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選擇性必修二 法律與生活第十課 訴訟實現公平正義第二框 嚴格遵守訴訟程序 導學案【課標解讀】科學精神:知道起訴及法院受理訴訟的條件和程序。法治意識:明確訴訟的基本程序,增強嚴格遵守訴訟程序的法治意識。公共參與:提高依照法定程序解決具體糾紛的能力。【體系構建】【核心知識點】一、起訴與應訴1、起訴(1)含義俗稱“告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自己所享有或依法由自己管理、支配的民事權益受到侵害或與他人發生爭議,或者認為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要求人民法院予以審判。(2)原則:在我國,民事訴訟與行政訴訟均實行“不告不理”的原則。(3)地位:起訴是訴訟程序的第一步。(4)管轄①分類:我國的人民法院分為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四級,此外還設有軍事法院、海事法院、知識產權法院和金融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②作用:人民法院系統內部有明確的管轄分工,確保案件獲得公正、及時審判。(5)起訴的必備條件①原告是與案件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②有明確的被告③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④該案件屬于人民法院主管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2、立案(1)我國實行立案登記制①對人民法院依法應該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保障當事人訴權。②對符合法律規定的起訴,人民法院應當予以登記立案。(2)立案登記后,訴訟即告開始起訴的一方稱為原告,被訴的一方稱為被告,訴訟進入第一審程序。3、應訴(1)人民法院登記立案后,要將原告提交的起訴狀副本送達被告,被告應當在規定的時間內提出答辯狀,再由人民法院把答辯狀副本送達原告。(2)被告不提交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案件。在這一階段,人民法院還要確定開庭審理時間,并通知雙方當事人。二、審理與判決1、開庭審理(1)含義在民事、行政訴訟中,人民法院在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照法定程序和形式,在法庭上對案件進行實體審理并作出判決,這一系列訴訟活動稱為開庭審理。(2)地位:訴訟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3)階段2、上訴與二審程序(1)一審結束后,當事人不服一審裁判的,有權提起上訴,啟動二審程序。(2)二審程序是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的程序,二審裁判是終審裁判。(兩審終審制)(3)法律還規定了審判監督程序,用于糾正生效裁判的錯誤。(再審程序)【習題演練】1、關于二審程序,下列認識正確的是①當事人不服一審裁判的,有權提起上訴,啟動二審程序 二審程序是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的程序 二審裁判是終審裁判④對符合法律規定的起訴,人民法院應當予以登記立案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余某因涉嫌故意殺人被捕,委托李律師作為其辯護人,當地法院一審判處余某死刑。后檢察官發現證據不足,申訴省高院啟動再審程序,省高院以證據不足宣判余某無罪釋放。其后,余某委托李律師申請國家損害賠償。依據我國法律規定,可判定本案中( )①二審裁判不是終審裁判②省高院啟動再審程序屬于審判監督③證據是開庭審理的重心④李律師既是訴訟代理人又是辯護人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3、某地市場監管部門在例行檢查時,發現唐某所售的黃燜雞米飯使用過期肉,遂對唐某作出吊銷營業執照、并處2000元罰款的行政處罰。唐某對此不服,訴至法院。法院一審判決維持原有的行政處罰。本案中 ( )①一審判決生效后,唐某仍然有機會申請再審②開庭審理時檢察院要對事實和證據全面調查③唐某有權在一審判決后的15日內提起上訴④開庭審理是訴訟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環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1993年,H省青年張某因被認定殺害兩個孩子而被警方帶走,1995年一審判決張某犯故意殺人罪,判處死刑,緩刑兩年執行,2001年二審維持原判。此后,張某及其親屬、代理人持續申訴。2019年H省的高級法院作出再審決定,并于2020年8月4日,以犯罪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作出判決,宣告張某無罪。關于訴訟程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一審判決生效后可以提起上訴,啟動二審程序②二審裁判不一定是終審裁判,還可啟動再審程序③再審重在解決裁判錯誤、維護裁判權威④再審程序是糾正生效裁判錯誤的特殊補救程序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A B B 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