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風箏 學習領域 造型·表現 時間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欣賞風箏的造型特點,理解對稱特征事物在生活中的應用。掌握飛行物體的基本常識,體驗放飛活動的樂趣。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表現能力。通過學習,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感受民間藝術獨特的魅力。第 一 課 時 教具準備 師:范畫、照片 生:課本、畫紙、水彩筆、油畫棒、風箏、圖片教學重點 了解風箏的特征,理解對稱特征事物在生活中的應用。教學難點 把放風箏時的場景、氣氛和感受的親身體驗加以表現。教 學 內 容 及 教 學 過 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教學新課 1、導入新課:提問:你玩過風箏嗎?都玩過哪些風箏? 2、欣賞多種風箏。了解左右對稱的特征:教學生如何玩風箏,從風箏結構與放飛的關系,讓學生了解風箏能平衡飛在空中的起碼條件就是左右對稱。同時欣賞課本中的風箏,引導學生感受風箏美,它不僅是對生活中動植物等的摹仿,更是對生活中事物的提煉、美化。 3、展示風箏的照片,直觀體會風箏的多種樣式。通過對風箏實物的觀察和觸摸,感受形象逼真、色彩艷麗的風箏。 4、放映錄像,觀看風箏的藝術節的錄像。 5、把自己放飛的場景或是錄像中的映象最深的畫面表現出來。 二、交流討論1、風箏的特點。2、傳統風箏常用的圖案及特點意義。3、風箏的種類:小結:風箏有軟翅、硬翅、串式、立式和異形等分類。4、風箏的制作步驟:三、演示示范 教師講解風箏制作步驟并演示制作步驟:扎架子,糊紙面,拴好風箏提線,繪圖案,并在風箏尾部粘上紙條,增加飛行的穩定性。四、創作表現1、作業要求:按書中介紹的步驟,與同學合作制作一個風箏,并嘗試放飛一下。2、注意:扎穩骨架、糊紙平整、圖案裝飾性強。3、巡回指導,引導小組互助,邊協助邊制作。 學生欣賞,談談自己放風箏的經歷。1、小組討論。2、學生討論。3、學生討論并歸納總結。小組討論歸納。學生學習風箏制作步驟。各組分工合作,按要求制作 欣賞多種風箏,了解左右對稱的特征:教學生如何玩風箏,從風箏結構與放飛的關系,讓學生了解風箏能平衡飛在空中的起碼條件就是左右對稱。運用學生已有的經驗,回憶和體會放風箏的情景,用繪畫的形式表現放風箏的內心感受。生生互評、取長補短、修改畫面。 第 二 課 時教學重點 了解風箏的特征,理解對稱特征事物在生活中的應用。教學難點 把放風箏時的場景、氣氛和感受的親身體驗加以表現。教 學 內 容 及 教 學 過 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繼續制作二、延伸活動 介紹知識 風箏的簡史: 風箏被世界公認為人類最早的飛行器,它發明于中國,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中國從唐朝開始,風箏逐漸變成玩具。到了晚唐,風箏上已有用絲條或竹笛做成的響器,風吹聲鳴,因而有了“風箏”的名字。從唐代開始,中國風箏向世界流傳,先是朝鮮、日本、馬來西亞等國家,然后傳到歐洲和美洲等地。在歐洲產業革命形勢的影響下,中國的玩具風箏在那里向著飛行器發展,經過英國的凱利,澳大利亞的哈格瑞夫和德國的李林達爾等人的努力,最后在美國由萊特兄弟造成了最早的能載人成功飛行的飛機。因此,在美國華盛頓宇航博物館的大廳里掛著一只中國風箏,在它邊上寫著:“人類最早的飛行器是中國的風箏和火箭。” 欣賞 讓我們來欣賞一些優秀的風箏作品。 學生欣賞。學生了解風箏的分類:串式類, 代表作品為龍頭蜈蚣風箏。 硬翅類,以濰坊楊家埠風箏為代表。 軟翅類,此類風箏多表現飛鳥、昆蟲、金魚等內容。 板子類,代表作品為八卦風箏。 立體類,內容多為宮燈、花瓶、飛機。 理解作為玩具的中國風箏在飛機發展史中的重要作用,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美 術 教 學 設 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