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單元 二、空氣 課題 感受空氣課時 一課時 主備 付曉華教材 分析 《感受空氣》是教科版科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的第1課。本課共三個教學環節:我們知道的空氣、空氣存在嗎、比較空氣石頭和水。在第三個環節中涉及到水,本課又是空氣單元的開始一課,所以他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本單元占據重要位置。 聚焦板塊,通過導入活動,希望學生關注到兩個問題,空氣的特征是什么?空氣的作用有哪些?這樣更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前概念,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也為本單元后續研究內容的展開做一個鋪墊,讓學生對空氣的認識更全面的、更科學。 探索板塊,主要是學生通過兩個游戲活動,發現空氣的更多特征。通過感受活動,學生發現空氣可以壓縮,很輕等特征。通過傳遞游戲,訓練學生的思維,發現空氣會流動、不易密封等特征,在游戲的過程中重點引導學生觀察空氣與石頭和水的共同特征。 拓展板塊,通過游戲后研討,讓學生對物質的三態,固體、液體和氣體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為后續研究做好鋪墊。學情分析 在一年級下冊《認識一袋空氣》中,學生已經對空氣進行了初步研究,知道空氣具有無色、無味、透明、會流動、形狀不固定的特征,能運用多種感官去觀察空氣,獲取新知。也知道空氣與石頭、水兩種物質比較有許多不同的特征,但是對于相同點的認知還是比較缺乏的。教學 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學生通過感受活動,知道空氣雖然看不見,但是可以被我們感知并且存在于我們周圍。 2.學生通過傳遞游戲,認識空氣具有易泄漏、輕、能被壓縮等特征。 3.學生通過感受活動,知道空氣總會充滿各處。 科學探究目標 1.學生借助生活中和空氣相關的各種物品,并運用多種感官,了解空氣特征。 2.學生通過探究活動,能用簡單的文字或者圖畫記錄實驗結果,嘗試用科學的語言進行匯報。 3.學生通過對氣泡圖進行補充,學會整理信息。 科學態度目標 1.認同以圖表形式組織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2.樂于小組合作探究,能主動參與合作學習活動。 3.愿意傾聽他人的意見,樂于講述自己的觀點。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了解人類的生活和生產需要從自然界獲取資源,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教學 重點 在游戲中發現空氣的特征教學 難點 用與空氣有關的游戲和活動,豐富學生的認知,發現空氣的更多特征,證實自己的觀察結果教學準備 透明塑料袋、透明的自封口塑料袋、塑料杯、碗、氣球、水、石頭等。教 學 過 程 設計意圖 個人備課一、聚焦 1、談話:同學們,空氣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重要,我們時時刻刻離不開它。我們在一年級時對空氣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誰還記得空氣有哪些特征和作用嗎? 2.學生匯報,教師板書記錄到黑板上。 3.介紹繪制氣泡圖 二、探索 活動一:傳遞游戲 明確活動要求。 投影出示:傳遞物 傳遞容器(提示一個容器只能裝一種物品) 小組討論:你們將選擇什么容器傳遞什么物品? 3、出示 學習目標一: 我能和小組伙伴一起,發現空氣的特征. 4、溫馨提示: 1)傳遞過程中物體不能從容器中泄露 2)傳遞完成,組長整理好材料 5、開始活動 6、學生匯報。 匯報時要求學生用“我們用( ),傳遞( )在傳遞的過程中我們發現( )。”這樣的句式。 7、小結 活動二:感受空氣 1.出示:一個大的透明袋子、1個氣球,你們分別會怎么玩? 2.學生說玩的方法,明晰各物品的游戲方法,尤其是透明袋子的,學生示范裝空氣的方法(打開袋子輕輕的一兜,用手抓緊袋口,再擰一圈,觀察結束前都不能松開袋口)。 3.學生通過吹氣球、顛氣球等游戲發現空氣更多更有趣的特點。 學習目標二: 我和小組伙伴一起,用多種方法玩,看誰能發現更多空氣的特征。 音樂停材料員 整理材料 4. 學生匯報: 投影出示:你是怎么玩的?感受到空氣有什么特征? 5.小結 三:拓展 出示:空氣和一般的物體相比,有什么相同的特征呢? 簡單介紹固體、液體、氣體 四、課堂小結 1.利用氣泡圖總結 2.推薦一本書《走進神秘家族:空氣》 了解學生關于空氣的特征和作用的前概念;另一方面,本單元后面的研究內容都需要在此基礎上展開,從而完成對空氣更全面的、更科學的認知建構。 教師幫助學生提煉概括,規范科學用詞。 本環節既是對空氣特征的總結,也是對觀察方法的總結。 通過游戲豐富學生的認知,發現空氣的更多特征,了解、驗證空氣的特征。再次引導學生回到氣泡圖的歸納整理上,氣泡圖里整理出來的關鍵詞,是整節課乃至整個單元的探究線索。 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進行課外科學閱讀,激發學生科普閱讀的興趣,板書 設計 (摸不著無色透明在地球上無處不在空氣特性看不見作用動植物需要呼吸空氣空氣中的氧氣幫助火柴燃燒) 感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