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必備知識】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選擇必修2學案 知識梳理+達標自測卷+能力提升卷:第二章 資源、環境與區域發展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必備知識】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選擇必修2學案 知識梳理+達標自測卷+能力提升卷:第二章 資源、環境與區域發展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2
第二章 資源、環境與區域發展
目錄:
1.思維導圖
2.知識梳理
3.達標自測卷
4.能力自測卷
5.參考答案及解析
考點01 自然條件與區域發展
(1)自然條件對區域發展的重要性:任何一個區域的發展都離不開自然條件,地理位置、自然要素等都對區域發展有重要影響,特別是在古代。例如四大古代文明發祥地都有優越的自然條件:
自然條件 表現
位置 北溫帶的河流中下游
地形 平原地形,地勢平坦
氣候 溫度適宜,降水適中
水源 充足
土壤 深厚、肥沃
(2)自然條件只是區域發展的重要條件,但不是唯一條件。
表現 舉例
自然條件很優越,區域發展水平卻不高 南亞的孟加拉國
自然條件較差,但能夠發展得很好 西北太平洋島國日本
2.對自然條件的改造
(1)改造自然,必須遵循自然規律,謀求人地和諧。
(2)如果人類活動違背自然規律,雖然在短期內能夠獲得經濟效益,終究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考點02 自然資源與區域發展
1.自然資源是區域發展的物質基礎
(1)在不同發展階段,影響區域發展的自然資源種類不同。
①在農業社會,土地資源對區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②在工業社會,礦產資源對區域發展影響較大。
(2)在一定生產力水平下,自然資源豐富程度是區域發展的重要基礎。
①一種重要能源或關鍵性礦產資源的發現與開發,會使區域經濟發生根本性改變。
②有的區域礦產資源貧乏,成為制約區域發展的重要因素。
(3)自然資源的種類和儲量區域分布與組合極不平衡,有的區域不僅自然資源種類多而且數量大,對其經濟發展起到很好的支撐作用。
2.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及其實踐意義
表現 舉例 開發利用要求
分布的不平衡 數量或質量上的顯著地域差異 以我國為例,北方平原多、熱量少、水分少,南方山地多、熱量多、水分多;北方多煤礦,南方多磷礦;西北干旱區光照強,風力大,西南濕潤區光照弱,生物種類多 因地制宜,發揮地區優勢;便于集中開采,但增加運輸負擔
可再生資源分布具有明顯的區域分異規律 不同自然帶內熱量、水分差異及生物資源分布的變化
非可再生的礦產資源分布具有地質規律 金、銀、銅、鐵等內生礦多分布在巖漿巖地區,煤、石油等外生礦多分布在沉積巖地區
資源間的聯系性 可再生資源之間表現突出 熱帶雨林地區,水熱資源充足,動植物資源豐富;荒漠地區,降水少,動植物資源貧乏,風力資源、太陽光熱資源豐富 注意資源的保護和綜合開發利用
數量的有限性 絕對數量將隨人類的開發利用不斷減少 各種礦產資源 合理規劃,適度開發,循環利用
資源的再生、更新、循環總有一定的周期 生物、土地、水、氣候資源
3.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是區域發展的關鍵
(1)有的區域盡管礦產資源豐富,但過度依賴礦產資源,也會制約區域經濟的發展。
(2)有些國家礦產資源貧乏,卻并未阻礙其經濟發展。
考點03 生態脆弱區的綜合治理
要點一 生態脆弱區及北方農牧交錯帶土地退化的原因
1.生態脆弱區
(1)含義:指生態系統抗干擾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難以恢復的地區。
(2)分布:主要分布在干濕交替、農牧交錯、水陸交界、森林邊緣、沙漠邊緣等地區。
2.土地退化
(1)含義:指受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土地出現質量下降、生產力降低的過程。
(2)表現: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蝕、土壤鹽堿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3.我國生態脆弱區
(1)特點:面積大、類型多、分布廣。
(2)典型地區
①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區:石漠化問題突出。
②北方農牧交錯帶:草場退化,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的沙塵源區。
4.北方農牧交錯帶
(1)概念:指農區與牧區的過渡地帶,也是半濕潤地區與半干旱地區的過渡地帶。
(2)現象:我國北方農牧交錯帶是主要的生態脆弱區之一,當氣候出現冷暖、干濕變化時,就會出現農進牧退或牧進農退的現象。
5.農牧交錯帶土地退化的自然原因
6.農牧交錯帶土地退化的人為原因
要點二 北方農牧交錯帶土地退化的綜合治理
1.綜合治理原則
(1)樹立生態脆弱區要以保護、恢復自然環境為第一要務的觀念。
(2)應綜合運用生物、工程、經濟、社會等措施解決問題,實現人地和諧發展。
2.綜合治理措施
(1)優化土地利用結構
從土地適宜性出發,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合理利用水資源,發展集約化、高效、特色農牧業及農牧產品加工業。
(2)構筑防護體系
①在草地退化嚴重地區,利用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采用灌草相結合的方式,適當人工補種植物,固沙防沙。
②在黃土高原水蝕、風蝕嚴重地區,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
(3)以地養地,自然恢復
選擇部分自然條件較好的地方,人工種植高產牧草,解決牲畜食草問題。
(4)調整牲畜結構和數量
在北方農牧交錯帶的退化草場,使牲畜數量控制在草場承載力范圍內;調整牲畜結構,減少山羊等對草場破壞嚴重的畜種比重,增加肉牛等比重。
(5)控制人口過快發展,提高人口素質。
考點04 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轉型
要點一 資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轉型
1.資源型城市概念:通常把因大規模開采自然資源而興起,并以自然資源的開采和加工業為主導產業的城市,稱為資源型城市。
2.主導產業:在國民經濟中處于支配地位,比重較大,綜合效益較高,與其他產業關聯度高,具有較大的增長潛力的產業。
3. 資源枯竭型城市;在城市所依托的資源在現有技術水平下開采殆盡,或市場對這種資源的需求大幅度減少,城市經濟發展趨于緩慢,資源型城市就成為資源枯竭型城市。
4.資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示意
興起期 隨著自然資源的開發,相關產業和人員集聚,城市快速成長。
繁榮期 城市主導產業高度依賴自然資源的開采和加工,產業規模和城市規模漸趨穩定。
衰退期 自然資源漸趨枯竭,或市場明顯轉移,產業規模縮減,城市可能陷入蕭條。但如果創新路徑合適,城市可實現持續發展。
5.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轉型發展
(1)延長產業鏈,提升原有資源的利用價值:有的資源枯竭型城市,實施資源深度開發,延長資源產業鏈,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2)開發新的資源,培育新的主導產業:有的資源枯竭型城市,拓展開發可利用的自然資源類型,甚至延伸至人文資源范疇,培育新的主導產業。
要點二 焦作市以煤炭為基礎的產業興衰
1.地理位置:地處河南省西北部,南臨黃河。
2.發展歷程:19世紀末,焦作大規模開采煤→從1956年建市之初,焦作市成為全國優質無煙煤生產基地→20世紀80年代,焦作市形成了以煤炭為基礎的化學工業、機械工業、電力工業等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焦作市多數國有煤礦先后宣告無煤可采而封井。
3.存在的問題:煤礦資源枯竭,失業人口增多;此外,焦作市還面臨城市基礎設施落后、采煤遺留的各類環境破壞等問題。
要點三、焦作市的轉型之路
1.推動工業多元化發展:不斷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重點發展有色金屬冶煉及加工、汽車零部件制造、化工及醫藥、農副產品深加工及高新技術等產業。
2.大力發展旅游業:2001年,著力打造“焦作山水”等旅游品牌,利用獨特的地質地貌等自然旅游資源和人文旅游資源發展旅游業。
3.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重點培育優質糧食等農產品品牌,并發展蔬菜、水果等特色農業。
一、選擇題
(2023上·吉林白山·高二撫松縣第一中學校考階段練習)剛果(金)自然資源豐富,素有“世界原料倉庫”之稱,其礦產、森林資源及水資源量均居世界前列。但其獨立數年來,仍然為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成為深陷“資源詛咒”的國家。完成下面小題。
1.剛果(金)深陷“資源詛咒”的主要原因是( )
A.資源開采量少 B.以出口初級礦產品為主
C.環境破壞嚴重 D.資源的品位比較低
2.剛果(金)未來最應該( )
A.擴大資源開采量 B.增加礦產資源種類 C.降低資源開采成本 D.對礦產資源深加工
(2022下·福建漳州·高一統考期末)建設主體功能區是生態文明理念下提出的國土開發和保護重大戰略。圖示意福建省主體功能區規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3.圖中分別代表優化開發區域、重點開發區域、限制開發區域、禁止開發區域的是( )
A.②①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③ D.②③④①
4.福州為優化開發區域,其主體功能是( )
A.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城鎮群協調發展 B.開發礦產資源,重點發展第二產業
C.防治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生產能力 D.保護水源地,提高資源環境承載力
5.關于圖中甲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科技孵化區,應發展創新能力,提高資源環境承載力
B.城鎮化地區,應大力推進城鎮化,帶動全省經濟發展
C.重點生態功能區,應限制開發區內資源,以保護生態環境
D.農業主產區,其主要任務是保障區域主要農產品供給
(2023上·江蘇徐州·高二徐州市第七中學校考期中)喀斯特、黃土、沙漠、高寒等地貌區并列為我國的四大生態環境脆弱區。圖中的西遼河流域平均年降水量為375mm,生態環境問題比較嚴峻。完成下面小題。
6.我國的下列生態脆弱區與其主要的生態問題對應正確的是( )
A.喀斯特地貌區——石漠化
B.黃土高原——生物多樣性銳減
C.塔克拉瑪干沙漠——水土流失
D.藏北高原——污染加劇
7.西遼河流域生態環境問題比較嚴峻的自然原因是( )
A.靠近渤海,氣候偏海洋性 B.地勢西高東低,利于冬季風侵蝕
C.緯度較高,凍融作用強烈 D.人類活動超過環境承載力
(2023上·江蘇南通·高二統考期中)庫布齊沙漠是我國第七大沙漠,屬于生態脆弱區,經過多年治理,2015年7月28日,庫布齊沙漠榮獲聯合國頒發的2015年度土地生命獎。下圖為庫布齊沙漠生態治沙模式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8.生態脆弱區又指( )
A.生物量小的地區 B.生態交錯地區 C.環境惡劣地區 D.荒漠廣布地區
9.庫布齊沙漠生態治沙模式示意圖中①②③分別代表( )
A.甘草種植、有機瓜果蔬菜、生態旅游 B.生態旅游、甘草種植、有機瓜果蔬菜
C.有機瓜果蔬菜、甘草種植、生態旅游 D.甘草種植、生態旅游、有機瓜果蔬菜
10.庫布齊沙漠生態治沙模式的核心環節是( )
A.甘草種植 B.有機果蔬種植 C.放牧牛羊 D.生態旅游
(2023下·江蘇連云港·高二統考期中)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煤炭資源豐富。隨著煤炭儲量的減少,傳統產業發展受限,社會問題日益突顯。2008年,焦作市被國家確認為首批資源枯竭型城市。從此,焦作開啟了轉型發展之路。下圖為焦作市位置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1.在轉型初期,不屬于焦作市充分利用的區位條件是( )
A.良好的工業基礎 B.便利的交通運輸 C.豐富的旅游資源 D.先進的科研實力
12.符合焦作市轉型發展之路的是( )
①加大煤炭資源開采深度,向外輸出煤炭②振興傳統產業,吸收剩余勞動力③發展現代農業,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④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優勢產業,推動工業多元化發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1上·甘肅平涼·高二校考期末)怒江州地處云南省西北部邊緣,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處于我國著名的西南“三江”有色金屬成礦帶中間區域。當地通過引進企業進行礦產開發(稅收歸總部所在區域),實現脫貧攻堅,但效果不明顯,甚至引發了企業和居民的矛盾和沖突。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3.怒江州進行礦產資源開發突出優勢為( )
A.礦產資源蘊藏量大 B.水能資源豐富
C.內河運輸便利 D.市場廣闊
14.當地礦產開發,引發企業和村民間矛盾沖突的根本原因是( )
A.產業結構不合理 B.配套設施不完善
C.資源開發不充分 D.共享機制不健全
15.為促進礦產開發良性發展,實現村民脫貧致富,當政府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實行資源開發補償股權化改革②完善資源開發企業綜合評價機制③擴大礦產開發規模
④推行貧困地區資源開發勞動社會保障⑤加大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力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二、綜合題
16.(2018·二年級單元測試)閱讀材料和圖,完成下列問題。
人們把“天府”與“物華天寶,安居樂業”聯系起來。叫“天府”的地方應該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豐富。中國歷史上曾有7個地區被稱為“天府”或“天府之國”(如圖中淺色陰影所示),2008年中國又評選出了十大“新天府”(如圖中深色陰影所示)。
(1)東北三江平原被評為“新天府”的自然優勢條件主要有哪些?
(2)成都平原和太湖平原作為“老天府”,與三江平原、呼倫貝爾和伊犁河谷這些“新天府”相比,最突出的自然優勢條件是什么?
(3)除成都平原外,其余的“老天府”在“新天府”的評選中黯然落選,你認為其原因是什么?
17.(2021·高一單元測試)下圖為土壤與成土母質、氣候、生物關系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①表示綠色植物的 作用,②表示綠色植物從土壤中吸收 。
(2)分析熱帶雨林氣候區土壤特點及成因。
(3)說明成土母質與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18.(2021下·遼寧鐵嶺·高二校聯考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20世紀初,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休斯敦隨著當地油氣資源的開發,一度被譽為“世界能源之都”,20世紀80年代中期,由于世界油價暴跌和石化行業蕭條,休斯敦的經濟遭受嚴重打擊。面對嚴峻的形勢,休斯敦大力發展航天、醫療等高科技產業,促進城市經濟多元化。目前,休斯敦是美國石油工業和石化工業中心、航天中心和醫療中心,也是美國重要的國際金融和貿易中心,被稱為“全球城市”。下圖為1981年—2010年休斯敦就業比重變遷圖。
(1)20世紀70年代,隨著石油危機的來臨,休斯敦所在的德克薩斯州漸漸陷入困境。若世界油價每桶下降1美元,意味著德克薩斯州經濟損失30億美元。此現象暴露出當時德克薩斯州及休斯敦市的經濟問題是什么?
(2)據圖描述1981年至2010年休斯敦就業比重變化的特點。
(3)20世紀80年代,休斯敦開始將石化工業向海外轉移,在某石油生產國設立工廠,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產業轉移給休斯敦帶來的有利影響。
一、選擇題
(2023上·河南周口·高三沈丘縣第一高級中學校考階段練習)廷吉爾綠洲位于撒哈拉沙漠西北邊緣,屬于河谷綠洲,由發源于阿特拉斯山的托德拉河滋養,養育了包括4萬廷吉爾居民在內的10萬余人口。登上廷吉爾西北高地的觀景臺,可以俯瞰整個廷吉爾綠洲的風光,視野盡頭是無垠的戈壁荒漠(見下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推測圖中聚落( )
A.屋頂陡排水好 B.內部街道綠樹成蔭 C.呈條帶狀分布 D.房屋間距較大
2.廷吉爾西北高地觀景臺( )
①可為游客提供具有代表性的觀賞方位和角度②擴大了游客的游覽范圍
③有利于增強游客的個性化體驗④可為游客提供相關服務,提高接待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3上·河南新鄉·高三統考階段練習)兩國之間的合作,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互補性越大,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越大。通過計算兩國畜牧業資源要素(人均耕地面積、牧草地面積)、資本要素(各國化肥使用量和農業機械擁有量)、生產要素(主要飼料原料產量和主要畜產品產量)等的互補性得到2020年中國與其他金磚國家畜牧業互補性指數表。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互補性指數 互補程度
中國—巴西 1.30 高度互補
中國—俄羅斯 0.71 中等偏高度互補
中國—印度 1.04 高度互補
中國—南非 0.39 中等偏低度互補
3.在金磚國家畜牧業合作中,中印兩國的突出優勢是( )
A.氣候適宜,品質優良 B.人才眾多,技術先進
C.歷史悠久,經驗豐富 D.人口眾多,市場廣闊
4.巴西畜牧業發達,其與中國互補性較強主要是因為兩國( )
A.畜牧業資源差異大 B.機械化水平差異大
C.畜產品產能差異大 D.生產技術水平差異大
5.俄羅斯遠東地區草場廣闊,中國畜牧業企業與其合作最適合的發展模式是( )
A.當地畜牧養殖+初級產品加工+產品回運模式
B.當地畜牧養殖+初級產品回運+國內加工模式
C.國內畜牧養殖+初級產品外運+當地加工模式
D.國內畜牧養殖+初級產品加工+產品外運模式
(2023上·江蘇鹽城·高二統考學業考試)下圖為“我國部分生態環境問題分布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6.圖中A代表的生態環境問題主要是( )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次生鹽漬化 D.酸雨危害
7.近幾十年來,上述生態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氣候變化 B.降水量異常 C.不合理的人類活動 D.大面積的污染
(2023上·河南周口·高三校聯考階段練習)長江中下游濕地包括湖南東洞庭湖、江西鄱陽湖、上海崇明東灘等濕地,面積達5.8萬平方千米,占全國濕地面積的15%,是我國最大的人工和自然復合的濕地生態系統。下圖示意長江中下游各類型濕地面積的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8.2000—2015年長江中下游( )
A.永久性水體面積減少 B.水田面積減少
C.洪泛濕地面積增加 D.沼澤面積大幅增加
9.2000—2015年長江中下游的水田最可能轉化為( )
A.林地 B.沼澤 C.建設用地 D.沙地
10.2005—2010年濕地面積的變化可能會導致長江中下游濕地( )
A.涵養水源能力增強 B.防風滯塵能力增強
C.凈化水質能力增強 D.水生生物多樣性減少
(2023上·陜西西安·高二西安中學校考階段練習)資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礦產資源開發進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階段,其累計采出儲量已達到可采儲量的70%以上的城市。資源型城市必然要經歷建設—繁榮—衰退—轉型—振興或消亡的過程。因此,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經濟轉型是個世界性的難題。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1.以下城市可能會成為資源枯竭型城市的是( )
A.大慶、桂林、玉門、克拉瑪依 B.大慶、玉門、鶴崗、銅川
C.紐約、伊春、鄭州、長沙 D.玉門、撫順、鄭州、廣州
12.資源枯竭型城市尋找新出路,下列舉措不正確的是( )
A.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產業升級
B.禁止開采煤炭、石油,尋找綠色替代能源
C.堅持經濟發展與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相協調
D.大力發展投資少、能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產業
(2023上·甘肅蘭州·高三蘭化一中校考期中)“城鎮收縮”指在城鎮發展過程中,城鎮總人口不斷萎縮的現象。“中國林都”——黑龍江省伊春市地處中俄邊境,以林業為主,產業結構單一,近年來出現了較為顯著的城鎮收縮現象。下圖示意伊春市城鎮發展不同階段人口、經濟和用地規模的變化,圖中外三角形數值大于內三角形數值。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3.能正確反映伊春市“城鎮收縮”先后順序的是( )
A.甲丙乙 B.丙甲乙 C.乙甲丙 D.乙丙甲
14.與甲階段相比,乙階段內伊春市( )
A.交通擁堵加劇 B.土地集約度提高 C.人均產值增加 D.服務范圍擴大
15.伊春市這類資源枯竭型城市產業轉型的一般方向是( )
①發展服務業和特色產業②發展技術密集型產業③發展外向型經濟④發展內向型經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綜合題
16.(2017·四川遂寧·統考一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猴面包樹,又稱波巴布樹(如圖甲),主要分布在馬達加斯加島西南沿海。猴面包樹喜熱、耐旱,適宜生長地區的降水量300~800mm(如圖乙)。樹干呈桶狀,直徑最大可達12m,木質疏松柔軟,但樹皮堅韌結實,根系發達。猴面包樹渾身是寶,樹葉可當作蔬菜食用;樹皮剝下來可用來織布;樹干是造紙的好材料;面包果可直接食用,還可以用來制作果醬,被稱為“天然面包”;在非洲歷史上的幾次大饑荒時期,這種“天然面包”拯救了成千上萬饑民的性命;樹干還能夠為旅行的人們提供救命之水。為此,人們叫它“生命之樹”。
材料二我國西南的高山峽谷地區,由于焚風效應等因素的影響,形成眾多干熱河谷。僅金沙江的干熱河谷就長達800km。河谷內年降雨量約700mm,年均溫約21℃。谷內植被稀少,水土流失極其嚴重,大部分地區基巖裸露。
(1)根據圖乙,簡述猴面包樹集中分布區的氣候特征及成因。
(2)根據圖文信息說明猴面包樹耐旱的原理。
(3)有不少游客準備前往猴面包樹分布區去體驗“生命之樹”奇觀,請你為之推薦合適的季節(當地)并分析原因。
(4)你是否支持我國西南的干熱河谷地區大量引種猴面包樹,請表明觀點并說明理由。
17.(2023上·河南南陽·高二統考期中)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陰山為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保護屏障,北麓處于北方農牧交錯帶中段,全年大風天數多,表層土壤風蝕嚴重,土壤風蝕荒漠化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征。
(1)指出陰山北麓土壤風蝕荒漠化最嚴重的季節,并說明其自然原因。
(2)分析陰山山脈對河套平原成為“塞上糧倉”的作用。
18.(2023上·高二單元測試)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題。
大冶市位于湖北省東南部,礦產資源豐富,素有“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之稱。該市已發現和探明的礦床273處,銅礦石儲量達550萬噸,是全國銅礦石重要生產基地,小型采礦企業眾多。大冶因礦而興,因礦而立,但隨著礦產資源逐漸枯竭,礦產企業停產,大量工人失業,被列為我國首批資源枯竭型城市。2008—2017年,大冶市走出一條長江經濟帶資源型城市轉型的新路。下圖示意大冶市地理位置。
(1)說明大冶市小型采礦企業眾多的原因。
(2)簡述大冶市應對資源枯竭而進行產業轉型可能采取的對策。
(3)分析大冶市在資源枯竭后轉型面臨的困境。
達標自測卷 參考答案:
1.B 2.D
【解析】1.“資源詛咒”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擁有豐裕的自然資源,不僅難以實現經濟增長,反而會出現經濟發展緩慢和水平低下。剛果(金)以出口初級礦產品為主,附加值低,因此雖然資源豐富,但經濟水平仍然落后,因此深陷“資源詛咒”,B正確; “資源詛咒”與資源開采量、環境破壞、資源的品位關系較小,ACD錯誤。故選B。
2.僅擴大資源的開采量并不能提高經濟效益,A錯誤;礦產資源種類由地質條件決定,不能人為增加,B錯誤;礦產資源開采成本受地質、技術、勞動力等多種因素制約,僅降低開采成本難度大,且效益低,C錯誤;對礦產資源進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可以充分發揮礦產資源的效益,促進經濟發展,D正確。故選D。
【點睛】剛果(金)地處熱帶雨林地區,環境惡劣,人煙稀少,勞動力短缺,人口文化素質較低,阻礙自然資源的規模性開發;長期以來,經濟落后,國家貧困,技術、資金短缺;基礎設施建設嚴重不足,交通和通信設施不完善,不利于資源的開采與運輸。
3.D 4.A 5.C
【解析】3.福州、泉州、廈門城鎮化發展水平高,需要進行產業升級、優化城市結構等,②屬于優化開發區;③位于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條件較好,能夠成為重要的增長極,③是重點開發區域;④位于福建省中部,農業發展條件好,主要提供農產品,④為限制開發區;①地位于武夷山腳下,森林等自然風光較好,起到重要的生態作用,①為禁止開發區,所以選擇D,ABC錯誤。
4.優化開發區域經濟發達、人口密集,需要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城鎮群協調發展,A正確;開發礦產資源,重點發展第二產業是重點開發區域的主體功能,通過重點發展,成為增長極,B錯誤;防治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生產能力是以農產品生產為主的限制開發區的主體功能,C錯誤;保護水源地,提高資源環境承載力是禁止開發區域的主體功能,D錯誤,所以選擇A
5.甲位于武夷山,屬于生態功能區,應限制開發區內資源,以保護生態環境,C正確;科技孵化區多分布在優化開發區,A錯誤;城鎮化地區,應大力推進城鎮化,帶動全省經濟發展多屬于重點開發區,B錯誤;農業主產區,其主要任務是保障區域主要農產品供給屬于限制開發區,D錯誤,所以選擇C
【點睛】主體功能區戰略的意義:
一是有利于調整產業布局;二是有利于建立完善的財政和投資政策;三是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土地和人口管理政策;四是有利于建立績效評價和政績考核新機制。
6.A 7.B
【解析】6.結合所學知識,喀斯特地貌區地表崎嶇,流水侵蝕明顯,土層淺薄,容易造成石漠化,A正確;黃土高原的生態問題主要是水土流失,B錯;塔克拉瑪干沙漠氣候干旱,降水稀少,水土流失不是其主要生態問題,C錯;藏北地區,人口較少,生產活動少,污染不嚴重,D錯。故選A。
7.結合所學知識,冬季風為西北風,西高東低的地勢會加劇冬季風對土地的侵蝕,B正確;西遼河流域受地形影響氣候偏大陸性,A錯;該地區屬于中緯度地區,凍融作用不明顯,C錯;人類活動不屬于自然原因,D錯;故選B。
【點睛】石質荒漠化,又稱石化、石山荒漠化,是指由于人為因素造成的植被持續退化乃至消失,導致水土流失、土地生產力下降、基巖大面積裸露于地表(或礫石堆積)的土地退化過程。它是地質、地貌、氣候、土壤和植被等自然背景因素和不合理的人類活動綜合作用的結果,石質荒漠化已經成為影響區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障礙。
8.B 9.A 10.A
【解析】8.生態脆弱區指生態系統抗干擾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難以恢復的地區,主要分布在干濕交替、農牧交錯、水陸交界、森林邊緣、沙漠邊緣等地區,即生態交錯地區,B正確;干濕交替、農牧交錯、森林邊緣等地區生物量較大,環境惡劣程度輕,荒漠較少,ACD錯誤。故選B。
9.①可固氮固沙,也可作為藥品和保健品,可知①是甘草種植;甘草固氮固沙后的土壤可用于種植牧草和②,可知②是有機瓜果蔬菜;當地沙漠和牧草屬于較為獨特的景觀,結合甘草加工后的藥品、保健品,有機瓜果蔬菜,牛羊及其肉類加工均指向③,可知③是生態旅游。綜合上述分析,①是甘草種植,②是有機瓜果蔬菜,③是生態旅游,A正確,BCD錯誤,故選A。
10.由圖和上題分析可知,甘草種植一方面可以加工為藥品和保健品,另一方面可以起到固沙固氮的作用,改善土壤,使得該地可以種植有機瓜果蔬菜和牧草,牧草進一步為牛羊提供飼料,并發展肉類加工,進而發展生態旅游。綜合上述分析可知,甘草種植是當地治沙模式的核心環節,A正確;有機果蔬種植、放牧牛羊、生態旅游均需建立在甘草種植的基礎上,BCD錯誤。故選A。
【點睛】我國土地荒漠化現象嚴重,不同地區應對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不同。內陸河流和山麓沖積扇地區應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資源,發展節水農業。半干旱的草原牧區應合理放牧,加強草場管理。干旱的綠洲邊緣地區應發展節水農業,營造綠洲防沙林。半干旱的農墾區周圍應擴大林草比重,調整土地利用結構;做好防風沙措施。工礦區、居民點等基本建設區應復墾土地,恢復植被。
11.D 12.D
【解析】11.根據所學知識并結合材料可知,焦作市傳統產業發達,工業基礎良好,A不符合題意;從圖中可以看到,該區域交通網密布,交通便利,B不符合題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焦作市旅游資源豐富,隨著煤炭資源枯竭,焦作市可以發展第三產業中的旅游業,拉動經濟的發展,C不符合題意;焦作市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科技投入少,因此科研實力較弱,D符合題意。故選D。
12.由材料“隨著煤炭儲量的減少”可知,焦作市煤炭資源逐漸枯竭,不宜再加大煤炭資源的開采深度,①錯誤;據材料“傳統產業發展受限”可知,焦作市傳統產業振興困難,應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②錯誤,④正確;焦作市可以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現代農業,③正確。故選D。
【點睛】焦作能源豐富,動力充足;附近有鋁土礦,原料豐富;有鐵路、公路經過,交通便利;市場廣闊,工業基礎好,旅游資源豐富、隨著煤炭資源逐漸枯竭,可以發展第三產業中的旅游業。
13.A 14.D 15.A
【解析】13.材料表明,當地處于西南“三江”有色金屬成礦帶中間區域,說明資源蘊藏量大,原料豐富,A正確;該水能資源豐富,但圖示信息表明并沒有得到充分地開發利用,B錯誤;地處河流上游,水流湍急,不利開展內河運輸,C錯誤;距離發達地區遠,當地經濟欠發達,市場受限,D錯誤。故選A。
14.產業結構不合理,產品不能適應市場需求,經濟增長乏力,不是產生沖突的原因,A錯誤;配套設施不完善,引發生產、生活不便,對企業和村民間關系不會產生影響,B錯誤;資源開發不充分,對產生規模和經濟效益產生影響,C錯誤;利益分配不公平,經濟、生態、社會間關系不協調,是引發矛盾和沖突的根本原因,D正確。故選D。
15.實行補償股權化改革,可有效實現利益共享,化解矛盾沖突,①正確;完善企業綜合評價機制,能從源頭上解決生產過程中出現資源浪費和環境問題,②正確;擴大開發規模,能夠實現經濟增量,但不能解決利益共享,③錯誤;推行社會勞動保障,可以有效保證村民權益,解決社會矛盾,④正確;礦產資源綜合利用不屬于政府行為,⑤錯誤。故選A。
【點睛】工業區位因素:〔1)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土地、水源。〔2〕經濟因素;原料、燃料、市場、交通、勞動力、農業根底、技術。〔3〕社會因素:政策、個人偏好、工業慣性、社會協作條件、國防平安需要、社會需要、歷史條件。
16.(1)黑土廣布,土壤肥沃;地形平坦,耕地面積廣大。
(2)水熱條件好。
(3)人口急劇增加,自然環境遭到破壞,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
【分析】本題以成都平原,太湖平原和東北平原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不同區域農業發展的條件差異及原因,新天府的評選標準的變化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綜合思維能力。
【詳解】(1)本題主要“新天府”的自然優勢條件, “天府”指自然條件優越的地方,三江平原被評為“新天府”的自然優勢條件主要是地形、土壤、耕地面積方面,有黑土廣布,土壤肥沃,土層深厚;地形平坦,耕地面積廣大。
(2)成都平原和太湖平原作為“老天府”,與三江平原、呼倫貝爾和伊犁河谷這些“新天府”相比,緯度低,降水較為豐富,所以最突出的自然優勢條件是水熱條件好。
(3)讀圖分析可知,圖示 “老天府”地區人口急劇增加,自然與社會環境發生了變化,“老天府”地區人口稠密,工業發達,環境遭到破壞,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所以落選。
17.(1) 光合 養分
(2)特點:土壤有機質含量少,土壤貧瘠。成因:高溫多雨,風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強。
(3)成土母質:決定土壤的化學成分和物理性狀,是土壤形成的物質基礎。生物:影響土壤發育最基本也是最活躍的因素,促進成土母質的改善,分解和釋放有機質,決定土壤肥力的大小。
【分析】本題以“土壤與成土母質、氣候、生物關系圖”為載體,主要考查土壤與成土母質、氣候、生物的關系。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基本技能。
【詳解】(1)讀圖可知,①表示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綠色植物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礦物質,②表示綠色植物從土壤中吸收礦物養分。
(2)熱帶雨林氣候,光合作用強,生物循環旺盛,生物生長迅速,具有很高的生產力;由于 高溫多雨,風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強,土壤有機質分解快,可溶性礦物質養分流失快,土壤極度貧瘠,生態環境脆弱 。
(3)土壤的礦物組成和化學組成深受母質的影響,不同巖石的礦物組成有明顯的差別,其發育的土壤的礦物組成也就不同。成土母質在土壤形成過程中決定土壤的化學成分和物理性狀,是土壤形成的物質基礎。生物是影響土壤發育最基本也是最活躍的因素,促進成土母質的改善,分解和釋放有機質,決定土壤肥力的大小。
18.(1)產業結構單一(或經濟嚴重依賴石油)
(2)油氣上游產業就業比重大幅度下降;油氣下游產業就業比重先升后降;其他多元化產業就業比重大幅度上升。
(3)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獲得廉價原料,降低成本;減少污染,改善環境質量。
【分析】本題考查了資源型城市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措施,考查了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詳解】(1)結合材料分析,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休斯敦是隨著當地油氣資源的開發而發展起來的,20 世紀年代,若世界油價每桶下降1美元,意味著德克薩斯州經濟損失 30 億美元。由此可以反映出當時休斯敦自經濟嚴重依賴石油,產業結構單一。
(2)直接讀取圖中信息可知,1981年至 2010年休斯敦油氣上游產業就業比重大幅度下降;油氣下游產業就業比重先升后降;其他多元化產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目前成為休斯敦產業結構的主體。
(3)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20 世紀80 年代之前休斯敦產業結構以石油工業為主,產業結構單一,通過將石化工業向海外轉移,有利于促進休斯敦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在某石油生產國設立工廠,有利于獲得廉價原料,降低生產成本;石化工業環境污染嚴重,有利于減少污染,改善環境質量。
【點睛】傳統資源城市治理措施:1、產業結構調整.一方面對煤炭、鋼鐵工業進行改造;另一方面積極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2、調整工業布局;3、加強交通建設;4、發展科技;5、美化環境。
能力提升卷 參考答案:
1.C 2.B
【解析】1.廷吉爾綠洲位于撒哈拉沙漠西北邊緣,為熱帶沙漠氣候,降水稀少,屋頂坡緩或為平頂,A錯誤;由圖可知,圖片下方綠樹成蔭,呈帶狀分布,應是位于河流沿岸,聚落內部街道上樹木較少,主要原因是該地氣候干旱,綠化帶需要不斷進行灌溉,距離河流遠的地方,種植難度較大,B錯誤;廷吉爾綠洲屬于河谷綠洲,受水源制約,聚落主要沿著河流兩岸發展,應呈條帶狀分布,C正確;當地緯度較低,終年正午太陽高度較大,即使是冬至日南側房屋對北側房屋光照的遮擋也較少,且位于沙漠中的綠洲地區,適合生存的土地有限,聚落分布較密集,房屋間距應較小,D錯誤,故選C。
2.由材料可知,登上廷吉爾西北高地的觀景臺可以欣賞綠洲風光和無垠的戈壁荒漠,這說明該觀景臺是精心設立的,可為游客提供具有代表性的觀賞方位和角度,①正確;觀景臺的設立可避免游客無序、盲目地游覽,一定程度上可減小游覽活動的范圍,降低游客對環境的干擾,②錯誤;游客到固定地點(如觀景臺)觀景,游客自主選擇觀賞方式的機會減少,不利于增強游客的個性化體驗,③錯誤;觀景臺及相關服務、設施的完善可以提高景區的接待水平,④正確,B正確,ACD錯誤。故選B。
【點睛】綠洲指在大尺度荒漠背景基質上,以小尺度范圍,但具有相當規模的生物群落為基礎,構成能夠相對穩定維持的、具有明顯小氣候效應的異質生態景觀。相當規模的生物群落可以保證綠洲在空間和時間上的穩定性以及結構上的系統性;其小氣候效應則保證了綠洲能夠具有人類和其它生物種群活動的適宜氣候環境,有利于形成景觀生態健康成長的生物鏈結構。
3.D 4.A 5.B
【解析】3.金磚國家中,南非、巴西國也擁有非常優越的適合畜牧業發展氣候,同時很多國家畜牧業產品品質都比較優良,中印兩國優勢不突出,A錯;金磚國家中,俄羅斯等國技術水平較高,中印與之相比,優勢不突出,B錯;金磚國家中很多國家畜牧業歷史都比較悠久,經驗豐富,中印優勢不突出,C錯;中國和印度都是人口大國,人口眾多,在世界人口中居前兩位,市場需求量巨大,在金磚國家畜牧業合作中的突出優勢是市場廣闊,D對,故選D。
4.巴西地廣人稀,熱帶草原面積廣闊,中國人口眾多,草場面積相對較小,所以兩國人均牧草地面積差異大,畜牧業資源差異大(巴西供過于求,中國供不應求),畜牧業互補性強,A對;兩國畜牧業機械化水平,生產技術水平接近,產能都比較高,差異相對小,不是互補性強的原因,BCD錯。故選A。
5.中俄兩國畜牧業互補性較強,中國勞動力豐富,加工制造業發達,市場廣闊,俄羅斯遠東地區地廣人稀,畜牧業資源豐富,則中俄合作中,俄羅斯適合畜牧養殖,而中國適合進行加工,結合材料,B對,產品更適合在中國國內加工,A錯,養殖更適合在俄羅斯進行,CD錯。故選B。
【點睛】金磚國家包括: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埃及、印度尼西亞、墨西哥、尼日利亞、土耳其、阿根廷、孟加拉國、伊朗、越南、巴基斯坦。
6.A 7.C
【解析】6.讀圖可知,A代表的生態環境問題主要集中在我國西北地區,西北地區由于氣候干旱,降水不穩定,加之過度放牧等人類不合理的活動,土地沙漠化問題突出,A正確;水土流失典型區域在我國黃土高原與南方丘陵區,次生鹽漬化主要分布在北方與西北的灌溉農業區,酸雨主要分布于我國南方地區,故BCD錯誤。故選A。
7.近幾十年來,土地沙漠化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為因素,不合理的人類活動導致土地退化,導致沙化嚴重,C正確;全球氣候變化與降水量異常屬于自然因素,不是主要原因,AB錯誤;大面積的污染不會導致土地沙漠化,D錯誤。故選C。
【點睛】荒漠化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壞、過度放牧、大風吹蝕、流水侵蝕、土壤鹽漬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產力下降或喪失的自然(非自然)現象。狹義荒漠化也即沙漠化。 在極端干旱、干旱與半干旱和部分半濕潤地區的沙質地表條件下,由于自然因素或人為活動的影響,破壞了自然脆弱的生態系統平衡,出現了以風沙活動為主要標志,并逐步形成風蝕、風積地貌結構景觀的土地退化過程。
8.B 9.C 10.D
【解析】8.讀圖可知,2000—2015年,長江中下游永久性水體面積增加,A錯誤;水田面積減少,B正確;洪泛濕地面積減少,C錯誤;永久性沼澤減少的面積和季節性沼澤增加的面積大致相當,整體來看沼澤面積變化不大,D錯誤。故選B。
9.水田主要是水稻田,受經濟發展的影響,長江中下游水田最可能轉化為建設用地,C正確;長江中下游地區經濟發展速度快,水田轉為林地和沼澤較少,AB錯誤;長江中下游地區氣候濕潤,水田轉化為沙地的可能性不大,D錯誤。故選C。
10.讀圖可知,2005—2010年長江中下游濕地面積縮小,水生生物多樣性減少,D正確;濕地凈化水質、防風滯塵和涵養水源的能力減弱,ABC錯誤。故選D。
【點睛】濕地的功能主要有產出功能、調節功能、生態功能、降解功能等。
11.B 12.B
【解析】11.據材料可知,資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礦產資源開發進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階段,其采出量已達到可采儲量的70%以上的城市,大慶、玉門、鶴崗、銅川能源資源豐富,四個城市都是依靠豐富資源發展起來的資源型城市,可能會成為資源枯竭型城市,B正確;桂林屬于旅游城市、鄭州屬于樞紐城市、紐約、廣州屬于港口城市,不屬于資源枯竭型城市,ACD錯誤。故選B。
12.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發展,應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產業升級,發展投資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企業,堅持經濟發展與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相協調發展,適當開采其資源,并尋找其替代能源,ACD與題意不符;禁止開采說法太絕對,不符合實際,不利其轉型發展,B符合題意。故選B。
【點睛】傳統工業可持續發展措施有: 1.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新興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第三產業; 2.調整工業布局,合理規劃,保證各行業平衡發展;3.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網,提高區域開放程度;4.發展科技,更新設備,提高資源利用率;5.消除污染,美化環境;6.控制工業污染的排放,實行清潔生產。
13.B 14.C 15.A
【解析】13.據材料“城鎮收縮”指在城鎮發展過程中,城市總人口不斷萎縮的現象。讀圖可知,丙階段,城鎮人口規模大,城鎮用地規模大,城市經濟總量大,城鎮化處于鼎盛階段;甲階段,經濟、人口、用地規模均已出現衰退趨勢,處于城鎮萎縮的開始階段;乙階段,隨著城鎮經濟的衰退,城鎮人口不斷萎縮,人口明顯減少,出現了顯著的“城鎮收縮”現象。所以伊春市“城鎮收縮”先后順序的是丙甲乙,B正確,ACD錯誤。故選B。
14.與甲階段相比,乙階段城鎮人口進一步減少,交通擁堵有所緩解,A錯誤;人口快速減少,但城鎮用地規模減速慢,這說明城鎮土地集約度下降,B錯誤;乙階段城鎮人口減少,經濟總量變化不大,人均產值增加,C正確;乙階段雖然城鎮人口持續減少,但城鎮等級并未發生明顯變化,因此城鎮服務范圍并未明顯改變,D錯誤。故選C。
15.伊春市這類資源枯竭型城市產業轉型的一般方向是發展服務業和特色產業,提高經濟活力;發展外向型經濟,擴大對外交流,進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①③正確;人口外流,特別是人才外流,導致發展技術密集型產業難度較大;城市經濟萎縮,發展內向型經濟,不能帶動區域經濟發展,②④錯誤,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
【點睛】收縮型城市產生的原因:人口流出既是因也是果,人口流出尤其是青年人口的離開,導致城市老齡化程度提高,城市逐漸收縮;不盡合理的產業結構,導致經濟發展滯后,提供的就業機會較少;過去發展的優勢資源逐漸枯竭,相關產業萎縮;自然環境條件不佳,許多人追求更高的生活舒適度導致人口遷出等。
16.(1)全年高溫,干濕季分明,降水總量較少。成因:地處來自印度洋的東南信風的背風坡,有一定降水但總量少 。
(2)樹干木質松軟(形似海綿),利于濕季儲水;樹干粗大,儲水量大;樹皮堅實,不但利于儲水,而且能夠減少水分散失;(相對于樹干)樹冠較小,枝葉較少,可以減少旱季水分蒸騰;根系發達,利于旱季從很深的地下吸收地下水,所以抗旱能力強。
(3)干(旱)季。在漫長的旱季,農作物難以生長,動物遷徙,食物缺乏,已經成熟的猴面包果可作為食物充饑;旱季時飲用水短缺,而猴面包樹巨大的儲水量可以提供充足、必要的飲用水。
(4)支持。西南地區的干熱河谷和猴面包樹分布區的氣候條件相似;干熱河谷面積廣,利于大規模引種;猴面包樹及其果實可以食用,也可以作工業原料,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大量種植猴面包樹還能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等。反對。干熱河谷地區氣候和猴面包樹分布區氣候有一定差異,且大部分地區基巖裸露,引種難度大;我國幾乎沒有與猴面包樹相關的產業基礎,其經濟效益難以發揮;外來物種有風險,容易引起生態災難。
【分析】本大題以猴面包樹相關圖文為材料設置四道試題,涉及氣候特征及成因、植被、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等相關知識,主要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的能力、論證和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區域認知、綜合思維、人地協調等核心素養。
【詳解】(1)氣候特征應包括全年氣溫、降水特征以及水、熱配合狀況。由圖乙中的氣溫和降水資料可知,當地全年高溫(年均溫>15℃);降水總量較少;出現明顯的干濕季。原因:根據材料信息可知,猴面包樹“主要分布在馬達加斯加島西南沿海”,又由圖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猴面包樹集中分布區地處于來自印度洋的東南信風的背風坡,因此雖有一定降水但總量少。
(2)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猴面包樹樹干“木質疏松柔軟”形似海綿,利于濕季儲水;“樹干呈桶狀,直徑最大可達12m”說明樹干粗大,儲水量大;“樹皮堅韌結實”能夠減少水分散失,保護體內水分;讀圖乙可見,相對于樹干,樹冠較小,枝葉較少,可以減少旱季水分蒸騰;“根系發達”利于旱季從很深的地下吸收地下水,故抗旱能力強。
(3)結合以上題目分析可知,猴面包樹集中分布區的氣候特征:明顯的干濕季。讀圖乙可見旱季漫長(4月——10月),在漫長的旱季,農作物難以生長,動物遷徙,食物缺乏,“面包果可直接食用,還可以用來制作果醬,被稱為“天然面包””,成熟的猴面包果可作為旅行者的食物;旱季時飲用水短缺,“樹干還能夠為旅行的人們提供救命之水”,提供充足、必要的飲用水。綜上所述,游客前往猴面包樹分布區去體驗“生命之樹”奇觀應該在干季。
(4)本題是開放性試題,支持或反對理由合理即可。如果支持,從我國西南地區有利條件和引種之后的有利影響回答。有利條件:根據材料二可知,我國西南地區的干熱河谷年降雨量約700mm,年均溫約21 ℃,與猴面包樹分布區的氣候條件相似,適合猴面包樹的生長;“金沙江的干熱河谷就長達800km”,說明干熱河谷面積廣,利于大規模引種;有利影響:經濟價值:根據材料二可知,猴面包樹渾身都是寶,樹葉及其果實可以食用,也可以作工業原料,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森林的環境效益:根據材料二可知,干熱河谷“植被稀少,水土流失極其嚴重”,大量種植猴面包樹還能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等。如果反對,可以從我國西南地區的不利條件和引種之后的不利影響回答。不利條件:對比干熱河谷地區氣候和猴面包樹分布區氣候,二者氣候不完全相同,可能會導致物種不適;且我國西南大部分地區基巖裸露,引種難度大;不利影響:猴面包樹產業在我國屬于新建產業,我國的產業基礎薄弱,當地缺乏生產經驗,其經濟效益難以發揮;生態破壞:外來物種缺乏天敵,容易帶來物質入侵,引起生態災難。
17.(1)春季。春季氣溫回升快,蒸發旺盛,降水稀少,大風天數多,風力大;春季地表干燥,(土壤解凍后)土壤表層物質更疏松。
(2)山脈(東西延伸)阻擋了北部寒冷氣流,減少寒潮的影響;阻擋北上暖濕氣流,形成地形雨;減緩北方沙塵、沙漠入侵,減輕土地荒漠化,保護耕地;山地改變了黃河的走向,使流速變緩,泥沙堆積在河套平原,形成肥沃土壤。
【分析】本題以陰山為背景材料,涉及生態環境問題與農業區位因素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論證探討地理知識的能力,旨在培養學生綜合思維等核心素養。
【詳解】(1)陰山北麓土壤風蝕荒漠化最嚴重的季節是春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陰山北麓春季時受太陽高度變大和晝長變長的雙重影響,溫度回升較快,蒸發旺盛,而春季時降水較少,導致當地晝夜溫差大,這直接導致當地氣壓差大,風力較大,且春季時依然受到冬季風影響,所以大風日數多,風力大;由于春季氣溫回升,蒸發加大,經過凍融的地表物質更加疏松、干燥,沙源物質更加豐富,所以導致當地風蝕荒漠化春季最為嚴重。
(2)結合材料和所學可知,從環境整體性角度看,陰山山脈東西延伸,能夠阻擋南下的寒冷氣流,減少寒潮,減輕農作物受凍害威脅;陰山阻擋北上暖濕氣流,水汽抬升,形成地形雨,增加南麓降水補給,山地降水較多,森林植被涵養水源,增加地下水補給;山脈阻擋,利于減緩北方沙塵、沙漠入侵,減輕土地荒漠化,保障耕地數量與質量;山脈阻擋,改變黃河流向,使流速減慢,泥沙沉積,形成肥沃的沖積平原,成為“塞上糧倉”。
18.(1)鄰近礦產地,運輸費用較低;礦床分布分散,監管難度大;小型采礦企業資金投入少、見效快,從業者多。
(2)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科技投入,優化、升級傳統產業;開展技術改造,加快智能化建設,積極發展第三產業;控制高耗能產業規模,注重發展低碳經濟;治理環境污染,美化環境,修復生態環境。
(3)生態環境破壞嚴重,修復、治理難度大;產業結構單一,產業轉型升級耗時長;礦產企業停產,人才流失嚴重。
【分析】本題以大冶市為材料,涉及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識調用分析能力,體現了區域認知、綜合思維以及地理實踐力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詳解】(1)大冶市小型采礦企業眾多的原因應從資源分布特征、監管、成本等方面進行分析。結合題干信息“該市已發現和探明的礦床273處,銅礦石儲量達550萬噸,是全國銅礦石重要生產基地”,大冶市小型采礦企業眾多的原因是臨近礦產地,運輸費用較低。由礦床數量可以判斷,其特點是分布分散,監管難度大。小型采礦企業資金投入少、見效快,從業者多。
(2)大冶市應對資源枯竭而進行產業轉型可能采取的對策應從基礎設施、科技、產業結構、環境治理等方面進行分析。結合大冶市的基本情況,該地應對資源枯竭而進行產業轉型可能采取的對策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基礎設施完善;加大科技投入,促進傳統產業升級和優化;積極發展第三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提高附加值,增加收益;關停并轉高能耗產業,減少能源的消耗,注重發展低碳經濟;注重環境的整治和保護,對已污染的環境進行治理,修復生態環境。
(3)大冶市在資源枯竭后轉型面臨的困境應從環境、產業結構、人才等方面進行分析。結合題干信息“隨著礦產資源逐漸枯竭,礦產企業停產,大量工人失業”,故大冶市在資源枯竭后轉型面臨的困境是由于長期對礦產資源的開采,生態環境破壞嚴重,修復和治理難度大。該產業建立在豐富的銅礦石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產業結構單一,產業轉型升級耗時長。礦產企業停產,人才流失嚴重。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谷县| 安义县| 浪卡子县| 竹溪县| 漠河县| 迭部县| 从化市| 山丹县| 电白县| 仁化县| 巴塘县| 西林县| 恩施市| 中江县| 黄石市| 舟山市| 黔南| 大英县| 平泉县| 乐安县| 阳城县| 浪卡子县| 德化县| 日喀则市| 朝阳市| 三门峡市| 朝阳区| 白银市| 徐闻县| 乐业县| 彭泽县| 孝昌县| 罗源县| 乌拉特中旗| 葫芦岛市| 家居| 新宁县| 阜新| 灌云县| 台前县| 县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