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作者姓名:所在學校:《六面怪臉》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教學內容:《六面怪臉》內容分析:本課是通過實際操作完成“六邊形三角錐體”的造型,然后,結合我國各民族的戲劇和傳統祭祀活動上的怪異面具,讓學生欣賞和回憶這些面具,也可以結合生活中所見過的面具,發揮大膽的想象進行描繪添加,創造出一種奇形怪狀的臉譜形象。學情分析:學生在一年級時已學習了用繪畫和剪貼的方法制作平面的面具,基本掌握了一些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步驟。但也只是對面具的初步認識,知道面具是一種玩具。本節課學習的內容由平面變成半立體,由具體的形狀向比較夸張、甚至有些抽象的形狀變化,與高年級立體抽象知識相接軌。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教師采用了觀察演示的方法使學生易于接受。教學目標:1、能掌握“六面怪臉”的制作步驟、方法。2、在做做玩玩中體驗設計制作的樂趣。教學重點:六面怪臉的折法,裝飾的想象發揮。教學難點:想象大膽,奇特教學準備:課件,六面怪臉范品,卡紙,手工紙,剪刀,繪畫工具,雙面膠,裝飾物。教學方法:本課設計以紙工游戲活動為主線,貫穿教學全過程。通過活潑多樣的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活動熱情,學生在“玩”的過程中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此外,設計中從教學各環節都注重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以此培養學生看圖觀察和分析的能力,充分激發和調動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表現能力。教學過程:一、導入1.欣賞傳統面具,引導學生觀察面具的五官變化和頭飾的裝飾等。2、這樣的“六面怪臉”是怎樣產生的呢?它有什么用呢?我們一起看看。3、教師小結:在古代時期,由于人們對戰爭、疾病等現象無法進行科學的解釋,于是便幻想世上有神、鬼在作怪。當災難來臨時,法師們就會引導人們聚在一起,頭戴面具邊歌邊跳舞,以此來達到驅鬼降魔的作用。但是隨著人類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我們都知道根本沒有鬼神的存在,但是面具為什么仍然讓我們喜愛呢,那是因為它有一種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5.老師帶來一個和它們不一樣的面具,出示六面怪臉的范品。6.問:和圖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樣?導出課題:六面怪臉。二、探究制作方法1.出示六面的制作范圖,提問學生虛線、實線、陰影代表什么?學生回答。2.小組討論并制作六面。并請做得快的同學幫一幫身邊的同學。三、觀察思考1.課件出示各種“六面怪臉”范品,教師引導學生欣賞,激發大膽想象。2.對比欣賞作品。(課件出示:五官畫得不夠突出和色彩對比不夠鮮艷的作品與剛才的范品,進行對比)。提問:描繪“六面怪臉”重點要注意些什么?學生回答,教師板書:(1)五官突出(2)夸張變形(3)色彩鮮艷3.說一說:除了畫的方法,我們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裝飾這“六面怪臉”呢?課件欣賞分析裝飾方法:剪貼、繪制、鏤空、穿插。4、小組討論你想制作一個什么樣的六面怪臉?四、創作表現1.要求:制作一個可愛的“六面怪臉”,運用自己喜歡的材料和方法進行有趣的裝飾。(可以合作也可獨立完成)2.學生作業,教師輔導。(播放歡快的音樂)五、交流評價說說誰的最有趣?為什么?六、拓展:除了今天我們使用的這些材料外,它還可以用其他的方式來創作。課下制作繼續完善或制作一個怪臉,把它掛在我們的家里,就是一件很有審美價值的家居裝飾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