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屆新教材高考地理二輪復習大單元主題突破十二 環境與國家安全 課件+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屆新教材高考地理二輪復習大單元主題突破十二 環境與國家安全 課件+學案

資源簡介

大單元十二 環境與國家安全
大概念認知體系
問題導思
一、
1.提示:二氧化碳的排放達到峰值不再增長。意味著我國要在2030年前使二氧化碳的排放總量達到峰值,之后使其不再增長,并逐漸下降。
2.提示:某個地區在一定時間內,人類活動直接和間接排放的碳總量,與通過植樹造林、工業固碳等方式吸收的碳總量相互抵消,實現碳“凈零排放”。
二、
1.提示:①污染物跨國傳輸:主要通過大氣環流、河流徑流等途徑。②廢棄物跨國轉移:主要通過正常貿易或非法入境的手段。③含有毒有害物質的產品貿易:主要通過國際貿易。
2.提示:對輸入國或地區的環境安全造成威脅,進而引發跨境環境污染物輸出國與輸入國之間的矛盾或外交爭端,甚至演變為政治、經濟和軍事沖突。
3.提示:(1)方式:沖突與合作;(2)影響:減少沖突、加強合作有利于國家安全,反之不利于國家安全。
三、
1.提示:主要分布在干濕交替、農牧交錯、水陸交接、森林邊緣、沙漠邊緣等地區。
2.提示:(1)自然原因:降水量具有臨界性且變率大,多大風。(2)人為原因:過度開墾、過度放牧、不合理的開礦、樵采、道路建設等。
3.提示:優化土地利用結構;構筑防護林體系;以地養地,自然恢復;調整牲畜結構和數量;控制人口過快發展,提高人口素質。
四、
1.提示:(1)原因:隨著工業化進程和人口快速增長,人類對自然的干預和破壞不斷加強。(2)表現:森林破壞、土壤侵蝕、土地荒漠化、物種滅絕等。
2.提示:①核心區:嚴格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②緩沖區:嚴格禁止旅游和生產經營活動;③實驗區:可進行科研試驗、教學參觀、旅游、物種馴化繁殖等活動。
3.提示:保護自然本底,貯備物種,保護生物多樣性,提供生態服務等。
五、
1.提示: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誰污染,誰治理;強化環境管理。
2.提示:有些資源、環境問題具有全球性;有些資源、環境問題具有跨國、跨地區的影響;在全球化時代,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以鄰為壑,不能以犧牲他國的安全為代價。
大單元主題突破
主題1
[典題導悟]
1~2.解析:第1題,結合材料可知,一些低收入國家和地區因全球變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而受到不利影響,此類國家和地區主要是指南太平洋上的島國,該區域地勢低平,海平面上升易淹沒該區域的國家和地區,B正確。歐洲西部為世界經濟發達區域,大多為高收入國家和地區,A錯誤;南美洲中部地勢較高,受海平面上升產生的不利影響較小,C錯誤;中亞地區地處內陸,遠離海洋,受海平面上升產生的不利影響很小,D錯誤。第2題,加強碳減排國際合作有利于減少人類碳排放總量,減輕溫室效應,緩解全球變暖,進而減緩海平面上升帶來的不利影響,C正確。碳交易可促進發達國家減少碳排放,利于緩解全球變暖,A錯誤;加大區域間產業轉移力度只能使碳排放量大的企業從一地轉移至另一地,但碳排放總量沒有發生變化,B錯誤;鼓勵發展中國家大量移民會影響世界人口分布,但并不能控制碳排放,D錯誤。
答案:1.B 2.C
[培優演練]
1.解析:第(1)題,材料中“夏威夷島人口密度低”表明,夏威夷島上的人類日常生活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較低;“以第三產業為主”提示該島很少有工業及其產生的污染排放。與工業尤其是資源消耗型的重工業生產相比,第三產業相關經濟活動的碳排放強度明顯要低很多?;谝陨蟽热菘梢缘玫降谝稽c,即島上人為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低、總量少。同時,由于人類的生產生活主要集中于島上的村鎮,因此人為二氧化碳排放也會以村鎮為中心。結合圖示可知,島上所有村鎮海拔都低于1 200米、大部分位于海拔600米以下的沿海地區,據此可以得到第二點,即島上人為二氧化碳排放主要呈散點狀分布于較低海拔的沿海地區。第(3)題,從圖中可以看到,夏威夷島位于太平洋中部,遠離大陸二氧化碳集中排放區域。因此,不管是本島信風控制區人為排放的二氧化碳還是大陸上人類或自然活動排放的二氧化碳,都需要通過大氣環流經過長距離輸送才能到達島上高海拔區的觀測站。在此過程中空氣成分有充足時間進行混合,使濃度基本達到穩定。材料中還給出了該站“是全球最早對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進行持續觀測的站點”的信息,因此該站觀測年代早、持續時間長,也是其被普遍認可能夠較好反映全球大氣二氧化碳平均濃度變化的原因之一。第(4)題,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考查學生是否能舉一反三,根據在回答前面問題時所得到的本題觀測所需條件,結合區域相關知識提出自己的想法。只要選址遠離人類活動造成二氧化碳集中排放的地方,大氣環流利于大氣成分充分混合,不受局地污染影響,如受下沉氣流(高壓)控制,就可以滿足要求。因此,地廣人稀的東西伯利亞、青藏高原等都是合理選址的區域。
答案:(1)排放總量少,主要分布在較低海拔(沿海)地區。
(3)夏威夷島遠離大陸二氧化碳集中排放區域,二氧化碳經過長距離輸送,與空氣充分混合,濃度基本穩定;該站觀測年代早、持續時間長,能夠反映全球大氣二氧化碳平均濃度變化。
(4)從遠離二氧化碳集中排放區、受下沉氣流(高壓)控制或高海拔等角度選擇合理區域,如東西伯利亞、青藏高原等。
2~3.解析:第2題,由材料可知,碳強度是指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數值越小,說明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越少。據圖可知,全國和北京的碳強度均呈現下降趨勢,A說法正確;北京的碳強度更小,能呈現更好的低碳模式,B說法正確;北京碳強度與全國碳強度的比值,從2010年的0.36下降到2019年的0.25,C說法正確;北京與全國的比值呈下降趨勢,說明北京碳排放量比全國下降更快,D說法錯誤。根據題意,故選D。第3題,調整能源結構、產業轉型和升級、分散非首都職能、推廣新能源汽車,都能促進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量,①②③④正確;降低能源消耗總量不利于經濟的持續發展,⑤不合理。綜上所述,B正確,A、C、D錯誤。故選B。
答案:2.D 3.B
4~5.解析:第4題,全球變暖,高低緯度間氣溫差減小,氣壓差減小,西風帶勢力減弱,表層海水向北傳送減弱,導致深層環流減弱,AMOC的勢力減弱,A正確,B、C、D錯誤。故選A。第5題,在全球變暖背景下,當AMOC勢力較強時,大量大氣中的熱量被環流帶入了深海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大氣中熱量;當AMOC減弱時,大氣中的熱量被環流帶入深海的量減少,從而使得AMOC導致深層海水儲熱對全球變暖的抵消,C正確;低緯海域輸送熱量增多與AMOC變化無關,A錯誤;高緯度海洋冰面減少對AMOC勢力變化影響不大,B錯誤;大氣中溫室氣體增多與AMOC無關,D錯誤。故選C。
答案:4.A 5.C
主題2
[典題導悟]
解析:第(1)問,南極半島緯度高,氣候寒冷,人類活動少,排放的污染物少;南極半島位于極地東風帶控制區,風力強勁,大氣中的污染物容易擴散吹走,不利于污染物沉降至南極半島地表。第(2)問,黑碳的來源可從直接來源和間接來源兩方面分析,直接來源主要是游客和科學工作等人類活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經濟發展,前往南極半島的游客和科學工作人員增多,排放的廢棄物也增多,排放的廢棄物中含有碳元素;間接來源主要通過大氣環流,化石燃料和生物質燃燒產生的黑碳進入大氣層,受大氣環流影響帶至南極半島上空,水汽凝結過程中混入黑碳物質,通過降雪帶至采樣點。對積雪的影響:黑碳顏色較深,會降低地表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使地表吸收的太陽輻射量增多,地面溫度升高,從而加速積雪融化。
答案:(1)南極半島人類活動少,排放的污染物少;南極半島位于極地東風帶控制區,風力強勁,不利于污染物沉降。
(2)化石燃料和生物質燃燒產生的黑碳進入大氣層,受大氣環流影響帶至南極半島上空,水汽凝結過程中混入黑碳物質,通過降雪帶至采樣點;游客和科學工作等人類活動排放的廢棄物中含有碳元素。
影響:黑碳會降低地表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使地表溫度升高,從而加速積雪融化。
[培優演練]
1~2.解析:第1題,一般來說,汛期水量大幅度增加,增加了水體的生態流量,可降低污染物濃度,但汛期出現污染物濃度大幅上升的情況,說明地表徑流挾帶了大量污染物進入水體;汛期因雨量過大,超出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時,雨污混合水就會以溢流的方式直接排放;部分企業趁雨季非法排污。城市生活排污和運輸船舶產生的污染不會出現汛期和平時差異大的情況。故①③⑤正確。第2題,汛期水污染的防治措施最合理的是在汛期來臨時,提前做好預案,制定水污染事件應急處理方案,D正確;禁止污水排放、全面關停相關污染企業,這樣一刀切的做法不符合實際生活、生產情況,A、B錯誤;利用遙感技術對汛期污染強度進行監測和預警,只提出了防患措施,沒有治理措施,C錯誤。
答案:1.C 2.D
3.解析:第(1)問,結合酸雨對水、大氣、土壤和生物及微生物環境的影響分析。第(2)問,必須加強國際合作,通過高層雙邊或多邊協議、技術交流與協作、發達國家向欠發達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等方式進行跨區域大氣污染問題治理。
答案:(1)酸雨使河湖水酸化,破壞水體生態系統;使土壤酸化,肥力下降,腐蝕樹葉,使光合作用受阻,影響森林生長,林木成片死亡;土壤、水體、森林中的動物和微生物因生存環境惡化、食物減少而大量死亡。
(2)加強環境管理合作,定期召開高層環境會議,簽署雙邊或多邊環境協議;共享節能和污染治理技術,發達國家向欠發達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共同治理環境污染。
主題3
[典題導悟]
1~2.解析:第1題,圖中“其他”項目與保護生物多樣性、涵養水源、固碳釋氧共同組成了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中的調節服務價值。讀圖并結合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的定義可判斷出,農林產品屬于物質產品,A錯誤;科普教育屬于文化服務,B錯誤;休閑旅游屬于文化服務,C錯誤;凈化空氣屬于調節服務,D正確。第2題,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緯度較低,氣溫高,微生物活動強,有機質分解較快,土壤肥力低,A錯誤;科研價值是文化服務的一部分,科研價值高是GEP高的表現形式之一,并不是原因,B錯誤;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植被以森林為主,熱帶雨林面積大,可產生較高的物質產品、調節服務和文化服務價值,C正確;材料中沒有關于該公園緯度跨度的信息,且海南島面積較小,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緯度跨度應較小,D錯誤。
答案:1.D 2.C
[培優演練]
1~3.解析:第1題,北方農牧交錯帶位于內蒙古高原向東北平原、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①正確;內蒙古高原為半干旱區,華北平原、東北平原為半濕潤區,②正確;內蒙古高原東部為草原帶,華北平原和東北平原為森林帶,所以是草原景觀向森林景觀過渡,③錯誤;該過渡帶大致與黑河—騰沖一線一致,是人口稀疏區向密集區的過渡地帶,④正確。選D。第2題,農牧交錯帶地處半干旱區向半濕潤區過渡的地帶,人類破壞植被后會導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態問題,②③正確;該過渡帶隨著人口的增加,會出現草地減少、耕地增多的情況,①錯誤;物種多樣性減少不明顯,④錯誤。選B。第3題,該地地處半干旱區向半濕潤區過渡的地帶,擴大載畜量、開墾荒地都易導致植被破壞,A、B錯誤;當地水分條件較差,大量植樹造林,會造成當地水資源更加緊張,C錯誤;發展草、糧輪作,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實現當地的可持續發展,D正確。
答案:1.D 2.B 3.D
4~5.解析:第4題,由材料可知,1986年阿克蘇引渠開始在城區北、東郊進行大規模的柯柯牙荒漠綠化防護林工程建設,說明曾經的沙漠化問題是由于風沙大造成的,與凍土、河流斷流無關。由圖可知,阿克蘇地區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勢比較平緩。阿克蘇地區大陸性顯著,降水稀少,物理風化強,易導致地表多沙質物質;多大風,沙質物質流動易造成土地沙漠化,B正確。第5題,土壤黏度由其組成物質決定;植樹水源主要來自引渠灌溉,不是地下水;開溝后再在溝里挖坑栽樹,不是為了增加土層厚度;開溝灌水后,通過淋溶作用,可降低土壤鹽堿度,故D正確。
答案:4.B 5.D
主題4
[典題導悟]
1~3.解析:第1題,與傳統的打壩淤地工程相比,治溝造地是集耕地營造、壩系修復、生態建設和新農村發展為一體的“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模式,其更加關注改善人居環境,A、B、D是淤地壩也具有的功能,排除,選C。第2題,抓住關鍵詞“生產條件”,優化農業結構、健全公共服務和提高耕地肥力不屬于生產條件。由于治溝造地是“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模式,不是單純淤地壩的功能,還增加了“水、路、林、村”多項功能,尤其是鋪設了道路、平整了土地,為農機具進地提供了便利條件,方便田間耕作,選B。第3題,根據圖中信息提示:復墾空廢宅基地和易地移民搬遷,說明該地居住用地不緊張;精耕細作不是在該地區實施的農業生產模式;治溝造地屬于生態修復,對生態環境脆弱、坡耕地比例大的區域效果明顯,②③正確,選C。
答案:1.C 2.B 3.C
[培優演練]
1~2.解析:第1題,根據材料信息可知,福建省某地在崩崗分布區推廣楊梅種植,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同時也獲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崩崗分布區地形破碎,植被少,福建降水較多,必然會發生較明顯的水土流失,可知該地推廣楊梅種植的首要目的是減輕當地的水土流失,修復當地生態環境,B正確。種植楊梅對增加土壤肥力影響不大,A錯誤。種植楊梅“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同時也獲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可知生態效益是主要目的,經濟效益是次要目的,C錯誤。崩崗分布區地形破碎,不利于農業生產活動,因此該地推廣楊梅種植并不能降低種植成本,D錯誤。故選B。第2題,據圖可知,崩壁坡度大,溝道和洪積扇面積小,都不適宜大規模種植楊梅,B、C、D錯誤。集水坡面坡度相對較小,面積較大,比較適宜大規模種植楊梅,且集水坡面分布在崩崗上部,楊梅的保水保土功能可以減少地表徑流量,減少崩崗區水土流失,A正確。故選A。
答案:1.B 2.A
3~4.解析:第3題,從圖中可看出,大臺田模式土層開挖面積大,水分蒸發快,是其表層土壤含水率低的主要原因,C正確;大臺田土層厚度較大,A錯誤;植被覆蓋面積不如魚鱗坑模式大,B錯誤;沒有改變地形的垂直坡面,D錯誤。第4題,從圖中可看出,大臺田模式土層開挖面積大,地面平整,降水后不易形成徑流,利于水分下滲,故表層土壤含水率最高,故選B。
答案:3.C 4.B
主題5
[典題導悟]
1~2.解析:第1題,植物多樣性增加將增強光合作用,植物碳庫的碳含量增加,土壤碳含量升高,A錯誤;根系可吸收水、有機質、無機鹽,不能吸收碳,呼吸作用可能排出碳,B錯誤;植物多樣性增加,通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碳凈排放量降低,C正確;植物多樣性增加,促進微生物活性增強,D錯誤。故選C。第2題,湖濱植物具有凈化水質、增加生物多樣性、釋氧吸碳等作用,減少湖濱植物不利于湖泊濕地生態修復,A錯誤;外來生物往往因缺少天敵,可能造成物種入侵,破壞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可能減少,B錯誤;降低湖面水位,水體減少,水體的生態功能降低,不利于湖泊濕地生態修復,C錯誤;改變濕地地形,建設生態緩沖島,增加濕地面積使濕地容量增大,水體增多,同時形成水生陸生植被,濕地生態系統更加復雜和穩定,從而起到有效的生態修復作用,D正確。故選D。
答案:1.C 2.D
[培優演練]
1~2.解析:第1題,由材料可知,翅堿蓬為耐鹽堿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海岸附近鹽度較高,難以生長植被而形成光灘。再結合圖示信息,遼河口潮灘自海向陸大致依次分布著光灘、翅堿蓬與蘆葦,故可推斷遼河口潮灘植被演替的總體趨勢是光灘—翅堿蓬—蘆葦。D正確。第2題,潮灘上建水庫蓄淡水會導致遼河入海淡水減少,海水倒灌現象加劇,河口處的鹽度升高,不利于翅堿蓬的生長,A錯誤;修建防潮大壩圍墾潮灘,使漲、退潮現象消失,潮灘濕地水體鹽度下降,不利于翅堿蓬的生長,B錯誤;調控遼河入海徑流量,保持河海之間的平衡,有利于翅堿蓬的生長,減緩其退化,C正確;人工大面積種植翅堿蓬可能會破壞當地的生態平衡,D錯誤。
答案:1.D 2.C
3.解析:第(1)題,抓住“自然條件”這一關鍵詞,能夠圍海造田,從海水淺,多港灣,泥沙多等自然條件和位于西風帶,風力大,推動風車排水等方面展開說明。第(2)題,從保護環境,恢復原始生態入手。
答案:(1)地勢低平,多淺灘;海岸線曲折,多海灣,圍海工程量??;位于萊茵河等河口,泥沙較多;風力較大,可利用風車排水。(任答三點)
(2)增加濕地面積;保護生物多樣性。
主題6
[典題導悟]
1~2.解析:第1題,一般情況下,距湖越近的地區,地下水埋深越淺,距湖越遠地下水埋深越深。根據地下水埋深圖可推知,甲距離湖泊最遠,乙距離湖泊最近,丙在甲、乙之間。湖泊的干涸過程是湖面逐漸降低,距離湖泊越遠意味著形成鹽殼的時間越早,所以形成鹽殼的先后順序是甲丙乙,選B。第2題,丙處鹽殼剛開始形成時,乙處還是湖泊,水面的蒸發量最大,選C。甲距離湖泊最遠,地下水埋深最深,水位低,B錯;甲、乙、丙三地空間相鄰,降水量和地表溫度的差異較小,A、D錯。
答案:1.B 2.C
[培優演練]
1~2.解析:第1題,坡耕地坡度大,排水條件好,地下水位低,不容易發生土壤鹽堿化,A錯誤;壩地內由于積水導致地下水位高,又因蒸發旺盛,已發生土壤鹽堿化,B正確;黃土塬和黃土梁地勢較高,地下水埋藏較深,C、D錯誤。故選B。第2題,壩地加強排水,控制地下水位,可以有效應對土壤鹽堿化,A正確。修建水平梯田也容易產生土壤鹽堿化,B錯誤;加強土地平整是應對水土流失的措施,C錯誤;減少灌溉用水可能無法保證農業生產,D錯誤。故選A。
答案:1.B 2.A
3~4.解析:第3題,春季,氣溫回升,蒸發旺盛,加之作物返青,需水量大,但此時尚未進入雨季,如果灌溉不科學,很容易加重土壤鹽堿化,A正確;夏季淋鹽,降水多,土壤鹽堿化減輕,影響小,B錯誤;秋季降水減少,蒸發旺盛,土壤雖返鹽,但作物已成熟,影響小,C錯誤;冬季農作物很少,且鹽分較低也很穩定,影響小,D錯誤。故選A。第4題,土壤鹽漬化是指土壤底層或地下水的鹽分隨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發后,使鹽分積累在表層土壤中的過程。智慧農業精準灌溉減少了水分下滲,從而避免了地下水位的上升,減少土壤中鹽分滲出,C正確。故選C。
答案:3.A 4.C
主題7
[典題導悟]
1~2.解析:第1題,由材料信息可知,山體垂直高度較大,海拔較高,地區氣溫低,所以地勢因素是影響該區域溫帶森林廣布的主要自然因素;該地位于亞熱帶地區,基帶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植被分布與海陸位置及地形坡向關系不大。第2題,根據材料可知,五里坡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東側神農架自然保護區共同構成我國西南最大的溫帶森林,植被茂盛,有很多珍稀動植物;位置偏僻和旅游業發達不是五里坡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主要原因;山高谷深,垂直帶譜多與此處不符。
答案:1.C 2.B
[培優演練]
解析:第(2)題,協調林業等多部門,建立有序、有效的管理機制,統籌交通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規劃交通線路時盡量減少對生態環境影響,以橋梁、隧道代路,減少對大熊貓棲息地的分割、干擾;施工期間減少破壞林地、渣土堆放,減少對大熊貓生活環境的破壞,嚴格控制施工時間和施工范圍;交通線路運行時,要加強巡護,控制車速,及時監測交通線路運行對大熊貓生活的影響;在大熊貓活動期間可以局部區域封路,停止施工,減少對大熊貓生活活動的影響。第(3)題,由材料可知,該工程克服了復雜的地質和水文障礙,技術難度大。結合上題可知,該工程實現了公路建設與生態保護的統籌,為相似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經驗等。
答案:(2)協調多部門,建立有序的管理機制,統籌交通建設與生態保護的關系;規劃路徑時盡量以橋梁、隧道代路,減少對大熊貓棲息地的分割;施工期間減少破壞林地、渣土堆放,控制施工時間和范圍;運行時加強巡護,控制車速,在大熊貓活動期間可以局部封路。
(3)攻克了若干設計、工程與運維技術難題;實現了交通建設與生態保護的統籌;為生態脆弱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與經濟發展提供中國經驗;通過保護“國寶”熊貓,展示了負責任的大國形象,體現了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主題8
[典題導悟]
1~2.解析:第1題,讀圖可知,田埂修建成魚道,并沒有種植水稻,且擴大種植面積不屬于生態作用,A錯誤;修建魚道使原本被田埂割裂的稻田,連在一起,使魚類有更廣闊的生長空間,拓展了生物通道,B正確;田埂修建成魚道,并沒有增強游客的安全性,且保障安全不屬于生態作用,C錯誤;田埂變魚道,對于雨水下滲的影響很小,D錯誤。故選B。第2題,據所學知識可知,秦嶺—淮河一線以南,土地類型以水田為主,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秦嶺—淮河一線以北,土地類型以旱地為主,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江南丘陵位于我國南方地區,水源充足,水稻種植面積大,適合引進稻魚生態系統,A正確;黃土高原、華北平原均位于我國北方地區,河西走廊位于西北地區,水源缺少,都不適合種植水稻,不能引進稻魚生態系統,B、C、D錯誤。故選A。
答案:1.B 2.A
[培優演練]
解析:第(1)問,該保護區生物多樣性豐富的主要自然條件可從該區域自然環境的優越性和多樣性來回答。首先是豐富的自然環境:大西洋森林東南保護區以其廣闊的棲息地范圍而聞名,棲息地包括但不限于森林、紅樹林、島嶼、海灘和河口,多種自然環境給予了動植物生長空間;生態系統多樣,包含陸地、海洋和濕地生態系統;第三紀火山的噴發構成了這一地區的古老地層,噴發后留下的石灰巖又形成了巖溶地層,加上這里的濕潤氣候,所以森林里還產生了許多溶洞、鐘乳石、石筍和石柱,溶洞里繁衍著大量生物。其次是優越性:大西洋森林東南保護區靠近海邊,所以來自大西洋南部海洋上的溫暖濕潤的信風可以吹進森林,保證全年空氣相對濕度高,該區域緯度低,年平均氣溫高,濕熱的環境有利于生物多樣性豐富;該地區地勢起伏較大,垂直方向上的水熱變化有利于生物多樣性的豐富。第(2)問,大西洋森林面積持續減少的人為原因從根本上來說是因為:人口增長和貧困導致發展需求。具體而言是因為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賴以生存的森林正迅速被伐木、農業、采礦和道路建設等人類活動摧毀,由于傳統農村社區占該地區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他們的經濟生產高度依賴自給農業、自然資源開發、養牛和捕魚。這種生產方式最依賴自然環境,他們的生產生活對東南保護區的環境有很大危害。道路建設、電力建設和城市化造成的生物棲息地碎片化是重要威脅。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這里還沒有道路,后來建造了小路,但已不再適合今天的需求。以貨運、建筑或道路拓寬為目的的發展建設,造成了碎片化加劇。第(3)問,雨林的破壞會造成水土流失、土壤退化等次生災害,而經過多年的植樹造林,農莊土壤的變化表現為:土層增厚、土壤水分含量上升,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肥力提高。亞馬孫雨林是世界上最大和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熱帶雨林,分布于巴西、秘魯、玻利維亞、厄瓜多爾、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蘇里南、圭亞那和法屬圭亞那。近年來,亞馬孫雨林正承受著越來越大的生態壓力。森林的保護成為國際的共識,同時,根據可持續發展的共同性原則,有建立“大西洋森林恢復三國網絡”機制的必要性:有利于交流互動,以實現區域各國在雨林保護方面協調行動、共享經驗;尋求建立合作機制打擊亞馬孫雨林非法活動,制定火災預防政策,實施生態修復,加大環境監測;全球迫切需要做出更大努力,把“碎片式”分布的森林重新連接起來;森林保護是一個系統性工程,也包含很多社會、文化等因素,森林保護國際合作不僅是政府間的行為,還可以吸納社會團體等力量多方參與,形成森林保護的合力。
答案:(1)棲息地范圍面積廣闊;棲息地類型多樣,包括森林、紅樹林、島嶼、海灘和河口等;生態系統多樣,包含陸地、海洋和濕地生態系統;地質條件復雜,產生了許多溶洞;氣候濕熱;垂直落差大。
(2)不合理的開發模式、人口增長和發展經濟擺脫貧困造成了森林面積持續減少。具體包括:商業性伐木;采礦;道路建設、電力建設和城鎮化建設;開辟大型農牧場;過度的遷移農業等。
(3)土壤的變化:土層增厚、土壤水分含量上升,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肥力提高。
建立機制的必要性:有利于交流互動,以實現區域各國在雨林保護方面協調行動、共享經驗;尋求建立合作機制打擊亞馬孫雨林非法活動,制定火災預防政策,實施生態修復,加大環境監測;有利于把各國“碎片式”分布的森林重新連接起來;森林保護是一個系統性工程,也包含很多社會、文化等因素,森林保護國際合作不僅是政府間的行為,還可以吸納社會團體等力量多方參與,形成森林保護的合力。(共117張PPT)
大單元十二 環境與國家安全
一、碳達峰與碳中和
1.什么是碳達峰?



2.什么是碳中和?
提示:二氧化碳的排放達到峰值不再增長。意味著我國要在2030年前使二氧化碳的排放總量達到峰值,之后使其不再增長,并逐漸下降。
提示:某個地區在一定時間內,人類活動直接和間接排放的碳總量,與通過植樹造林、工業固碳等方式吸收的碳總量相互抵消,實現碳“凈零排放”。
二、污染物跨國轉移與國家安全
1.說出污染物跨國轉移的主要方式及轉移途徑。



2.簡述污染物跨國轉移對國家安全的影響。



3.說出國家之間應對跨國環境安全問題的兩種方式及對國家安全的影響。

提示:①污染物跨國傳輸:主要通過大氣環流、河流徑流等途徑。②廢棄物跨國轉移:主要通過正常貿易或非法入境的手段。③含有毒有害物質的產品貿易:主要通過國際貿易。
提示:對輸入國或地區的環境安全造成威脅,進而引發跨境環境污染物輸出國與輸入國之間的矛盾或外交爭端,甚至演變為政治、經濟和軍事沖突。
提示:(1)方式:沖突與合作;(2)影響:減少沖突、加強合作有利于國家安全,反之不利于國家安全。
三、生態脆弱區的綜合治理
1.描述我國生態脆弱區的主要分布特點。


2.分析我國北方農牧交錯帶土地退化的原因。



3.簡述我國北方農牧交錯帶土地退化的綜合治理措施。
提示:主要分布在干濕交替、農牧交錯、水陸交接、森林邊緣、沙漠邊緣等地區。
提示:(1)自然原因:降水量具有臨界性且變率大,多大風。(2)人為原因:過度開墾、過度放牧、不合理的開礦、樵采、道路建設等。
提示:優化土地利用結構;構筑防護林體系;以地養地,自然恢復;調整牲畜結構和數量;控制人口過快發展,提高人口素質。
四、自然保護區與生態安全
1.簡述生態退化的原因及表現。


2.說出自然保護區內部結構的組成和保護要求。


3.簡述自然保護區對生態安全的主要作用。

提示:(1)原因:隨著工業化進程和人口快速增長,人類對自然的干預和破壞不斷加強。(2)表現:森林破壞、土壤侵蝕、土地荒漠化、物種滅絕等。
提示:①核心區:嚴格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②緩沖區:嚴格禁止旅游和生產經營活動;③實驗區:可進行科研試驗、教學參觀、旅游、物種馴化繁殖等活動。
提示:保護自然本底,貯備物種,保護生物多樣性,提供生態服務等。
五、環境保護與國家安全
1.說出我國三大環境保護的基本政策。


2.說明資源、環境問題要進行國際合作的必要性。


提示: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誰污染,誰治理;強化環境管理。
提示:有些資源、環境問題具有全球性;有些資源、環境問題具有跨國、跨地區的影響;在全球化時代,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以鄰為壑,不能以犧牲他國的安全為代價。
主題1 碳排放與國家安全
典題導悟
[2023·海南卷,7~8]氣候變化造成的不利影響在空間分布上是不均勻的,一些低收入國家和地區因全球變暖引起海平面上升而受到不利影響,他們的碳排放總量和人均量都很小,但其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受到的影響很大。據此完成1~2題。
1.以下區域中,此類國家和地區主要分布在(  )
A.歐洲西部 B.南太平洋
C.南美洲中部 D.中亞地區
答案:B 
解析:結合材料可知,一些低收入國家和地區因全球變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而受到不利影響,此類國家和地區主要是指南太平洋上的島國,該區域地勢低平,海平面上升易淹沒該區域的國家和地區,B正確。歐洲西部為世界經濟發達區域,大多為高收入國家和地區,A錯誤;南美洲中部地勢較高,受海平面上升產生的不利影響較小,C錯誤;中亞地區地處內陸,遠離海洋,受海平面上升產生的不利影響很小,D錯誤。
2.為減緩上述不利影響,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
A.禁止發達國家碳交易
B.加大區域間產業轉移力度
C.加強碳減排國際合作
D.鼓勵發展中國家大量移民
答案:C
解析:加強碳減排國際合作有利于減少人類碳排放總量,減輕溫室效應,緩解全球變暖,進而減緩海平面上升帶來的不利影響,C正確。碳交易可促進發達國家減少碳排放,利于緩解全球變暖,A錯誤;加大區域間產業轉移力度只能使碳排放量大的企業從一地轉移至另一地,但碳排放總量沒有發生變化,B錯誤;鼓勵發展中國家大量移民會影響世界人口分布,但并不能控制碳排放,D錯誤。
主干精講
1.自然界中的碳循環與溫室效應
2.全球氣候變化對國家安全的影響
3.全球變暖的應對措施
培優演練
1.[2023·全國乙卷,37(1)(3)(4)]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夏威夷島人口密度低,以第三產業為主。該島海拔2 400米以上區域常年受副熱帶高壓控制,1 800米以下區域受信風控制。1958年以來,科學家在夏威夷島上的觀測站對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開展觀測,是全球最早對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進行持續觀測的站點。觀測得到的數據被普遍認為能夠反映全球大氣二氧化碳的平均濃度變化,為科學認識氣候變化提供了重要依據。下圖示意夏威夷島位置與地形。
(1)指出夏威夷島人為二氧化碳排放的總體特征。(4分)
答案:排放總量少,主要分布在較低海拔(沿海)地區。
解析:材料中“夏威夷島人口密度低”表明,夏威夷島上的人類日常生活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較低;“以第三產業為主”提示該島很少有工業及其產生的污染排放。與工業尤其是資源消耗型的重工業生產相比,第三產業相關經濟活動的碳排放強度明顯要低很多?;谝陨蟽热菘梢缘玫降谝稽c,即島上人為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低、總量少。同時,由于人類的生產生活主要集中于島上的村鎮,因此人為二氧化碳排放也會以村鎮為中心。結合圖示可知,島上所有村鎮海拔都低于1 200米、大部分位于海拔600米以下的沿海地區,據此可以得到第二點,即島上人為二氧化碳排放主要呈散點狀分布于較低海拔的沿海地區。
(3)說明該站觀測的數據能夠反映全球大氣二氧化碳平均濃度變化的原因。(8分)

答案:夏威夷島遠離大陸二氧化碳集中排放區域,二氧化碳經過長距離輸送,與空氣充分混合,濃度基本穩定;該站觀測年代早、持續時間長,能夠反映全球大氣二氧化碳平均濃度變化。
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到,夏威夷島位于太平洋中部,遠離大陸二氧化碳集中排放區域。因此,不管是本島信風控制區人為排放的二氧化碳還是大陸上人類或自然活動排放的二氧化碳,都需要通過大氣環流經過長距離輸送才能到達島上高海拔區的觀測站。在此過程中空氣成分有充足時間進行混合,使濃度基本達到穩定。材料中還給出了該站“是全球最早對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進行持續觀測的站點”的信息,因此該站觀測年代早、持續時間長,也是其被普遍認可能夠較好反映全球大氣二氧化碳平均濃度變化的原因之一。
(4)若要在亞歐大陸建設一座能夠反映全球二氧化碳濃度變化的觀測站,請提出合適的站址并說明理由。(4分)
答案:從遠離二氧化碳集中排放區、受下沉氣流(高壓)控制或高海拔等角度選擇合理區域,如東西伯利亞、青藏高原等。
解析: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考查學生是否能舉一反三,根據在回答前面問題時所得到的本題觀測所需條件,結合區域相關知識提出自己的想法。只要選址遠離人類活動造成二氧化碳集中排放的地方,大氣環流利于大氣成分充分混合,不受局地污染影響,如受下沉氣流(高壓)控制,就可以滿足要求。因此,地廣人稀的東西伯利亞、青藏高原等都是合理選址的區域。
(4)若要在亞歐大陸建設一座能夠反映全球二氧化碳濃度變化的觀測站,請提出合適的站址并說明理由。(4分)
2.關于圖中信息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全國和北京的碳強度均呈現下降趨勢
B.北京的碳強度明顯優于全國,呈現更好的低碳發展狀態
C.北京碳強度與全國碳強度的比值從2010年的0.36下降到2019年的0.25
D.2010年后,全國的碳排放量比北京下降更快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碳強度是指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數值越小,說明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越少。據圖可知,全國和北京的碳強度均呈現下降趨勢,A說法正確;北京的碳強度更小,能呈現更好的低碳模式,B說法正確;北京碳強度與全國碳強度的比值,從2010年的0.36下降到2019年的0.25,C說法正確;北京與全國的比值呈下降趨勢,說明北京碳排放量比全國下降更快,D說法錯誤。根據題意,故選D。
3.下列對北京降低碳排放總量采取的合理舉措有(  )
①調整能源結構 ②產業轉型和升級?、鄯稚⒎鞘锥悸毮堋、芡茝V新能源汽車 ⑤降低能源消耗總量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答案:B
解析:調整能源結構、產業轉型和升級、分散非首都職能、推廣新能源汽車,都能促進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量,①②③④正確;降低能源消耗總量不利于經濟的持續發展,⑤不合理。綜上所述,B正確,A、C、D錯誤。故選B。
[2023·廣東省梅州市一模]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系統(AMOC),是指赤道附近的暖海水向歐洲北部流動,在高緯度海域受到冷海水的影響導致密度增加,致使其下沉到深海并回流至大西洋低緯度海域。研究表明,全球氣候變暖將顯著影響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系統的勢力。下圖為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系統的示意圖。據此完成4~5題。
4.全球變暖背景下,AMOC的勢力將(  )
A.變弱  B.變強 C.不變  D.強弱交替
答案:A 
解析:全球變暖,高低緯度間氣溫差減小,氣壓差減小,西風帶勢力減弱,表層海水向北傳送減弱,導致深層環流減弱,AMOC的勢力減弱,A正確,B、C、D錯誤。故選A。
5.另有研究表明,全球變暖下AMOC勢力的變化也會加速促進氣候變暖,可能的理由是(  )
A.低緯海域輸送熱量增多
B.高緯度海洋冰面減少
C.向深海輸送的熱量減少
D.大氣中溫室氣體增多
答案:C
解析:在全球變暖背景下,當AMOC勢力較強時,大量大氣中的熱量被環流帶入了深海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大氣中熱量;當AMOC減弱時,大氣中的熱量被環流帶入深海的量減少,從而使得AMOC導致深層海水儲熱對全球變暖的抵消,C正確;低緯海域輸送熱量增多與AMOC變化無關,A錯誤;高緯度海洋冰面減少對AMOC勢力變化影響不大,B錯誤;大氣中溫室氣體增多與AMOC無關,D錯誤。故選C。
主題2 環境污染與國家安全
典題導悟
[2023·北京卷,18]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分析南極半島地表污染物少的原因。(4分)
答案:南極半島人類活動少,排放的污染物少;南極半島位于極地東風帶控制區,風力強勁,不利于污染物沉降。
解析:南極半島緯度高,氣候寒冷,人類活動少,排放的污染物少;南極半島位于極地東風帶控制區,風力強勁,大氣中的污染物容易擴散吹走,不利于污染物沉降至南極半島地表。
含碳物質不完全燃燒時產生黑碳。在科考站附近采樣點積雪中,黑碳含量較其他區域偏高。
(2)說出采樣點積雪中黑碳的可能來源,并說明黑碳對當地積雪的影響。(6分)

答案:化石燃料和生物質燃燒產生的黑碳進入大氣層,受大氣環流影響帶至南極半島上空,水汽凝結過程中混入黑碳物質,通過降雪帶至采樣點;游客和科學工作等人類活動排放的廢棄物中含有碳元素。
影響:黑碳會降低地表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使地表溫度升高,從而加速積雪融化。
解析:黑碳的來源可從直接來源和間接來源兩方面分析,直接來源主要是游客和科學工作等人類活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經濟發展,前往南極半島的游客和科學工作人員增多,排放的廢棄物也增多,排放的廢棄物中含有碳元素;間接來源主要通過大氣環流,化石燃料和生物質燃燒產生的黑碳進入大氣層,受大氣環流影響帶至南極半島上空,水汽凝結過程中混入黑碳物質,通過降雪帶至采樣點。對積雪的影響:黑碳顏色較深,會降低地表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使地表吸收的太陽輻射量增多,地面溫度升高,從而加速積雪融化。
主干精講
1.環境污染問題的產生與治理
(1)環境污染問題產生原因的思路分析
(2)環境污染問題治理措施的思路分析
2.污染物跨境轉移對環境安全的影響
(1)人為因素導致的污染物跨境轉移
(2)污染物跨境轉移的特點及危害
3.污染物跨境轉移針對性措施
培優演練
[2023·遼寧丹東質檢]近年來,全國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但部分地區河流出現了平時水環境質量較好,汛期污染物濃度大幅上升的情況,生態環境部近期開展了汛期污染強度分析和治理。據此完成1~2題。
1.部分地區河流汛期污染物濃度大幅上升,其污染源主要是(  )
①旱季藏污納垢 ②城市生活排污?、畚鬯幚韽S溢流 ④運輸船舶?、萜髽I非法排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答案:C 
解析:一般來說,汛期水量大幅度增加,增加了水體的生態流量,可降低污染物濃度,但汛期出現污染物濃度大幅上升的情況,說明地表徑流挾帶了大量污染物進入水體;汛期因雨量過大,超出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時,雨污混合水就會以溢流的方式直接排放;部分企業趁雨季非法排污。城市生活排污和運輸船舶產生的污染不會出現汛期和平時差異大的情況。故①③⑤正確。
2.下列關于汛期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合理的是(  )
A.汛期禁止污水排放
B.全面關停相關污染企業
C.利用遙感技術對汛期污染強度進行監測和預警
D.制定水污染事件應急處理方案
答案:D
解析:汛期水污染的防治措施最合理的是在汛期來臨時,提前做好預案,制定水污染事件應急處理方案,D正確;禁止污水排放、全面關停相關污染企業,這樣一刀切的做法不符合實際生活、生產情況,A、B錯誤;利用遙感技術對汛期污染強度進行監測和預警,只提出了防患措施,沒有治理措施,C錯誤。
3.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
下表為東北亞部分地區酸雨污染源及受害區域統計,數據由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共同開展的酸雨調查分析得出,顯示中、日、韓三國排放的污染物都不同程度地對鄰國造成了影響。
(1) 酸雨如何影響日本和韓國的自然環境安全?(6分)
答案:酸雨使河湖水酸化,破壞水體生態系統;使土壤酸化,肥力下降,腐蝕樹葉,使光合作用受阻,影響森林生長,林木成片死亡;土壤、水體、森林中的動物和微生物因生存環境惡化、食物減少而大量死亡。
解析:結合酸雨對水、大氣、土壤和生物及微生物環境的影響分析。
(2) 簡述針對三國跨區域大氣污染問題,該區域國家在國際合作方面可采取的主要措施。(4分)
答案:加強環境管理合作,定期召開高層環境會議,簽署雙邊或多邊環境協議;共享節能和污染治理技術,發達國家向欠發達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共同治理環境污染。
解析:必須加強國際合作,通過高層雙邊或多邊協議、技術交流與協作、發達國家向欠發達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等方式進行跨區域大氣污染問題治理。
主題3 生態脆弱區的發展
典題導悟
[2023·浙江1月卷,5~6]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是指生態系統為人類福祉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的最終物質產品與服務價值的總和,由物質產品、調節服務和文化服務構成。2019年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GEP高達2 045億元,其各項價值量占比如圖所示。據此完成1~2題。
1.屬于圖中“其他”項目的是(  )
A.農林產品 B.科普教育
C.休閑旅游 D.凈化空氣
答案:D 
解析:圖中“其他”項目與保護生物多樣性、涵養水源、固碳釋氧共同組成了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中的調節服務價值。讀圖并結合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的定義可判斷出,農林產品屬于物質產品,A錯誤;科普教育屬于文化服務,B錯誤;休閑旅游屬于文化服務,C錯誤;凈化空氣屬于調節服務,D正確。
2.該公園GEP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力高 B.科研價值高
C.森林面積大 D.緯度跨度大

答案:C
解析: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緯度較低,氣溫高,微生物活動強,有機質分解較快,土壤肥力低,A錯誤;科研價值是文化服務的一部分,科研價值高是GEP高的表現形式之一,并不是原因,B錯誤;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植被以森林為主,熱帶雨林面積大,可產生較高的物質產品、調節服務和文化服務價值,C正確;材料中沒有關于該公園緯度跨度的信息,且海南島面積較小,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緯度跨度應較小,D錯誤。
主干精講
1.正確認識生態脆弱區
生態脆弱區(生態交錯區),是指兩種不同類型生態系統的交接過渡區域,目前泛指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能力低、系統穩定性差的地區。
(1)分布:干濕交替、農牧交錯、水陸交界、森林邊緣、沙漠邊緣等。
(2)特征:抗干擾能力弱,對全球氣候變化敏感,時空波動性強,邊緣效應顯著,環境異質性高。
(3)主要問題:草地退化、土地沙化面積巨大;土壤侵蝕強度大,水土流失嚴重;自然災害頻發;氣候干旱,水資源短缺,資源環境矛盾突出;濕地退化,調蓄功能下降,生物多樣性銳減。
2.生態脆弱區環境問題成因及治理
(1)以位置推“病”因——區域環境決定區域生態問題
例如:
(2)找方法對癥下藥——根據成因提出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
例如:
(3)分析區域生態環境問題治理措施的角度
①退:退耕還林、還草、還牧、還湖。
②建:建設自然保護區、生態走廊、草方格沙障、森林公園、淤地壩工程等。
③改:改變經濟結構,改坡地為梯田。
④法:健全環保法律和法規;加強管理和執法力度。
培優演練
[2023·北京豐臺區期末]農牧交錯帶指我國東部農耕區與西部草原牧區相連接的半干旱生態過渡帶。下圖為“我國農牧交錯帶分布圖”。據此完成1~3題。
1.農牧交錯帶有很強的過渡性,北方農牧交錯帶的過渡性表現為(  )
①高原地形向平原地形過渡?、诎敫珊祬^向半濕潤區過渡 
③荒漠景觀向草原景觀過渡?、苋丝谙∈鑵^向密集區過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北方農牧交錯帶位于內蒙古高原向東北平原、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①正確;內蒙古高原為半干旱區,華北平原、東北平原為半濕潤區,②正確;內蒙古高原東部為草原帶,華北平原和東北平原為森林帶,所以是草原景觀向森林景觀過渡,③錯誤;該過渡帶大致與黑河—騰沖一線一致,是人口稀疏區向密集區的過渡地帶,④正確。選D。
2.農牧交錯帶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表現為(  )
①耕地減少?、谒亮魇А、弁恋鼗哪? ④物種多樣性減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農牧交錯帶地處半干旱區向半濕潤區過渡的地帶,人類破壞植被后會導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態問題,②③正確;該過渡帶隨著人口的增加,會出現草地減少、耕地增多的情況,①錯誤;物種多樣性減少不明顯,④錯誤。選B。
3.在農牧交錯帶,宜(  )
A.退耕還牧,擴大載畜量
B.開墾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積
C.退耕還林,大量植樹造林
D.發展草、糧輪作,提高土壤肥力
答案:D
解析:該地地處半干旱區向半濕潤區過渡的地帶,擴大載畜量、開墾荒地都易導致植被破壞,A、B錯誤;當地水分條件較差,大量植樹造林,會造成當地水資源更加緊張,C錯誤;發展草、糧輪作,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實現當地的可持續發展,D正確。
[2023·江蘇省如皋市模擬]阿克蘇是新疆重點風沙源地,全區沙漠占31%。1986年,阿克蘇引渠開始在城區北、東郊進行大規模的柯柯牙荒漠綠化防護林工程建設。為了讓樹苗成活,人們先開溝灌水,再在溝里挖坑栽樹。全區現累計植樹造林達7.5萬畝,栽植樹木857.2萬株以上,建成了南北長25千米、東西寬約2千米的“綠色長城”,被聯合國列為“全球500佳境”之一。下圖為“阿克蘇位置示意圖”。據此完成4~5題。
4.阿克蘇地區曾經沙漠化嚴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冬季寒冷漫長,凍土廣布
B.全年降水少,大陸性顯著
C.冰川融水減少,河流斷流
D.地形起伏大,風力作用強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1986年阿克蘇引渠開始在城區北、東郊進行大規模的柯柯牙荒漠綠化防護林工程建設,說明曾經的沙漠化問題是由于風沙大造成的,與凍土、河流斷流無關。由圖可知,阿克蘇地區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勢比較平緩。阿克蘇地區大陸性顯著,降水稀少,物理風化強,易導致地表多沙質物質;多大風,沙質物質流動易造成土地沙漠化,B正確。
5.為了讓樹苗成活,人們先開溝灌水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土壤黏度 B.獲得更多地下水
C.增加土層厚度 D.降低土壤鹽堿度
答案:D
解析:土壤黏度由其組成物質決定;植樹水源主要來自引渠灌溉,不是地下水;開溝后再在溝里挖坑栽樹,不是為了增加土層厚度;開溝灌水后,通過淋溶作用,可降低土壤鹽堿度,故D正確。
主題4 水土流失
典題導悟
[2020·全國Ⅰ卷]治溝造地是陜西省延安市對黃土高原的丘陵溝壑區,在傳統打壩淤地的基礎上,集耕地營造、壩系修復、生態建設和新農村發展為一體的“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模式,實現了鄉村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下圖)。據此完成1~3題。
1.與傳統的打壩淤地工程相比,治溝造地更加關注(  )
A.增加耕地面積 B.防治水土流失
C.改善人居環境 D.提高作物產量
答案:C 
解析:與傳統的打壩淤地工程相比,治溝造地是集耕地營造、壩系修復、生態建設和新農村發展為一體的“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模式,其更加關注改善人居環境,A、B、D是淤地壩也具有的功能,排除,選C。
2.治溝造地對當地生產條件的改善主要體現在(  )
A.優化農業結構 B.方便田間耕作
C.健全公共服務 D.提高耕地肥力
答案:B 
解析:抓住關鍵詞“生產條件”,優化農業結構、健全公共服務和提高耕地肥力不屬于生產條件。由于治溝造地是“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模式,不是單純淤地壩的功能,還增加了“水、路、林、村”多項功能,尤其是鋪設了道路、平整了土地,為農機具進地提供了便利條件,方便田間耕作,選B。
3.推測開展治溝造地的地方(  )
①居住用地緊張?、谏鷳B環境脆弱?、燮赂乇壤蟆、苻r業生產精耕細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根據圖中信息提示:復墾空廢宅基地和易地移民搬遷,說明該地居住用地不緊張;精耕細作不是在該地區實施的農業生產模式;治溝造地屬于生態修復,對生態環境脆弱、坡耕地比例大的區域效果明顯,②③正確,選C。
主干精講
1.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2.水土流失的危害
從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現為土壤侵蝕,但水土流失過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統一變化的過程。如下圖所示:
3.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分析方法
(1)工程技術措施:主要是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等措施來控制、固定水土流失狀況,使其不再繼續發生和發展。
(2)生物技術措施:主要是采取植樹種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綠化的方法進行治理。
(3)農業技術措施:主要是應用農業生產耕作中的農業技術手段,如土壤培肥、品種改良、間作輪作、套種耕作、提高復種指數等。

培優演練
[2022·福建卷]崩崗是我國南方山坡巖土體在流水和重力作用下,遭受侵蝕、產生崩塌而形成的地貌,高度從幾米到幾十米不等。福建省某地在崩崗分布區推廣楊梅種植,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同時也獲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楊梅采收時間多集中在6月中下旬,某企業擬在該地采用新栽培技術以延遲楊梅成熟時間。據此完成1~2題。
1.該地推廣楊梅種植的首要目的是(  )
A.提高土壤肥力 B.減輕水土流失
C.增加農民收入 D.降低種植成本
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可知,福建省某地在崩崗分布區推廣楊梅種植,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同時也獲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崩崗分布區地形破碎,植被少,福建降水較多,必然會發生較明顯的水土流失,可知該地推廣楊梅種植的首要目的是減輕當地的水土流失,修復當地生態環境,B正確。種植楊梅對增加土壤肥力影響不大,A錯誤。種植楊梅“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同時也獲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可知生態效益是主要目的,經濟效益是次要目的,C錯誤。崩崗分布區地形破碎,不利于農業生產活動,因此該地推廣楊梅種植并不能降低種植成本,D錯誤。故選B。
2.以下最適宜大規模種植楊梅的是(  )
A.集水坡面  B.崩壁
C.溝道    D.洪積扇
答案:A
解析:據圖可知,崩壁坡度大,溝道和洪積扇面積小,都不適宜大規模種植楊梅,B、C、D錯誤。集水坡面坡度相對較小,面積較大,比較適宜大規模種植楊梅,且集水坡面分布在崩崗上部,楊梅的保水保土功能可以減少地表徑流量,減少崩崗區水土流失,A正確。故選A。
[2023·湖南益陽市開學考試]某研究小組對黃土高原的黃土峁坡地進行大臺田、隔坡梯田、大魚鱗坑三種模式的改造試驗。下圖示意同一黃土峁坡地治理工程完成后第10天,不同模式表層土壤含水率的變化。據此完成3~4題。
3.圖中所示大臺田治理模式表層土壤含水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層厚度小,儲水空間有限
B.植被覆蓋面積廣,水分吸收多
C.土層開挖面積大,水分蒸發快
D.地形垂直坡面大,水分流失快
答案:C 
解析:從圖中可看出,大臺田模式土層開挖面積大,水分蒸發快,是其表層土壤含水率低的主要原因,C正確;大臺田土層厚度較大,A錯誤;植被覆蓋面積不如魚鱗坑模式大,B錯誤;沒有改變地形的垂直坡面,D錯誤。
4.一次降雨過后,不同模式表層土壤含水率最高的可能是(  )
A.原始黃土坡 B.大臺田
C.大魚鱗坑 D.隔坡梯田
答案:B
解析:從圖中可看出,大臺田模式土層開挖面積大,地面平整,降水后不易形成徑流,利于水分下滲,故表層土壤含水率最高,故選B。
主題5 濕地
典題導悟
[2023·浙江6月卷,17~18]在“雙碳”目標背景下,湖泊濕地的生態修復是個重要的固碳舉措。下圖為湖泊濕地碳循環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1.植物多樣性增加對湖泊濕地固碳作用的影響是(  )
A.土壤碳含量降低   B.根系吸碳量減少
C.碳凈排放量降低 D.微生物活性減弱
答案:C 
解析:植物多樣性增加將增強光合作用,植物碳庫的碳含量增加,土壤碳含量升高,A錯誤;根系可吸收水、有機質、無機鹽,不能吸收碳,呼吸作用可能排出碳,B錯誤;植物多樣性增加,通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碳凈排放量降低,C正確;植物多樣性增加,促進微生物活性增強,D錯誤。故選C。
2.下列對湖泊濕地生態修復的措施,合理的是(  )
A.減少湖濱植物,清除入湖污染物
B.放生外來物種,增加生物多樣性
C.降低湖面水位,重建微生物群落
D.改變濕地地形,建設生態緩沖島
答案:D
解析:湖濱植物具有凈化水質、增加生物多樣性、釋氧吸碳等作用,減少湖濱植物不利于湖泊濕地生態修復,A錯誤;外來生物往往因缺少天敵,可能造成物種入侵,破壞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可能減少,B錯誤;降低湖面水位,水體減少,水體的生態功能降低,不利于湖泊濕地生態修復,C錯誤;改變濕地地形,建設生態緩沖島,增加濕地面積使濕地容量增大,水體增多,同時形成水生陸生植被,濕地生態系統更加復雜和穩定,從而起到有效的生態修復作用,D正確。故選D。
主干精講
1.濕地的含義
濕地景觀圖
(1)濕地的定義:水位經常接近地表或為淺水覆蓋的土地。主要組成:水域+陸域(江心島)+植被+動物。
2.濕地的形成原因
濕地的形成一般從濕地的補給(降水量、冰雪融水等)和濕地的水分流失(蒸發、下滲、排水等)兩個大方面分析,強調補給量大于水分流失量。如下圖所示:
3.濕地的功能
4.濕地破壞
(1)濕地破壞的原因
自然原因 沉積物自然充滿湖沼;全球變暖,氣候干旱,蒸發量大,冰川退縮,水量減少
人為原因 環境污染、圍湖(海)造田,圍海養殖、填海造陸;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向、排水開荒、各種建設占用、植被破壞造成的土地荒漠化
(2)濕地問題的表現
5.濕地的保護措施
下表為不同類型濕地的具體保護措施:
培優演練
[2023·浙江1月卷,17~18]遼河口濕地生長著一種耐鹽堿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翅堿蓬。翅堿蓬在維護濕地生態系統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生長與潮灘濕地水體鹽度顯著相關。下圖為遼河口潮灘植被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1.遼河口潮灘植被演替的總體趨勢是(  )
A.翅堿蓬—蘆葦—光灘
B.翅堿蓬—光灘—蘆葦
C.光灘—蘆葦—翅堿蓬
D.光灘—翅堿蓬—蘆葦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翅堿蓬為耐鹽堿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海岸附近鹽度較高,難以生長植被而形成光灘。再結合圖示信息,遼河口潮灘自海向陸大致依次分布著光灘、翅堿蓬與蘆葦,故可推斷遼河口潮灘植被演替的總體趨勢是光灘—翅堿蓬—蘆葦。D正確。
2.針對遼河口翅堿蓬退化,較可行的生態修復措施是(  )
A.潮灘上建水庫蓄淡水
B.修建防潮大壩圍墾潮灘
C.調控遼河入海徑流量
D.人工大面積種植翅堿蓬
答案:C
解析:潮灘上建水庫蓄淡水會導致遼河入海淡水減少,海水倒灌現象加劇,河口處的鹽度升高,不利于翅堿蓬的生長,A錯誤;修建防潮大壩圍墾潮灘,使漲、退潮現象消失,潮灘濕地水體鹽度下降,不利于翅堿蓬的生長,B錯誤;調控遼河入海徑流量,保持河海之間的平衡,有利于翅堿蓬的生長,減緩其退化,C正確;人工大面積種植翅堿蓬可能會破壞當地的生態平衡,D錯誤。
3.根據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0分)
材料一 右圖為世界某區域略圖。
材料二 荷蘭是世界著名的“低地之國”“風車之國”,圍海造田的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七分之一。2009年荷蘭實施一項“退耕還?!惫こ?,位于其南部西斯海爾德水道兩岸的部分堤壩被推倒,原來圍海造田得來的300公頃土地被海水淹沒。
(1)簡析圖示區域圍海造田有利的自然條件。(6分)

答案:地勢低平,多淺灘;海岸線曲折,多海灣,圍海工程量??;位于萊茵河等河口,泥沙較多;風力較大,可利用風車排水。(任答三點)
解析:抓住“自然條件”這一關鍵詞,能夠圍海造田,從海水淺,多港灣,泥沙多等自然條件和位于西風帶,風力大,推動風車排水等方面展開說明。
(2)簡述荷蘭實施“退耕還?!钡纳鷳B意義。(4分)
答案:增加濕地面積;保護生物多樣性。
解析:從保護環境,恢復原始生態入手。
主題6 土地鹽堿化
典題導悟
[2021·福建卷]羅布泊地區原為湖泊,是塔里木盆地的匯水與積鹽中心之一,干涸過程中鹽殼(鹽分在地表集聚形成的堅硬殼狀物質)廣泛發育。下圖示意羅布泊地區內相鄰且不同海拔的甲、乙、丙三處地下水埋深、鹽殼厚度和含鹽量。據此完成1~2題。
1.甲、乙、丙三處鹽殼形成的先后順序依次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乙丙甲
答案:B 
解析:一般情況下,距湖越近的地區,地下水埋深越淺,距湖越遠地下水埋深越深。根據地下水埋深圖可推知,甲距離湖泊最遠,乙距離湖泊最近,丙在甲、乙之間。湖泊的干涸過程是湖面逐漸降低,距離湖泊越遠意味著形成鹽殼的時間越早,所以形成鹽殼的先后順序是甲丙乙,選B。
2.丙處鹽殼剛開始形成時,甲、乙、丙三處中(  )
A.甲處降水量最多 B.甲處地下水位最高
C.乙處蒸發量最多 D.丙處地表溫度最高
答案:C
解析:丙處鹽殼剛開始形成時,乙處還是湖泊,水面的蒸發量最大,選C。甲距離湖泊最遠,地下水埋深最深,水位低,B錯;甲、乙、丙三地空間相鄰,降水量和地表溫度的差異較小,A、D錯。
主干精講
1.形成過程:地下水位上升,鹽分進入到土壤后隨著蒸發,鹽分在土壤表層積累。
2.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氣候 比較干旱,降水少,蒸發量大
地形 地勢低洼,排水不暢
地下水 地下水位高,接近于地表,促使積鹽
人為原因 ①不合理的灌溉(如,只灌不排、大水漫灌),地下水位升高,鹽分被帶到地表。②沿海地區過度抽取地下水,圍墾養殖導致海水入侵(海水倒灌)。
3.變化規律
(1)春、秋季有旱情,春、秋季積鹽(鹽分在地表積累)。
(2)夏季降水多,夏季淋鹽(地表鹽分隨雨水下滲至地下深處)。
(3)冬季相對穩定,變化不大。
4.危害
5.防治措施
(1)原則:控制水鹽運動。
(2)措施
培優演練
[2023·廣東省梅州市模擬]土壤鹽堿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種重要形式,土壤鹽堿化導致農作物產量低下,土地資源無法可持續利用。黃土高原由于降雨量少、蒸發量高、黃土呈堿性等特征,使得該地區土地容易發生鹽堿化。下圖示意黃土高原地區常見的農業種植區。據此完成1~2題。
1.圖中所示的農業種植區中最容易發生土壤鹽堿化的地區是(  )
A.坡耕地 B.壩地
C.黃土塬 D.黃土梁
答案:B 
解析:坡耕地坡度大,排水條件好,地下水位低,不容易發生土壤鹽堿化,A錯誤;壩地內由于積水導致地下水位高,又因蒸發旺盛,已發生土壤鹽堿化,B正確;黃土塬和黃土梁地勢較高,地下水埋藏較深,C、D錯誤。故選B。
2.針對上述區域的土壤鹽堿化問題,可采取的有效應對措施是(  )
A.加強溝道排水 B.修建水平梯田
C.加強土地平整 D.減少灌溉用水
答案:A
解析:壩地加強排水,控制地下水位,可以有效應對土壤鹽堿化,A正確。修建水平梯田也容易產生土壤鹽堿化,B錯誤;加強土地平整是應對水土流失的措施,C錯誤;減少灌溉用水可能無法保證農業生產,D錯誤。故選A。
[2023·湖北校聯考模擬]太行山東麓有許多著名的古都,被譽為“古都長廊”(下圖)。位于“古都長廊”的石家莊使用智能控制設施調控西紅柿溫室大棚內的濕度和溫度。他們依靠大數據進行智慧作業不僅提高了產量,還緩解了當地土壤鹽堿化問題。據此完成3~4題。
3.太行山東麓受土壤鹽堿化影響最大的季節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A 
解析:春季,氣溫回升,蒸發旺盛,加之作物返青,需水量大,但此時尚未進入雨季,如果灌溉不科學,很容易加重土壤鹽堿化,A正確;夏季淋鹽,降水多,土壤鹽堿化減輕,影響小,B錯誤;秋季降水減少,蒸發旺盛,土壤雖返鹽,但作物已成熟,影響小,C錯誤;冬季農作物很少,且鹽分較低也很穩定,影響小,D錯誤。故選A。
4.智慧農業對緩解土壤鹽堿化的作用主要表現為(  )
A.增加了土壤肥力
B.增加了淋溶作用
C.減少了水分下滲
D.增加了水分蒸發
答案:C
解析:土壤鹽漬化是指土壤底層或地下水的鹽分隨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發后,使鹽分積累在表層土壤中的過程。智慧農業精準灌溉減少了水分下滲,從而避免了地下水位的上升,減少土壤中鹽分滲出,C正確。故選C。
主題7 生態保護與國家安全
典題導悟
2023年7月28日,重慶五里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通過湖北神農架世界自然遺產地邊界微調的方式,成為世界自然遺產地,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這里與東側神農架自然保護區共同構成我國西南最大的溫帶森林。下圖為五里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局部等高線地形圖(單位:m)。據此完成1~2題。
1.影響該區域溫帶森林廣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地勢高低  D.地形坡向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山體垂直高度較大,海拔較高,地區氣溫低,所以地勢因素是影響該區域溫帶森林廣布的主要自然因素;該地位于亞熱帶地區,基帶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植被分布與海陸位置及地形坡向關系不大。
2.五里坡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主要原因是(  )
A.位置偏僻,生態環境好
B.植被茂盛,珍稀物種多
C.山清水秀,旅游業發達
D.山高谷深,垂直帶譜多
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五里坡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東側神農架自然保護區共同構成我國西南最大的溫帶森林,植被茂盛,有很多珍稀動植物;位置偏僻和旅游業發達不是五里坡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主要原因;山高谷深,垂直帶譜多與此處不符。
主干精講
1.生態退化的危害
導致自然環境服務
功能逐步下降   自然環境的調節服務功能降低,會導致干旱、洪澇等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與強度增加等后果
供給服務功能降低,會造成可再生資源的數量短缺、穩定性降低和更新障礙等問題
危害國家安全 一旦嚴重到某種程度,就會動搖國家安全的自然環境基礎,演變為威脅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區域乃至國家安全問題
2.生態修復的方法
(1)退化坡面生態系統生態修復
①退化耕地生態系統的生態修復:少施化肥,增施農家肥料;種植綠肥植物,增加固氮作物品種;輪作、套作,間種、混種;減少化學防治,增加生物防治;種植等高植物籬等。
②退化林地、草地、荒地生態系統的生態修復:在封禁的基礎上,補種鄉土樹種、草種。封禁時間的長短因生態系統類型、受損程度、氣候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
(2)退化河流生態系統生態修復
在土壤侵蝕地區,導致河流退化的驅動力主要有修路、開礦、樵采、河岸放牧、化肥與農藥的面源污染、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的點源污染、過度捕魚等,對這些驅動力所導致的退化河流生態系統進行生態修復,最重要的是要減輕或解除導致河流生態系統退化的驅動力,讓河流休養生息。
(3)內陸河流域退化綠洲生態系統生態修復
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實施生態應急補水工程,至少要滿足天然綠洲生態系統最小生態需水量;合理調整土地利用結構,適當減少人工綠洲面積。
(4)退化礦山生態系統生態修復
該生態系統的土壤、植物等組分完全受損,缺乏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元素,對這種嚴重退化的生態系統進行生態修復,可采取的方法有:覆蓋土壤,對土壤進行物理處理,添加營養物質,去除有害物質,種植適應性強的先鋒樹種或草種、間種鄉土樹種或草種。
3.自然保護區的作用
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自然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有效措施,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促進生態文明、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具體表現如下:
作用
自然保護區涵蓋的森林、草原和濕地等生態系統,具有維持水循環、凈化水質、調節氣候、降解污染、蓄洪防旱、防風固沙、固定二氧化碳等重要調節功能,在遏制生態惡化、維持自然環境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能夠有效拯救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典型原生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保障國民經濟發展的潛在戰略資源需求

為生物、生態、農林等學科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監測和科學研究基地,是生態保護、人工種苗繁育和生態修復技術研發的基地

是培養公眾生態文明觀、提高公眾環境保護意識和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科普與宣傳教育平臺
培優演練
[2023·湖北卷,18(2)(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四川綿(竹)茂(縣)公路屬于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項目,于2009年9月9日正式動工,2022年12月27日建成通車。公路起于綿竹市漢旺鎮,沿綿遠河上行,與茂北公路相接,全長56公里。沿線穿越龍門山4條斷裂帶,巖石破碎,暴雨多發,地質災害頻繁,河道演變劇烈,水文條件復雜,給項目選線、設計和施工建設帶來嚴重影響。圖左示意綿茂公路位置,圖右示意綿茂公路局部景觀。
(2)綿茂公路不可避免地要穿越大熊貓國家公園,工程該如何協調建設與保護的關系?請談談你的看法。(6分)

答案:協調多部門,建立有序的管理機制,統籌交通建設與生態保護的關系;規劃路徑時盡量以橋梁、隧道代路,減少對大熊貓棲息地的分割;施工期間減少破壞林地、渣土堆放,控制施工時間和范圍;運行時加強巡護,控制車速,在大熊貓活動期間可以局部封路。
解析:協調林業等多部門,建立有序、有效的管理機制,統籌交通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規劃交通線路時盡量減少對生態環境影響,以橋梁、隧道代路,減少對大熊貓棲息地的分割、干擾;施工期間減少破壞林地、渣土堆放,減少對大熊貓生活環境的破壞,嚴格控制施工時間和施工范圍;交通線路運行時,要加強巡護,控制車速,及時監測交通線路運行對大熊貓生活的影響;在大熊貓活動期間可以局部區域封路,停止施工,減少對大熊貓生活活動的影響。
(3)該工程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級難題,創造了又一個中國奇跡,被新華社評為2021年度“大國工程”。假設你是評委,請你給出推薦理由。(3分)
答案:攻克了若干設計、工程與運維技術難題;實現了交通建設與生態保護的統籌;為生態脆弱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與經濟發展提供中國經驗;通過保護“國寶”熊貓,展示了負責任的大國形象,體現了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解析:由材料可知,該工程克服了復雜的地質和水文障礙,技術難度大。結合上題可知,該工程實現了公路建設與生態保護的統籌,為相似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經驗等。
主題8 環境保護與國家安全
典題導悟
[2023·浙江6月卷,1~2]某城市公園引入稻魚生態系統,將原來分割稻田的田埂用架空的木棧道修建成魚道,取得了良好效益。下圖為改造前后田埂和魚道的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1.修建魚道的主要生態作用是(  )
A.擴大水稻播種 B.拓展生物通道
C.保障游客安全 D.增加雨水下滲
答案:B 
解析:讀圖可知,田埂修建成魚道,并沒有種植水稻,且擴大種植面積不屬于生態作用,A錯誤;修建魚道使原本被田埂割裂的稻田,連在一起,使魚類有更廣闊的生長空間,拓展了生物通道,B正確;田埂修建成魚道,并沒有增強游客的安全性,且保障安全不屬于生態作用,C錯誤;田埂變魚道,對于雨水下滲的影響很小,D錯誤。故選B。
2.下列地區最適合引進稻魚生態系統的是(  )
A.江南丘陵 B.黃土高原
C.河西走廊 D.華北平原
答案:A
解析:據所學知識可知,秦嶺—淮河一線以南,土地類型以水田為主,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秦嶺—淮河一線以北,土地類型以旱地為主,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江南丘陵位于我國南方地區,水源充足,水稻種植面積大,適合引進稻魚生態系統,A正確;黃土高原、華北平原均位于我國北方地區,河西走廊位于西北地區,水源缺少,都不適合種植水稻,不能引進稻魚生態系統,B、C、D錯誤。故選A。
主干精講
1.生態文明的具體體現
2.保障資源、環境領域的國家安全的措施
3.綠色生產方式
方式 內容
綠色
農業 農業生產資源利用節約化
農業生產過程清潔化
農業廢棄物處理資源化和無害化,加強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
綠色
工業 綠色開采
提高資源利用率
推行清潔生產,對排放的廢棄物進行環保處置
綠色服務業 發展低消耗低污染的服務業
服務過程清潔化
流通領域節能減排
優化運輸結構
培優演練
[2023·北京卷,19]1944年,攝影師薩爾出生于巴西東南部一個1500平方千米的農莊,農莊一半屬于大西洋森林。圖甲示意大西洋森林的分布,圖乙是2001年和2019年薩爾家族農莊景觀。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2分)
東南沿岸森林保護區動植物種類豐富,眾多水生生物中有巴西特有的魚類。這里有大面積森林、濕地、群島、海灘、河流及其入??冢艿募t樹林覆蓋島嶼和河口。
(1)簡述該保護區生物多樣性豐富的主要自然條件。(4分)

答案:棲息地范圍面積廣闊;棲息地類型多樣,包括森林、紅樹林、島嶼、海灘和河口等;生態系統多樣,包含陸地、海洋和濕地生態系統;地質條件復雜,產生了許多溶洞;氣候濕熱;垂直落差大。
解析:該保護區生物多樣性豐富的主要自然條件可從該區域自然環境的優越性和多樣性來回答。首先是豐富的自然環境:大西洋森林東南保護區以其廣闊的棲息地范圍而聞名,棲息地包括但不限于森林、紅樹林、島嶼、海灘和河口,多種自然環境給予了動植物生長空間;生態系統多樣,包含陸地、海洋和濕地生態系統;第三紀火山的噴發構成了這一地區的古老地層,噴發后留下的石灰巖又形成了巖溶地層,加上這里的濕潤氣候,所以森林里還產生了許多溶洞、鐘乳石、石筍和石柱,溶洞里繁衍著大量生物。其次是優越性:大西洋森林東南保護區靠近海邊,所以來自大西洋南部海洋上的溫暖濕潤的信風可以吹進森林,保證全年空氣相對濕度高,該區域緯度低,年平均氣溫高,濕熱的環境有利于生物多樣性豐富;該地區地勢起伏較大,垂直方向上的水熱變化有利于生物多樣性的豐富。
在過去五個世紀里、大西洋森林被大規模開發,出現了起源于染料木貿易點的里約熱內盧、興起于皮拉蒂爾村莊的圣保羅等城市。森林面積持續減少。20世紀40年代初,薩爾的父親購置土地,和其他許多農民一樣,砍掉樹木,種植牧草、咖啡、大豆和甘蔗等。
(2)概括大西洋森林面積持續減少的人為原因。(4分)
答案:不合理的開發模式、人口增長和發展經濟擺脫貧困造成了森林面積持續減少。具體包括:商業性伐木;采礦;道路建設、電力建設和城鎮化建設;開辟大型農牧場;過度的遷移農業等。
解析:大西洋森林面積持續減少的人為原因從根本上來說是因為:人口增長和貧困導致發展需求。具體而言是因為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賴以生存的森林正迅速被伐木、農業、采礦和道路建設等人類活動摧毀,由于傳統農村社區占該地區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他們的經濟生產高度依賴自給農業、自然資源開發、養牛和捕魚。這種生產方式最依賴自然環境,他們的生產生活對東南保護區的環境有很大危害。道路建設、電力建設和城市化造成的生物棲息地碎片化是重要威脅。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這里還沒有道路,后來建造了小路,但已不再適合今天的需求。以貨運、建筑或道路拓寬為目的的發展建設,造成了碎片化加劇。
20世紀90年代,薩爾夫婦開始經營農莊。1999年他們籌集10萬棵樹苗,招募工人,志在把毫無生機的土地還原成兒時的模樣,到2019年已植樹200萬棵。與此同時,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形成“大西洋森林恢復三國網絡”機制,通過人工造林,大約7 000平方千米森林得以恢復。
(3)闡述與2001年相比,2019年農莊土壤的變化。并指出建立“大西洋森林恢復三國網絡”機制的必要性。(4分)
答案:土壤的變化:土層增厚、土壤水分含量上升,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肥力提高。
建立機制的必要性:有利于交流互動,以實現區域各國在雨林保護方面協調行動、共享經驗;尋求建立合作機制打擊亞馬孫雨林非法活動,制定火災預防政策,實施生態修復,加大環境監測;有利于把各國“碎片式”分布的森林重新連接起來;森林保護是一個系統性工程,也包含很多社會、文化等因素,森林保護國際合作不僅是政府間的行為,還可以吸納社會團體等力量多方參與,形成森林保護的合力。
解析:雨林的破壞會造成水土流失、土壤退化等次生災害,而經過多年的植樹造林,農莊土壤的變化表現為:土層增厚、土壤水分含量上升,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肥力提高。亞馬孫雨林是世界上最大和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熱帶雨林,分布于巴西、秘魯、玻利維亞、厄瓜多爾、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蘇里南、圭亞那和法屬圭亞那。近年來,亞馬孫雨林正承受著越來越大的生態壓力。森林的保護成為國際的共識,同時,根據可持續發展的共同性原則,有建立“大西洋森林恢復三國網絡”機制的必要性:有利于交流互動,以實現區域各國在雨林保護方面協調行動、共享經驗;尋求建立合作機制打擊亞馬孫雨林非法活動,制定火災預防政策,實施生態修復,加大環境監測;全球迫切需要做出更大努力,把“碎片式”分布的森林重新連接起來;森林保護是一個系統性工程,也包含很多社會、文化等因素,森林保護國際合作不僅是政府間的行為,還可以吸納社會團體等力量多方參與,形成森林保護的合力。大單元十二 環境與國家安全
大概念認知體系
體系重構
問題導思
一、碳達峰與碳中和
1.什么是碳達峰?
2.什么是碳中和?
二、污染物跨國轉移與國家安全
1.說出污染物跨國轉移的主要方式及轉移途徑。
2.簡述污染物跨國轉移對國家安全的影響。
3.說出國家之間應對跨國環境安全問題的兩種方式及對國家安全的影響。
三、生態脆弱區的綜合治理
1.描述我國生態脆弱區的主要分布特點。
2.分析我國北方農牧交錯帶土地退化的原因。
3.簡述我國北方農牧交錯帶土地退化的綜合治理措施。
四、自然保護區與生態安全
1.簡述生態退化的原因及表現。
2.說出自然保護區內部結構的組成和保護要求。
3.簡述自然保護區對生態安全的主要作用。
五、環境保護與國家安全
1.說出我國三大環境保護的基本政策。
2.說明資源、環境問題要進行國際合作的必要性。
大單元主題突破
主題1 碳排放與國家安全
典題導悟
[2023·海南卷,7~8]氣候變化造成的不利影響在空間分布上是不均勻的,一些低收入國家和地區因全球變暖引起海平面上升而受到不利影響,他們的碳排放總量和人均量都很小,但其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受到的影響很大。據此完成1~2題。
1.以下區域中,此類國家和地區主要分布在(  )
A.歐洲西部 B.南太平洋
C.南美洲中部 D.中亞地區
2.為減緩上述不利影響,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
A.禁止發達國家碳交易
B.加大區域間產業轉移力度
C.加強碳減排國際合作
D.鼓勵發展中國家大量移民
主干精講
1.自然界中的碳循環與溫室效應
2.全球氣候變化對國家安全的影響
3.全球變暖的應對措施
培優演練
1.[2023·全國乙卷,37(1)(3)(4)]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夏威夷島人口密度低,以第三產業為主。該島海拔2 400米以上區域常年受副熱帶高壓控制,1 800米以下區域受信風控制。1958年以來,科學家在夏威夷島上的觀測站對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開展觀測,是全球最早對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進行持續觀測的站點。觀測得到的數據被普遍認為能夠反映全球大氣二氧化碳的平均濃度變化,為科學認識氣候變化提供了重要依據。下圖示意夏威夷島位置與地形。
(1)指出夏威夷島人為二氧化碳排放的總體特征。(4分)
(3)說明該站觀測的數據能夠反映全球大氣二氧化碳平均濃度變化的原因。(8分)
(4)若要在亞歐大陸建設一座能夠反映全球二氧化碳濃度變化的觀測站,請提出合適的站址并說明理由。(4分)
[2023·石家莊市調研]碳強度是指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一般情況下,碳強度指標是隨著技術進步和經濟增長而下降的。下圖為“2010~2019年北京與全國碳強度變化趨勢圖”。據此完成2~3題。
2.關于圖中信息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全國和北京的碳強度均呈現下降趨勢
B.北京的碳強度明顯優于全國,呈現更好的低碳發展狀態
C.北京碳強度與全國碳強度的比值從2010年的0.36下降到2019年的0.25
D.2010年后,全國的碳排放量比北京下降更快
3.下列對北京降低碳排放總量采取的合理舉措有(  )
①調整能源結構?、诋a業轉型和升級?、鄯稚⒎鞘锥悸毮堋、芡茝V新能源汽車 ⑤降低能源消耗總量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2023·廣東省梅州市一模]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系統(AMOC),是指赤道附近的暖海水向歐洲北部流動,在高緯度海域受到冷海水的影響導致密度增加,致使其下沉到深海并回流至大西洋低緯度海域。研究表明,全球氣候變暖將顯著影響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系統的勢力。下圖為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系統的示意圖。據此完成4~5題。
4.全球變暖背景下,AMOC的勢力將(  )
A.變弱  B.變強 C.不變  D.強弱交替
5.另有研究表明,全球變暖下AMOC勢力的變化也會加速促進氣候變暖,可能的理由是(  )
A.低緯海域輸送熱量增多
B.高緯度海洋冰面減少
C.向深海輸送的熱量減少
D.大氣中溫室氣體增多
主題2 環境污染與國家安全
典題導悟
[2023·北京卷,18]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分析南極半島地表污染物少的原因。(4分)
含碳物質不完全燃燒時產生黑碳。在科考站附近采樣點積雪中,黑碳含量較其他區域偏高。
(2)說出采樣點積雪中黑碳的可能來源,并說明黑碳對當地積雪的影響。(6分)
主干精講
1.環境污染問題的產生與治理
(1)環境污染問題產生原因的思路分析
(2)環境污染問題治理措施的思路分析
2.污染物跨境轉移對環境安全的影響
(1)人為因素導致的污染物跨境轉移
(2)污染物跨境轉移的特點及危害
3.污染物跨境轉移針對性措施
培優演練
[2023·遼寧丹東質檢]近年來,全國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但部分地區河流出現了平時水環境質量較好,汛期污染物濃度大幅上升的情況,生態環境部近期開展了汛期污染強度分析和治理。據此完成1~2題。
1.部分地區河流汛期污染物濃度大幅上升,其污染源主要是(  )
①旱季藏污納垢 ②城市生活排污 ③污水處理廠溢流 ④運輸船舶 ⑤企業非法排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2.下列關于汛期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合理的是(  )
A.汛期禁止污水排放
B.全面關停相關污染企業
C.利用遙感技術對汛期污染強度進行監測和預警
D.制定水污染事件應急處理方案
3.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
下表為東北亞部分地區酸雨污染源及受害區域統計,數據由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共同開展的酸雨調查分析得出,顯示中、日、韓三國排放的污染物都不同程度地對鄰國造成了影響。
(1) 酸雨如何影響日本和韓國的自然環境安全?(6分)
(2) 簡述針對三國跨區域大氣污染問題,該區域國家在國際合作方面可采取的主要措施。(4分)
主題3 生態脆弱區的發展
典題導悟
[2023·浙江1月卷,5~6]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是指生態系統為人類福祉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的最終物質產品與服務價值的總和,由物質產品、調節服務和文化服務構成。2019年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GEP高達2 045億元,其各項價值量占比如圖所示。據此完成1~2題。
1.屬于圖中“其他”項目的是(  )
A.農林產品 B.科普教育
C.休閑旅游 D.凈化空氣
2.該公園GEP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力高 B.科研價值高
C.森林面積大 D.緯度跨度大
主干精講
1.正確認識生態脆弱區
生態脆弱區(生態交錯區),是指兩種不同類型生態系統的交接過渡區域,目前泛指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能力低、系統穩定性差的地區。
(1)分布:干濕交替、農牧交錯、水陸交界、森林邊緣、沙漠邊緣等。
(2)特征:抗干擾能力弱,對全球氣候變化敏感,時空波動性強,邊緣效應顯著,環境異質性高。
(3)主要問題:草地退化、土地沙化面積巨大;土壤侵蝕強度大,水土流失嚴重;自然災害頻發;氣候干旱,水資源短缺,資源環境矛盾突出;濕地退化,調蓄功能下降,生物多樣性銳減。
2.生態脆弱區環境問題成因及治理
(1)以位置推“病”因——區域環境決定區域生態問題
例如:
(2)找方法對癥下藥——根據成因提出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
例如:
(3)分析區域生態環境問題治理措施的角度
①退:退耕還林、還草、還牧、還湖。
②建:建設自然保護區、生態走廊、草方格沙障、森林公園、淤地壩工程等。
③改:改變經濟結構,改坡地為梯田。
④法:健全環保法律和法規;加強管理和執法力度。
培優演練
[2023·北京豐臺區期末]農牧交錯帶指我國東部農耕區與西部草原牧區相連接的半干旱生態過渡帶。下圖為“我國農牧交錯帶分布圖”。據此完成1~3題。
1.農牧交錯帶有很強的過渡性,北方農牧交錯帶的過渡性表現為(  )
①高原地形向平原地形過渡?、诎敫珊祬^向半濕潤區過渡 
③荒漠景觀向草原景觀過渡 ④人口稀疏區向密集區過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農牧交錯帶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表現為(  )
①耕地減少?、谒亮魇А、弁恋鼗哪? ④物種多樣性減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在農牧交錯帶,宜(  )
A.退耕還牧,擴大載畜量
B.開墾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積
C.退耕還林,大量植樹造林
D.發展草、糧輪作,提高土壤肥力
[2023·江蘇省如皋市模擬]阿克蘇是新疆重點風沙源地,全區沙漠占31%。1986年,阿克蘇引渠開始在城區北、東郊進行大規模的柯柯牙荒漠綠化防護林工程建設。為了讓樹苗成活,人們先開溝灌水,再在溝里挖坑栽樹。全區現累計植樹造林達7.5萬畝,栽植樹木857.2萬株以上,建成了南北長25千米、東西寬約2千米的“綠色長城”,被聯合國列為“全球500佳境”之一。下圖為“阿克蘇位置示意圖”。據此完成4~5題。
4.阿克蘇地區曾經沙漠化嚴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冬季寒冷漫長,凍土廣布
B.全年降水少,大陸性顯著
C.冰川融水減少,河流斷流
D.地形起伏大,風力作用強
5.為了讓樹苗成活,人們先開溝灌水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土壤黏度 B.獲得更多地下水
C.增加土層厚度 D.降低土壤鹽堿度
主題4 水土流失
典題導悟
[2020·全國Ⅰ卷]治溝造地是陜西省延安市對黃土高原的丘陵溝壑區,在傳統打壩淤地的基礎上,集耕地營造、壩系修復、生態建設和新農村發展為一體的“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模式,實現了鄉村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下圖)。據此完成1~3題。
1.與傳統的打壩淤地工程相比,治溝造地更加關注(  )
A.增加耕地面積 B.防治水土流失
C.改善人居環境 D.提高作物產量
2.治溝造地對當地生產條件的改善主要體現在(  )
A.優化農業結構 B.方便田間耕作
C.健全公共服務 D.提高耕地肥力
3.推測開展治溝造地的地方(  )
①居住用地緊張?、谏鷳B環境脆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苻r業生產精耕細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主干精講
1.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2.水土流失的危害
從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現為土壤侵蝕,但水土流失過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統一變化的過程。如下圖所示:
3.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分析方法
(1)工程技術措施:主要是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等措施來控制、固定水土流失狀況,使其不再繼續發生和發展。
(2)生物技術措施:主要是采取植樹種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綠化的方法進行治理。
(3)農業技術措施:主要是應用農業生產耕作中的農業技術手段,如土壤培肥、品種改良、間作輪作、套種耕作、提高復種指數等。
培優演練
[2022·福建卷]崩崗是我國南方山坡巖土體在流水和重力作用下,遭受侵蝕、產生崩塌而形成的地貌,高度從幾米到幾十米不等。福建省某地在崩崗分布區推廣楊梅種植,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同時也獲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楊梅采收時間多集中在6月中下旬,某企業擬在該地采用新栽培技術以延遲楊梅成熟時間。據此完成1~2題。
1.該地推廣楊梅種植的首要目的是(  )
A.提高土壤肥力 B.減輕水土流失
C.增加農民收入 D.降低種植成本
2.以下最適宜大規模種植楊梅的是(  )
A.集水坡面  B.崩壁
C.溝道    D.洪積扇
[2023·湖南益陽市開學考試]某研究小組對黃土高原的黃土峁坡地進行大臺田、隔坡梯田、大魚鱗坑三種模式的改造試驗。下圖示意同一黃土峁坡地治理工程完成后第10天,不同模式表層土壤含水率的變化。據此完成3~4題。
3.圖中所示大臺田治理模式表層土壤含水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層厚度小,儲水空間有限
B.植被覆蓋面積廣,水分吸收多
C.土層開挖面積大,水分蒸發快
D.地形垂直坡面大,水分流失快
4.一次降雨過后,不同模式表層土壤含水率最高的可能是(  )
A.原始黃土坡 B.大臺田
C.大魚鱗坑 D.隔坡梯田
主題5 濕地
典題導悟
[2023·浙江6月卷,17~18]在“雙碳”目標背景下,湖泊濕地的生態修復是個重要的固碳舉措。下圖為湖泊濕地碳循環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1.植物多樣性增加對湖泊濕地固碳作用的影響是(  )
A.土壤碳含量降低   B.根系吸碳量減少
C.碳凈排放量降低 D.微生物活性減弱
2.下列對湖泊濕地生態修復的措施,合理的是(  )
A.減少湖濱植物,清除入湖污染物
B.放生外來物種,增加生物多樣性
C.降低湖面水位,重建微生物群落
D.改變濕地地形,建設生態緩沖島
主干精講
1.濕地的含義
濕地景觀圖
(1)濕地的定義:水位經常接近地表或為淺水覆蓋的土地。主要組成:水域+陸域(江心島)+植被+動物。
(2)濕地的分類
(3)濕地的特點
2.濕地的形成原因
濕地的形成一般從濕地的補給(降水量、冰雪融水等)和濕地的水分流失(蒸發、下滲、排水等)兩個大方面分析,強調補給量大于水分流失量。如下圖所示:
3.濕地的功能
4.濕地破壞
(1)濕地破壞的原因
自然原因 沉積物自然充滿湖沼;全球變暖,氣候干旱,蒸發量大,冰川退縮,水量減少
人為原因 環境污染、圍湖(海)造田,圍海養殖、填海造陸;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向、排水開荒、各種建設占用、植被破壞造成的土地荒漠化
(2)濕地問題的表現
5.濕地的保護措施
下表為不同類型濕地的具體保護措施:
培優演練
[2023·浙江1月卷,17~18]遼河口濕地生長著一種耐鹽堿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翅堿蓬。翅堿蓬在維護濕地生態系統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生長與潮灘濕地水體鹽度顯著相關。下圖為遼河口潮灘植被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1.遼河口潮灘植被演替的總體趨勢是(  )
A.翅堿蓬—蘆葦—光灘
B.翅堿蓬—光灘—蘆葦
C.光灘—蘆葦—翅堿蓬
D.光灘—翅堿蓬—蘆葦
2.針對遼河口翅堿蓬退化,較可行的生態修復措施是(  )
A.潮灘上建水庫蓄淡水
B.修建防潮大壩圍墾潮灘
C.調控遼河入海徑流量
D.人工大面積種植翅堿蓬
3.根據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0分)
材料一 下圖為世界某區域略圖。
材料二 荷蘭是世界著名的“低地之國”“風車之國”,圍海造田的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七分之一。2009年荷蘭實施一項“退耕還?!惫こ蹋挥谄淠喜课魉购柕滤纼砂兜牟糠值虊伪煌频?,原來圍海造田得來的300公頃土地被海水淹沒。
(1)簡析圖示區域圍海造田有利的自然條件。(6分)
(2)簡述荷蘭實施“退耕還?!钡纳鷳B意義。(4分)
主題6 土地鹽堿化
典題導悟
[2021·福建卷]羅布泊地區原為湖泊,是塔里木盆地的匯水與積鹽中心之一,干涸過程中鹽殼(鹽分在地表集聚形成的堅硬殼狀物質)廣泛發育。下圖示意羅布泊地區內相鄰且不同海拔的甲、乙、丙三處地下水埋深、鹽殼厚度和含鹽量。據此完成1~2題。
 
1.甲、乙、丙三處鹽殼形成的先后順序依次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乙丙甲
2.丙處鹽殼剛開始形成時,甲、乙、丙三處中(  )
A.甲處降水量最多 B.甲處地下水位最高
C.乙處蒸發量最多 D.丙處地表溫度最高
主干精講
1.形成過程:地下水位上升,鹽分進入到土壤后隨著蒸發,鹽分在土壤表層積累。
2.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氣候 比較干旱,降水少,蒸發量大
地形 地勢低洼,排水不暢
地下水 地下水位高,接近于地表,促使積鹽
人為原因 ①不合理的灌溉(如,只灌不排、大水漫灌),地下水位升高,鹽分被帶到地表。②沿海地區過度抽取地下水,圍墾養殖導致海水入侵(海水倒灌)。
3.變化規律
(1)春、秋季有旱情,春、秋季積鹽(鹽分在地表積累)。
(2)夏季降水多,夏季淋鹽(地表鹽分隨雨水下滲至地下深處)。
(3)冬季相對穩定,變化不大。
4.危害
5.防治措施
(1)原則:控制水鹽運動。
(2)措施
培優演練
[2023·廣東省梅州市模擬]土壤鹽堿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種重要形式,土壤鹽堿化導致農作物產量低下,土地資源無法可持續利用。黃土高原由于降雨量少、蒸發量高、黃土呈堿性等特征,使得該地區土地容易發生鹽堿化。下圖示意黃土高原地區常見的農業種植區。據此完成1~2題。
1.圖中所示的農業種植區中最容易發生土壤鹽堿化的地區是(  )
A.坡耕地 B.壩地
C.黃土塬 D.黃土梁
2.針對上述區域的土壤鹽堿化問題,可采取的有效應對措施是(  )
A.加強溝道排水 B.修建水平梯田
C.加強土地平整 D.減少灌溉用水
[2023·湖北校聯考模擬]太行山東麓有許多著名的古都,被譽為“古都長廊”(下圖)。位于“古都長廊”的石家莊使用智能控制設施調控西紅柿溫室大棚內的濕度和溫度。他們依靠大數據進行智慧作業不僅提高了產量,還緩解了當地土壤鹽堿化問題。據此完成3~4題。
3.太行山東麓受土壤鹽堿化影響最大的季節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智慧農業對緩解土壤鹽堿化的作用主要表現為(  )
A.增加了土壤肥力
B.增加了淋溶作用
C.減少了水分下滲
D.增加了水分蒸發
主題7 生態保護與國家安全
典題導悟
2023年7月28日,重慶五里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通過湖北神農架世界自然遺產地邊界微調的方式,成為世界自然遺產地,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這里與東側神農架自然保護區共同構成我國西南最大的溫帶森林。下圖為五里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局部等高線地形圖(單位:m)。據此完成1~2題。
 
1.影響該區域溫帶森林廣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地勢高低  D.地形坡向
2.五里坡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主要原因是(  )
A.位置偏僻,生態環境好
B.植被茂盛,珍稀物種多
C.山清水秀,旅游業發達
D.山高谷深,垂直帶譜多
主干精講
1.生態退化的危害
導致自然 環境服務 功能逐步 下降   自然環境的調節服務功能降低,會導致干旱、洪澇等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與強度增加等后果
供給服務功能降低,會造成可再生資源的數量短缺、穩定性降低和更新障礙等問題
危害國 家安全 一旦嚴重到某種程度,就會動搖國家安全的自然環境基礎,演變為威脅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區域乃至國家安全問題
2.生態修復的方法
(1)退化坡面生態系統生態修復
①退化耕地生態系統的生態修復:少施化肥,增施農家肥料;種植綠肥植物,增加固氮作物品種;輪作、套作,間種、混種;減少化學防治,增加生物防治;種植等高植物籬等。
②退化林地、草地、荒地生態系統的生態修復:在封禁的基礎上,補種鄉土樹種、草種。封禁時間的長短因生態系統類型、受損程度、氣候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
(2)退化河流生態系統生態修復
在土壤侵蝕地區,導致河流退化的驅動力主要有修路、開礦、樵采、河岸放牧、化肥與農藥的面源污染、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的點源污染、過度捕魚等,對這些驅動力所導致的退化河流生態系統進行生態修復,最重要的是要減輕或解除導致河流生態系統退化的驅動力,讓河流休養生息。
(3)內陸河流域退化綠洲生態系統生態修復
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實施生態應急補水工程,至少要滿足天然綠洲生態系統最小生態需水量;合理調整土地利用結構,適當減少人工綠洲面積。
(4)退化礦山生態系統生態修復
該生態系統的土壤、植物等組分完全受損,缺乏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元素,對這種嚴重退化的生態系統進行生態修復,可采取的方法有:覆蓋土壤,對土壤進行物理處理,添加營養物質,去除有害物質,種植適應性強的先鋒樹種或草種、間種鄉土樹種或草種。
3.自然保護區的作用
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自然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有效措施,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促進生態文明、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具體表現如下:
作用
自然保護區涵蓋的森林、草原和濕地等生態系統,具有維持水循環、凈化水質、調節氣候、降解污染、蓄洪防旱、防風固沙、固定二氧化碳等重要調節功能,在遏制生態惡化、維持自然環境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能夠有效拯救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典型原生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保障國民經濟發展的潛在戰略資源需求
為生物、生態、農林等學科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監測和科學研究基地,是生態保護、人工種苗繁育和生態修復技術研發的基地
是培養公眾生態文明觀、提高公眾環境保護意識和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科普與宣傳教育平臺
培優演練
[2023·湖北卷,18(2)(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四川綿(竹)茂(縣)公路屬于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項目,于2009年9月9日正式動工,2022年12月27日建成通車。公路起于綿竹市漢旺鎮,沿綿遠河上行,與茂北公路相接,全長56公里。沿線穿越龍門山4條斷裂帶,巖石破碎,暴雨多發,地質災害頻繁,河道演變劇烈,水文條件復雜,給項目選線、設計和施工建設帶來嚴重影響。圖左示意綿茂公路位置,圖右示意綿茂公路局部景觀。
(2)綿茂公路不可避免地要穿越大熊貓國家公園,工程該如何協調建設與保護的關系?請談談你的看法。(6分)
(3)該工程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級難題,創造了又一個中國奇跡,被新華社評為2021年度“大國工程”。假設你是評委,請你給出推薦理由。(3分)
主題8 環境保護與國家安全
典題導悟
[2023·浙江6月卷,1~2]某城市公園引入稻魚生態系統,將原來分割稻田的田埂用架空的木棧道修建成魚道,取得了良好效益。下圖為改造前后田埂和魚道的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1.修建魚道的主要生態作用是(  )
A.擴大水稻播種 B.拓展生物通道
C.保障游客安全 D.增加雨水下滲
2.下列地區最適合引進稻魚生態系統的是(  )
A.江南丘陵 B.黃土高原
C.河西走廊 D.華北平原
主干精講
1.生態文明的具體體現
2.保障資源、環境領域的國家安全的措施
3.綠色生產方式
方式 內容
綠色 農業 農業生產資源利用節約化
農業生產過程清潔化
農業廢棄物處理資源化和無害化,加強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
綠色 工業 綠色開采
提高資源利用率
推行清潔生產,對排放的廢棄物進行環保處置
綠色服務業 發展低消耗低污染的服務業
服務過程清潔化
流通領域節能減排
優化運輸結構
培優演練
[2023·北京卷,19]1944年,攝影師薩爾出生于巴西東南部一個1500平方千米的農莊,農莊一半屬于大西洋森林。圖甲示意大西洋森林的分布,圖乙是2001年和2019年薩爾家族農莊景觀。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2分)
東南沿岸森林保護區動植物種類豐富,眾多水生生物中有巴西特有的魚類。這里有大面積森林、濕地、群島、海灘、河流及其入海口,茂密的紅樹林覆蓋島嶼和河口。
(1)簡述該保護區生物多樣性豐富的主要自然條件。(4分)
在過去五個世紀里、大西洋森林被大規模開發,出現了起源于染料木貿易點的里約熱內盧、興起于皮拉蒂爾村莊的圣保羅等城市。森林面積持續減少。20世紀40年代初,薩爾的父親購置土地,和其他許多農民一樣,砍掉樹木,種植牧草、咖啡、大豆和甘蔗等。
(2)概括大西洋森林面積持續減少的人為原因。(4分)
20世紀90年代,薩爾夫婦開始經營農莊。1999年他們籌集10萬棵樹苗,招募工人,志在把毫無生機的土地還原成兒時的模樣,到2019年已植樹200萬棵。與此同時,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形成“大西洋森林恢復三國網絡”機制,通過人工造林,大約7 000平方千米森林得以恢復。
(3)闡述與2001年相比,2019年農莊土壤的變化。并指出建立“大西洋森林恢復三國網絡”機制的必要性。(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孜| 宜昌市| 家居| 江门市| 同心县| 无极县| 惠来县| 泊头市| 广河县| 东平县| 钟山县| 水富县| 油尖旺区| 铁岭市| 慈溪市| 克什克腾旗| 吴旗县| 思南县| 平邑县| 江山市| 防城港市| 宁都县| 尖扎县| 梁山县| 丰宁| 诸城市| 德昌县| 肥乡县| 饶河县| 潢川县| 武胜县| 邮箱| 锡林郭勒盟| 红河县| 井研县| 远安县| 松原市| 永仁县| 孝昌县| 侯马市| 井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