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蜻蜓飛飛》教學設計教材分析:《蜻蜓飛飛》屬于美術學習領域中的造型表現領域。蜻蜓種類多,顏色多樣,外形優美,體態輕盈,具有別樣的美感,深受人們的喜愛。對小孩子來說蜻蜓是很有吸引力的,也是藝術家喜歡表現的題材。本課從學生生活中喜愛的事物切入,貼近生活,利于學生創作。教材從楊萬里的《小池》入手,向學生展現出一幅大自然的美景,泉水、荷塘、蜻蜓,充滿了詩情畫意。老師可以通過詩與圖畫相結合,在情感上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同時體驗中國古詩詞的魅力。在幫助學生學習造型創作方面,教材精心選用了與詩相對應的一幅照片,加深學生的直觀感受。特別是潘天壽用寫意的手法表現的該詩詩意作品《誠齋詩意》,簡練的幾筆,蜻蜓的形態便活靈活現地躍然紙上,畫面簡潔,對比強烈,又不失恬淡寧靜的意境。通過這幅作品,學生可以體會到中國畫的似像非像、生動傳神的魅力。下方是“蜻蜓飛翔的各種姿態"參考圖,非常實用,對解決學生在創作中遇到的困難有很大的幫助。學生在創作中可以通過模仿組合,讓蜻蜓在畫面中的變化更豐富。右邊選取的學生作品形式也較多樣,有黑白也有彩色,既有用寫實手法的,也有用裝飾性手法的,背景有的是自己喜歡的場景,也有的是在故事里。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進行創作。學情分析:小學二年級的學生處于美術學習的第一學段,他們對美術課有著濃厚的興趣,好奇心強,好動,有極強的表現力和想象力,但是動手能力還有點弱,需要與他人合作。教師需要創設一個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大膽的想象創作。學生對昆蟲有濃厚的興趣,對于材料的使用也充滿好奇,這對于上好本課奠定了良好的學情基礎教學領域:造型表現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讓學生深入了解蜻蜓的有關知識,仔細觀察蜻蜓的外形、結構、色彩以及各種姿態。過程與方法:學會用各種線條、色彩描繪蜻蜓的身體和翅膀。充分發揮想象和創造,運用線條和色彩的手法表現蜻蜓的美麗。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情感。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觀察并抓住蜻蜓的基本特征進行表現,畫出有創意的作品。教學難點:如何表現蜻蜓的不同姿態。教學準備:教師:課件、老師范作、各種美術工具材料制作的表現蜻蜓的美術作品圖片。學生:紙張、美術工具材料、收集了解蜻蜓的資料。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首特別喜歡的古詩,我們一起欣賞一下,學生齊聲誦讀古詩并感受詩中意境。(課件出示古詩)。小池宋·楊萬里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這首古詩描寫了什么?學生思考回答:······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蜻蜓的世界吧!設計意圖:新課標課程理念倡導突出課程綜合,以藝術學科為主體,加強與其他藝術的融合,重視藝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學生通過誦讀已學過的古詩,從學生學習經驗出發,創設情境,引入新課。板書課題——《蜻蜓飛飛》二、發展階段1、了解有關蜻蜓的知識(1)學生交流資料,你們都見過什么樣的的蜻蜓?(生答:紅、黃······)(播放各種顏色的蜻蜓圖片)這你見過的蜻蜓和老師的一樣嗎?(2)你都了解哪些關于它們的知識?生答:以吃害蟲為主,生活在有水的地方(幼蟲生活水中),蜻蜓可以預報天氣······你們知道的可真多呀,看來你們非常喜歡它們。(3)播放《蜻蜓小知識》視頻,學生欣賞后說一說(學生回答:蜻蜓小時候生活在水里,會蛻皮,飛得快,飛得高它的飛行速度極快,每秒鐘就能從我們教室的這頭飛到那頭,蜻蜓有兩對翅膀,是透明的,對稱的。大家看的都很認真,蜻蜓的眼睛的2.8萬只復眼,就像一個行走的照相機,而且我們現在的飛機就是仿照它設出來的呢!)設計意圖:了解有關蜻蜓的知識,培養對蜻蜓的情感,激發學生對蜻蜓學習的興趣。2、了解蜻蜓的結構特點(1)、蜻蜓的結構特征師:這些“小英雄”們這么厲害,身體會不會有什么特殊的結構和特點呢?(出示蜻蜓圖片)學生小組討論后找代表說出蜻蜓身體結構。師總結:頭身體翅膀尾巴板書:身體結構(2)、誰能說說這四大部分別有著什么特點呢?(學生說出)板書:特點師小結:蜻蜓的整個身體細長、柔美、輕盈,身體有四大部分組成,頭部被大大的眼睛所占據,身體較小,一對翅膀對稱的長在它的胸腔上,尾巴又細又長,分節。設計意圖:蜻蜓身體結構和特點是表現蜻蜓的難點,通過欣賞分析,學生的小組討論,讓學生自主的去探索發現其結構特點,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總結出其身體結構和特點,很好地突破難點。(3)演示畫法引導學生回顧總結蜻蜓的身體結構,學生說老師畫處一只小蜻蜓。討論思考:怎樣表現不同飛行姿態的小蜻蜓呢?學生回答:改變它的飛行姿態。怎樣把作品變得更漂亮呢?(添花紋涂色添背景)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說老師畫的合作方式,引導學生再次回顧蜻蜓的身體結構,把握蜻蜓身體各部分的特點,為學生表現不同飛行姿態的蜻蜓奠定基礎!三、啟發想象(課件播放作品圖片)1、出示畫家潘天壽畫的《誠齋詩意》2、欣賞小朋友們筆下的蜻蜓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感受藝術作品的美,激發他們創作優美美術作品的愿望,引導學生通過欣賞同齡人的范作,指導創作方式的多樣性,可以是寫實的手法,也可以是裝飾性的表現方法,同時注意構圖的疏密變化,背景的組合安排、畫面層次的變化。四、聯想創作創作一幅以蜻蜓為題材的作品1、抓住蜻蜓的外形特點,畫出蜻蜓飛舞的不同姿態2、使用豐富的色彩和線條來表現,構圖飽滿,畫面新穎。(學生創作,教師巡視指導)五、展示評價1、展示評價學生作品將學生作品展示到黑板上,自評、互評、教師總評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圍繞蜻蜓的動作、色彩評價其他人的作品,培養學生學會使用美術評價語言,從美術審美角度評價作品。2、教師總結:對個別學生的作品給予評價,后對沒完成的作品或問題作品進行點評,做到面向全體。六、拓展延伸1、總結本節課內容及學習情況今天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繪畫蜻蜓的表現方法,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其它藝術形式的蜻蜓,出示橡皮泥做的蜻蜓,剪紙蜻蜓,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用嘗試其它的藝術形式去表現蜻蜓裝飾。2、教育學生保護環境,愛護小動物同學們,蜻蜓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生活中還有很多像蜻蜓這樣的小昆蟲,我們要多多保護有益的昆蟲,保護它們要先從保護環境做起,還它們一個潔凈的家園,小昆蟲們才能自由飛翔!《蜻蜓飛飛》教學反思二年級的學生已會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塊表現他們所知的東西。他們的好奇心強,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表現,但觀察能力較差,只能畫大致的外形。《蜻蜓飛飛》就是讓他們在輕松的氛圍中觀察細節表現自己的想法。在準備這節課時我做了充分的準備,認真研讀教材,并通過各種書籍和網絡查找蜻蜓有關的知識,反復練習各種蜻蜓的繪畫方法。同時也收集了不少課堂上學生畫蜻蜓的優秀作品。《蜻蜓飛飛》屬于美術學習領域中的造型表現。主要是讓學生根據蜻蜓的外形特征,學會用線條來描繪蜻蜓身體和翅膀的細部。這節課我通過學生語文課上學過的一首古詩,讓學生共同誦讀并感悟古詩中的意境,引入課題。再通過圖片欣賞讓學生認識了各種各樣的小蜻蜓,有紅色的、藍色的、綠色的、紫色的等蝴蝶,還有千姿百態的動作,有在跳舞的,有在休息的,有在飛翔的。讓學生大飽眼福! 接下來又讓學生交流搜集的資料和同學一起分享,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開拓了學生的視野。俗話說:“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通過欣賞畫家和小朋友的筆下的蜻蜓,引導學生想象給小蜻蜓穿上花衣服?想想讓他們在哪里飛?幾只小蜻蜓一起飛?他們都在做什么?這些問題讓學生腦海里有了自己的畫面,為他們更好地表現小蜻蜓奠定了基礎。引導學生發現蜻蜓美的同時,用不同的方法來表現蜻蜓的美。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了解蜻蜓的習性和外形結構后,讓學生用線條大膽的來描繪蜻蜓身體和翅膀的細節。我利用課件讓學生仔細觀察蜻蜓的特點,并掌握蜻蜓的各種動態繪畫方法。同學們很快就發現蜻蜓的翅膀很細、很密,最后大部分同學都能細致的表現蜻蜓翅膀的紋理,畫出了動態且栩栩如生具有裝飾效果的蜻蜓,達到了預想的教學效果,學生的造型能力和畫面空洞的問題在這節課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整節課我認為各教學環節設計比較合理,該說的要點和重點我都講了。但在語言藝術上,還需要加入一些兒童色彩;另外在表情上還要和藹些。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好要進一步研究,努力上好每一堂課。這堂課最大的收獲有兩點:一是課前準備很重要。由于這堂課課前從備課、課件準備、教具及資料的查詢等都準備得很充分。所以上起課來得心應手,心里有底,很想把自己知道的知識都告訴學生。教學形式的多樣性,使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課件的展示,引人入勝,好多學生發出驚呼。“噢,太美了!我也被這種情緒感染,上課興致很高。一是上課情緒很重要。可能是因為準備的較充分,教學步驟安排較合理化,情緒很投入,能跟學生一起去參與。把蜻蜓盡量美化得可親可愛,激發出了學生的愛心。整個課堂氣氛很愉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