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5 以工匠精神雕琢時代品質 學案【課程目標】1、了解新聞評論尤其是時評的一般特點、作用。2、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結構。3、學習文章的主要論證方法。4、理解“工匠精神”的內涵及其在當代的現實意義,學習“工匠精神”。5、深化對勞動的認識,激發我們尊重勞動、追求卓越的情感。【作者簡介】李斌,著名新聞評論員,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多篇評論性文章。【歷史背景】2016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詞迅速流行開來,成為制造行業的熱詞。隨后,不僅制造行業,各行各業都提倡“工匠精神”。于是,任何行業、任何人“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都可稱為“工匠精神”。本文就是2016年4月30日發表在《人民日報》的一篇評論。2016年12月14日,“工匠精神”入選《咬文嚼字》公布2016年十大流行語。【說,識別文體】新聞評論,是媒體編輯部或作者對新近發生的有價值的新聞事件和有普遍意義的緊迫問題,運用分析和綜合的方法,就事論理,就實論虛,有著鮮明針對性和指導性的一種新聞文體,是現代新聞傳播工具經常采用的社論、評論、評論員文章、短評、編者按、專欄評論和評述等的總稱,屬于論說文的范疇。簡而言之,新聞評論是就有價值的新聞事實和社會現象發表意見以指導實踐的一種文體。新聞評論特點:⑴與其他言論一樣,由論點、論據、論證三個要素組成,具有政策性、針對性、準確性。⑵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獨特的見解吸引讀者而取勝。⑶立意新穎,論述精當,文采斐然。⑷主要面向廣大群眾說話。新聞評論的表現方法:⑴夾敘夾議:對一件事發表看法的文章,它既要寫事又要寫看法,所以,夾敘夾議就成為主要的表現手法。⑵亦理亦情:論述文體,在對事件作出理性評判和分析時,并不排斥動之以情的作用。新聞評論寫作思路:第一步:引述材料,擺出現象。第二步:從現象中提取論述的觀點。第三步:分析論證觀點,要聯系實際,緊緊圍繞論點,運用各種論證方法。第四步:總結全文,提出倡議。作用:引導作用;監督作用;表態作用;深化作用。【讀,夯實基礎】1、字音①墓志銘( ) ②挑剔( ) ③雕琢( ) ④精湛( )⑤造詣( ) ⑥雍容( ) ⑦鑄魂( ) ⑧臻( )2、詞語釋義①不謀而合:②雕蟲小技:③離群索居:④爐火純青:⑤廢寢忘食:⑥出類拔萃:⑦巧奪天工:⑧格物致知:【想,理清思路】1、閱讀文本,請概括本文的論證思路。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一4)第三部分(5)2、這篇新聞評論論述的中心話題是什么?在提出話題方面有什么特點?3、請閱讀課文,總結出“工匠精神”的內涵有哪些。【探,重點突破】1、作者在論證觀點時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對于企業來說,為什么工匠精神“足以為成功鋪就通天大道” 作者為何要提倡“人人成為工匠精神的踐行者” 【拓,總結延伸】歷史上的能工巧匠:魯班:史書記載魯班曾經用竹子做成一只木鳥,能夠借助風力飛向高空,三天不落地,在當時引起很大震動。還有一種傳說說是魯班曾制成機動的木車,這輛木車由“木人”駕駛,裝有各種機關,能夠在路上自動行走,一直到漢代還在流傳。李春:隋代造橋匠師,建造了舉世聞名的趙州橋。存世1500多年、結構奇特、造型美觀的趙州橋,凝聚了李春的汗水和心血。李春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第一位橋梁專家。當代的能工巧匠:徐立平:從1987年參加工作,徐立平一直從事極其危險的航天發動機固體動力燃料藥面微整形工作,被稱為“雕刻火藥的大國工匠”。給發動機藥面進行微整形工序特殊,迄今為止再精密的機器都無法完全替代人工。經過多年實驗,他終于研發出一套半自動整形專用刀具“立平刀”,也首次在國內實現和改進了數控機床在推進劑藥面整形工序中的應用,使工作效率、操作可靠性大幅提升。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辭:每一次刀落,都能聽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藥上微雕,不能有毫發之差。這是千鈞所系的一發,戰略導彈,載人航天,每一件大國利器,都離不開你。就像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鍛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國工匠。1、你認為“工匠精神”的現實意義是什么?2、國人在關注“工匠精神” ,時代呼喚“工匠精神”的回歸。你覺得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更好地回歸“工匠精神”?【素材積累】工匠精神與時代要求工匠精神在我國源遠流長,戰國時期的《莊子》便記載了游刃有余的“庖丁解牛”,庖丁是一位技藝高超的廚師,他不厭其煩地練習宰牛,并將宰牛做到了極致,同時也對自己的手藝懷有一種絕對的自信,這便是早期的一種工匠精神。“庖丁解牛”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因為它蘊含的工匠精神讓我們為之動容。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生產力的提高,我們的科技、手工藝都有了很大的發展,一些與現代生活不相適應的老手藝逐漸被機械化生產所替代,但工匠精神永不過時。當前,我國正處在從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邁進的關鍵時期,培育和弘揚嚴謹認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對于建設制造強國具有重要意義。而只有對新時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達成共識,才能樹匠心育匠人,為推進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從古到今,工匠是我們生活中看似平凡但卻很重要的職業。古代有魯班制作的鋸,諸葛亮的木牛流馬。他們用精湛的技藝不僅為老百姓帶來便利,也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現代的中國,一些與現代生活不相適應的老手藝、老工匠雖然逐漸淡出日常生活,但工匠的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精雕細琢、開拓進取精神永不過時。只有充分發揚工匠精神,培養大批高素質的大國工匠,才能打造高質量的產品,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推動中國制造走出去。(三)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氣質,我們的時代將以怎樣的面貌被歷史書寫,取決于我們每個人的表現。工匠精神是手藝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們的生命尊嚴所在;是企業的金色名片,亦是社會品格、國家形象的榮耀寫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為旨歸,卻足以為成功鋪就通天大道。新時代的工匠精神新時代的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主要包括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協作共進的團隊精神、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這四個方面的內容。其中,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是根本,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是核心,協作共進的團隊精神是要義,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是靈魂。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愛崗敬業,是愛崗和敬業的合稱,二者互為表里,相輔相成。愛崗是敬業的基礎,而敬業是愛崗的升華。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顧名思義,精益求精,是指一件產品或一份工作,本來做得很好了,很不錯了,但還不滿足,還要做得更好,達到極致。“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協作共進的團隊精神。如果說“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是傳統的工匠精神的內涵,那么,“協作共進的團隊精神”則主要體現于新時代的工匠精神之中。“協作共進的團隊精神”是現代工匠精神的要義。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和“協作共進的團隊精神”一樣,“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也是新時代工匠精神的內涵之一,并且是新時代工匠精神的靈魂。傳統的工匠精神強調的是繼承,祖傳父、父傳子、子傳孫,是傳統工匠傳承的一種主要方式,而新時代的工匠精神強調的則是在繼承基礎上的創新。無論從事什么勞動,只要具有“擇一事終一生”的執著專注、“干一行鉆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絲不茍、“千萬錘成一器”的卓越追求,就能以勤學長知識、以苦練精技術、以創新求突破,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業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