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小學美術四年級下冊《對稱的美》教案執教 課時 2 課時教學課題 第 9 課 對稱的美 課型 造型·表現課標分析 "造型·表現"領域是指運用多種材料和手段,體驗造型樂趣,表達情感和思想的學習領域。造型是具有廣泛含義的概念,但在本學習領域中指的是運用描繪、雕塑、拓印等手段和方法,創作視覺形象的藝術創作活動。教材分析 《對稱的美》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九課的內容,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旨在引導學生欣賞具有對稱美感的藝術作品,通過繪畫或剪紙的方式來表現對稱的美,體驗視覺的平衡感,感受對稱的優美與和諧。激發學生美化生活的愿望,提高學生對生活物品和環境的美化能力。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美術工具和材料,對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會用線條和色塊來表現他們所知道的東西。他們接受信息的途徑很廣,思維活躍、想象豐富、聯想奇特,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現畫面;好奇心重,愛表現自己,但動手能力較差,只能用簡單的工具和 繪 畫 材 料 來 稚 拙 地 表 現 自 己 的 想 法。而《雙胞胎》這節課就是讓他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想法,符合學生發展的特點。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了解對稱知識,掌握左右對稱、上下對稱及中心對稱的特征,并能區分各種對稱圖形。 2.技能目標:能嘗試表現出不同形式的對稱,并盡量展現特有的秩序美感。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在學習中受到美的熏陶,培養一種創造生活態度。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重點: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對對稱定義的理解,能夠了解對稱,歸納什么是對稱,并運用對稱制作作品。使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學以致用能力得到提升。 難點: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創設藝術欣賞的氛圍,在音樂及圖片的展示中展開聯想,感受其中的美。并在剪紙歷史的學習中激發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熱愛,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中。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自主學習、激勵法、引導法 講授法教學準備 師:范作、彩色紙、剪刀、水粉顏料、排筆等工具材料。 生:彩色紙、剪刀、膠水及繪畫工具。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師:老師特別喜歡剪紙,學校的同學們都稱我為神剪今天老師給同學們露一手,我要用這張手工紙剪一個圖案,大家猜猜是什么?左右圖形有什么特點? 特點是左右對稱,什么叫對稱?對稱就是左右或上下無論大小、顏色、形狀、圖案都是一樣的。 對稱也是一種藝術美,今天我們一起來走進對稱的世界,來感受對稱的魅力。出示課題《對稱的美》 【設計意圖】:直觀看老師如何用間的方法制作出一幅對稱圖形,讓他們觀察,提出問題,為什么會是對稱?啟發學生的好奇,帶著問題繼續探究新知。 二、講授新課 (1)其實在生活中也存在著許多對稱的現象,你能想到哪些? (2)同學們都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老師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對稱,一起來看看。 (3)看了這些生活用品、建筑之類,對稱給你有什么感覺? 它有什么寓意? 對稱是中國傳統藝術最基本的造型特征,因為它整齊、平衡、和諧,給人以莊重穩定的美感。對稱的寓意是成雙成對,好事成雙。 (4)同學們剛才看了老師剪對稱圖形,你會剪對稱圖形嗎?現在我們來剪藝大比拼,看誰能順利的過三關,誰就是今天的獲勝者,第一關,“爭分奪秒”,給同學們一分鐘時間進行嘗試,用剪紙的方式,剪出一個自己喜歡的對稱圖形,注意要對折,剪的時候要靠近折疊邊,連接線要多一些。(請同學們把自己剪的對稱形高高舉起,我們互相欣賞一下) (5)同學們都學會了剪對稱形,第一關順利通過,請同學們看大屏幕。 【設計意圖】:開課時,學生就好奇,有的學生觀察仔細,很快就能通過自己的實踐,找出正確方式方法,由接受能力欠佳的學生,就會剪出兩個完全相同,卻又時完全獨立的兩個圖形,問題會出現在哪里呢?可以通過學生之間相互討論,得到合理改進方案,從而達到,課堂還給學生,老師只是引導學習。 三、鞏固新知 (1)觀察書中圖片 同學們看看課本中的圖片,你能說說它是什么對稱方式?(左右對稱)張桂林創作的版畫《御門》,他運用左右對稱的方式,近大遠小的透視規律創作了層層疊疊的門。 (左右對稱)《王祥暖冰》也是左右對稱,用剪紙的藝術形式,表現了二十四孝故事之一,體現了作品的對稱美、寓意美,傳達給我們要尊老愛幼。 (上下對稱)楊冬白的大理石雕塑《飲水的熊》用圓雕的形式表現了熊與倒影相映成趣,和諧對稱的美。 (中心對稱)運用剪紙的形式表現。以中心點為圓心,重復排列的圖形。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學會總結,也慢慢讓學生學會用專業詞匯來學習正確的表達,通過欣賞大量的作品,了解掌握對稱的不同形式,可以上下,也可以左右對稱等多形式的呈現出來。 四、教師演示 (1)老師也帶來了自己的剪紙作品,同學們看看它們是什么對稱方式?(左右對稱、上下對稱、中心對稱) 前面三張都是左右對稱,同學們看看,第一張有幾個形象,后面兩張有幾個形象?對稱可以是一個形象中的左右部分或上下部分對稱;也可以一個形象或兩個以上形象左右或上下對稱。一個形象的對稱叫做單形體對稱,兩個或兩個以上形象的對稱叫做雙形體對稱。 (2)同學們,你們看了老師的剪紙作品,你們知道它的剪紙步驟嗎? 折、畫、剪、貼 第一步折,請學生上講臺折左右、中心對稱圖形。 第二步畫,出示魚的對比圖,靠近折疊邊的魚和沒有靠近折疊邊的魚。 第三步剪,第四步貼 (3)第二關,“錦上添花” 出示無紋樣的上下對稱的魚和有紋樣的魚對比,(對折剪紋樣)無紋樣的團花和有紋樣的團花對比。(團花紋樣)同學們看,老師剛才的圖案少了點什么?(花紋),示范剪剪紙紋樣。我們進入第二關,“錦上添花”,同學們把剛才的對稱圖形添加上紋樣,使這些圖形更加完美,更有民族特色。 (4)第三關,運用剪紙的方式剪出左右、上下或中心對稱的人物、動物或植物的對稱形并添加剪紙紋樣。 欣賞人物、動物、植物的剪紙作品。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細致的演示制作,一步一步解開剛才學生動手操作時,事物的原因所在,對折線的認識,開口段和閉口端的認識,只有搞明白這點,對稱圖形才能正確被剪出來,否則,在開口端剪,永遠失敗,還有就是鏤空圖案時,圖案與圖案之間要保留幾毫米的連接點,否則,剪出來的圖案,雖然能達到對稱,但是圖案不完美 整體不夠完整。 五、學生練習 看了這些精美的作品,此刻大家也迫不及待的想動手嘗試,用我們今天學到的對稱方式,把自己的想法通過靈巧的雙手展現出來,剪完圖案之后可以利用剛才老師教給你們的對稱剪的方法剪出紋樣裝飾,這樣會使我們的剪紙更加完美,更有民族特色。 老師這里有作品展區,請同學們把剪好的作品粘帖在老師準備的展覽區。同學們趕快行動起來吧,一定要注意安全使用剪刀,不要傷到手,剪出來的紙片放在桌上。 【設計意圖】:學習知識是不斷的積累和不斷地學習借鑒的,所以欣賞學習時必不可少,只有認真欣賞,炸出作品亮點,并能用正確的詞匯去表述欣賞心得,才能做到真真正正的學習。注重人文知識的積累,才是當代學生的應當重視的儲備知識之一。 六、作業評價 欣賞同學的作品,沒做完的同學也停下,課后可以繼續完成。誰來夸夸黑板上的作品?看看你最喜歡哪一張,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談談你的想法。 課堂小結:老師看到這張張精美的作品,不僅感嘆,我們班的同學們心靈手巧,真是最棒的!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教師: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對稱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并通過欣賞了一些對稱的自然和人造物,了解了對稱的美感。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對稱在藝術中的應用和表現形式。 教師出示上節課的作品,提問:這些作品中哪些是對稱的?它們是如何表現對稱的? 學生回答。 教師:非常好!這些作品中,有的是通過左右對稱,有的是通過上下對稱,還有的是通過中心對稱的方式表現出對稱的美感。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如何運用對稱創造美的形象。 【設計意圖說明】:通過復習舊知,鞏固上節課所學內容,為新課學習做準備。 二、鞏固新知 教師:上節課我們了解了對稱在藝術中的應用和表現形式,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如何運用對稱創造美的形象。請同學們看一看書上給出的作品,說一說這些作品中是如何運用對稱創造的美的形象?它們各自有哪些特點? 學生觀察并回答。 教師:非常好!這些作品中,有的是通過左右對稱的方式創造出平衡和穩定的感覺;有的是通過上下對稱的方式創造出高聳和挺拔的感覺;還有的是通過中心對稱的方式創造出重復和統一的感覺。下面請同學們嘗試運用所學知識創作一幅對稱的作品。 學生嘗試練習并交流。 教師巡回輔導并進行個別指導。 【設計意圖說明】:引導學生發現新知識,掌握新知識。通過討論交流,讓學生更加明確運用對稱創造美的形象,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 三、布置作業 教師:這節課同學們要運用所學知識創作一幅對稱的作品。在創作時要考慮畫面的平衡和美感,合理運用對稱的表現形式,使畫面更加有趣、生動。開始吧! 學生開始創作,教師巡回輔導。 【設計意圖說明】:布置作業是鞏固和運用所學知識的重要環節。讓學生自主選擇作業內容和方法,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課堂小結 教師:在這次作業中,同學們都能運用所學知識創作出美麗的對稱作品,有的還很有創意呢!下面就讓我們來欣賞一下部分同學的作品吧!這些作品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筆觸疏密有致、色彩搭配和諧,有的還很有創意呢!課后請大家繼續完善自己的作品,把它裝裱好或給它配上一個畫框,把它掛在家里或教室的墻上欣賞吧!希望你們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像今天這樣更加主動地學習知識、運用知識、創新知識! 五、拓展延伸 今天我們用了剪紙和繪畫的形式表現對稱的美,其實生活中很多表現對稱的形式,老師也帶來了立體手工的對稱作品,同學們看看是什么?(手工對稱愛心、生日蛋糕)它們都是對稱的,生活中的美無處不在,只要用心觀察,細心體會,我們的生活一定會更加美好板書設計 對稱的美 左右對稱 上下對稱 中心對稱課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