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5講 中國共產黨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對應學生用書第99頁課標要求1.認識五四愛國運動的歷史意義,認識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與中國共產黨成立對中國革命的深遠影響。2.認識國共合作領導國民革命的歷史作用。理清:知識結構 基礎全通關一、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1.五四運動原因 階級矛盾 北洋軍閥的黑暗、獨裁統(tǒng)治民族矛盾 日本提出滅亡中國的“① ” 導火索 ② 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經(jīng)過 前期 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舉行游行示威,但遭到北洋軍閥政府的鎮(zhèn)壓后期 1919年6月5日,上海出現(xiàn)大規(guī)模的工人罷工和商人罷市。③ 登上政治舞臺 結果 取得初步勝利,被捕學生獲得釋放。中國代表也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意義 愛國運動 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社會運動 是一場中國人民為拯救民族危亡、捍衛(wèi)民族尊嚴、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偉大社會革命運動思想運動 是一場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的偉大思想啟蒙運動政黨建設 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指導思想 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革命階段 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 2.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宣傳中心 從俄國十月革命后開始,北京與④ 成為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中心 著書立說 1919年,李大釗發(fā)表了《⑤ 》,系統(tǒng)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學說 組織團體 1920年3月,李大釗發(fā)起馬克思學說研究會;1920年5月,陳獨秀在上海組織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翻譯書籍 李達、陳望道、李漢俊等人翻譯和宣傳馬克思主義學說拓展延伸 五四運動對中國現(xiàn)代化的影響(1)新式知識精英群體走上中國社會舞臺:通過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新式知識精英群體整體地、主動地出現(xiàn)在中國社會現(xiàn)代化的舞臺上,成為一支令人無法忽視的巨大力量,這充分展現(xiàn)了他們改造中國的主動意識、集體意識。(2)近代民族國家意識逐漸覺醒: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使具有民族國家意識的知識群體爆發(fā)。這種意識的形成對于后來中國的民族獨立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3)對現(xiàn)代化的探索不斷深入:五四運動從根本上來說是一場思想文化運動,其政治運動的形式也是在近代思想文化的長期熏陶下自然發(fā)酵出來的。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條件 思想 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組織 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階級 中國工人運動的持續(xù)發(fā)展國際 共產國際的指導與幫助成立 時間 地點 ⑥ 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后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一艘游船上進行 內容 大會通過的黨綱,確定了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xiàn)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大會還選舉產生了黨的領導機構,陳獨秀任書記意義 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給中國革命指明方向;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力量;中國人民有了強大的凝聚力量,中國命運有了光明的發(fā)展前景;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三、國共合作與國民革命國共合 作形成 中國共產黨在大力開展工人運動的同時,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必須建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1923年6月,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通過了關于國共合作問題的決議;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大會實際上通過了三大政策,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國民 革命 口號 “⑦ ,除軍閥” 發(fā)展 1925年,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通過兩次東征消滅了陳炯明的勢力,廣東革命根據(jù)地得到鞏固和統(tǒng)一高潮 1926年,國共兩黨合作北伐,基本推翻了⑧ 的反動統(tǒng)治 失敗 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wèi)分別發(fā)動反革命政變,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由國共合作發(fā)動的國民革命失敗圖解歷史 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革命綱領與新三民主義概念辨析 “黨內合作”與“黨外合作”“黨內合作”就是共產黨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加入國民黨的共產黨黨員在組織上、思想上還保留自己作為共產黨黨員的獨立性。“黨外合作”是兩黨并沒有誰加入誰,而是以黨和黨的形式在兩黨之間進行合作。易錯提醒1.國民黨一大討論的是國民黨改組問題,國民革命是由國共兩黨共同領導的,而不是由國民黨單獨領導的。2.新三民主義是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是國民革命的旗幟,這并不意味著中國共產黨放棄了馬克思主義。3.國民革命過程中,北伐戰(zhàn)爭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tǒng)治,取得了一定的勝利。但并沒有推翻北洋軍閥統(tǒng)治的基礎,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隨著國民黨右派篡奪革命領導權的活動日益猖獗(蔣介石和汪精衛(wèi)集團先后在上海、武漢發(fā)動反革命政變),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國民革命失敗了。答案 ①二十一條 ②巴黎和會 ③中國工人階級 ④上海 ⑤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⑥1921 ⑦打倒列強 ⑧北洋軍閥突破:重點難點 素養(yǎng)全研通一、近代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分水嶺——偉大的五四愛國運動主題闡釋習近平總書記說:“五四運動,孕育了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偉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愛國主義精神。”五四運動是近代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分水嶺,五四精神則是五四運動的靈魂,正是這種精神激勵著中國勇敢而睿智地探索新的道路,走向新的征程,使得中國人的思想在中西融合的大潮中獲得了巨大的升華,使得我們民族在走向現(xiàn)代化的征程中獲得了巨大精神能量,從而勝利地實現(xiàn)了更新我們民族精神、改變民族命運的偉大使命。愛國是五四精神的核心,進步、民主、科學是其重要內容,這四個方面共同構成了五四精神的基本內容。五四運動徹底暴露了帝國主義聯(lián)合中國買辦階級和封建階級壓榨中國人民大眾的本質。五四運動既沒有像康有為、梁啟超那樣企圖依靠一個傀儡皇帝來救國,也沒有像辛亥革命那樣單純借助軍閥力量來實現(xiàn)共和,而是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了群眾。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在救亡圖存的斗爭中,五四精神推動了國家與社會的發(fā)展,在民族復興的征途上,五四精神也將被不斷繼承發(fā)揚,永遠歷久彌新。真題驗證(2022·浙江6月·12)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后,天津總商會于6月9日發(fā)出布告稱:“對于外交失敗,懲辦國賊,惟有以罷市為最后要求。本會鑒于人心趨向,局勢危迫;無可挽回,當即決定自明日起罷市。”對上述材料解讀正確的是( )。A.商人是五四運動的領導者B.五四運動的中心已從北京轉移到天津C.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D.“罷市”是商人愛國行動的一種方式解題 秘籍 試題主旨 五四運動材料分析 布告表明商會罷市的原因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罷市的要求是懲辦賣國賊明確答案 天津商會罷市的原因是“外交失敗,懲辦國賊”,這說明“罷市”是商人愛國行動的一種方式,D項正確失分 點評 史實不符 五四運動的主要領導者不是商人,而是陳獨秀、李大釗等先進知識分子,排除A項時空錯位 通過材料信息無法判斷五四運動中心發(fā)生了轉移,排除B項材料不符 材料未提及工人階級,排除C項深度研習材料一 1919年五四運動大事記(部分)時間 大事5月5日、 5月6日 北京總商會為學生被捕之事開緊急會議,決以實力贊助學生5月7日 上海舉行國民大會。天津、南京等城市群眾也先后集會聲援北京學生5月20日 北京、武漢等地商界議決抵制日貨辦法6月5日 上海工人開始罷工,要求釋放被捕學生,罷免曹、章、陸等人的職務。各地工人紛紛響應——摘編自彭明《五四運動史》(修訂本)材料二 五四運動是中國人的國家情感存在與力量的突出證明,如果還有什么地方的人對中國人愛國主義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懷疑態(tài)度,那么這種證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訓。(1)據(jù)材料一,指出五四運動的進程具有哪些特點。(2)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五四運動影響的具體表現(xiàn)。【探究步驟】第(1)問 步驟1:審讀設問探究問題 五四運動的特點探究載體 據(jù)材料一探究內容 五四運動進程的特點 步驟2:信息整合材料分層 材料信息 分析總結第一層 北京總商會為學生被捕之事開緊急會議,決以實力贊助學生 青年學生揭開運動序幕第二層 “5月5日”“5月6日”“北京”“5月7日”“上海舉行國民大會。天津、南京等城市群眾也先后集會聲援北京學生”“5月20日”“武漢等地” 運動范圍從北京擴展到全國第三層 “5月5日”“5月6日”“總商會”“5月7日”“城市群眾”“5月20日”“商界”“6月5日”“工人” 參與的社會階層迅速擴大 第(2)問 步驟1:審讀設問探究問題 五四運動的影響探究載體 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探究內容 五四運動影響的具體表現(xiàn) 步驟2:信息整合材料分層 材料信息 所學知識 概括影響第一層 五四運動是中國人的國家情感存在與力量的突出證明 五四運動 增強民族國家意識材料分層 材料信息 所學知識 概括影響第二層 如果還有什么地方的人對中國人愛國主義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懷疑態(tài)度,那么這種證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訓 五四運動 強烈的 愛國主 義精神作答:(1)特點:青年學生揭開運動序幕;運動范圍從北京擴展到全國;參與的社會階層迅速擴大。(2)增強民族國家意識與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二、開天辟地——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主題闡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fā)展的趨勢和格局。中國共產黨一經(jīng)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chuàng)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真題驗證(2021·全國甲卷·29)1921年2月,蔡和森寫信給陳獨秀,討論馬克思學說與中國無產階級的關系時稱:“西方大工業(yè)國的無產階級常常受其資本家的賄買、籠絡而不自覺……此所以社會革命不發(fā)生于資本集中、工業(yè)極盛、殖民地極富之英、美、法,而發(fā)生于殖民地極少、工業(yè)落后之農業(yè)國俄羅斯也。”他意在強調( )。A.社會革命不會發(fā)生在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B.無產階級受資本家籠絡而失去革命動力C.中國已經(jīng)具備了進行無產階級革命的客觀條件D.俄國以城市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適合中國國情解題 秘籍 試題主旨 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條件材料分析 1921年蔡和森寫信給陳獨秀討論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無產階級的關系明確答案 由蔡和森認為社會革命發(fā)生在“工業(yè)落后之農業(yè)國”可知他認為中國已經(jīng)具備了進行無產階級革命的客觀條件,故選C項失分 點評 主旨不符 題干中蔡和森的觀點重在強調社會革命沒有發(fā)生在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而是發(fā)生在相對落后的俄國的原因,排除A項以偏概全 題干說的是“西方大工業(yè)國的無產階級常常受其資本家的賄買、籠絡而不自覺”,不是指所有地方的無產階級受資本家籠絡而失去革命動力,排除B項失分 點評 理解不當 蔡和森是借俄國是個落后的農業(yè)國卻發(fā)生了社會革命,來類比中國也具有了相似的社會革命發(fā)生的條件,而不是說俄國革命道路是否適合中國國情問題,排除D項深度研習材料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無產階級政黨。他的目的是要組織無產階級,用階級斗爭的手段,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制度,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的社會。中國共產黨為工人和貧農的目前利益計,引導工人們幫助民主主義的革命運動,使工人和貧農與小資產階級建立民主主義的聯(lián)合戰(zhàn)線。中國共產黨為工人和貧農的利益在這個聯(lián)合戰(zhàn)線里奮斗的目標是:一、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立國內和平;二、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三、統(tǒng)一中國本部(東三省在內)為真正民主共和國。——摘編自《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1922年7月)根據(jù)材料信息,怎樣理解“中共二大的成功舉行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工作的圓滿完成”這句話 【探究步驟】步驟:思路梳理作答:理解:中共一大制定的黨綱不符合中國實際,當時掌握政權的是北洋軍閥而非資產階級;中共二大對我國的社會性質、革命對象和任務、革命性質已經(jīng)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開始制定出符合國情的民主革命綱領(最低綱領)。演練:創(chuàng)新試題 從知識到見識品真題 知導向1.(2022·全國乙卷·29)據(jù)某位學者回憶,“‘五四’初期,一般人多以新舊分別事物”,中國古來已有的一概稱為舊,古來未有或來自外國的一概稱為新;不久,有了“更高的判別的準繩……對于古今、中外能夠排好恰當?shù)年P系”,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這一轉變反映出( )。A.東西方文化論爭由此引發(fā)B.傳統(tǒng)儒家思想開始受到批判C.全盤西化的思想得以消除D.思想解放運動方向發(fā)生變化答案 D解析 根據(jù)材料可知,五四運動初期對于新舊之分存在絕對化的傾向,后來能夠“排好恰當?shù)年P系”,說明五四新文化運動前期宣傳民主和科學的觀念,全盤肯定西方文化,否定舊有文化,但隨著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爆發(fā),馬克思主義成為宣傳的重點,辯證唯物主義得以廣泛傳播和運用,思想解放運動的方向發(fā)生變化,D項符合題意。“由此引發(fā)”與史實不符,排除A項。傳統(tǒng)儒家思想早在明末清初就受到批判,鴉片戰(zhàn)爭以來批判力度更深,“開始”一詞與史實不符,排除B項。根據(jù)材料“并不一概否定或肯定”可知,國人對新舊之分有了更加理性的認識,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人的全盤西化思想都得以消除,排除C項。2.(2021·廣東·8)在廣州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指出,當前中國“資產階級不能充分發(fā)展,因之無產階級也自然不能充分發(fā)展,階級分化不充分的全國人民,皆受制在資本帝國主義,及本國軍閥之下,不能不要求經(jīng)濟發(fā)展而行向國民革命”。這說明中國共產黨( )。A.適應國情調整革命策略B.總結經(jīng)驗教訓開展武裝斗爭C.統(tǒng)一認識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D.根據(jù)矛盾變化擴大階級基礎答案 A解析 據(jù)材料“皆受制在資本帝國主義,及本國軍閥之下,不能不要求經(jīng)濟發(fā)展而行向國民革命”可知,中國共產黨已經(jīng)認識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經(jīng)濟發(fā)展不充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力量還比較薄弱,需要在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增強自身的力量的基礎上開展國民革命,即中國共產黨要調整斗爭策略,具體表現(xiàn)為要團結包括工人、農民、資產階級等在內的社會各階層,建立廣泛的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開展國民革命,故選A項;總結經(jīng)驗教訓開展武裝斗爭發(fā)生在1927年國民革命失敗后,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重點是開展國民革命,而非經(jīng)濟發(fā)展,排除C項;中國共產黨的階級基礎是工人階級,而不是資產階級,且材料主旨是中國共產黨根據(jù)國情調整策略以更好地進行國民革命,排除D項。新情境 新視角3.(原創(chuàng)·情境創(chuàng)新)下表所示是中國共產黨從中共一大到中共二大綱領的變化。這反映出中共( )。會議 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綱領 要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由勞動階級重建國家,直至消滅階級差別……廢除資本制,沒收一切生產資料,如機器、土地、廠房、半成品等,歸社會所有 最高綱領:實現(xiàn)共產主義。 最低綱領: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tǒng)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A.從幼稚走向了成熟B.旨在建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C.試圖以農村為中心D.探索理論與國情的關系答案 D解析 本題旨在考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中國人由向西方學習轉向以俄為師,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就是其重大成果。近代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中華民國名存實亡。因此革命的目標就是聯(lián)合民族資產階級反帝反封建。中共一大提出推翻資產階級統(tǒng)治是不符合當時中國國情的,而中共二大分兩步走,提出先實現(xiàn)最低綱領,即民主革命綱領,符合當時中國國情。由此可見,當時中共已經(jīng)在探索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走自己的路,D項正確。1935年,遵義會議的召開標志著中共從幼稚走向成熟,排除A項。1924~1927年,國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排除B項。1927年,國民革命失敗后,中共在井岡山開創(chuàng)了以農村為中心的革命道路,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時期,中國共產黨學習蘇俄,堅持以城市為中心,排除C項。4.(原創(chuàng)·情境創(chuàng)新)1924年,共產黨人彭湃等開始在廣州舉辦農民運動講習所,到1926年9月,講習所共舉辦了6期,培養(yǎng)農運人才770余名。1925年,廣東省37個縣有了農民協(xié)會組織,會員達62萬人。廣東還舉行了第一次全省農民代表大會,成立了省農民協(xié)會。農民運動的發(fā)展( )。A.適應了國民革命運動的發(fā)展B.成為北伐戰(zhàn)爭的主導力量C.推動了工農武裝割據(jù)的形成D.粉碎了國民黨的經(jīng)濟封鎖答案 A解析 本題旨在考查中共在國民革命運動中的歷史貢獻。1924~1927年,國共第一次合作,推動了國民革命的發(fā)展。中共主要是領導城市工人起義和農村農民運動。據(jù)材料可知,這一時期中共領導的農民運動蓬勃發(fā)展,是國民革命運動的重要內容,適應了國民革命運動的發(fā)展,A項正確。北伐的主要力量是北伐軍,不是農民,排除B項。1927年國民革命失敗后,中共才開啟工農武裝割據(jù),排除C項。1927年以來,隨著農村革命根據(jù)地的建立,國民黨對根據(jù)地進行了經(jīng)濟封鎖,根據(jù)地通過土地革命、創(chuàng)辦工廠等經(jīng)濟活動,成功打破了封鎖,因此排除D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