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塔里木盆地》教學設計教學目標(一)區域認知目標利用地圖掌握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分析造成干旱的成因;能看圖說明本區城鎮和交通的分布特點,并能分析與水源、綠洲的關系;讀圖文資料,了解西氣東輸工程及其意義。綜合思維目標通過讀圖確定位置、分析干旱的原因、城鎮交通線的分布等,進一步鍛煉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通過學習西氣東輸工程帶來的好處以及生態保護等內容,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綜合分析和運用能力。地理實踐目標明確我國西部開發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人地觀念目標通過對塔里木盆地各地理要素之間聯系的學習,初中讓學生體會到人與自然需要和諧共處,從而樹立可持續發展觀。通過對塔里木盆地油氣資源開發、利用的學習,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樹立經濟發展的大局觀。重點和難點塔里木盆地城鎮、交通線分布與水源、綠洲分布的關系。三、教材設計思路本節是西北地區的代表區域。首先,塔里木盆地因其特殊的地形和豐富的資源,在我國西部開發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次,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環境特點對人口和城市的分布有較大的影響;最后,作為西部開發的一個重要區域,塔里木盆地經濟的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矛盾也十分突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教材從內容上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描述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環境特征,突出它干旱的特點,并通過活動分析說明自然環境對人口、城鎮、交通線分布的影響;第二部分突出其能源和資源的開發,彰顯“寶地”。兩部分彼此之間有關聯性,并以遞進的形式呈現,始終貫穿人地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四、教學過程設計【導入新課】情景導入:塔里木盆地的衛星圖片。問題引領:我國四大盆地中哪個輪廓似眼睛?教師小結和承轉:同學們基礎知識很牢固,沒錯!就是塔里木盆地,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西北,走進塔里木盆地。【講授新課】圖片欣賞:塔里木盆地的相關圖片。問題引領:用關鍵詞概括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特征和資源優勢。學生小組討論:......教師歸納和承轉:干旱的寶地,本節課我們將圍繞“干旱”和“寶地”兩個關鍵詞展開。找一找:塔里木盆地的位置和范圍。學生小組討論:......教師歸納:位于新疆南部,天山山脈和昆侖山脈之間,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盆地。(承轉)塔里木盆地就像一只眼睛,上眼皮是天山山脈,下眼皮是昆侖山脈,上下眼皮同時關閉,水汽就很難進入眼里了。想一想:讀下圖,請分析塔里木盆地的氣候特征?學生小組討論:氣候干旱,降水稀少。教師歸納和承轉:同學們回答的很好,那你知道塔里木盆地為什么氣候干旱降水稀少嗎?議一議:請從海陸位置、地形來分析塔里木盆氣候地極端干旱的原因。方法導引:讀圖8.17。學生小組討論:......教師歸納:由于塔里木盆地被南北山脈的阻擋,濕潤氣流難以進入,外加上塔里木盆地本來就深居西北內陸,所以氣候干旱。補充資料:塔克拉瑪干沙漠形成的原因。(承轉)你知道干旱給塔里木盆地帶來哪些影響嗎?學生活動1:認識塔里木盆地城鎮、交通線的分布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方法引導: 讀圖8.18 塔里木盆地的綠洲、城鎮和交通線的分布。問題引導:(1)綠洲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什么位置,并分析原因。(2)說出塔里木盆地城鎮的主要分布特點。(3)討論塔里木盆地的城鎮、交通線分布與水源、綠洲分布的關系。(4)圖中有兩條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公路,分析修建這兩條公路的原因。學生小組討論:......教師歸納:(1)綠洲位于盆地邊緣的山麓地帶和河流沿岸,原因是由于本區降水稀少,靠近盆地邊緣更容易獲得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2)城鎮分布在塔里木盆地邊緣的綠洲上,呈環狀分布;(3)城鎮分布在綠洲上,交通線串聯起各座城鎮,沿著盆地邊緣呈環狀分布;(4)主要為了開發盆地中的油氣資源。(承轉)干旱是塔里木盆地最突出的自然特征,但在地表荒蕪的下面卻埋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教師講述:塔里木盆地油氣資源豐富,但長期以來,塔里木盆地氣候嚴酷,交通不便,豐富的油氣資源一直沉睡在地下。隨著我國的西部大開發,塔克拉瑪干兩條沙漠公路的陸續建成,為開發塔里木盆地的油氣資源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想一想:結合下面材料分析新疆豐富的油氣資源該如何利用。方法引導:新疆自治區面積166萬(江西面積16.9萬)平方公里,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占中國國土總面積六分之一,2020年常住人口2585萬(江西人口4518萬)人,工業發展較落后。學生小組討論:......教師歸納: 西部能源豐富,但消費少;東部能源不足,但消費多,東西部能源供需不平衡。(承轉)如何解決東西部能源供給不平衡問題,需要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學生活動2: 認識西氣東輸工程對東西部地區發展的意義。方法引導: 讀圖8.21。問題引導:(1)找出西氣東輸路線的起點和終點,運輸方式,運輸產品。(2)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為東西部地區帶來什么益處。(3)我國西北地區氣候干旱,生態環境極其脆弱,在油氣開發和運輸中,我們怎樣才能做到“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呢?學生小組討論:......教師歸納:(1)略;(2)對西部來講:帶動了西部的經濟發展,發揮了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增加了就業機會;對東部來講:緩解了能源緊張的局面,改善了大氣環境,優化了能源結構;(3)經濟效益方面:增加財政收入,增加就業崗位,帶動經濟發展;生態效益方面:天然氣成為當地的主要能源,改善了大氣的環境,更多資金的投入加強了綠洲的保護。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