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 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初中《生物學》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三章中“生物的進化”中的第一節,其內容與傳統的教科書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具有一定開放性和伸縮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緊扣課程標準,抓住重點,突破難點,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便能幫助學生順利理解教學內容,從而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二、學情分析生命起源的知識一直是學生感興趣、想探索的一個問題。學生在小學就接觸過關于生命起源的相關知識,但對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樣出現的卻不甚清楚。所以,課堂上要通過閱讀材料,實驗證據分析和討論,讓學生在此基礎上能進一步科學的認識生命的起源。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不迷信權威、敢于質疑的思維品質,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掌握關于生命起源的有關假說。三、教學目標1、描述生命起源的過程(化學起源說)2、關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觀點;3、了解關于生命起源幾種假說,理解證據與邏輯推測間的關系;4、關注我國科學工作者的研究成果,提升愛國熱情。四、教學重難點重點:了解關于生命起源幾種假說,描述生命起源的過程;難點:運用證據和邏輯進行推測。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關于生命起源的相關的視頻圖片文字資料,教學課件,導學案。六、評價設計1、通過前知交流,達成關注生命起源不同觀點的目標。2、通過科學推測中對證據和邏輯的分析,達成理解證據與邏輯推測間的關系的目標。3、通過探尋科學足跡這一環節中對幾個實驗的分析推測達成描述生命起源的過程的目標。七、教學過程(一)引導學生觀看視頻,導入新課:人類經歷了漫長的進化過程,其他生物也是經過這樣的過程,那么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怎樣形成的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二)新授:1、前知交流對于生命的起源你都了解到哪些觀點呢?這些觀點中你比較贊成哪種觀點?能說說理由嗎?生:交流所支持的觀點,不同意的可以進行辯論。師:你相信神創論嗎?為什么?生:沒有確鑿的證據,只是人類的想象。師:對,任何科學推測的作出都需要一定的證據做基礎,也要有嚴密的邏輯、豐富的聯想和想象,但只有憑空想象往往是站不住腳的。所以我們要學會運用證據和嚴密的邏輯進行科學推測。讓我們來試一下吧!2、科學推測根據下面的證據,你能作出怎樣的推測呢?(1)、(課件展示地球上的隕石坑資料)生:閱讀資料進行推測:構成生命的有機物,來自于其他宇宙星球。師:這一證據支持了哪種假說?生:宇生說(2)、課件展示腐肉生蛆、斯帕蘭扎尼的實驗、巴斯德的實驗①根據腐肉生蛆能否推測出生物是從非生命物質中自然產生的?②根據斯帕蘭扎尼的實驗可以作出怎樣的推測?③初二下冊的巴斯德的實驗可以作出怎樣的推測?師:第二第三個證據推翻了第一個證據的推測,說明證據和推測之間要有嚴密的邏輯關系。這兩個證據也否定了自然發生論的假說。設計意圖:通過對證據進行分析推測某一假說是否可信,讓學生學會科學推測的方法,增強學生對幾種假說的認識,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交流過程中,教師予以鼓勵和引導,支持學生合理聯想與想象,提出自己的推測。關于生命起源,還有部分數學者認為: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質經過漫長的化學進化逐漸演變而來的。那這一假說的提出又有什么證據支持呢?科學家們首先從原始地球的研究開始:3、新知探究活動一:探秘原始地球(1)、請大家帶著以下三個問題觀看視頻資料:①原始地球的環境是怎樣的?內部構造極不穩定,火山活動頻繁,高溫、閃電、紫外線等,后來逐漸形成原始大氣,隨著降雨形成了原始海洋。②原始大氣成分有哪些?與現代大氣成分相比,原始大氣的成分中沒有什么氣體?原始大氣的成分有:水蒸氣、氫氣、氨氣、甲烷、硫化氫、二氧化碳;沒有氧氣。③你認為原始地球上存在生命嗎?請說出你的理由。生交流:不存在,沒有適宜生物生活的條件。設計意圖:通過這一活動,使學生了解原始地球的環境,從而推測出原始地球上不存在生命。師:通過原始地球條件來看,原始地球上最初沒有生命,但這樣的條件是否具有產生生命的可能呢?1953年美國科學家米勒用實驗為原始地球生命的起源提供了有力的證據,他是如何證實的呢?活動二:探尋科學足跡(1)(展示米勒實驗的視頻),請討論完成以下思考題:①在米勒的實驗裝置中,向密閉的實驗裝置內通入哪些氣體,模擬什么?②實驗過程中的火花放電,模擬了原始地球的什么現象?③米勒實驗中合成了什么物質?④米勒的科學實驗證明了什么?學生交流結論:米勒實驗證明了盡管原始地球上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構成生物體的簡單的有機物。(2)、師:這種簡單的有機物能否繼續發生變化呢?請看下一段資料:①1965年,我國科學工作者利用氨基酸,成功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結晶牛胰島素(一種蛋白質)1981年,我國科學工作者又利用簡單的有機物,人工合成了組成生命的另一種重要物質——核酸。②某科學家將蛋白質、核酸和糖類等物質放在一定的溶液中,這些有機物質能夠自動地濃縮聚集為一個個球狀小滴,小滴周圍有類似于膜那樣的邊界,并能從外界吸收某些分子,發生特定的化學反應,反應物也能從小滴中釋放出去。師:這些實驗支持了生命起源哪些過程?生交流:簡單的有機物在原始海洋中不斷的相互作用形成復雜的有機物,這些有機物能相互作用出現了生命的跡象。師:資料①展示了我國科學家在探索生命起源的問題上,所作出的杰出貢獻,大家有何感想呢?(生交流)我們應該為祖國感到驕傲,咱同學們也要繼續加油努力,也許下一屆生物諾貝爾獎就會在同學們中產生!關于復雜的有機物又是如何進化為原始生命的這一過程,人們還沒有找到科學證據。 所以,目前為止關于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問題仍然沒有定論,這些假說中,無論你支持哪一種觀點,或許你還有自己的觀點,但都需要有充足的證據來證明,因為只有在證據面前人們才會信服這些觀點。所以這節課我們不是要大家接受哪種觀點,而是讓大家了解這些觀點,對地球的生命起源有所認識,為大家以后的探索或接受新觀點提供一個基礎。設計意圖:通過科學家的實驗為主線對生命的起源進行科學推測。(三)知識梳理請同學們回顧一下本節的知識內容,用概念圖的形式進行知識梳理。(獨立完成后在組內討論完善,推薦代表進行展示交流。)設計意圖:通過概念圖的形式,對本節知識進行梳理,從而達到鞏固的目的。(四)小試身手1.原始大氣與現在大氣的主要區別是( )A、沒有水蒸氣 B、沒有氫氣 C、沒有氧氣 D、沒有甲烷2.原始生命的搖籃是( )A、原始的海洋B、原始的陸地 C、原始的大氣D、原始地森林3.米勒實驗證明了( )A、原始地球上可以形成原始生命 B、原始生命起源于外星球C、原始地球上可以形成有機物 D、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4、結晶牛胰島素的人工合成是生命科學上的重要成果,它為生命起源問題的哪個階段提供了有力證據( )A.從原始大氣生成簡單的有機物質 B.從簡單的有機物形成復雜的有機物C.從簡單有機物形成原始生命 D.從復雜的有機物演變為原始生命5.生命起源的大致過程是( )A.原始大氣的主要成分→有機物→原始生命B.火山熔巖的主要成分→有機物→原始生命C.紫外線的主要成分→有機物→原始生命D.原始地球表面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機物→原始生命6、下列對46億年前的原始地球環境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地表溫度很高 B、天空中經常電閃雷鳴C、海洋覆蓋著整個地球 D、火山爆發不斷,地面熔巖橫流7、研究生命起源可以通過科學的推測進行,那么科學的推測不包括( )A、確鑿的證據B、憑空的想像C、嚴密的邏輯D、豐富的聯想和想像8、原始大氣中形成的物質是( )A、簡單的有機物B、簡單的無機物C、復雜的有機物D、多種多樣的有機物9、1969年,人們發現墜落在澳大利亞啟遜鎮的隕石中含有并非來自地球的氨基酸(構成生物體所需的有機物之一),由此可推測( )A、隕石墜落時形成有機物 B、隕石中可誕生生命C、隕石中可儲藏有機物 D、構成生物體的有機物能從地球以外形成設計意圖:通過練習,使學生對生命起源的知識理解得更加透徹。(五)知識拓展除了地球上有人類之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具有智慧的生命體呢?不明飛行物UFO頻繁出現,不明飛行物到底是外星人光顧地球,還是人們目前不能解釋的自然現象呢?科學家們為此也在不停的探索著。請看大屏幕:出示資料,學生自主閱讀。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環節開拓學生的視野,引起學生繼續探索的興趣。八、板書設計神創論 自然發生論復雜的有機物科學推測證據原始生命簡單的有機物原始大氣宇生說(隕石)化學起源說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