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趣味文字》教案學科 美術 第 4課時 主備人: 復備人: 五 年級課題 4《趣味文字》教案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在了解美術字知識和漢字結構的基礎上,了解筆畫、筆順與書寫方法。過程與方法:學習美術字的基本書寫方法與美化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表現力,提高學生學習美術字的興趣。重點難點 1、了解美術字基礎知識,掌握變體美術字的書寫方法與美化方法。2、提高學生想象能力和表現能力,感受趣味美術字的樂趣。教學方法 直觀教學法、啟發法教學準備 學具:記號筆、水彩筆、熒光筆教具:各種美術字和變體美術字、記號筆教 學 過 程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師生活動) 二次備課導入二、新授三、動手動腦四、學生作畫,教師巡回輔導五、講評作業: 【導入】實物演示,感知線條: ①認識基本美術字體及其特點:出示宋體、黑體等基本文字引導學生欣賞其特點。宋體:端莊大方,筆畫橫細直粗,點上尖下圓,橫畫收筆有頓角,筆畫轉折時頓角明顯。黑體:筆畫橫豎一樣粗,方頭方尾,醒目有力。②欣賞基本美術字體和變體美術字的比較出示范字“花”兩種美術字引導學生觀察那種更有趣味?為什么?生----2、發展階段①認識趣味文字的特點:趣味美術字是根據文字的內容和含義,運用豐富的想象力把文字的筆畫進行變形、加工、裝飾而成的,使之更加夸張、突出、醒目、美觀。趣味美術字在藝術上有較大的自由變化,所以它的特點是:具形象、又簡潔、美觀、生動、有趣等。②趣味文字的分類a、筆畫變化:改變筆畫的形狀或粗細,使之更有裝飾性。b、字形變化:改變字的外形,使之更有造型感。c、結構變化:將某筆畫進行夸大或縮小來求新穎的效果。d、形象性:根據文字含義運用形象圖案來裝飾字體。③欣賞優秀美術字引導學生分析其特色和藝術感,感受它的趣味性。如:形象體:“心靈”運用愛心來表示點,提升了心靈的含義具形象又生動。字形變化:“流水年華”采用是一條不平靜而具有運動感的線,具有節奏感使人聯想到水的波浪。筆畫變化:如:“天香”采用直線和曲線相結合,增添文字的趣味性,以花朵裝飾更加美觀。結構變化:運用半圓形的筆畫具有活潑感,如“快樂”的書寫方法聯想到兒童的木馬玩具可以搖動的,有快樂感。欣賞課本范字學生進行分析。④、演示美術字書寫的步驟和特點:a、首先用尺子定文字的大小和形狀。b、再根據外形、結構、筆畫的特點用單線寫出字形。c、然后根據文字的含義應用夸張、形象手法設計趣味美術字體。如:波浪的設計和書寫,為突出浪花的形象采用曲線圓點來裝飾浪花的效果,具形象又有趣。還有“時間”采用小鬧鐘來代替日字,很有說服力,具有特殊的意義。d、最后運用色彩基礎知識對比色和鄰近色來強調趣味文字的美。3、引導學生同桌討論交流你所選的文字將應用什么形式來改變?4、學生起稿設計文字,突出趣味性。5、作業展示,學生進行評價。 第二課時1、欣賞趣味文字在生活中的運用。(出示教具)如“閱覽室”的提示牌運用趣味美術字和花邊制作的提示牌,作用大又美觀。“游泳館”提示牌運用自由體美術字加上簡潔的浪花,還有“歡迎”提示牌的制作醒目美觀。2、如何制作提示牌?(演示制作過程)先設計提示牌的立體造型,用彩色卡紙剪裁成長方形,在中間裁一個半園形再折疊成立體三角形,展開在半圓形上設計所需要趣味文字如:“音樂會”(也可根據提示牌的造型來設計字型)配上色彩并裝飾上合適的紋樣,最后把三角形連接起來。3、學生練習制作,教師巡視4、作品展示評比 【作業】評價展示,拓展延伸 1.學生自我評價,同桌和小組互評。找出作品閃光點,共同積累經驗。2.教師點評提出修改意見。從新石器時代的甲骨文到現代的雕塑或建筑無一不彰顯著人類文明的快步發展。我們每個人手中都有一條神奇的線,那么請讓這條線富有鮮活的生命,來豐富你多彩的人生吧。板書設計 4《趣味文字》根據外形、結構、筆畫的特點用單線寫出字形。文字的含義應用夸張、形象手法設計趣味美術字體。教學反思 圍繞教學方式、學習方式、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成功與不足……進行反思教學反思:《趣味文字》是一堂貼近學生生活、培養學生美術應用能力及提高學生想象力與表現力的繪畫課。文字對于每個學生來說是最熟悉不過的了,但是變體美術字的書寫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新的嘗試,趣味化的變體美術字能激起學生很大的學習興趣。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書寫變體美術字并不難,只要掌握書寫及美化方法,在文字的筆畫上融入一些生活的創意元素,文字也能成為學生筆下精美的藝術品。能完成一幅嚴謹的素描、色彩作品固然很好,但會欣賞美,能應用美術知識去美化生活及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更重要。在這堂課中,我運用了多媒體課件輔助我的課堂教學,將教學內容生動直觀地展示出來,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整堂課還是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在教學過程中還是缺乏一些激情,學生的情緒還不夠高漲。這一方面是我的引導還存在欠缺之處,另一方面可能跟高年級的學生學習情緒有關。但是我想在這一點上正是我需要認真思考和研究的。教師的情緒不應受到學生的左右,在臺上,應該無時無刻不散發出熱情與活力,學生深受老師的感染才能積極地配合教師上好每一堂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