任務(一)學習情境大自然是豐富多彩的,可是,我們是否發現每一朵花兒、每一只蟲子都藏著一份奧秘。學習那位花匠去觀察研究一下花兒,學習法布爾去觀察研究一下小蜜蜂,嘗試做一個有意思的實驗,就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也能學到科學觀察的方法,逐步學會運用準確生動的語言講述大自然那些有趣的奧秘與故事。(二)任務框架與內容安排1.任務框架2.內容安排任務 課時 學習內容打開問題之門的金鑰匙 2 《蜜蜂》語文園地四之“詞句段運用”之一觸摸大自然的新脈動 3 《花鐘》《小蝦》語文園地四之“交流平臺”語文園地四之“日積月累”寫下我的實驗報告 3 習作二之“我做了一項小實驗”之一習作二之“我做了一項小實驗”之二語文園地四之“詞句段運用”之二(三)設計說明本單元以“撰寫我的實驗報告”為單元學習總的任務情境,整合“三個任務、七個活動”進行學習,將識字寫字、課文閱讀、習作統整在“科學地實驗與表達”的主題情境中,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文,邊讀邊思考,從課文中找到答案,反復地觀察、比較,主動思考、提出問題,做實驗等,可以從司空見慣的事物身上發現自然界許多的奇妙之處,并嘗試在實踐中運用,記錄自己有意思的發現。第一個任務是“打開問題之門的金鑰匙”。首先“蜜蜂怎么回家的”,引導學生關注自然界中的事物,說說生活中發現的問題,喚起他們的好奇心。接著“我是一只小蜜蜂”,把我置身于情境中,全方位地體驗蜜蜂在戶外的各種行動,最后通過觀察和實驗數據,揭示蜜蜂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第二個任務是“觸摸大自然的新脈動”,通過“花的世界也有鐘?”活動,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花鐘》,通過朗讀感受和關鍵語句的提示,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經驗,發現不同的花會在不同時間開放,并且可以形成一座“花鐘”。第二個活動是“缸里的小蝦真有趣”,課文主要敘述了我養蝦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突出了小蝦的有趣,表達了我對小蝦的喜愛之情。學習中,引導學生抓住小蝦的生活狀態,尤其是受到驚擾后的樣子,通過朗讀,自然會浮現一幅幅畫面,如臨其境。摘錄文中細致生動的語句,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可以邊朗讀邊想象優美的畫面,交流各自的感受和體會,進而體會作者語言的生動和小蝦的有趣。第三個任務是“寫下我的實驗報告”。“做個有意思的實驗”這個活動是讓學生寫曾經做過的一項小實驗,目的是培養學生留心觀察的習慣和有序表達的能力。“借助圖表梳理實驗”這個活動是為了學生在寫作需寫的內容更有條理,結合教材設計的一張用作記錄實驗的圖表,包括“實驗名稱”“實驗準備”“實驗過程”“實驗結果”等主要欄目。完成后可以和同學交換讀一讀、再評一評,尤其關注實驗過程是否介紹清楚了,詞語運用是否合適。還可以結合語文園地“詞句段運用”的第二部分內容,學習自主與合作修改。第三個活動“記錄下奇趣奧秘”,主要是寫下自己在做實驗時的心情和新發現,既是這次實驗的總結,也為今后繼續探索科學奧秘蓄積動力。本單元的課文均為體現大自然的的奇妙和有趣,以“觀察與發現”為核心,要落實兩個語文要素。“借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既承接了第三單元,又可以在《花鐘》《小蝦》中重點學習和繼續鞏固,“觀察事物的變化,把實驗過程寫清楚”則是《蜜蜂》一文的訓練重點,在習作中進一步落實。三、教學活動示例及說明(一)任務一 打開問題之門的金鑰匙親愛的同學們,大自然是如此的豐富多彩,有看不完的新鮮事,有探究不盡的奧秘。向日葵為什么圍著太陽轉?螃蟹為什么總是橫著走?為什么蝙蝠能在黑夜自如地飛行?……你的心中有哪些問題呢?來吧,讓我們跟隨小蜜蜂,去解決心中的疑惑,共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與奧妙。活動一 蜜蜂怎么回家的【設計意圖與教學建議】課前,學生根據各自的生活體驗,對豐富多彩的大自然提出自己的問題。課堂上學生互相交流,集中呈現質量較高的問題。這樣的設計旨在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并且在各自的交流碰撞中,形成共識,提高了學生對大自然的敏感度。此設計既注重培養學生傾聽的能力,又為課文的學習創設了良好的情境。建議安排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安排1課時。1.問題對對碰學生通過照片、小視頻等多種方式根據各自的生活體驗,把自己觀察自然想象中產生的問題上傳到交流平臺,或在班級進行相互交流,布置問題墻,從而營造生動的課堂情境。2.法布爾之問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問題,那么課文中法布爾的問題又是什么呢?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明確法布爾的問題:蜜蜂是怎么回家的?即實驗目的。相機學習字詞例:學習生字“辨”:“辨”與“辯”“瓣”的比較。觀察三個字的中間部分,想想意思上有什么區別。(2)字理識字,幫助辨析。“辨”中間部分原本是立刀旁,本義是剖分,區別,如“辨別”“明辨是非”。“辯”字中間是言字旁,引申為提出某種理由來解釋、說明是非曲直,如“爭辯”“辯論”。“瓣”中間部分是“瓜”字,本義是瓜類的子,后來泛指植物的種子、果實分開的塊狀物,如“豆瓣”。3.實驗見真知作者通過實驗的敘述,逐步揭開了問題的答案。要引導學生對實驗的幾個要素(實驗目的,實驗過程,實驗結論)進行學習,借此梳理課文脈絡。活動二 我是一只小蜜蜂【設計意圖與教學建議】“圈一圈”,主要是為了梳理實驗過程,一方面為培養學生提煉、篩選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讓學生對法布爾的實驗過程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同時落實單元習作要素“觀察事物的變化,把實驗過程寫清楚”,為完成單元習作《我做了一項實驗》打基礎。“比一比”,是為了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學習準確、規范、有序的語言表達,同時讓他們受到嚴謹的邏輯思維訓練。三年級學生對時間的過程往往是模糊的,點狀的,課文中這段有關實驗過程的敘述正是訓練學生語言和思維的好材料。“問一問”,是源于實驗步驟的每一個環節都非常嚴格,看似簡單的敘述,都體現著作者的用心。比如“做了白色記號”是為了便于觀察,保證統計結果的準確性;“叫小女兒在蜂窩旁等著”是為了準確計算蜜蜂回家的時間。這些藏在細節里的用詞,如果不引領學生積極發問,細細品讀,是很難感受到的,而這恰恰是培養科學精神的最佳素材。建議安排1課時。1.圈一圈找出描寫實驗過程的句子,圈畫動詞,想一想實驗分幾個步驟進行?用上“先……再……接著……然后……”等表示先后順序的詞,以動作+事情的方式填寫課后示意圖,并根據示意圖清楚、連貫地說一說實驗目的、實驗步驟、實驗結論三個要素。2.比一比(1)比較兩組句子,思考這兩句話表達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加粗的詞語能不能去掉。a那二十只左右被悶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飛散,好像在尋找回家的方向。那二十只被悶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飛散,在尋找回家的方向。b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大概這樣可以減少阻力。蜜蜂飛得很低,要觸到地面,這樣可以減少阻力。(2)再從文中找出類似的詞句,和同學交流這類“模糊”詞語有什么作用。(3)練習表達。估算一下:學校的跑道有多長?下雨天,螞蟻紛紛爬行,可能是干什么?分別用一句完整的話說一說。(4)小結:“左右”“好像”這類詞語,看似模糊,實則是一種準確的表達,有時表示對數量的估計,有時表示作者的猜測、推斷,在我們無法精準統計的時候可以使用這類詞語。(5)請再讀讀文中帶有這類詞語的句子,體會作者用詞的精準。3.問一問(1)設置情境:法布爾的這個實驗引起了很多關注,許多人希望了解實驗的具體情況。因此法布爾先生準備召開記者招待會。并且決定聘請一部分同學擔任他的代言人,而另一部分同學為本次招待會記者;各小組組長擔任主持人。(2)各小組在主持人的組織下按一定順序自由問答。“代言人”先介紹實驗過程,“記者”認真傾聽,可記下自己沒聽清楚的地方或有疑問之處。(3)“小記者”交流自己存疑之處,評議“代言人”是否清楚、完整地介紹了實驗過程。(4)“記者”自由提問,說說如果哪些細節沒有做好,整個實驗就會失敗。參考問題:a法布爾先生為什么要在自家的草料棚里捉蜜蜂做實驗呢 b法布爾先生為什么要走四公里路才放飛蜜蜂,走四百米不是更方便嗎 c法布爾先生為什么要把蜜蜂做上白色記號?d為什么要捉二十只左右的蜜蜂 少捉幾只不可以嗎 ……任務二 觸摸大自然的新脈動活動一 花的世界也有鐘?【設計意圖與教學建議】“識花鐘”,由日內瓦大花鐘導入,激起學生探究花鐘的奧秘的興趣;再由花鐘上的花,自然過渡到課文的相關內容。“品花韻”,主要是讓學生在感知課文大意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根據要求提取信息的能力,同時比較不同介紹花的語句,發現他們的差異。“抒花情”,主要是讓學生在學習課文中的花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調動生活積累,并且仿照語句,學生進行改寫,連成詩句,在師生互動中感受花鐘給人們帶來的生活樂趣。“探花因”,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比較感受課文語言的豐富和生動,同時加深對關鍵語句的理解,也為學習課文的表達奠定基礎。建議安排1課時。1.識花鐘(1)(出示日內瓦大花鐘)圖片導入,觀察花鐘。只要看看什么花剛剛開放,就知道大致是幾點鐘,這太不可思議了。你們瞧!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最著名的日內瓦大花鐘,它座落于瑞士這個“花園之國”。瑞士又稱"鐘表之鄉",瑞士的能工巧匠絕妙地將花卉之美同鐘表的制造工藝完美地結合起來,別出心裁地創造出了"花鐘"。(2)美麗的“花鐘”上到底是有哪些花呢?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找花。邊回答邊出示帶圖片的花認讀花名。2.品花韻(1)這些花是什么時候開放的呢?找出相關的句子來說一說。(2)出示相關語句,讓學生發現介紹的時候都是也說時間在說花名再寫花開的姿態,不同的花開用詞不一樣。(3)選擇喜歡的方式有感情朗讀第一段。3.抒花情關注省略號,拓展還有哪些花也會在整點開放,出示相關圖片資料,仿寫,將學生的仿寫的詩句連成一首小詩。例:春天來了凌晨兩點,桃花悄悄探出粉色的小腦袋早上七點左右,郁金香花從睡夢中想來早上九點,牡丹微笑著朝著我們點頭中午十二點,身穿潔白的梨花姑娘,跳著優美的舞姿,梨花開了下午兩點,芳香撲鼻的玉蘭花香輕輕飄過我們身邊下午五點,滿山遍野金燦燦的油菜花開了4.探花因在學生用抓關鍵語句概括了第一段的內容后,引導提問,例:為什么這些植物開花的時間會不同?通過小組合作,自主解疑,訓練找關鍵語句概括段意,并適時切入語文園地“交流平臺”,梳理總結方法,落實“借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這一語文要素。(2)知識拓展“蟲煤花”“風煤花”“鳥煤花”“水媒花”等。(3)學習詞語:蘇醒、修建、芬芳。活動二 缸里的小蝦真有趣【設計意圖與教學建議】“讀一讀”,主要是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感受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對小蝦的喜愛,同時加深對關鍵語句的理解,關鍵語句可能在一段話中的不同位置。“畫一畫”,主要是更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全面參與到學習中去,小組合作的形式更能促進學生間的合作與分享,達成更有效的教學。“抄一抄”,主要是讓學生在不斷積累中豐厚語言,久而久之,學生的語言倉庫就會不斷豐盈。同時,在摘錄中,也有助于學生進一步體會小蝦的有趣和作者語言的生動,為學生語文學習打下基礎。建議安排1課時。1.讀一讀抓關鍵語句概括。課文第3段描寫最為細致生動,把小蝦活動時的模樣和生氣后的情狀寫的如在眼前,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小蝦的“有趣”。要概括這段的大意,應該牢牢抓住關鍵句,也就是第3段的首句。2.畫一畫作者在描寫小蝦時,文字輕松活潑,富有情趣,畫面感很強。讀了這些語句,讀者眼前自然會浮現一幅幅畫面,如臨其境。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各小組選定某段文字來畫一畫,還可以想象小蝦其他有趣的畫面。給畫起個題目,用文字標注加以解讀。最后各小組交流展示,拼成小蝦生活連環畫,不僅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而且更能體會到作者對小蝦的喜愛之情。3.抄一抄摘抄有新鮮感的語句。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鼓勵他們運用多種方式,摘錄文中精彩語句,交流各自的感受和體會。比如,描寫陽光從葡萄架空隙中照射下來這一情形的語句時,可以通過想象優美的畫面,進而了解作者養小魚小蝦的緣由,體會作者喜愛小魚小蝦的心情。任務三 寫下我的實驗報告活動一 做個有意思的實驗【設計意圖與教學建議】通過閱讀或視頻等方式,旨在激起對科學的求知欲。老師做演示實驗,并指導學生注意觀察,在此基礎上,學生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實驗嘗試做,借助圖表整理小實驗的主要信息,從中初次品嘗做小實驗的樂趣。建議安排1課時。1.閱讀《科學小種子》12本書,或觀摩視頻《科普魔幻秀》,通過科學的閱讀或視頻材料,激發學生對科學的探求欲望。每個學生提出一個自己心中的關于自然科學方面的問題,可以布置成一面“問題墻”,為“做個有意思的實驗”活動創設情境。2.統一做小實驗——真“巾”不怕火煉。由老師當場演示,個別學生配合,其他學生現場觀摩,要求注意實驗的各個環節,在老師的引導下共同完成實驗表格。重點突出按一定的順序寫清楚小實驗的過程,體會細心觀察事物變化帶來的好處。3.對于如何做一個小實驗,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經驗。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問題或者挑感興趣的實驗(老師可以提供幾個小實驗給學生選擇)回去做,要求做到“留心觀察”“細心觀察”,借助圖表整理小實驗的主要信息,嘗試填表。活動二 借助圖表梳理實驗【設計意圖與教學建議】根據完成的小實驗,學生完成實驗記錄表的填寫,這樣有助于學生把實驗過程寫清楚。設置學生間交流環節,不僅僅是展示,更主要的目的是結合語文園地“詞句段運用”第二題,讓學生學會運用兩種修改符號進行習作修改。建議安排0.5課時。學生根據自己做的小實驗,完成圖表。結合教材設計的一張用作記錄實驗的圖表,包括“實驗名稱”“實驗準備”“實驗過程”“實驗結果”等主要欄目,把實驗過程寫清楚。學生相互交流、修改。對沒有這方面經歷的學生來說也是有難度的,所以老師可以讓做得比較好的學生先解釋下實驗表格中的各要素,再讓其他學生修改完善。本次習作可以和語文園地“詞句段運用”第二題相結合,讓學生嘗試運用兩種修改符號進行習作修改。然后,學生相互交流,介紹各自實驗中的具體環節和事物的變化,尤其是新的發現和體會。活動三 記錄下奇趣奧秘【設計意圖與教學建議】作為一項小實驗的最后環節,主要是記錄下自己在做實驗時的心理活動、心情變化和新發現、新啟示、規律等,為學生今后繼續探索科學奧秘蓄積動力。開展評選活動,這樣看似無關緊要的安排,其潛在作用卻不可忽視。建議安排1.5課時。1.心理活動、心情變化。記錄下做實驗時的心理活動、心情變化,會讓學生對實驗過程印象更加深刻,對于養成細心觀察的習慣極有好處。哪怕是實驗過程中的一些疏漏之處,也可能成為以后實驗探索得以改進的方面。2.新發現、新啟示、規律。一項小實驗的完成,可能是印證了一個猜想,也可能是獲得了一個小小的發現,得到了一個新的啟示,不論大小,這些既是這次實驗的總結,也為今后繼續探索科學奧秘蓄積動力。3.開展評選活動。本次習作重點是實驗過程要清楚,詞語運用要合適。老師可以圍繞這兩點評選“最成功的實驗”“最成功的實驗報告”,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實驗的興趣與熱情,也為科學精神的培養埋下小小的種子。四、教學建議與資源支持(一)單元教學建議1. 強調在具體語境中識字理解。學生積累了一定的識字理解方法,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創設學生自主識字的氛圍,讓學生繼續使用查字典、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結合圖片、動作演示等多種方法來理解生字,分類指導學生寫字。對于形近字,運用字理進行辨析。2. 通過朗讀感受語言的魅力。抓住富有表現力的字詞句,引導學生在讀中想象、感受,體會發現的趣味與自然的奧秘,積累有新鮮感的詞句。比如,《小蝦》一文語句描寫極為精彩,可讓學生通過朗讀感知小蝦的各種狀態,從而體會其有趣以及作者的喜愛之情。3.將“借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觀察事物的變化,把實驗過程寫清楚”這兩個語文要素融入整個單元的學習之中。比如,從《花鐘》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時間開放,到《蜜蜂》中通過實驗,發現蜜蜂如何找到回家的路,再到《小蝦》一文,小蝦在不同狀態下種種表現,激發觀察和思考的興趣,養成學生細致觀察的科學精神。4.要有大單元教學意識。將交流平臺、習作內容和單元任務情境統整,從司空見慣的事物身上發現自然界許多的奇妙之處,并嘗試在實踐中運用,記錄自己有意思的發現。將《蜜蜂》和單元習作“我做了一項小實驗”整合起來,學習清楚、有條理地記錄實驗過程。結合“語文園地”里的用修改符號修改一段話,安排學生寫完后進行交流修改。把《花鐘》《小蝦》以及語文園地中的“交流平臺”整合起來,落實單元的另一個語文要素——“借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因為有了整體的任務設計,所以雖然課文還是需要一篇篇的讀,但是在讀的過程中,以語文要素為主線,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到文中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養成觀察中主動思考、提出問題的習慣,這樣的學習把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文本的內容打通,把閱讀和表達融合。(二)單元線上學習包的設計與使用建議任務一 打開問題之門的金鑰匙活動一 蜜蜂怎么回家的線上支持(資源、工具、測評) 設計意圖【問題對對碰】 根據各自的生活體驗,把自己觀察自然想象中產生的問題用照片(視頻)+文字的方式上傳到交流平臺。 借助平臺的拍照功能,分享學生的問題,營造生動的課堂情境。【法布爾之問】 在線字典查找字理,辨析“辨”“辯”“瓣”,并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 利用字典功能,查找字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實驗出真知】 借助課后習題,運用在線批注功能,梳理課文脈絡。 利用在線批注功能,養成邊讀邊思考的習慣,理清文脈。活動二 我是一只小蜜蜂線上支持(資源、工具、測評) 設計意圖【圈一圈】 圈畫實驗過程中的動詞,排列試驗順序,拖拽到《蜜蜂》實驗記錄單相應位置。 利用平臺批注、拖拽功能,梳理實驗過程,培養學生提煉、篩選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對實驗過程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同時落實單元習作要素“觀察事物的變化,把實驗過程寫清楚”,為完成單元習作《我做了一項實驗》打基礎。【比一比】 比較兩組句子,思考這兩句話表達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加粗的詞語能 不能去掉。找出文中類似的詞語。 利用平臺的圈畫批注功能,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學習準確、規范、有序的語言表達,同時讓他們受到嚴謹的邏輯思維訓練。【問一問】 設置情境“記者招待會”,上傳問題。 引領學生將藏在細節里的用詞積極發問,培養科學精神,促進同學之間的互動與評價。任務二 觸摸大自然的新脈動活動一 花的世界也有鐘?線上支持(資源、工具、測評) 設計意圖【識花鐘】 出示日內瓦大花鐘,認讀花名。 由日內瓦大花鐘導入,激起學生探究花鐘的奧秘的興趣;利用翻翻卡,將花名與花一一對應,建立文字與事物的聯系。【品花韻】 1.連一連,將花名與花開放姿態的詞語連線。 2.變成詩行讀一讀。 利用平臺連一連的功能,讓學生將花名與花開放姿態的詞語連線匹配,發現用詞的豐富,為背誦與仿寫作鋪墊。【抒花情】 選擇圖片,用語音輸入功能進行仿寫。 利用語音輸入功能,調動生活積累,并且仿照語句,學生進行改寫,連成詩句,在師生互動中感受花鐘給人們帶來的生活樂趣。【探花因】 1.圈畫關鍵語句概括段意,點擊方法指南:語文園地“交流平臺”。 2.閱讀拓展“蟲煤花”“風煤花”“鳥煤花”“水媒花”等。 3.認真書寫“蘇醒、修建、芬芳”等詞語,拍照上傳,同伴評價。 利用平臺鏈接功能,拓展資料,學習借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 利用宏程平臺“拍照”功能,展示寫字作品,促進多元評價。活動二 缸里的小蝦真有趣線上支持(資源、工具、測評) 設計意圖【讀一讀】 1.配課文錄音,學生可以點擊傾聽。 2.利用宏程平臺的錄音功能,分享大家的朗讀音頻。 點擊課文朗讀音頻,上傳自己朗讀錄音,在傾聽分享中學習,感受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對小蝦的喜愛,同時加深對關鍵語句的理解,關鍵語句可能在一段話中的不同位置。【畫一畫】 小組合作,選擇一段文字來畫一畫,還可以想象小蝦其他有趣的畫面。給畫起個題目,用文字標注加以解讀。 利用平臺拍照功能,上傳小組合作的蝦趣圖,促進學生間的合作與分享,進一步體會到作者對小蝦的喜愛之情。【抄一抄】 積累新鮮感的語句,在線交流各自的感受和體會。 借助宏程平臺錄音、拍照功能,與同伴分享作者生動的語言,豐盈自己的語言倉庫。任務三 寫下我的實驗報告活動一 做個有意思的實驗線上支持(資源、工具、測評) 設計意圖【讀讀看看】 在線閱讀繪本《科學小種子》或觀摩視頻《科普魔幻秀》。 利用平臺視頻播放功能,選擇感興趣的科學實驗觀看,通過科學的閱讀或視頻材料,激發學生對科學的探求欲望,為“做個有意思的實驗”活動創設情境。【真“巾”不怕火煉】 老師當場演示實驗,并現場錄制實驗,要求注意實驗的各個環節,在老師的引導下共同完成實驗表格。 借助平臺錄像功能,幫助學生回憶實驗過程,按一定的順序寫清楚小實驗的過程,體會細心觀察事物變化帶來的好處。【做一個小實驗】 學生自己回去做感興趣的實驗,拍照或視頻上傳。 借助平臺分享交流,促進互評互議。活動二 借助圖表梳理實驗線上支持(資源、工具、測評) 設計意圖【我會填】 學生根據自己做的小實驗,實驗記錄表,借助圖表把實驗過程寫清楚,并拍照上傳與大家分享。 借助平臺圖片功能,上傳自己的實驗記錄表,讓更多的孩子大膽展示,學會分享。【我會改】 學生相互交流、修改習作。 借助平臺分享交流功能,讓做的比較好的學生先解釋下實驗表格中的各要素,再讓其他學生修改完善。活動三 記錄下奇趣奧秘線上支持(資源、工具、測評) 設計意圖【我能想一想】 1.記錄下做實驗時的心理活動、心情變化。 利用平臺拍照、錄音功能,讓學生對實驗過程印象更加深刻,有利于養成細心觀察的習慣。【我有新發現】 2.記錄下做實驗時的新發現、新啟示、規律。 借助平臺分享交流功能,無論是一個猜想,一個小發現,還是一個新啟示,都能為學生繼續探索科學奧秘蓄積動力。【我來評一評】 3.圍繞本次習作重點“實驗過程要清楚,詞語運用要合適”評選出“最成功的實驗”“最成功的實驗報告”。 利用宏程平臺“拍照”功能,展示學生實驗報告作品,開展評選活動。(三)單元學生用書使用建議本單元的學生用書與教師用書相一致,依然是“科學地實驗與表達”這個大情境下的大板塊的任務驅動式的學習。語言生動,充滿新發現,富有趣味性。學生用書的使用要關注中年段閱讀理解、習作表達的學習,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本單元需認識24個生字,會寫25個字,背誦指定段落。學習用鋼筆正確書寫。“打開問題之門的金鑰匙”這個任務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關注自然界中的事物,說說生活中發現的問題,喚起他們的好奇心,從而關注到法布爾的問題“蜜蜂怎么回家的”。在問題的驅動下,學生以“我是一只小蜜蜂”的角色自居,與法布爾一起實驗、觀察,揭示蜜蜂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學會清楚準確地記錄實驗過程。“觸摸大自然的新脈動”這個任務中,通過“花的世界也有鐘?”“缸里的小蝦真有趣”兩個活動,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經驗,通過多種朗讀,體會用詞的準確和語言的生動。同時,還需引導學生學會“借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落實語文要素。“寫下我的實驗報告”這個任務中,要鼓勵學生在觀摩老師示范實驗的基礎上,自己嘗試完成一項感興趣的小實驗,并利用記錄實驗圖表,把實驗過程介紹清楚,再通過交流學會用修改符號來修改自己的習作,目的是培養學生留心觀察的習慣和有序表達的能力。本單元的“學習萬花筒”,推薦閱讀《昆蟲記》《科學小種子》,激發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樂于觀察與發現。提供關于科學小實驗的視頻,學生可以點擊觀看,為自己做實驗作準備。本單元的“我來試一試”,以“妙招我會用”為學習情境,有語段的修改,有關鍵句的補寫,也有結合情境的創意表達,教師要充分鼓勵學生在實踐中大膽想象、表達。本單元還安排了“走近 (螞蟻……)的世界”綜合性的單元評測,創設相對合理的、真實的生活情境,開放性地讓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教師要大膽放手,鼓勵學生大膽創造,加強同伴合作,互相交流、評價。【單元評測】走近 (螞蟻……)的世界觀察螞蟻1.我的問題在觀察螞蟻前,請你想一想,你想知道螞蟻哪些知識?對螞蟻你有哪些問題?讓我們帶著自己的問題去觀察螞蟻吧!2.觀察螞蟻①觀察螞蟻的外形特點(捉幾只螞蟻在放大鏡下觀察)②觀察螞蟻的生活習性:食物、覓食、巢穴……(重點觀察螞蟻覓食、搬食的過程)③觀察螞蟻的活動規律④觀察螞蟻的生活環境:螞蟻愿意在怎樣的環境中生活?⑤對比下雨前后螞蟻活動的差異。3.我的發現在觀察螞蟻的過程中你有哪些發現?4.我的假設在觀察過程中,你有什么樣的發現,請你根據你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假設,分析一下原因。5.觀察日志在觀察螞蟻的過程中填寫“觀察記錄表”,可以寫一寫你的觀察日記,把自己的發現和問題記錄下來,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附:觀察記錄表按顏色分 外形特點 喜歡的食物 巢穴環境 我的發現黑色螞蟻紅色螞蟻褐色螞蟻黃色螞蟻共同點不同點我的問題 1. …… 2. …… 3. …… ……實驗驗證:螞蟻喜歡吃什么?1.準備材料:各種味道的食物:甜、咸、苦、酸等味道2.實驗步驟:◆準備好各種味道的食品◆分別用這些食品喂螞蟻(※在野外喂食螞蟻。※捉幾只螞蟻放在透明杯中進行喂食并觀測。)◆觀測螞蟻面對不同味道食物的不同反應,歸納分析螞蟻喜歡吃什么味道的食物。3.實驗分析實驗要反復進行幾次,對實驗觀測結果進行分析得出自己的結論,小組成員之間要進行交流,分享自己的發現。4.我們的新問題在觀察中你有沒有新的問題?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吧!問題 1:……問題 2:……問題 3:…………同學們,如果有興趣,你還可以對你們發現的新問題開展新的研究喲!成果發布1.交流◆小組成員之間進行交流;◆班級內小組之間進行交流;◆自我反思和小組反思:在探究活動中我學到了什么?我的成功之處是什么?在探究活動中還有哪些不足之處?有怎樣的改進辦法?2.合作完成研究作品可以通過繪畫、習作、電子小報等形式把小組研究成果展示出來。3.全班交流設計說明考查指向一是良好的觀察與思考習慣:學生能否帶著問題去觀察思考,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二是科學清楚地記錄實驗的能力和水平,培養科學的態度、精神。學生能否在觀察中有所發現,并將觀察所得清楚地記錄下來。涉及的課程內容(1)保持對大自然的敏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2)將實驗過程寫清楚,做到準確表達。(3)學會用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意思。(4)用修改符號修改習作。3.答題要求帶著問題進行觀察;在觀察中思考;用實驗驗證假設;將研究成果用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4.情境設計理由本單元是一個關于觀察與發現的單元,單元語文要素是“借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觀察事物的變化,把實驗過程寫清楚”。通過閱讀《蜜蜂》對昆蟲世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所以,設計“走近(螞蟻……)的世界”的學習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逐步掌握觀察的方法,感受發現的樂趣,增強交流分享意識,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等。5.考查水平及題目難度預估題目所考查的能力目標具有綜合性,需要學生學會邊觀察邊思考,面對復雜問題提出假設,條理清楚地撰寫出自己的實驗報告,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及書面表達能力等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尤其對學生在閱讀與習作中展開豐富的想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6.不同水平學生作答及評分標準題目 一級水平 二級水平 三級水平第一題 觀察螞蟻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活動規律、生活環境、對比下雨前后螞蟻活動的差異等完成觀察記錄表。 在觀察螞蟻的過程中所發現,并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假設,分析原因。 觀察螞蟻的各種變化,撰寫觀察日志。第二題 針對自己感興趣的一個問題,用實驗進行驗證。先做好實驗準備,然后按步驟進行試驗。 在試驗中觀測螞蟻的反應,歸納分析螞蟻的特點。 對實驗觀測結果進行分析,得出自己的結論,分享自己的發現。第三題 能結合部分問題進行自我反思和小組反思:在探究活動中我學到了什么?我的成功之處是什么?在探究活動中還有哪些不足之處?有怎樣的改進辦法? 能全面進行自我反思和小組反思:在探究活動中我學到了什么?我的成功之處是什么?在探究活動中還有哪些不足之處?有怎樣的改進辦法? 在反思的基礎上能夠合作完成研究作品,可以通過繪畫、習作、電子小報等形式把小組研究成果展示出來。7.材料來源(考慮版權)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四單元 科學地實驗與表達【輕輕告訴你】看,花兒在悄悄綻放。聽,蜜蜂在竊竊私語……豐富多彩的大自然,有看不完的新鮮事,有探究不盡的奧秘。留心觀察,你一定會有新的發現。任務 要 求打開問題之門的金鑰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學會觀察大自然,能夠從自然現象中提出自己的問題。 3.能梳理并按順序說出實驗過程,體會用詞的準確,感受法布爾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觸摸大自然的新脈動 1.認識16個生字,會寫13個字,能背誦指定的段落。 2.學會根據要求提取信息概括一段話的大意,加深對關鍵語句的理解。 3.體會不同說法帶來的豐富表達效果,并能借鑒課文的表達進行仿寫。 4.積累有新鮮感的語句。寫下我的實驗報告 1.做一項實驗,結合自己的觀察、思考與發現,科學清楚地記錄,培養科學的態度、精神。 2.嘗試運用兩種修改符號進行習作修改,并相互交流。【快樂學習吧】任務一 打開問題之門的金鑰匙一、蜜蜂怎么回家的親愛的小朋友,向日葵為什么圍著太陽轉?螃蟹為什么總是橫著走?為什么蝙蝠能在黑夜自如地飛行?……大自然充滿了神奇與奧妙。你的心中有哪些問題呢?讓我們跟隨小蜜蜂,去解決心中的疑惑。1.問題對對碰根據各自的生活體驗,把自己觀察自然想象中產生的問題上傳到交流平臺,可以附上照片、小視頻等。2.法布爾之問(1)我會讀:法布爾的問題是什么呢?用什么方法解決的?(2)我會辨:查找象形字典,比較生字“辨”與形近字“辯”“瓣”的區別。(3)我會寫:“辨”。3.實驗見真知※小鑰匙※好奇心較強的同學,可以提自己心中的疑惑。鼓勵學生認真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并提出自己的問題。我是一只小蜜蜂圈一圈:找出描寫實驗過程的句子,圈畫動詞,想一想實驗分幾個步驟進行?2.說一說:用上“先……再……接著……然后……”等表示先后順序的詞,以動作+事情的方式填寫課后示意圖,并根據示意圖清楚、連貫地說一說實驗目的、實驗步驟、實驗結論三個要素。哪個同學的故事講得好,就把你的花兒送給他。3.比一比(1)比較下面兩組句子,想一想這兩句話表達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加粗的詞語能不能去掉?a.那二十只左右被悶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飛散,好像在尋找回家的方向。那二十只被悶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飛散,在尋找回家的方向。b.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大概這樣可以減少阻力。蜜蜂飛得很低,要觸到地面,這樣可以減少阻力。找一找,文中還有類似的詞句嗎?想一想這些詞語有什么作用?估算一下:學校的跑道有多長?下雨天,螞蟻紛紛爬行,可能是干什么?分別用一句話說一說。※小鑰匙※學生要做到“留心觀察”“細心觀察”,把實驗過程寫清楚。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學習準確、規范、有序的語言表達,受到嚴謹的邏輯思維訓練。任務二 觸摸大自然的新脈動一、花的世界也有鐘?1.識花鐘在"鐘表之鄉"瑞士,能工巧匠絕妙地將花卉之美同鐘表的制造工藝完美地結合起來,別出心裁地創造出了"花鐘"。只要看看什么花剛剛開放,就知道大致是幾點鐘。美麗的“花鐘”上到底是有哪些花呢?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找一找。2.品花韻(1)默讀1-2自然段,借助關鍵語句分別說說這兩段話的大意。(2)讀讀下面的語句,你有什么發現?(3)連一連,并選擇喜歡的方式有感情朗讀第一段。3.抒花情。仿照課文中表達鮮花開放的語句,寫一寫你喜歡的花。4.探花因。知識鏈接:靠昆蟲為媒介進行傳粉方式的稱蟲媒,借助這類方式傳粉的花,稱蟲媒花。多數有花植物是依靠昆蟲傳粉的,常見的傳粉昆蟲有蜂類、蝶類、蛾類、蠅類等,這類昆蟲來往于花叢之中,或是為了在花中產卵,或是以花朵為棲息場所,或是采花粉、花蜜作為食料。在這些活動中,不可避免地要與花接觸,這樣也就將花粉傳送出去,通常單子葉和雙子葉植物都有蟲媒,但是洋水仙,耬斗菜之類的花容易受到熊蜂類昆蟲破壞。風媒花,即利用風力作為傳粉媒介的花,如玉米和楊樹的花。這種花,一般小而不鮮艷,花被常退化或不存在,也沒有香味和蜜腺。但它產生的花粉數量特別多,而且表面光滑,干燥而輕,便于被風吹到相當的高度與距離相當遠的地方去。據估計,約有1/10的被子植物是風媒的,大部分禾本科植物和木本植物中的櫟、楊、樺木等都是風媒植物。依靠鳥類傳粉的植物被稱為鳥媒植物。在亞洲,鳥媒植物的花通常以紅色為主,氣味不明顯,花蜜在清晨或傍晚分泌、花蜜量較大,花缺少指引昆蟲的蜜源標記(紫外光下也無),而亞熱帶或高海拔地區溫度相對較低,不利于傳粉昆蟲活動,低溫期開花的種類常需要鳥類來幫助傳粉。我會寫:※小鑰匙※關鍵語句能幫助我們概括一段話的大意。關鍵語句可能在一段話中的不同位置。有時對關鍵語句要做必要的修改。二、缸里的小蝦真有趣1.讀出蝦趣。第3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你能用自己的方式讀出小蝦活動時的模樣和生氣后的情狀嗎?2.畫出蝦趣。小組合作,選擇文字畫出小蝦有趣的一個生活場景,也可以想象小蝦其他有趣的畫面,并給畫起個合適的題目,配上精彩的一句話。3.摘錄蝦趣。摘抄有新鮮感的語句,記一記。※小鑰匙※1.邊讀邊想象小蝦有趣的生活,小組合作選擇其中的一個場景趣配圖。大家的作品集中起來,就是一本小蝦生活連環畫。2.摘錄新鮮感的詞句時注意書寫姿勢,做到規范、正確、整潔、行款整齊哦!任務三 寫下我的實驗報告一、做個有意思的實驗1.閱讀《科學小種子》或觀看視頻。2.和老師合作完成小實驗《真“巾”不怕火煉》,注意實驗的各個環節。3.自己做個感興趣的實驗,“留心觀察”“細心觀察”,借助圖表整理小實驗的主要信息,嘗試填表。※小鑰匙※注意老師做的小實驗的各個環節,培養細心觀察的好習慣,這樣有助于自己順利完成感興趣的實驗。二、借助圖表梳理實驗根據自己做的小實驗,完成圖表。相互交流、修改。※小鑰匙※相互學習,看看實驗表格中的各要素是否有遺漏,特別是實驗中的具體環節和事物的變化。在交流的基礎上進一步修改完善。記錄下奇趣奧秘1.有條理地記錄下實驗過程。2.關注心理活動、心情變化以及新發現、新啟示、規律等。3.根據習作要求評選“最成功的實驗”“最成功的實驗報告”。※小鑰匙※及時記錄下做實驗時的心理活動、心情變化和新發現等,這是很有意思的,也是評選“最成功的實驗報告”的亮點哦!【語文萬花筒】讀古詩《滁州西澗》借助拼音把古詩讀正確。借助文中的插圖,想象故事描述的情境,聯系上下文推測不理解的詞句意思。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熟讀成誦。拓展閱讀《昆蟲記》法布爾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文學家。大自然培養了他強烈的好奇心和細致的觀察力。《昆蟲記》被譽為“昆蟲的史詩”,它將帶你見識法布爾摯愛的有趣動物和充滿奇思妙想的科學實驗。※小鑰匙※借助插圖,看看視頻,讀讀經典,展開想象,體會詩人恬淡的胸襟和憂傷的情懷。【我來試一試】妙招我會用讀一讀下面一段話,看看有什么問題,用修改符號改一改。在今年暑假,我有機會加入了夏令營活動。夏令營的活動內容真的是五彩繽紛,豐富多彩。夏令營活動既豐富了我的假期生活,而且開闊了我的眼界。關鍵語句有規律。(1)根據關鍵句補寫。我的課外生活可豐富了!有時候我會在博物館( )地( ),有時候我會在書店里( )地( ),有時候我會在運動場( )地( ),還有時候( )。(2)補寫能概括段意的關鍵句。花圃里的花兒都被曬蔫了,毫無嬌艷之態;路邊的小狗耷拉著腦袋,失去了往日的活潑;太陽似一個火球,曬得人們眼睛都睜不開。( )(3)圍繞“秋天的校園”寫一段話。【單元評測】親愛的同學們,再小的生命也有無限精彩。螞蟻,很不起眼,甚至被我們無意間踩死。但是這些小生命卻擁有神奇的本領。除了找路、打架、搬運重物,連吃東西的方法都有很多種。你對螞蟻詳進一步了解什么?讓我們帶著自己的問題去觀察螞蟻吧!觀察螞蟻1.觀察螞蟻①觀察螞蟻的外形特點(捉幾只螞蟻在放大鏡下觀察)②觀察螞蟻的生活習性:食物、覓食、巢穴……(重點觀察螞蟻覓食、搬食的過程)③觀察螞蟻的活動規律④觀察螞蟻的生活環境:螞蟻愿意在怎樣的環境中生活?⑤對比下雨前后螞蟻活動的差異。2.我的發現在觀察螞蟻的過程中你有哪些發現?3.我的假設在觀察過程中,你有什么樣的發現,請你根據你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假設,分析一下原因。4.觀察日志在觀察螞蟻的過程中填寫“觀察記錄表”,可以寫一寫你的觀察日記,把自己的發現和問題記錄下來,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附:觀察記錄表按顏色分 外形特點 喜歡的食物 巢穴環境 我的發現黑色螞蟻紅色螞蟻褐色螞蟻黃色螞蟻共同點不同點我的問題 1. …… 2. …… 3. …… ……二、實驗驗證:螞蟻喜歡吃什么?1.準備材料:各種味道的食物:甜、咸、苦、酸等味道2.實驗步驟:◆準備好各種味道的食品◆分別用這些食品喂螞蟻(※在野外喂食螞蟻。※捉幾只螞蟻放在透明杯中進行喂食并觀測。)◆觀測螞蟻面對不同味道食物的不同反應,歸納分析螞蟻喜歡吃什么味道的食物。3.實驗分析實驗要反復進行幾次,對實驗觀測結果進行分析得出自己的結論,小組成員之間要進行交流,分享自己的發現。4.我們的新問題同學們,如果有興趣,你還可以對你們發現的新問題開展新的研究喲!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三、合作完成研究作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作業設計 .docx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大單元教學設計 .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