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板塊一 中國古代史大概念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第一單元 史前時期: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單元時空】【考情回放】時間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題型 — — 選擇題 選擇題 選擇題分值 — — 2 2 2小切口 — — 半坡人生活用具 半坡人手工紡織 河姆渡人的住所考查熱度 ★★★趨勢分析 本單元的考點是近5年來江西中考常考內容,命題素材以圖片和材料為主,考查題型以選擇題為主 其考查角度如下:一、半坡人最具特色的彩陶;二、半坡人的紡織制衣工具;三、河姆渡人建造干欄式房屋 2024年重點關注《遠古的傳說》【回歸教材】知識點1:北京人2022年版課標 通過了解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等舊石器時代的人類及其文化遺存,知道中國境內原始社會時期的人類活動。元謀人 生活地點 云南元謀縣時間 距今約170萬年生活狀況 能夠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意義 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北京人 生活地點 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上時間 距今約70萬—20萬年特征 上肢與現代人相似,下肢較上肢略長,能夠直立行走;采集行獵,使用打制石器(舊石器時代);已經學會使用火,并會長時間保存火種;過群居生活意義 (地位) 通過對北京人的研究,可以發現早期猿人向現代人類演進和發展變化的規律,為人類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證據山頂洞人 生活地點 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頂部洞穴時間 距今約3萬年特征 模樣和現代人基本相同,懂得人工取火,會縫制衣服,有愛美意識,會埋葬逝者,集體居住,共同勞動,沒有貧富貴賤的差別,會去很遠地方和別的原始人群交換生活用品意義 勞動對人類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國是人類發源地之一知識點2:原始農業 河姆渡居民 半坡居民2022年版課標 通過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知道中國的原始農耕生活;知道考古發現是了解原始社會的重要依據。 一、原始農業的發展1.考古發現: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發現于中國。2.原始農業興起:(1)時間:距今10000年左右。(2)地點:興起于中國黃河、長江和淮河等流域。3.農業發展:原始農業由最初的刀耕火種,發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進行耕種,提高了農業生產水平。4.重要標志: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的出現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發展,是原始農業興起和發展的重要標志。5.歷史意義:原始農業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二、河姆渡居民與半坡居民項目 河姆渡居民 半坡居民發現地點 浙江余姚 陜西西安東部半坡村一帶所處流域 長江流域 黃河流域時間 距今約7000年(新石器時代) 距今約6000年(新石器時代)社會生活 房屋主要是干欄式建筑,這是中國最早的木構建筑 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圓形房屋。生產工具是精美的磨制石器,還有骨器、角器等生產狀況 ①農作物以水稻最為典型,長江中下游是亞洲稻的起源地之一。農業工具以骨耜最為典型。②飼養家畜豬、狗和水牛 ①農業:種植粟。②畜牧業:飼養豬和狗等家畜。③手工業:會制作陶器,最具特色的是彩陶;有紡輪,會紡織、制衣知識點3:黃帝、炎帝2022年版課標 通過古代文獻中記述的黃帝、炎帝等神話傳說,了解其中蘊含的歷史信息。炎黃結盟 概況 五六千年前,中國進入部落聯盟時期。阪泉之戰后,炎、黃兩大部落結成聯盟,并在涿鹿之戰中打敗蚩尤部落。黃帝被推舉為部落聯盟首領影響 炎黃部落聯盟逐漸形成為華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黃帝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黃 帝的傳說 炎帝的 傳說 (1)教民開墾耕種,制作生產工具,種植五谷和蔬菜。(2)制作陶器,發明紡織,會煮鹽,教人們交換物品。(3)制作樂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歷法知識黃帝的 傳說 (1)黃帝,名軒轅。(2)黃帝已經能建造宮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會煉銅,并發明了弓箭。(3)相傳在黃帝時期,倉頡創造文宇,伶倫制作音律,隸首發明算盤;黃帝的妻子嫘祖會繅絲,擅長紡織【課標拓展】易錯易混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區別舊石器時代在考古學上是以使用打制石器為標志的人類文化發展階段,是石器時代的早期階段,新石器時代在考古學上是石器時代的最后一個階段,以磨制石器為主。唯物史觀勞動創造和發展了人類人類在長期勞動過程中,手腳分工,直立行走。手的使用對人的機體其他部分的形成具有直接的作用,尤其是對語言和思維器官的發展有重大的作用。由于手的運用、勞動的發展,人們在勞動中的協作交流逐漸增多,這樣就產生互相說話的需要。勞動還促使人類社會的出現,形成中的人在長期的勞動過程中,終于能夠制造工具并利用工具有目的地改造自然,而且還加強了群體內部成員之間互相協作的作用。因而,勞動使人終于脫離了動物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