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各種各樣的運動教材分析本課的設計思路是,提供學生常見的物品,讓學生用多種方法讓物體運動起來,觀察并描述,發現它們的運動形式雖然是各種各樣的,但是可以分成幾個類別。學情分析學生對于運動形式并不陌生,也可以說出擺動、振動、滾動等名稱。學生在觀察和描述物體的運動形式時會發現,如果觀察物體的不同部分,其運動形式是不一樣的,如玩具車往前運動時車身是平動的,車輪是滾動的。由于三年級學生物理抽象想象能力還比較弱,很難對物體的運動形式進行抽象的描述。為了降低研究難度,教材提示學生在物體上貼圓點,其實就是將一個物體抽象為“質點”,既方便學生觀察和記錄物體的運動形式,也體現了本單元祥滲透的科學思維方式——研究物體的運動,可以將具體的物體進行抽象。教學目標科學觀念物體的運動形式各種各樣,可以對這些運動形式進行分類。科學思維運用比較、分類的方法,能區別常見的運動形式的特點。探究實踐觀察、比較物體的運動,用簡單的圖示和文字等描述物體的運動形式,從而感受探究生活中各種物體運動形式的樂趣。態度責任在探究的過程中,能養成認真觀察、及時記錄運動情況和開展交流研討的科學態度。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認識生活中常見物體的運動形式,能比較、分類其不同特點。教學難點觀察物體的運動形式,并用簡單的圖示和文字描述。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鋼尺、手指陀螺、玩具汽車、彈簧搖馬、溜溜球、彈簧彩虹圈、學生活動手冊、圓點貼紙教學設計談話引入,聚焦問題課件出示秋千、鐘擺、雨刮器、蹺蹺板等圖片,提問:它們分別是怎樣運動的?引導學生用口頭語言描述,還可以借助肢體語言輔助表達。師:看來生活中各種物體的運動可能是不一樣的。生活中的各種物體是怎樣運動的?分步探索,團結協作活動一:比較不同物體的運動形式課件出示指尖陀螺、鋼尺、小汽車、彈簧搖馬、溜溜球五種物品的圖片,請學生上臺演示如何讓這五種物品動起來,其他同學觀察它們的運動方式有什么不同。組織學生交流以上五種物品的運動形式。教師總結:不同的物體運動形式可能是不同的;同一物體不同部分的運動形式不一樣。活動二:觀察物體某一點的運動形式教師提問,引發學生思考:我們怎樣準確地描述物體的運動形式?課件出示教材中的插圖,提示可以用貼小圓點的方法觀察物體運動。教師演示,在鋼尺上貼小圓點,用多種方法讓鋼尺運動起來,提醒學生觀察小圓點的運動形式,并用箭頭和線條記錄下來。請學生上臺匯報交流鋼尺的運動方式。組織學生分組領取活動材料,并進行小組活動:在物體上貼上小圓點,用多種方法讓它們運動起來,觀察并記錄小圓點的運動形式。班級內匯報交流。再次研討,達成共識生活中的各種物體有哪些運動形式?——采用不同的方法讓物體運動起來,同一物體的運動形式有所不同;采用相同的方法讓物體運動起來,同一物體不同位置(圓點),運動形式有所不同;具體的運動形式有:滾動、平移、旋轉、滑動……。拓展延伸,學以致用課件出示旋轉木馬的圖片,引導談話:你坐過旋轉木馬嗎?你能說說自己坐旋轉木馬時是怎樣運動的?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學生獨立畫圖,完成后組內交流,最后全班交流,達成共識:人隨木馬整體轉動,一圈又一圈;人在木馬上,一上一下的往返運動;站在外面看木馬上的人,像波浪一樣上下起伏做圓周運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