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七年級生物下冊 預習篇5.人體內廢物的排出1.排泄 (1)概念:人體將體內物質分解時產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分和無機鹽等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叫排泄。(2)途徑:①皮膚: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無機鹽、尿素等。②呼吸系統:以氣體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等。③泌尿系統: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無機鹽、尿素等。(3)區別于:排遺:食物消化后的殘渣形成的糞便排出體外的過程。2.泌尿系統的組成腎臟:形成尿的場所輸尿管:輸送尿液膀胱:暫時貯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腎臟位于人體腹腔后壁脊柱的兩側,左右各一個,每個腎臟由100多萬個腎單位構成,腎單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單位。腎單位的結構與功能:腎小球:由入球小動脈分出的數十條毛細血管彎曲盤繞而成,另一端匯集成出球小動脈。腎小囊:腎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內、外兩層,內層緊貼腎小球,外層與腎小管相連。腎小管:腎小囊內外兩層之間的囊腔與腎小管相通。3.尿的形成(1)腎小球、腎小囊壁的過濾作用:腎小球和腎小囊壁過濾血液,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以外的血漿成分都可以過濾,在腎小囊中形成原尿。(2)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被重吸收進入包繞在腎小管外面的毛細血管中(進入血液循環),剩下的形成尿液。(3)尿路和血路:血路:腎動脈→入球小動脈(動脈血)→腎小球毛細血管(動脈血)→出球小動脈(動脈血)→腎小管外毛細血管(動脈血 靜脈血)→腎靜脈(靜脈血)尿路:腎小囊(原尿)→腎小管(重吸收)→收集管→輸尿管→膀胱→尿道4.尿的排出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5.排尿的意義:(1)排出代謝廢物。(2)調節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平衡,維持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3)調節體溫。6.經皮膚排泄:汗腺(外分泌腺,有導管)分泌汗液,主要成分水,還有少量尿素和無機鹽等,汗液蒸發能帶走一部分熱量,因此汗腺還有調節體溫的作用。*區別:血液(包括血細胞和血漿)。血漿(含有各種營養成分和代謝廢物)。原尿(沒有血細胞,不含蛋白質,含有大量的水,無機鹽、尿素等)。尿液(沒有血細胞,不含蛋白質、葡萄糖,主要是水、無機鹽、尿素等1.下列廢物排除人體外的過程不屬于排泄的是( )A.二氧化碳 B.尿素 C.食物殘渣 D.水【答案】C【分析】1.人體內物質分解時產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叫做排泄。2.糞便是由食物消化后的殘渣形成的,它排出體外的過程叫做排遺。【詳解】人體排泄的途徑主要有三條:水和少量的無機鹽、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膚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氣體的形式通過呼吸系統(主要器官是肺)排出;絕大部分水、無機鹽和尿素等廢物以尿的形式通過泌尿系統(主要器官是腎臟)排出。結合分析可知,選項中“食物殘渣”排出人體外的過程不屬于排泄,是排遺,故C正確,ABD錯誤。故選C。2.下列人體器官中,能形成尿液的是( )A.小腸 B.腎臟 C.膀胱 D.輸尿管【答案】B【分析】此題考查的是腎臟的結構和功能,腎臟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詳解】A.小腸是營養物質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A不符合題意。B.當血液流經腎時,腎將多余的水、無機鹽和尿素等從血液中分離出來形成尿液,使血液得到凈化,因此能形成尿液的是腎臟,B符合題意。C.膀胱的作用是貯存尿液,C不符合題意。D.輸尿管將尿液輸送到膀胱,D不符合題意。故選B。3.入球小動脈、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中流出的液體分別是( )A.動脈血、靜脈血、原尿、尿B.動脈血、動脈血、尿、原尿C.動脈血、動脈血、原尿、尿D.動脈血、原尿、血漿、尿【答案】C【分析】腎單位是腎臟的結構和功能單位,腎單位包括腎小體和腎小管。腎小體包括呈球狀的腎小球和呈囊狀包繞在腎小球外面的腎小囊,腎小囊腔與腎小管相通。【詳解】血液由腎動脈進入腎臟,經入球小動脈進入腎小球,再經出球小動脈流出,所以入球小動脈、腎小球、出球小動脈里流的都是動脈血;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經過腎小球過濾到腎小囊中,在腎小囊中形成原尿;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等被腎小管重新吸收進入血液,而剩下的水和無機鹽、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可見,入球小動脈、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中流出的液體分別是:動脈血、動脈血、原尿、尿,故C正確,ABD錯誤。故選C。4.如圖所示的器官分別屬于什么系統?( )A.呼吸系統、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B.循環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呼吸系統C.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循環系統D.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答案】C【分析】圖中從左到右依次為:肺、胃、腎、心臟。【詳解】循環系統由心臟和血管組成;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消化道有口、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組成;泌尿系統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組成;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組成。圖中肺屬于呼吸系統;胃屬于消化系統的器官;心臟屬于循環系統;腎臟屬于泌尿系統,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選C。5.人工腎是一種替代腎臟功能的裝置,常用于治療急性或慢性腎功能衰竭等。中國也在研發人造腎。在醫學上,嘗試用人工膜代替人體器官,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下列結構與人工膜相似的是( )A.細胞膜 B.細胞核 C.液泡 D.葉綠體【答案】A【分析】(1)尿的形成要經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壁的濾過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漿通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經腎小管時, 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2)細胞膜的功能保護,控制物質進出。細胞膜能讓有用的物質進入細胞,有害的物質擋在外面,同時把細胞產生的廢物排到細胞外,植物的細胞膜緊貼細胞壁內側,光學顯微鏡下不易看清。【詳解】A.細胞膜除了具有保護作用以外,還能控制物質進出細胞,與人工膜相似,A正確。B.細胞核中含有遺傳物質,能夠傳遞信息,控制細胞代謝,B錯誤。C.液泡中含有細胞液,有各種味道的物質以及營養物質,如各種蔬果汁中含各種有味道的物質以及豐富的營養物質,就是來自于細胞中液泡的細胞液,C錯誤。D.植物的綠色部分含有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葉綠體中的葉綠素能夠吸收光能.葉綠體可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并將化學能儲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機物中,D錯誤。故選A。6.如圖甲中X表示人體某器官或結構,①②表示血管,箭頭表示血流方向;乙表示血液中某物質①②血管中的含量變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若乙表示二氧化碳的含量變化,則X表示組織細胞B.若乙表示營養物質的含量變化,則X表示小腸C.若乙表示胰島素的含量變化,則X表示胰島D.若乙表示尿素的含量變化,則②處血管是腎靜脈【答案】D【分析】血液流經各器官后,血液中各種成分的一般變化是:(1)當血液流過腎臟后尿素減少,流過其他各器官后,尿素等廢物增加。(2)當血液流過肺后(肺循環)二氧化碳減少,氧氣增加,流過其他各器官后,二氧化碳增加,氧氣減少。(3)當血液流過小腸后營養物質增加,流過其他各器官后,營養物質減少。【詳解】A.當血液流經組織處毛細血管時,血液里的氧氣就擴散到細胞里,細胞里的二氧化碳就擴散到血液中。這樣,血液流經組織細胞后,氧氣含量減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可見,若乙表示二氧化碳的含量變化,則X可表示組織細胞,A正確。B.小腸是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故血液流經小腸后,營養物質會顯著增多。可見,若乙表示營養物質的含量變化,則X表示小腸,B正確。C.胰腺的內分泌部有胰島,是內分泌腺,胰島分泌的是激素是胰島素。因此,血液流經胰島后,血液中的胰島素增多。可見,若乙表示胰島素的含量變化,則X表示胰島,C正確。D.腎臟作為一個排泄器官,要將流經腎臟的血液中的一些代謝廢物形成尿液排出體外,故血液流經腎臟后,血液中的尿素等廢物會減少。所以,若乙表示尿素的含量變化,則②不能是腎靜脈,D錯誤。故選D。7.人體細胞內的有機物在分解時會產生許多廢物,這些物質在體內積聚多了,會對人體有害。因此,及時排出體內的廢物,可以保持人體內環境的穩定。具有兩條及以上排泄途徑的代謝終產物有( )A.尿素、葡萄糖、無機鹽 B.水、尿素、無機鹽C.二氧化碳、水、無機鹽 D.尿素、無機鹽、二氧化碳【答案】B【分析】排泄是指人體內細胞代謝的終產物如水、無機鹽、尿素、二氧化碳等排出體外的過程。排泄有三條途徑: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氣體的形式通過呼吸系統排出;水、無機鹽、尿素等廢物以尿的形式通過泌尿系統排出;水、無機鹽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過皮膚排出。【詳解】A.尿素和無機鹽可以通過排汗和排尿的方式排出,葡萄糖是不代謝廢物,不能排出,A錯誤。B.水、尿素和無機鹽都可以通過排尿和排汗兩種方式排出,水還可以通過呼氣排出,B正確。C.二氧化碳只能通過呼氣方式排出,水可以通過三種方式排出,無機鹽可以通過排汗和排尿排出,C錯誤。D.二氧化碳只能通過呼氣方式排出,無機鹽和尿素可以通過排汗和排尿排出,D錯誤。故選B。8.如圖為三種血管關系的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若b為肺部毛細血管,則a內流的是靜脈血B.若b為腦細胞處毛細血管,則c內血液含氧量增加C.若b為小腸絨毛內的毛細血管,則c內的營養物質比a多D.若b為腎單位處毛細血管,則c內血液中尿素的含量比a少【答案】B【分析】動脈,管壁較厚、彈性大,血流速度快,主要是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各部分;靜脈,管壁較薄、彈性小,血流速度慢,主要是將血液從身體各部分送回到心臟;毛細血管在體內數量很多,分布很廣,其管壁最薄,只有一層扁平上皮細胞構成,管的內徑十分小,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管內血流速度最慢,連通于最小的動脈和靜脈。這些特點便于血液與組織細胞充分地進行物質交換。分析圖示,a是動脈、b是毛細血管、c是靜脈。【詳解】A.血液流經肺泡周圍的毛細血管時,氧氣擴散進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擴散進入肺泡,血液由靜脈血變成動脈血,若b為肺部毛細血管,則a為肺動脈,內流的是靜脈血,c為肺靜脈,內流動脈血,A正確。B.若b為腦細胞處毛細血管,血液中的氧氣會進入腦組織細胞,因此,c靜脈內血液含氧量減少,B錯誤。C.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血液流經小腸的毛細血管時吸收營養物質,營養物質含量增多,若b為小腸絨毛內的毛細血管,則c腸靜脈內的營養物質比a腸動脈多,C正確。D.從腎靜脈中流出的血液尿素的含量就大大減少了,無機鹽的含量也相對減少;由于組織細胞的呼吸作用也消耗了氧氣,產生二氧化碳,因此血液由含氧豐富動脈血變成含氧少靜脈血。若b為腎單位處毛細血管,則c內血液中尿素的含量比a少,D正確。故選B。9.如圖為正常腎單位的結構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④內不含有紅細胞B.⑦內尿素濃度高于④C.①和⑥內流動的都是動脈血D.⑤中的葡萄糖會進入毛細血管中【答案】C【分析】圖中①入球小動脈、②出球小動脈、③腎小球、④腎小囊、⑤腎小管、⑥腎靜脈、⑦集合管。【詳解】A.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質(如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過濾到腎小囊的腔內,形成原尿。因此,④腎小囊內不含有紅細胞,A正確。B.④腎小囊內的液體是原尿,⑦集合管的液體是尿液。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大部分水被腎小管重吸收,因此⑦集合管內尿素濃度高于④腎小囊,B正確。C.①入球小動脈內流有動脈血,⑥腎靜脈內流有的液體是靜脈血,C錯誤。D.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被腎小管壁的上皮細胞重吸收進入包繞在腎小管外面的毛細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沒有被重吸收的物質如一部分水、無機鹽和尿素等則形成了尿液。因此,⑤中的葡萄糖會進入毛細血管中,D正確。故選C。10.流程圖可用來表示連續發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動,下列流程圖中正確的是( )A.胎兒與母體之間的聯系:胎兒→胎盤→臍帶→母體B.某同學吃西瓜時,將一粒西瓜子咽了下去,西瓜子的“旅行路線”是:口腔→咽→氣管→胃→小腸→大腸→肛門C.尿液的形成:血液→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尿液D.呼氣過程:膈肌肋間肌舒張→胸廓縮小→肺縮小→肺內壓降低→氣體出肺【答案】C【分析】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和肛門,小腸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尿的形成包括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過濾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詳解】A.胎兒通過胎盤、臍帶從母體獲得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氧氣,同時胎兒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也是通過胎盤和臍帶經母體排出體外的。胎兒與母體之間的聯系:胎兒→臍帶→胎盤→母體,A錯誤。B.消化道是食物的通道,是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組成,食物經過消化道的順序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B錯誤。C.血液經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壁時血液中的大分子的物質如血細胞、蛋白質外,其余的如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經過過濾形成原尿;然后原尿在經過腎小管時,在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下把全部葡萄糖、部分水還有部分無機鹽重新吸收。那么剩下的水和無機鹽、尿素等就會形成尿液,即血液→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尿液,C正確。D.呼氣時:肋間外肌、膈肌舒張→肋骨下降,膈肌頂部回升→胸腔容積縮小→肺便收縮→導致肺內氣壓增大→肺內氣體排出肺,D錯誤。故選C。11.下圖為尿液的形成過程示意圖,序號表示相關的器官,a、b表示相關生理活動;表中的液體A、B、C分別取自于圖示結構的不同部位,經過化驗得到如下數據。分析數據并回答下列問題。 成分(克/100毫升) 液體A 液體B 液體C蛋白質 7.20 0.00 0.00葡萄糖 0.10 0.10 0.00無機鹽 0.72 0.72 1.40尿素 0.03 0.03 1.80(1)人體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尿的形成連續的,而尿的排出是間歇的,原因是尿液暫時儲存于 中,最后排出體外。(2)尿液的形成離不開a和b表示的生理活動,a表示 ,b表示 。(3)液體B的名稱是 ,是取自圖示結構中的 (填名稱)。(4)如果某人驗尿發現其中有紅細胞、蛋白質等,你估計病變的部位可能是( )A.腎小體 B.腎小囊 C.腎小球 D.腎小管【答案】(1) 腎臟 膀胱(2) 腎小球和腎小囊壁的過濾作用 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3) 原尿 腎小囊(4)C【分析】圖中,①入球小動脈、②腎小球、③出球小動脈、④腎小囊、⑤腎小管、⑥腎靜脈,a表示腎小球和腎小囊壁的過濾作用,b表示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表格中液體A血漿、液體B原尿、液體C尿液。【詳解】(1) 腎臟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個腎臟包括大約100萬個結構和功能單位,叫做腎單位;每個腎單位由腎小體和腎小管組成,腎小體由腎小球和腎小囊組成;尿的形成要經過a腎小球和腎小囊壁的過濾作用和b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兩個連續的過程。尿液的形成是連續的,但是尿液排出卻是間歇的,原因是膀胱能暫時儲存尿液。(2)由(1)知,尿的形成要經過a腎小球和腎小囊壁的過濾作用和b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兩個連續的過程。(3)原尿的成分是:水,無機鹽,葡萄糖,尿素;尿液的成分是:水,無機鹽,尿素;液體B中有葡萄糖但沒有蛋白質,所以是原尿,原尿是經過腎小球的過濾作用到④腎小囊中的。(4)某人尿檢后發現尿液中有紅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發生病變的部位可能是②腎小球,其通透性增大導致血液中的大分子的蛋白質物質通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過濾到腎小囊腔中;故ABD錯誤,C正確。故選C。12.宇航員在太空是如何生活的呢?請結合下面人體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①~⑦表示生理過程,Ⅰ、Ⅱ表示血液類型)分析回答問題:(1)圖中的過程②叫 ,A系統是 。(2)航天員的食品中含有人體必須的六大類營養物質,各類營養物質在人體消化道內不需要經過①過程,直接通過②過程進入A系統的有機物是 。(3)③、④過程是通過 實現的,⑧、⑨過程是通過 實現的。(4)航天員產生的二氧化碳主要是來自組織細胞的 作用對營養物質的分解。血液流經腎臟時,經腎小球的 作用和腎小管的 作用最終形成尿液。(5)圖中能表示航天員體內的排泄途徑的是 (填圖中序號)。Ⅰ與Ⅱ的血液成分相比,氧氣和尿素的含量明顯 。通過⑤過程排出的液體是 ,其成分與尿液的成分類似。(6)若某人的尿液中出現了葡萄糖,可能是因為腎單位中的 發生病變,也可能是 分泌不足引起的。【答案】(1) 吸收 循環系統(2)維生素(3) 呼吸運動 氣體擴散(4) 呼吸 過濾/濾過 重吸收(5) ③⑤⑥ 降低(或減少) 汗液(6) 腎小管 胰島素【分析】題圖表示人體新陳代謝的部分生理過程,包括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血液循環、呼吸的過程等生理過程。圖中,A是循環系統,a是營養物質;①表示消化,②表示吸收,③表示呼氣,④表示吸氣,⑤汗液的形成,⑥尿的形成,⑦表示食物殘渣排出體外;Ⅰ可代表腎靜脈,Ⅱ可代表腎動脈。【詳解】(1)食物在消化道內分解成可以被細胞吸收的物質的過程叫消化。營養物質通過消化道壁進入血液的過程叫吸收。結合分析和題圖可知,圖中的過程②叫吸收,A系統是循環系統。(2)食物中營養物質分為能源物質(糖類、脂肪、蛋白質)和非能源物質(水、無機鹽、維生素)。這些營養物質在人體消化道內不需要經過①消化過程,直接通過②吸收過程進入A循環系統的有機物是維生素。(3)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是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肺泡是氣體交換的主要部位。肺與外界空氣間的氣體交換(也叫肺的通氣)是通過呼吸運動實現的,呼吸運動包括吸氣過程和呼氣過程;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也叫肺泡內的氣體交換)是通過氣體的擴散作用實現的。結合題圖可知,③呼氣、④吸氣過程是通過呼吸運動實現的,⑧、⑨過程(肺與血液的氣體交換)是通過氣體擴散實現的。(4)呼吸作用的實質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為生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可見,航天員產生的二氧化碳主要是來自組織細胞的呼吸作用對營養物質的分解。尿的形成要經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過濾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漿通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質外,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見,血液流經腎臟時,經腎小球的過濾(或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最終形成尿液。(5)人體內排泄的途徑主要有三條:水和少量的無機鹽、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膚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氣體的形式通過呼吸系統排出;絕大部分水、無機鹽和尿素等廢物以尿的形式通過泌尿系統排出。結合題圖可知,圖中能表示航天員體內的排泄途徑的是③⑤⑥。血液流經腎臟時,一部分尿酸和尿素等代謝廢物會隨尿液排出;同時,腎臟處的組織細胞進行呼吸作用需要吸收氧氣、消耗營養物質、釋放二氧化碳。因此血液流經腎臟后,尿素減少、氧氣減少、營養物質減少、二氧化碳增多。可見,Ⅰ腎靜脈與Ⅱ腎動脈的血液成分相比,氧氣和尿素的含量明顯降低(或減少)。結合上述分析可知,通過⑤過程排出的液體是汗液,其成分與尿液的成分類似。(6)當腎小管發生病變時,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會發生障礙,將導致大量的葡萄糖不能被重吸收回血液,而流失到尿液中。胰島能分泌胰島素,胰島素能調節人體內糖的代謝。當胰島素分泌不足,會造成體內血糖的濃度過高,超過了腎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而使人尿液中出現葡萄糖。所以,若某人的尿液中出現了葡萄糖,可能是因為腎單位中的腎小管發生病變,也可能是胰島素分泌不足引起的。13.體外膜肺氧合(ECMO)也叫人工肺,在新冠肺炎治療中,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如下圖甲),下圖乙是人體血液循環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注:[ ]內填序號)。(1)甲圖中“人工肺”包括兩部分:一是氧合器部分,可以實現氧氣與二氧化碳的交換,使血液獲得氧氣,氧合器相當于人體的 (器官);二是人工泵部分,可以推進血液的流動,實現血液循環,人工泵相當于人體的 (器官)。(2)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主要是通過消化道的 (填器官名稱)吸收進入血液。(3)肺循環的起點是乙圖中的[ ],當血液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時,血液中 含量增加,乙圖⑦中的血液是 (填“動脈血”或“靜脈血”)。(4)組織細胞產生的尿素等代謝廢物隨血液流經泌尿系統的 (填器官名稱)后,血液中的尿素含量明顯 (填“降低”或“升高”)。【答案】(1) 肺 心臟(2)小腸(3) ② 氧氣 動脈血(4) 腎臟 降低【分析】圖中①是右心房,②是右心室,③是左心房,④是左心室,⑤是肺動脈,⑥是肺靜脈,⑦是主動脈,⑧是上、下腔靜脈。【詳解】(1)心臟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之一,通過收縮和舒張來推動血液在體內循環。由圖可知,人工泵能夠推動血液流動,相當于人體的心臟。血液流經氧合器后發生氣體交換,可以實現氧氣與二氧化碳的交換,使血液獲得氧氣,所以“氧合器”相當于人的肺。(2)小腸絨毛的壁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而且絨毛中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這種結構特點有利于小腸吸收營養物質,人體中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是小腸。(3)肺循環的路徑是:②右心室→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⑥肺靜脈→③左心房。在肺循環的過程中,血液流經肺部毛細血管時,與肺泡進行氣體交換,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肺泡中的氧進入血液。這樣血液由含氧少、顏色暗紅的靜脈血變成含氧豐富、顏色鮮紅的動脈血,乙圖⑦主動脈中的血液是動脈血。(4)腎臟是泌尿系統的要主器官,其功能是形成尿液。尿的形成主要包括兩個連續的生理過程: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經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作用,形成原尿,當原尿流經圖中的腎小管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被重新吸收,剩下的水、無機鹽和尿素等形成尿液,排出體外。所以,組織細胞產生的尿素等代謝廢物隨血液流經泌尿系統的腎臟后,血液中的尿素含量明顯降低。14.如圖是人體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1~4表示心臟的四個腔,a~e表示人體的部分生理過程,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過程a叫做 ;經過過程b后血糖濃度升高,刺激胰島分泌的 增加,使血糖濃度降低。(2)人體的膈肌處于 狀態時,外界空氣進入肺,完成過程d。氧氣進入血液后經血液循環,首先到達心臟四個腔中的 。(3)血液流經腎時,葡萄糖暫時離開血液再回到血液的途徑是:腎小球→ →腎小管→毛細血管。(4)葡萄糖經過過程e進入組織細胞,在細胞的 中被氧化分解,為人體各項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答案】(1) 消化 胰島素(2) 收縮 左心房(3)腎小囊(4)線粒體【分析】圖一中:a消化,b吸收,c呼氣,d吸氣,e物質交換;1右心房,2右心室,3左心房,4左心室。【詳解】(1)圖一過程a是表示食物中的淀粉等大分子物質,在消化酶作用下轉變成能夠被吸收的的葡萄糖小分子物質的過程,叫做消化。胰島素的功能是調節糖在體內的吸收、利用和轉化等,如促進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從而降低血糖的濃度,使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可見,經過過程b吸收后,血糖濃度升高,刺激胰島分泌的胰島素增加,使血糖濃度降低。(2)過程d是吸氣,膈肌與肋間肌收縮,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增大,膈肌頂部下降,胸廓的容積擴大,肺隨之擴張,造成肺內氣壓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內,完成吸氣;人體吸入的氧氣,通過肺泡進入肺泡周圍的毛細血管,經肺靜脈進入左心房,因此最先進入心臟的3左心房。(3)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腎小囊形成原尿。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形成了尿液。所以,血液流經腎時,葡萄糖暫時離開血液再回到血液的途徑是: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腎小管外面的毛細血管→腎靜脈。(4)線粒體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作用的場所,能把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為生命活動提供動力,被稱為“動力車間”,是動植物細胞都有的一種能量轉換器。可見,葡萄糖經過過程e進入組織細胞,在細胞的線粒體中被氧化分解,為人體各項生命活動提供能量。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七年級生物下冊 預習篇5.人體內廢物的排出1.排泄 (1)概念:人體將體內物質分解時產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分和無機鹽等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叫排泄。(2)途徑:①皮膚: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無機鹽、尿素等。②呼吸系統:以氣體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等。③泌尿系統: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無機鹽、尿素等。(3)區別于:排遺:食物消化后的殘渣形成的糞便排出體外的過程。2.泌尿系統的組成腎臟:形成尿的場所輸尿管:輸送尿液膀胱:暫時貯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腎臟位于人體腹腔后壁脊柱的兩側,左右各一個,每個腎臟由100多萬個腎單位構成,腎單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單位。腎單位的結構與功能:腎小球:由入球小動脈分出的數十條毛細血管彎曲盤繞而成,另一端匯集成出球小動脈。腎小囊:腎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內、外兩層,內層緊貼腎小球,外層與腎小管相連。腎小管:腎小囊內外兩層之間的囊腔與腎小管相通。3.尿的形成(1)腎小球、腎小囊壁的過濾作用:腎小球和腎小囊壁過濾血液,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以外的血漿成分都可以過濾,在腎小囊中形成原尿。(2)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被重吸收進入包繞在腎小管外面的毛細血管中(進入血液循環),剩下的形成尿液。(3)尿路和血路:血路:腎動脈→入球小動脈(動脈血)→腎小球毛細血管(動脈血)→出球小動脈(動脈血)→腎小管外毛細血管(動脈血 靜脈血)→腎靜脈(靜脈血)尿路:腎小囊(原尿)→腎小管(重吸收)→收集管→輸尿管→膀胱→尿道4.尿的排出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5.排尿的意義:(1)排出代謝廢物。(2)調節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平衡,維持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3)調節體溫。6.經皮膚排泄:汗腺(外分泌腺,有導管)分泌汗液,主要成分水,還有少量尿素和無機鹽等,汗液蒸發能帶走一部分熱量,因此汗腺還有調節體溫的作用。*區別:血液(包括血細胞和血漿)。血漿(含有各種營養成分和代謝廢物)。原尿(沒有血細胞,不含蛋白質,含有大量的水,無機鹽、尿素等)。尿液(沒有血細胞,不含蛋白質、葡萄糖,主要是水、無機鹽、尿素等1.下列廢物排除人體外的過程不屬于排泄的是( )A.二氧化碳 B.尿素 C.食物殘渣 D.水2.下列人體器官中,能形成尿液的是( )A.小腸 B.腎臟 C.膀胱 D.輸尿管3.入球小動脈、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中流出的液體分別是( )A.動脈血、靜脈血、原尿、尿B.動脈血、動脈血、尿、原尿C.動脈血、動脈血、原尿、尿D.動脈血、原尿、血漿、尿4.如圖所示的器官分別屬于什么系統?( )A.呼吸系統、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B.循環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呼吸系統C.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循環系統D.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5.人工腎是一種替代腎臟功能的裝置,常用于治療急性或慢性腎功能衰竭等。中國也在研發人造腎。在醫學上,嘗試用人工膜代替人體器官,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下列結構與人工膜相似的是( )A.細胞膜 B.細胞核 C.液泡 D.葉綠體6.如圖甲中X表示人體某器官或結構,①②表示血管,箭頭表示血流方向;乙表示血液中某物質①②血管中的含量變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若乙表示二氧化碳的含量變化,則X表示組織細胞B.若乙表示營養物質的含量變化,則X表示小腸C.若乙表示胰島素的含量變化,則X表示胰島D.若乙表示尿素的含量變化,則②處血管是腎靜脈7.人體細胞內的有機物在分解時會產生許多廢物,這些物質在體內積聚多了,會對人體有害。因此,及時排出體內的廢物,可以保持人體內環境的穩定。具有兩條及以上排泄途徑的代謝終產物有( )A.尿素、葡萄糖、無機鹽 B.水、尿素、無機鹽C.二氧化碳、水、無機鹽 D.尿素、無機鹽、二氧化碳8.如圖為三種血管關系的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若b為肺部毛細血管,則a內流的是靜脈血B.若b為腦細胞處毛細血管,則c內血液含氧量增加C.若b為小腸絨毛內的毛細血管,則c內的營養物質比a多D.若b為腎單位處毛細血管,則c內血液中尿素的含量比a少9.如圖為正常腎單位的結構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④內不含有紅細胞B.⑦內尿素濃度高于④C.①和⑥內流動的都是動脈血D.⑤中的葡萄糖會進入毛細血管中10.流程圖可用來表示連續發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動,下列流程圖中正確的是( )A.胎兒與母體之間的聯系:胎兒→胎盤→臍帶→母體B.某同學吃西瓜時,將一粒西瓜子咽了下去,西瓜子的“旅行路線”是:口腔→咽→氣管→胃→小腸→大腸→肛門C.尿液的形成:血液→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尿液D.呼氣過程:膈肌肋間肌舒張→胸廓縮小→肺縮小→肺內壓降低→氣體出肺11.下圖為尿液的形成過程示意圖,序號表示相關的器官,a、b表示相關生理活動;表中的液體A、B、C分別取自于圖示結構的不同部位,經過化驗得到如下數據。分析數據并回答下列問題。 成分(克/100毫升) 液體A 液體B 液體C蛋白質 7.20 0.00 0.00葡萄糖 0.10 0.10 0.00無機鹽 0.72 0.72 1.40尿素 0.03 0.03 1.80(1)人體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尿的形成連續的,而尿的排出是間歇的,原因是尿液暫時儲存于 中,最后排出體外。(2)尿液的形成離不開a和b表示的生理活動,a表示 ,b表示 。(3)液體B的名稱是 ,是取自圖示結構中的 (填名稱)。(4)如果某人驗尿發現其中有紅細胞、蛋白質等,你估計病變的部位可能是( )A.腎小體 B.腎小囊 C.腎小球 D.腎小管12.宇航員在太空是如何生活的呢?請結合下面人體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①~⑦表示生理過程,Ⅰ、Ⅱ表示血液類型)分析回答問題:(1)圖中的過程②叫 ,A系統是 。(2)航天員的食品中含有人體必須的六大類營養物質,各類營養物質在人體消化道內不需要經過①過程,直接通過②過程進入A系統的有機物是 。(3)③、④過程是通過 實現的,⑧、⑨過程是通過 實現的。(4)航天員產生的二氧化碳主要是來自組織細胞的 作用對營養物質的分解。血液流經腎臟時,經腎小球的 作用和腎小管的 作用最終形成尿液。(5)圖中能表示航天員體內的排泄途徑的是 (填圖中序號)。Ⅰ與Ⅱ的血液成分相比,氧氣和尿素的含量明顯 。通過⑤過程排出的液體是 ,其成分與尿液的成分類似。(6)若某人的尿液中出現了葡萄糖,可能是因為腎單位中的 發生病變,也可能是 分泌不足引起的。13.體外膜肺氧合(ECMO)也叫人工肺,在新冠肺炎治療中,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如下圖甲),下圖乙是人體血液循環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注:[ ]內填序號)。(1)甲圖中“人工肺”包括兩部分:一是氧合器部分,可以實現氧氣與二氧化碳的交換,使血液獲得氧氣,氧合器相當于人體的 (器官);二是人工泵部分,可以推進血液的流動,實現血液循環,人工泵相當于人體的 (器官)。(2)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主要是通過消化道的 (填器官名稱)吸收進入血液。(3)肺循環的起點是乙圖中的[ ],當血液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時,血液中 含量增加,乙圖⑦中的血液是 (填“動脈血”或“靜脈血”)。(4)組織細胞產生的尿素等代謝廢物隨血液流經泌尿系統的 (填器官名稱)后,血液中的尿素含量明顯 (填“降低”或“升高”)。14.如圖是人體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1~4表示心臟的四個腔,a~e表示人體的部分生理過程,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過程a叫做 ;經過過程b后血糖濃度升高,刺激胰島分泌的 增加,使血糖濃度降低。(2)人體的膈肌處于 狀態時,外界空氣進入肺,完成過程d。氧氣進入血液后經血液循環,首先到達心臟四個腔中的 。(3)血液流經腎時,葡萄糖暫時離開血液再回到血液的途徑是:腎小球→ →腎小管→毛細血管。(4)葡萄糖經過過程e進入組織細胞,在細胞的 中被氧化分解,為人體各項生命活動提供能量。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預習篇 2024年七年級生物下冊 5.人體內廢物的排出 導學案 學生版.docx 預習篇 2024年七年級生物下冊 5.人體內廢物的排出 導學案 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