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1《文化的民族性與多樣性》導學案【課標要求】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樣性,理解文化多樣性的價值,明確文化交流互鑒的途徑和意義。【核心素養】政治認同: 通過自貢燈會這一生活素材,引導學生認識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樣性,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科學精神: 通過“我是燈會設計者”活動,理解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形成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公共參與:通過“自貢燈會推介官”和“自貢燈會設計者”等議學任務,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講好中國文化故事。【教學重難點】難點: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重點:民族文化的作用,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樣性。第一環節:情境導入結合自貢燈會視頻,吸引學生學習興趣,引出話題。第二環節:新課學習主議題:美美與共——讓文化之光照亮多彩世界議題一:各美其美——探民族文化之特色議學情境一:結合燈會圖片,思考兩個問題:1.尋找下列圖片中蘊含的中外民族文化元素?2.結合以上民族文化元素,闡述民族文化的地位和表現形式?議學情境二:自貢燈會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近年來在創作和表現形式上不斷創新,燈會作品頻頻出圈,吸引了大量觀眾的目光。議學活動:自貢燈會推介官議學任務:選擇一件自貢燈會作品進行推介,并闡述推介理由。(提示:可從燈會造型、吉祥物等方面進行推介。以小組為單位課前完成,課堂展示。)議學材料:材料一:生命之樹融入花草、動物、山水等自然元素的展現,傳遞出尊重自然、崇尚和諧的理念。材料二:精衛女神設計靈感源于精衛填海,傳遞出從古至今,不畏艱險、自強不息、忠貞不渝、鍥而不舍的精衛精神,一直激勵著人們奮力拼搏、奮勇向前。材料三:兔是十二生肖之一,也一直被視為吉祥之物,人們賦予兔子的寓意,都是善良、和平、剛柔并濟、吉祥如意的象征。材料四:三星堆青銅面具,反映了古代巴蜀地區的宗教信仰、生產技術和審美觀念,也為我們研究中國古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線索。議題二:美人之美——品多彩文化之魅力議學情境一:自貢燈會即將開啟環球旅行,擬于2023年12月1日至15日開展國際燈光秀,打造絢麗燈展,現面向全國征集國際燈會作品。議學活動一:我是燈會設計者議學問題一:面對不同民族文化的交匯,如果你是一名燈會設計者,展示燈會作品并談談設計理念?第三環節:課堂小結第四環節;課后作業1.有學者認為,中國紀錄片在跨文化交流中,自信應該成為國際傳播的底色,只有自信才會用 邏輯講述真實的故事;而共情是國際傳播的基調,只有共情才能以情感傳遞共同價值。這一觀點強調,提高中國紀錄片國際傳播力應該( )A.立足中國國情展示中華文化的魅力B.在交流交融中推動世界文化的繁榮C.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D.堅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統一2.2021年11月,中國刺繡展在波蘭多個城市舉辦。一幅幅精美的刺繡作品,為波蘭民眾打開了一扇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欣賞中國藝術的窗戶受到當地民俗專家和中國文化愛好者的歡迎,被譽為“世界藝術瑰寶”。可見,這些作品( )①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②既是傳統的又是時尚的③是講好中國故事的有效載體④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請同學們聚焦講好中國故事,運用本節課所學知識,為推動自貢燈會點亮世界擬一個發展規劃書,并投遞到市長信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