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青島版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五課《誰在水中溶解得多》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科學觀念目標:知道有些物質能夠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知道一定量的不同物質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況是不同的。科學思維目標:在教師的指導下,能用對比實驗探究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探究實踐目標:樂于運用多種物質探究它們分別在水中的溶解情況。態度責任目標:意識到溶解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廣泛性。【教學重難點】重點:能用對比實驗探究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難點:對比實驗過程中,各種變量與不變量的控制。【教學準備】食鹽、小蘇打、燒杯、玻璃棒等。【教學過程】情境導入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溶解的有關知識,了解了加快溶解的一些方法。誰來說一下,加快溶解的方法有哪些?生:攪拌、加熱、研碎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師:我們現在可以用這些方法讓物質很快溶解在水中,如果我在一杯水中,不斷的加入食鹽,食鹽會一直溶解嗎?大家猜想一下。生:我覺得會,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生:我覺得不會,因為食鹽加的太多,鹽水就飽和了,就不會再繼續溶解食鹽了。師:你剛才說到了飽和這個詞,你能給同學們解釋一下嗎?生:就是水已經溶解食鹽溶解到了不能再溶解了。食鹽的含量已經達到上限了。師:現在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可以,一種認為不可以,今天我們就一起探究誰在水中溶解的多這個問題。板書課題。探究新知活動一:向一杯水中加食鹽,食鹽能一直溶解嗎?師:剛才我們提到了一個問題,如果向一杯水中不斷加入食鹽,食鹽會一直溶解下去嗎?有同學認為可以,有同學認為不行,那么一種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到底有多大呢?我們怎樣才能知道呢?生:做實驗。師:我們來看看50 毫升的水中到底能溶解多少食鹽吧。首先在你面前的杯子里有50毫升的水,還有一包食鹽。你打算怎樣將食鹽加到水里?生:我可以一下子倒很多,讓食鹽慢慢溶解。生:我覺得不能一下子倒太多,因為如果倒得食鹽太多,就會影響食鹽溶解的速度,也可能會出現食鹽溶解不完的情況,我們就無法知道100毫升水里到底能溶解多少食鹽了。師:那你認為應該怎樣放?生:可以每次放一點,等它完全融化掉了再放一點,一點一點的放。師: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這樣放。課件出示:先將食鹽分成若干份,每次加一份,攪拌,等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也可以用小勺取鹽,用塑料尺子把勺子里的鹽刮干凈,一平勺一平勺的加入食鹽,等第一平勺完全溶解后,再接著加入第二勺。實驗過程:1.先把食鹽分成若干小份,每份5克。2.向一定量水(50毫升)中每次加1份,攪拌,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3.持續觀察,看有什么發現。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教師巡視指導。實驗結束后,小組間交流討論實驗現象。實驗現象:加入幾份食鹽后,長時間攪拌,食鹽也不能溶解了。實驗結論: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鹽。師:這也就驗證了,向一杯水中不斷加食鹽,食鹽不能一直溶解。活動二:在50毫升水中,食鹽和小蘇打誰溶解得多?師:剛才我們在50毫升水中溶解了食鹽,知道食鹽是不能一直溶解的。那么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是一樣的呢?我們可以怎樣驗證下?生:我認為不一樣,我們可以做實驗驗證。出示實驗器材:大小相同的燒杯、玻璃棒、小勺、食鹽、小蘇打。根據實驗器材設計實驗方案,小組討論、交流。確定實驗方案:分別將食鹽和小蘇打每3克各分成1份。在兩個燒杯里分別倒入50毫升水。將包好的食鹽和小蘇打分別放入水中,每次放1份,完全溶解再加入下1份。觀察實驗現象并及時記錄。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教師巡視指導。實驗注意事項:1.計算總量時,最后沒有完全溶解的那一份鹽(小蘇打)不算。2.投放鹽(小蘇打)要小心,不要撒在桌面上。3.實驗結束后把濃鹽水(蘇打水)放好,留待下一個實驗用。實驗結束,學生交流實驗現象。生:我們組發現,食鹽溶解的份數多(7-8份),小蘇打溶解的份數少(2-3份)。所以得到實驗結論,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要比食鹽強。師:通過兩個實驗我們知道了什么?生: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一杯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鹽。一杯水也只能溶解一定量的小蘇打。但是在一定量的水中能溶解一定量食鹽或小蘇打,但食鹽比小蘇打溶解的量大。師:有的小組實驗結論和別的組不一樣,能說說是為什么嗎?生:我們的兩杯水不一樣多。生:我們分的每一份食鹽和小蘇打不一樣多。師:這也就是要求我們在做對比實驗時,一定要注意變量和不變量。三、全課小結師:這節課你都學到了什么?談一談你的收獲。四、課外拓展如果加熱食鹽水或小蘇打水,還能繼續溶解食鹽或小蘇打嗎?我們可以在課下繼續探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