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時間在流逝》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時間在流逝》是本單元《計量時間》的起始課,學生認識時間計量工具的發展過程。也是學生研究如何計量時間的開始,在本單元中起到基礎和鋪墊的作用。教學時引導學生來關注、研究時間問題,通過觀察陽光下立桿的影子變化,感受到時間在流逝,并通過對燃香鐘這一實例的探究、研討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計時,為后面內容做好學習準備。本課的重點是帶領學生了解古人的計時方法、計時工具及其發展史。通過閱讀資料、觀察燃香實驗,使學生認識古人利用有規律變化的天體的運動和燃香變化來計時。在研究中,讓學生產生關注計時工具和計時方法的興趣,并對計時工具的進步與更替過程充滿好奇。學情分析:五年級學生對時間來說是一個非常熟悉的概念,每天都在和時間打交道,但就計時工具來說只是有一定的認識,也能夠使用一些計時工具計量時間。但各種計時方法和工具是怎樣發展的還有待于進一步學習,有些問題學生可能有所思考,認識可能也不太清晰。本課通過對燃香鐘這一工具的探究、研討,引導學生由淺入深探索計時方法和工具,激發學生研究興趣,并初步獲得研究的方法和體驗。教學目標:概念目標:通過閱讀資料了解古人利用天體的運動規律計時。在一定的條件下,燃香變短的速度基本是均勻的,可以用來計時。認識到有規律變化的事物可以用來計時。探究目標:在實驗中觀測并記錄燃香時間的相關數據,并對“蠟燭可以計時嗎”這一問題結合實驗現象進行討論,表達自己的觀點。態度目標:在學習中產生關注計時方法的意識和興趣。教學重難點:重點:學生通過研究燃香的實驗,探究燃香的長度變化與時間變化的規律。難點:燃香計時實驗的學習與研究,從而成為計時工具,形成的科學原理。教學準備:教師:1、教學課件;2、有關古人利用太陽運動計時的圖文和視頻資料;3、時鐘模型。學生:1、每組提供秒表、香、火柴、記號筆;2、實驗記錄表。教學過程:一、嘗試發現課前小活動及問題:⑴、利用鉛筆和橡皮做一個立桿,放在窗臺的陽光下,下面鋪一張白紙,將頂端的影子做一個記號,并標上序號1。(注意:做好標記后不要移動立桿和紙)⑵、“一寸光陰一寸金”是出自哪個計時工具的比喻?教師提問:⑴現在幾點了?⑵一節課是多長時間?學生嘗試回答后,教師總結指出:現在幾點——是“時刻”,一節課多長時間——是“時段”,而且時間一去不復返。引出課題《時間在流逝》(板書課題)設計意圖:從學生的日常的時間描述中,提煉出時間的概念,課件演示:課件演示并講解太陽在一天中的變化,這也是利用太陽東升西落計時為一天時間,隨著人們的需求對時間的要求精準,計時工具也在不斷發展。課件演示:計時工具的發展:從日晷,水鐘,沙漏,火鐘,擺鐘,石英鐘,原子鐘;視頻介紹日晷和圭表,展示古人的智慧。設計意圖:從計時工具入手形成初步共識。在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情境里,提出研究的問題。教師提問:你知道用日晷和圭表來計時有什么缺點嗎?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歸納:1、沒有陽光無法計時,2、計時單位過大……設計意圖:通過找缺點,發現探究方向繼續課前小活動:觀測陽光下小立桿的影子的位置,并做記號2,二、探究形成教師提問:怎樣用工具計量更小的單位讓計時更精確?我們知道有:“一盞茶”、“一炷香”的時間的說法,這些東西又是如何來計時的?計時的原理又是怎樣的呢?探究實驗:實驗前思考:1.需要哪些實驗材料?2.燃燒每一段香所需要的時間是否一致,如何測量?3.香燃燒的速度與其他因素是否有關?實驗步驟及要求1.取一根香,分別在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三處做上標記。2.點燃香,并記錄香燃到每個標記的時間。3.注意實驗過程中保持無風狀態。完成燃香時間記錄表。燃香時間記錄表燃香的長度 測量的時間 四分之一 二分之一 四分之三 一整支第1支香第2支香第3支香我的發現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學生邊實驗邊完成記錄表,學生匯報實驗結果并做分析,得出結論:在沒有風等外界因素干擾下,燃香變短的速度大致是均勻的。教師根據實驗記錄總結:從實驗記錄結果看出香每燃燒四分之一所用的時間非常接近,也就是燃香的長短與時間有一個規律性設計意圖:教師創設學習情境,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空間和探究式學習機會,學生親自體驗了燃香長度與時間的關系,自主建構對計時工具的認識,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的學習活動,又是本課的重點。學生能從試驗中總結出規律,也為本單元中的后續學習做出重要的準備。三、聯想應用1、思考:⑴、古人曾用過哪些方法計時?(日晷、水鐘、沙漏)⑵、這些方法為什么能幫助人們計時?共同點:它們的變化是有規律的,有規律的事物能用來計時。即,具有一定周期性運動的事物可用于計時。設計意圖:讓學生回顧之前的計時工具之所以能夠計時是不是都具備這樣的特點,從而發現計時工具的計時規律。2、思考:蠟燭燃燒可以用來計時嗎?在不受外界因素干擾的情況下,粗細均勻的蠟燭,燃燒變短的速度也是基本不變的,所以也能用來計時。設計意圖:對蠟燭的思考是對學生探究燃香活動的延伸與驗證。要注意引導學生運用已經獲得的發現來分析蠟燭,在類比訓練中,促進學生認識經驗形成科學概念,還可以應用于實際生活當中。繼續課前小活動:觀測小立桿的影子的位置,并做記號3課前問題答案:1、學生觀察記號1、2、3發現規律:立桿的影子移動了,順時針轉動并變短;2、“一寸光陰一寸金”是出自課件中視頻“日晷”里的比喻。設計意圖:從教學伊始就做到小活動一直抓著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有始有終的記錄讓學生有完整的參與實驗過程。視頻“日晷”里所講的“一寸光陰一寸金”的比喻也是抓住學生的一個小問題。兩個小問題都起到是扣主題的作用,《時間在流逝》時間一去不復返了。板書設計時間在流逝 時間一去不復返 計時工具:日晷、水鐘、沙漏、火鐘(燃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