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預習篇】 2024年七年級生物下冊 7.3 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計劃 導學案 (學生版+教師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預習篇】 2024年七年級生物下冊 7.3 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計劃 導學案 (學生版+教師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七年級生物下冊 預習篇
7.3 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計劃
建設和維護良好的生態環境,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1.可持續發展:
(1)含義:既滿足當代人需求,又不對后代人的需求構成威脅的發展。
(2)物質基礎:資源。
(3)關鍵: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使可再生資源能保持其再生能力,非可再生資源不
致過度消耗并得到補充。
2.當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矛盾時,我們應采取何種措施
當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矛盾時,應先保護環境,經濟發展讓步于環境保護。
1.霧霾天氣是一種大氣污染狀態,霧霾是對大氣中各種懸浮顆粒物含量超標的籠統表述,尤其是PM2.5(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穎粒物),嚴重危害人們的健康。下列各項中屬于減少空氣中霧霾等污染的有效措施是(  )
A.大力興建化工廠 B.鼓勵購買私家車
C.直接焚燒生活垃圾 D.積極種草植樹
【答案】D
【分析】污染空氣的物質主要有兩種:有害氣體和粉塵。霧霾的源頭多種多樣,比如汽車尾氣、工業排放、建筑揚塵、垃圾焚燒,甚至火山噴發等等。減少空氣中霧霾等污染的措施主要有減少排放污染物和植樹種草等。
【詳解】A.大力興建化工廠會排放工業廢氣污染空氣,不利于對霧霾的治理,A不符合題意。
B.私家燃油車排出的尾氣也是形成霧霾的原因之一,故鼓勵購買私家車不利于對霧霾的治理,B不符合題意。
C.直接焚燒生活垃圾會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和煙霧,污染空氣,C不符合題意。
D.植物有吸附和吸收各種有害污染物的功能,可以減少空氣中霧霾等污染,因此積極種草植樹是減少空氣中霧霾等污染的有效措施,D符合題意。
故選D。
2.我國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即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消耗之間達到平衡。下列做法不利于實現“碳中和”的是(  )
A.綠色出行,低碳生活 B.植樹造林,綠化祖國
C.興建燃煤火力發電廠 D.垃圾分類,合理利用
【答案】C
【分析】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時間內,通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與增加二氧化碳吸收量的方式,使得人類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凈排放量為零,從而實現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的穩定,進而減緩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
【詳解】A.通過選擇步行、騎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低碳出行方式,以及節能節水、減少廢棄物產生等生活習慣,來降低個人和家庭的碳排放量,有助于實現碳中和,A正確。
B.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可以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釋放出氧氣,因此大規模植樹造林能夠抵消一部分人類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對實現碳中和有積極貢獻,B正確。
C.新建燃煤火力發電廠會進一步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這明顯與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背道而馳,不利于實現碳中和,C錯誤。
D.垃圾分類有利于資源回收再利用,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和新的物質生產過程中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可見,垃圾分類對實現碳中和有一定的積極作用,D正確。
故選C。
3.生活垃圾分為廚余垃圾、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等。為解決生活垃圾處理問題,可采取垃圾分類并進行無害化處理。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廚余垃圾堆肥過程中加入相應微生物可加快分解速度
B.以紙質代替塑料包裝的主要原因是前者易被分解者分解
C.可回收垃圾回收處理實現了廢物資源化和物質的循環利用
D.為促進光合作用進行,可焚燒垃圾增加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答案】D
【分析】垃圾分類一般是指按一定規定或標準將垃圾分類儲存、投放和搬運,從而轉變成公共資源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垃圾分類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減少垃圾處理量和處理設備的使用,降低處理成本,減少土地資源的消耗,具有社會、經濟、生態等幾方面的效益。
【詳解】A.廚余垃圾的主要成分是有機物,加入細菌、真菌等相應微生物,可加快分解廚余垃圾,A 正確。
B.塑料不易被分解,形成產生“白色”污染,以紙質包裝代替塑料包裝的原因是紙質包裝更易被分解者分解,產生的污染小,B 正確。
C.將垃圾中的塑料分選出來,塑料造粒后循環再利用;將垃圾中的金屬分選出來,冶煉后循環再利用;將垃圾中的紙、木制品分選出來,造紙后循環再利用;將垃圾中的有機物(餐廚垃圾等)分選出來,可以制成肥料再利用,可見,垃圾回收處理實現了廢物資源化和物質的循環利用,C 正確。
D.垃圾若被大量焚燒會引起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加,從而導致溫室效應加劇,D 錯誤。
故選D。
4.第五屆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大會將于2025年在我國舉辦。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護生物圈的是(  )
A.垃圾分類,變廢為寶
B.使用節能燈等節能家電
C.大量施用農藥防治害蟲
D.退耕還林、還草
【答案】C
【分析】保護環境從你我做起,從日常生活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例如:植樹造林可以改善氣候、涵養水源、防風固沙、制止水土流失;退耕還林還草可以增加植被面積;使用電子賀卡可以減少對森林資源的破壞;防治水污染;節約一滴水;綠色出行;不亂拋垃圾等。
【詳解】A.全面推廣垃圾分類回收既能節約資源,又能保護環境,變廢為寶,利于保護生物圈,A正確。
B.使用節能燈等節能家電,可節約資源,利于保護生物圈,B正確。
C.大量施用農藥防治害蟲的同時,會造成農藥殘留或深入地下水,對水源也造成污染,不利于保護生物圈,C錯誤。
D.退耕還林、還草是指將原本用于農業生產的土地重新轉化為森林或草地,以增加生物棲息地和改善生態環境。這種措施可以為生物構建更多更好的生存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D正確。
故選C。
5.某地鼠害嚴重,人們采取各種措施捕捉老鼠,但效果均不明顯。從生態學的角度考慮,防治鼠害可采取的最佳措施是( )
A.禁止捕殺蛇、貓頭鷹等鼠類天敵 B.經常發動群眾四處圍捕老鼠
C.大量投放劇毒滅鼠藥,把老鼠毒死 D.保護好糧倉,使老鼠斷糧
【答案】A
【分析】本題考查消除鼠害的措施,注意措施應該科學,對環境損害小利于可持續發展。
【詳解】A.生態滅鼠,禁止捕殺蛇、貓頭鷹等鼠類天敵即可滅鼠,又保護態環境,A正確。
B.人人參與,捕捉老鼠雖然可行,但效率低,不是最科學辦法,B錯誤。
C.大量投放鼠藥,把老鼠全部毒死,易造成環境污染,也可誤殺其他生物,C錯誤。
D.保護好糧倉,但老鼠并不僅僅以糧食為食,不符合客觀實際情況,D錯誤。
故選A。
6.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園。愛護生物、保護生物圈是現代公民的基本素養和行為準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決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下列措施不符合此理念的是(  )
A.要愛護植被,綠色植物可以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B.禁止亂捕濫殺,動物能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C.提倡垃圾分類,廚余垃圾經發酵技術處理可以變成優質肥料
D.應大力引進外來物種,增加我國生物種類的多樣性
【答案】D
【分析】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環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壞其它生物的生存環境,從目前看,大多活動都是破壞性的。
【詳解】A.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產生氧氣,維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故A不符合題意。
B.我國是世界上野生動物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野生動物是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一環,動物能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禁止人們對動物亂捕濫殺,故B不符合題意。
C.實行廚余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如廚余垃圾經發酵技術處理可以變成優質肥料,這不僅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而且有助于資源高效利用,故C不符合題意。
D.法律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準,不得擅自引進、釋放或者丟棄外來物種。外來入侵物種有可能造成經濟損失,其中直接經濟損失包括對農業、林業生產造成的危害,比如稻水象甲、豚草、毒麥、假高粱等入侵到農田,造成農作物的減產、產品質量降低,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7.2023年10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省九江市考察了長江國家文化公園九江城區段,了解了長江岸線的生態修復情況。生態修復需要對生態系統停止人為干擾。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生態修復的是( )
A.使用一次性筷子
B.退耕還林
C.保護野生動物
D.使用不含磷的洗衣粉
【答案】A
【分析】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我們要從各個方面注意環境保護.保護環境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應該從平時的點滴做起,如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等。
【詳解】A.使用一次性木質筷子會直接導致大量樹木及森林的砍伐,破壞生態平衡,故A符合題意。
B.“退耕還林”能加大植被面積,改善生態環境,促進人類的健康和諧發展,故B不符合題意。
C.全面禁捕、禁食野生動物,保護野生動物,維護生態平衡,從而利于生態修復,故C不符合題意。
D.由于磷元素是植物的營養元素,如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會造成水體的富營養化,不利于生態修復,故應推廣使用無磷洗衣粉,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8.2023年6月5日是第50個世界環境日,口號是“減塑撿塑”。中國主題:“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世界環境日的意義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狀況和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危害。下列與環境保護相符合的是( )
①坐“的士”替代坐公交出行 ②騎自行車或者步行上學 ③隨時焚燒生活垃圾,減少處理費用
④大量植樹造林,禁止亂砍濫伐 ⑤節約紙張,隨手關燈 ⑥建立自然保護區
A.②④⑤⑥ B.①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答案】A
【分析】保護環境從你我做起,從日常生活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例如:植樹造林可以改善氣候、涵養水源、防風固沙、制止水土流失;使用電子賀卡可以減少對森林資源的破壞;防治水污染;節約一滴水;綠色出行;不亂拋垃圾;不做任何有礙保護環境的事等。
【詳解】①坐“的士”替代坐公交出行,會排放更多的尾氣,不符合題意; ②騎自行車或者步行上學,會減少尾氣的排放,符合題意; ③隨時焚燒生活垃圾,會污染空氣,不符合題意; ④大量植樹造林,禁止亂砍濫伐,屬于保護環境的措施,能凈化空氣,符合題意; ⑤節約紙張,隨手關燈,會節約能源,符合題意; ⑥建立自然保護區,屬于保護生物多樣性,符合題意,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9.為了更好地合理利用魚類資源.我們應該(  )
A.不在禁漁期和禁漁區進行捕撈
B.堅持以養殖為主,積極發展漁業生產技術
C.不用禁漁工具進行捕撈,不能用炸魚、毒魚、電魚等方法捕魚
D.以上三項都對
【答案】D
【分析】保護海洋魚類資源是可再生資源,如果我們人類不加以保護就會消失的,要合理開發利用。國家采取漁業政策保護,教導民眾執行;國家制定法律規則,實行定期捕魚,還要實行定期限令禁止出海捕魚;在魚類繁殖期間停止捕魚同時加大魚類繁殖力;國家也可以對飼養魚類有成效的人實施獎勵,鼓勵其投資魚類繁殖產業如規定。如規定魚類準許捕撈的尺寸,規定漁網網眼大小的規格,是為了限制捕撈幼魚,等到幼魚長大再捕撈提高魚類的產量。
【詳解】雖然我國有豐富的海洋魚類資源,但現在和以前相比較,魚類資源受到了很大的破壞。所以我國已在1986年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其中規定了“不得在禁漁區和禁漁期內進行捕撈,不得使用禁用漁具、捕撈方法和小于規定最小網目尺寸的網具進行捕撈。”這些措施可比較有效地保護產卵期間的親魚和肥育期間的幼苗,還規定了“國家對漁業生產實行以養殖為主”,將漁業發展的重心從捕撈業轉移到養殖業上。可見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
故選D。
10.下列人類活動符合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是(  )
A.到南極海域瘋狂獵殺鯨魚
B.大規模砍伐熱帶雨林
C.大規模無節制開墾熱帶草原
D.利用風力發電提供電力
【答案】D
【分析】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之一,指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
【詳解】A.到南極海域瘋狂獵殺鯨魚會破壞南極海域的生態平衡,不利于可持續發展,A錯誤。
B.熱帶雨林在保持水土、涵養水源、調節氣候、凈化空氣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而且熱帶雨林是許多動物的棲息地,大規模砍伐熱帶雨林會破壞當地環境,同時使很多動物失去家園,不利于可持續發展,B錯誤。
C.無節制開墾熱帶草原會加速草場退化,土地沙漠化,破壞生態環境,C錯誤。
D.風能是一種清潔無公害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風力發電非常環保,且風能蘊量巨大,符合可持續發展思想,D正確。
故選D。
11.202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向世界做出鄭重承諾:“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通過節能減排和吸收二氧化碳,抵消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如圖所示,圖甲是生態系統的碳循環示意圖,其中A~D代表生物圈內的生物,序號①~③表示生物的某些生理過程;圖乙為全球和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統計情況,請據圖回答問題。
(1)圖甲中表示植物的是 (填字母)。
(2)圖甲的生理過程中能增加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的有 (填序號)。
(3)由圖甲可知,碳元素是通過生理過程 (填序號)由無機環境進入生物體的。
(4)生物圈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濃度處于相對平衡狀態,簡稱碳—氧平衡。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燒為人類提供了能源,同時也增加了 的排放。
(5)由圖乙可以看出,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從1963年至2019年均在逐年 (填“增長”或“下降”),我國2019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與2011年基本持平,這得益于一方面國家出臺政策保護植被,并大力植樹造林,利用植物進行 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另一方面大力發展和開發清潔能源來替代化石燃料,節能減排。作為中學生的你,能為我國實現“碳中和”采取的具體措施有 。
【答案】(1)B
(2)①③
(3)②
(4)二氧化碳/ CO2
(5) 增長 光合 節約用紙、節約用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減少使用一次性筷子等(合理即可)
【分析】圖甲中A是細菌、真菌(分解者)、B是植物(生產者)、C和D是動物(消費者)。①表示分解作用、②表示光合作用、③表示呼吸作用、④表示化石燃料燃燒釋放二氧化碳。
【詳解】(1) 植物能通過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同時植物的呼吸作用會產生二氧化碳,因此,圖甲中表示植物的是B。
(2) 圖甲中①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產生二氧化碳,③表示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故圖甲的生理過程中能增加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的有①③。
(3)由圖甲可知,②表示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故圖甲中碳元素是通過生理過程②由無機環境進入生物體的。
(4) 生物圈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濃度處于相對平衡狀態,簡稱碳—氧平衡。由圖可知,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燒為人類提供了能源,同時也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5) 由圖乙可知,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從1963年至2019年均在逐年增長,我國2019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與2011年基本持平。這得益于一方面國家出臺政策保護植被,并大力植樹造林,利用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要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實現“碳中和”,可采取的具體措施有:節約用紙、節約用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減少使用一次性筷子等。
12.在“互聯網+新農業應用”中,農民通過控制系統對大棚內的溫度、水分、二氧化碳等實時監控,為農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長環境。圖一是大棚內甲、乙兩種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與光照強度的關系曲線圖,1~6表示葉綠體、線粒體吸收或釋放氣體的過程。回答下列問題。

(1)大棚中安裝土壤溫濕度傳感器可檢測土壤中的含水量,實現農作物的自動灌溉。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2)圖一中,當光照強度為f時,甲植物的葉肉細胞內發生的生理過程對應的是圖二中的 過程(填數字)。若不考慮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影響,此光照強度下,甲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 (填“多于”、“等于”或“少于”)乙植物。
(3)圖二6表示 氣體,實驗中檢測該氣體的產生使用的試劑是 。
(4)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請你為臨沂市的綠水青山建設獻計獻策,寫出一條切實可行的措施與大家分享 。
【答案】(1)蒸騰作用
(2) 1、2、5、6 多于
(3) 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
(4)積極植樹造林(合理即可)
【分析】圖一中,a、b光照強度是0,二氧化碳吸收量是負值,表明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cd二氧化碳吸收量是0,表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e點植物甲、植物乙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表明二者凈光合速率相等。
圖二中1表示氧氣,2表示二氧化碳,3表示二氧化碳,4表示氧氣,5表示氧氣,6表示二氧化碳。
【詳解】(1)植物體通過根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會經過根、莖、葉中的導管運輸到達植物各處,只有約1%被植物體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過蒸騰作用以水蒸氣的形式,從葉片的氣孔散發到大氣中去了。所以,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騰作用。
(2)從圖一中看出,光照強度為d時,植物甲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比植物乙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小,表明植物甲的呼吸作用強度多于植物乙的呼吸作用強度。當光照強度為f時,植物甲和植物乙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表明植物甲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與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釋放量的差等于植物乙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與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釋放量的差;因此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全部用于光合作用,且光合作用還需要從外界環境中吸收二氧化碳,對應的是圖二中的1、2、5、6過程。因此“若不考慮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影響,則當光照強度為f時,單位時間內”,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是植物甲多于植物乙。
(3)葉綠體中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線粒體中進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因此圖二中5是氧氣,6是二氧化碳。實驗中常用澄清的石灰水來檢測二氧化碳,將6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則證明6氣體是二氧化碳。
(4)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會吸收由于燃料燃燒等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這樣可以使大氣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含量相對平衡,積極植樹造林是有效的措施之一。
13.如圖是某同學拍下的身邊的景色,請據圖回答相關問題。
(1)根據所處的環境,該生態系統屬于 其中的生產者有 (至少寫出兩種)等。
(2)黑水雞在生態系統中扮演消費者的角色,不能自己制造 ,通過吃水生植物,捕食水生軟體動物等獲得食物和 。
(3)蘆葦中空的莖有利于其在水中生長,這體現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是 。
(4)生活垃圾會影響水質,作為青少年我們可以為保護生態環境做什么? 。
【答案】(1) 淡水生態系統 蘆葦、柳樹、水草等
(2) 有機物 能量
(3)生物適應環境
(4)增強環保意識,落實環保行動;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如不亂丟垃圾,垃圾分類投放;愛護花草樹木,積極參加義務植樹,踐行低碳生活,盡量步行或騎自行車等。
【分析】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生態系統;生態系統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綠色植物)、消費者(動物)和分解者(細菌、真菌)。
【詳解】(1)淡水生態系統是指由淡水生物群落及淡水水域相互作用所構成的生態系統,分為靜水的和流動水的兩種類型;前者指淡水湖泊、池塘和水庫等;后者指河流、溪流和水渠等;故題中為淡水生態系統。生產者主要指綠色植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質和能量,圖中的生產者由蘆葦、柳樹、水草等。
(2)黑水雞是消費者,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機物,它們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通過吃水生植物,捕食水生軟體動物等獲得食物和能量。
(3) 生物體的形態結構總是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生物必須適應環境才能生存;蘆葦中空的莖有利于其在水中生長,這體現了生物適應環境。
(4)生活垃圾會影響水質,作為青少年我們應:增強環保意識,落實環保行動;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如不亂丟垃圾,垃圾分類投放;愛護花草樹木,積極參加義務植樹,踐行低碳生活,盡量步行或騎自行車等。
14.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我國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國家戰略,我國沿海地區利用海洋資源發展的“藻-貝”養殖模式在這方面做出了積極探索。

(1)在上圖中,貝類獲得的能量最終來源是 。
(2)寫出圖中最長的一條食物鏈 。
(3)該養殖模式可以降低表層海水二氧化碳濃度,其原因是:①該生態系統的生產者通過 作用,把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合成為有機物;②貝類利用碳酸鹽構建貝殼,貝殼的主要成分不是有機物,所以基本不會被海洋中的微生物分解,從而 (填“促進”或“抑制”)了碳的循環。此種模式在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助力實現“碳中和”。
(4)作為一名中學生,為實現“碳中和”你應該怎么做? (寫出一條即可)。
【答案】(1)太陽能/光能
(2)浮游植物→浮游動物→貝類
(3) 光合 抑制
(4)綠色出行/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多植樹種草等
【分析】1.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進行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根本來源是綠色植物固定的太陽能。2.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高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箭頭指向捕食者。3.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
【詳解】(1)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進行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根本來源是綠色植物固定的太陽能,因此,在圖中,貝類獲得的能量最終來源是太陽能。
(2)圖中的食物鏈有:浮游植物→浮游動物→貝類;海帶→貝類,最長的一條食物鏈:浮游植物→浮游動物→貝類。
(3)該養殖模式可以降低表層海水二氧化碳濃度,其原因是:①該生態系統的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把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合成為有機物;②貝類利用碳酸鹽構建貝殼,貝殼的主要成分不是有機物,所以基本不會被海洋中的微生物分解,從而抑制了碳的循環。此種模式在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助力實現“碳中和”。
(4)為實現“碳中和”我們應該:綠色出行、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多植樹種草等。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七年級生物下冊 預習篇
7.3 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計劃
建設和維護良好的生態環境,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1.可持續發展:
(1)含義:既滿足當代人需求,又不對后代人的需求構成威脅的發展。
(2)物質基礎:資源。
(3)關鍵: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使可再生資源能保持其再生能力,非可再生資源不
致過度消耗并得到補充。
2.當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矛盾時,我們應采取何種措施
當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矛盾時,應先保護環境,經濟發展讓步于環境保護。
1.霧霾天氣是一種大氣污染狀態,霧霾是對大氣中各種懸浮顆粒物含量超標的籠統表述,尤其是PM2.5(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穎粒物),嚴重危害人們的健康。下列各項中屬于減少空氣中霧霾等污染的有效措施是(  )
A.大力興建化工廠 B.鼓勵購買私家車
C.直接焚燒生活垃圾 D.積極種草植樹
2.我國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即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消耗之間達到平衡。下列做法不利于實現“碳中和”的是(  )
A.綠色出行,低碳生活 B.植樹造林,綠化祖國
C.興建燃煤火力發電廠 D.垃圾分類,合理利用
3.生活垃圾分為廚余垃圾、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等。為解決生活垃圾處理問題,可采取垃圾分類并進行無害化處理。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廚余垃圾堆肥過程中加入相應微生物可加快分解速度
B.以紙質代替塑料包裝的主要原因是前者易被分解者分解
C.可回收垃圾回收處理實現了廢物資源化和物質的循環利用
D.為促進光合作用進行,可焚燒垃圾增加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4.第五屆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大會將于2025年在我國舉辦。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護生物圈的是(  )
A.垃圾分類,變廢為寶
B.使用節能燈等節能家電
C.大量施用農藥防治害蟲
D.退耕還林、還草
5.某地鼠害嚴重,人們采取各種措施捕捉老鼠,但效果均不明顯。從生態學的角度考慮,防治鼠害可采取的最佳措施是( )
A.禁止捕殺蛇、貓頭鷹等鼠類天敵 B.經常發動群眾四處圍捕老鼠
C.大量投放劇毒滅鼠藥,把老鼠毒死 D.保護好糧倉,使老鼠斷糧
6.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園。愛護生物、保護生物圈是現代公民的基本素養和行為準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決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下列措施不符合此理念的是(  )
A.要愛護植被,綠色植物可以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B.禁止亂捕濫殺,動物能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C.提倡垃圾分類,廚余垃圾經發酵技術處理可以變成優質肥料
D.應大力引進外來物種,增加我國生物種類的多樣性
7.2023年10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省九江市考察了長江國家文化公園九江城區段,了解了長江岸線的生態修復情況。生態修復需要對生態系統停止人為干擾。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生態修復的是( )
A.使用一次性筷子
B.退耕還林
C.保護野生動物
D.使用不含磷的洗衣粉
8.2023年6月5日是第50個世界環境日,口號是“減塑撿塑”。中國主題:“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世界環境日的意義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狀況和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危害。下列與環境保護相符合的是( )
①坐“的士”替代坐公交出行 ②騎自行車或者步行上學 ③隨時焚燒生活垃圾,減少處理費用
④大量植樹造林,禁止亂砍濫伐 ⑤節約紙張,隨手關燈 ⑥建立自然保護區
A.②④⑤⑥ B.①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9.為了更好地合理利用魚類資源.我們應該(  )
A.不在禁漁期和禁漁區進行捕撈
B.堅持以養殖為主,積極發展漁業生產技術
C.不用禁漁工具進行捕撈,不能用炸魚、毒魚、電魚等方法捕魚
D.以上三項都對
10.下列人類活動符合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是(  )
A.到南極海域瘋狂獵殺鯨魚
B.大規模砍伐熱帶雨林
C.大規模無節制開墾熱帶草原
D.利用風力發電提供電力
11.202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向世界做出鄭重承諾:“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通過節能減排和吸收二氧化碳,抵消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如圖所示,圖甲是生態系統的碳循環示意圖,其中A~D代表生物圈內的生物,序號①~③表示生物的某些生理過程;圖乙為全球和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統計情況,請據圖回答問題。
(1)圖甲中表示植物的是 (填字母)。
(2)圖甲的生理過程中能增加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的有 (填序號)。
(3)由圖甲可知,碳元素是通過生理過程 (填序號)由無機環境進入生物體的。
(4)生物圈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濃度處于相對平衡狀態,簡稱碳—氧平衡。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燒為人類提供了能源,同時也增加了 的排放。
(5)由圖乙可以看出,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從1963年至2019年均在逐年 (填“增長”或“下降”),我國2019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與2011年基本持平,這得益于一方面國家出臺政策保護植被,并大力植樹造林,利用植物進行 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另一方面大力發展和開發清潔能源來替代化石燃料,節能減排。作為中學生的你,能為我國實現“碳中和”采取的具體措施有 。
12.在“互聯網+新農業應用”中,農民通過控制系統對大棚內的溫度、水分、二氧化碳等實時監控,為農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長環境。圖一是大棚內甲、乙兩種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與光照強度的關系曲線圖,1~6表示葉綠體、線粒體吸收或釋放氣體的過程。回答下列問題。

(1)大棚中安裝土壤溫濕度傳感器可檢測土壤中的含水量,實現農作物的自動灌溉。根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2)圖一中,當光照強度為f時,甲植物的葉肉細胞內發生的生理過程對應的是圖二中的 過程(填數字)。若不考慮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影響,此光照強度下,甲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 (填“多于”、“等于”或“少于”)乙植物。
(3)圖二6表示 氣體,實驗中檢測該氣體的產生使用的試劑是 。
(4)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請你為臨沂市的綠水青山建設獻計獻策,寫出一條切實可行的措施與大家分享 。
13.如圖是某同學拍下的身邊的景色,請據圖回答相關問題。
(1)根據所處的環境,該生態系統屬于 其中的生產者有 (至少寫出兩種)等。
(2)黑水雞在生態系統中扮演消費者的角色,不能自己制造 ,通過吃水生植物,捕食水生軟體動物等獲得食物和 。
(3)蘆葦中空的莖有利于其在水中生長,這體現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是 。
(4)生活垃圾會影響水質,作為青少年我們可以為保護生態環境做什么? 。
14.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我國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國家戰略,我國沿海地區利用海洋資源發展的“藻-貝”養殖模式在這方面做出了積極探索。

(1)在上圖中,貝類獲得的能量最終來源是 。
(2)寫出圖中最長的一條食物鏈 。
(3)該養殖模式可以降低表層海水二氧化碳濃度,其原因是:①該生態系統的生產者通過 作用,把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合成為有機物;②貝類利用碳酸鹽構建貝殼,貝殼的主要成分不是有機物,所以基本不會被海洋中的微生物分解,從而 (填“促進”或“抑制”)了碳的循環。此種模式在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助力實現“碳中和”。
(4)作為一名中學生,為實現“碳中和”你應該怎么做? (寫出一條即可)。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枣强县| 宜州市| 余干县| 左权县| 体育| 临朐县| 承德市| 怀来县| 吉首市| 莆田市| 射阳县| 丽江市| 镇沅| 岳池县| 金山区| 天峨县| 麦盖提县| 皮山县| 县级市| 石泉县| 桦甸市| 汤阴县| 菏泽市| 德阳市| 六枝特区| 台安县| 宿松县| 乐平市| 色达县| 东兰县| 海林市| 威宁| 阳江市| 娄烦县| 武陟县| 凤翔县| 海晏县| 道真| 庆城县| 拜城县| 石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