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東方之珠》·《七子之歌》花城版七年級下冊內容總覽本課目標新知導入新知講解課堂評價課堂總結課后作業教學目標01請添加標題03請添加標題02請添加標題04請添加標題文化理解結合《七子之歌》為詩譜曲的形式,引導學生嘗試尋找素材用所學為詩譜曲01審美感知03藝術表達02文化理解04創意實踐讓學生了解《東方之珠》和《七子之歌》的創作背景和意義。藝術表達掌握兩首歌曲的旋律和節奏特點。藝術表達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和愛國情感。創意實踐新知導入找找我們要去的香港和澳門吧港澳考考你此日聚千人,空巷觀潮頭。(打一中國地名) 芬芳沁碼頭。(打一中國地名)謎底香港讓我們在歌聲中感受“東方之珠”——香港新知學習這首歌曲的情緒?速度是?《東方之珠》音頻:情緒:速度:我們一起用美妙的人聲一起哼唱旋律吧如此優美的旋律,如此詩情畫意的歌詞,會是哪個有才的人寫出來的呢?1954年7月20日出生于中國臺灣省臺北市,臺灣省苗栗縣客家人,祖籍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畢業于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中國臺灣男歌手、音樂人、作家。__________我們根據書本的提示,看一看這首歌是什么結構吧曲式結構《東方之珠》東方之珠《東方之珠》曲式分析《東方之珠》ABa(1-8)a‘(9-16)b(17-20)b‘(21-24)補充b(32-35)b‘(36-39)b’(40-43)抒情、自然激昂、澎湃現在我們有一種音樂叫做“音樂的二次創作”,就是把經典的音樂重新編曲、翻唱、加入新的元素,讓歌曲再次走進我們的生活,一起感受一下老歌新唱吧!感受香港方言---粵語的魅力《七子之歌》——澳門詩人·聞一多聞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聞家驊,字友三,生于湖北浠水縣巴河鎮,中國近代詩人、學者、民盟盟員、民主戰士。聞一多在民主運動中有著廣泛的涉獵和獨到的見解。他曾聯名發表昆明文化界《關于挽救當前危局的主張》,參與組織十一學會,并且是民主戰士。他在1946年7月15日的悼念李公樸的大會上,發表了著名的演說《最后一次的講演》,斥責國民黨暗殺李公樸的罪行,并當即被國民黨特務暗殺逝世,時年47歲。2009年聞一多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七子之歌》課堂練習結合《東方之珠》給《七子之歌》劃分曲式結構七子之歌ABa (1-2)b (2-4)a (5-6)c(7-9)d (11-13)d 14-16)e (17-21)課堂總結1、香港和澳門自古是我國領土的一部分。他們在新中國的不斷努力之下,終于回歸了祖國媽媽的懷抱。這兩首歌曲不僅紀錄了國人對港澳的深情,包含了濃濃的愛國情懷,還反映出了音樂會因為社會的變化而呈現出不同的魅力。生活處處有音樂,音樂離不開我們的生活。2、作為生在新中國的祖國的花朵,更應該發奮讀書牢記“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不讓歷史重演。板書設計拓展用“宮商角徵羽”選擇一首古詩,為其譜寫旋律?作業布置1、結合本單元所學,了解潮劇、粵劇以及客家采茶劇,并找出異同。2、預習下一單元內容,復習簡譜知識,準備小樂器“豎笛”。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東方之珠》《七子之歌》教學設計課題 《東方之珠》《七子之歌》 單元 第一單元 學科 音樂 年級 七年級教材分析 《東方之珠》是一首旋律優美舒展、歌詞深情凝重的歌曲。詞曲作者羅大佑以通俗音樂的表現手法, 感人肺腑的真誠、 富于想象的擬人化描繪, 將香港比作一個飽經滄桑的戀人, 既對往昔坎坷歲月的追憶、 又對今日迷人風采的贊嘆和對她海枯石爛般的誓言。 歌曲帶有一絲傷感與憂郁的描述, 跨越了歷史的浩渺時空, 給人以震撼。 表達了作者對香港滄桑歷史的慨嘆、 對國家民族的強烈認同、 對香港回歸的期盼以及對香港的熱愛, 給人一種強烈的情感體驗。 《七子之歌》歌曲源于聞一多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的愛國詩歌《七子之歌》,表現了流離失所的“孩子”澳門的強烈民族自尊心以及對祖國母親的無盡思念和熱愛。歌曲采用主歌為四句體單樂段結構,音樂平緩、風格純真質樸,以童聲領唱、合唱的方式演繹,表達了孩子對母親的訴說。歌曲的創作背景與澳門的歷史緊密相關。1999年12月20日,澳門在經歷百年的殖民統治之后終于回歸祖國,這為《七子之歌》的創作提供了重要的歷史背景。為了迎接澳門的回歸,全國涌現出一大批以澳門為主題的歌曲,《七子之歌——澳門》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這首歌曲訴說著澳門從被殖民到去殖民的辛酸歷史,用音樂的方式記錄了澳門回歸祖國的重要時刻。此外,歌曲的創作還受到了一些其他因素的影響。例如,作曲家李海鷹為這首詩歌譜寫了曲調,使得詩歌具有了更加鮮明的音樂特點。同時,澳門的殖民歲月也為歌曲提供了重要的創作素材,使得歌曲在表現手法上兼具敘事與抒情,傳達出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澳門的深情。學習目標 文化理解: 讓學生了解《東方之珠》和《七子之歌》的創作背景和意義。藝術表達:掌握兩首歌曲的旋律和節奏特點。審美感知: 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和愛國情感。創意實踐:結合《七子之歌》為詩譜曲的形式,引導學生嘗試尋找素材用所學為詩譜曲。重點 歌曲的旋律、節奏和音樂表現手法的分析和掌握。難點 讓學生深入理解兩首歌曲的內涵和意義,體會其中的情感表達。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通過播放《東方之珠》和《七子之歌》的音樂視頻,引導學生進入本課主題。導入(5分鐘) 初聽 建立對音樂旋律的印象。講授新課 講授新課(20分鐘)謎語導入:運用猜謎游戲,引出香港教師提問提問學生關于《東方之珠》歌曲的初步感受和對它們的了解。學生回:優美 抒情。速度為中速再聽音樂。師介紹《東方之珠》的創作背景和歌詞解析。帶領學生欣賞歌曲,重點講解其中的旋律、節奏和音樂表現手法。尤其是對比樂句當中的節奏型:三連音和小切分節奏型。 c.跟著動態圖譜,進行哼唱。跟音頻帶詞演唱。在老師的引導之下,跟著老師邊唱邊劃分樂句。(師生共同補充板書)小結:東方之珠、簡單介紹背景。二、《七子之歌》 介紹《七子之歌》的創作背景(認識聞一多)和歌詞解析,帶領學生欣賞歌曲,重點講解其中的旋律、節奏和音樂表現手法。結合《東方之珠》小組分組對《七子之歌》進行樂句劃分。鞏固練習(10分鐘)學生分小組,每組選擇一首歌曲進行演唱,要求準確把握歌曲的情感和音樂表現手法。選一首古詩詞,用“宮商角徵羽”的中國民族調式譜寫旋律。b. 邀請個別小組上臺展示演唱,鼓勵其他小組給予評價和建議。4. 歸納小結(5分鐘)a. 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回顧和總結,強調兩首歌曲的音樂特點。 根據歌詞,學生聯想歷史背景與音樂的聯系。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之下對比、練習歌曲。加深對歌曲的印象。跟著動態圖譜,復習簡譜。感受歌曲魅力與風格。從詩歌入手,了解《七子之歌》背后的故事。學生哼唱旋律,了解作詞填取的樂趣 審美感知:初聽旋律。感受音樂的厚重。文化理解:結合歌詞和歷史,解讀音樂的厚重。開拓視野,了解臺灣音樂人羅大佑審美感知:感受音樂節奏型的異同。理解歌曲與歷史、社會的相互影響。創意實踐:教師點出詞曲寫作填充的音樂手法。鼓勵學生自由創作。課堂練習 小組練習:根據書本提示,給兩首歌劃分曲式結構課堂小結 香港和澳門自古是我國領土的一部分。他們在新中國的不斷努力之下,終于回歸了祖國媽媽的懷抱。這兩首歌曲不僅紀錄了國人對港澳的深情,包含了濃濃的愛國情懷,還反映出了音樂會因為社會的變化而呈現出不同的魅力。生活處處有音樂,音樂離不開我們的生活。作為生在新中國的祖國的花朵,更應該發奮讀書牢記“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不讓歷史重演。板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七子之歌(簡譜旋律).mp4 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二課時《東方之珠》《七子之歌》.doc 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二課時《東方之珠》《七子之歌》.pptx 東方之珠(簡譜旋律版).mp4 歌曲伴奏:《七子之歌-澳門》_128k.mp3 歌曲伴奏:《東方之珠》_128k.mp3 歌曲聽賞:《七子之歌-澳門》_128k.mp3 熟悉的旋律!《東方之珠》粵語版最新MV-BV1c34y1s7tS.mp4 美麗的《東方之珠》——香港-BV15L4y1w7GT.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