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有表情的面具》教學設計教材解析《有表情的面具》是蘇少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第9課的內容,屬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本課主要內容是引導學生了解面具,感受面具的獨特魅力,并且學會制作自己喜歡的面具,從而激發學生對面具這一中國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熱愛之情。這是一節集欣賞性、操作性、創造性、互動性于一體的美術課程。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面具的文化內涵以及造型特點,制作一個有表情的面具。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思考與討論,了解面具的藝術特點,大膽繪制千奇百怪的面具,提高動手實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面具的獨特魅力,激發對中國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熱愛之情。學情分析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在造型方面比中、低年級有了一定的發展,隨著知識的增長和認識能力的發展,觀察能力、接受能力以及模仿能力也有進一步的發展,而且已經初步認識了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會使用各種美術工具,體驗了不同媒材的效果,在繪畫方面有了初步的寫實傾向,能大膽表現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他們對美術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創造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了解面具的藝術特點并繪制一個面具。 教學難點:結合面具的材料和造型特點,制作一個新穎的有表情的面具。教學方式、手段為了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為了更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采用提問、講述、示范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 教師準備:PPT、范圖、剪刀、彩紙、雙面膠、彩色冰棍桿、羽毛等示范工具,教室布置出氛圍感,給學生提供多種視覺沖擊。 學生準備:剪刀、彩紙、彩卡、膠棒、廢舊物品等。 方法與策略1.營造美術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2.創設開放式課堂,指導學生進行創 造性學習。 3.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4.注重課內外的延伸、拓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學活動環節一:激趣導入 精心設計好導入,無疑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勝,使學生興趣盎然的融入到活動中去,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我將播放視頻《變臉》,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學生自由回答。 小結:豐富多樣的面具愉悅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趣的面具還給我們帶來了神秘趣味。由此引出今天的課題《有表情的面具》。(通過多媒體的導入方式,營造活潑的課堂氣氛,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理并引起他們的探索欲望。) 環節二:描述分析 《課程標準》中強調美術課程需要凸顯視覺性。所以,我將采用講授法與展示法相結合的形式,引導學生觀賞《盒子面具》,并提出問題:面具有什么特點呢?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總結出面具的概念、特點。 《盒子面具》可以看出盒子的四個面都有不同的表情,不同的面具傳達出來的情緒也各不相同。在學生對面具有個初步的感知之后,我會繼續展示《青銅面具》《古代非洲人面具》《古代印第安人面具》等面具圖片,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常見的制作面具的材料有哪些呢?面具又是如何表現情緒呢?通過圖片的展示可以得出常見的制作面具的材料有青銅、硬紙、獸皮、木板等,并且可以通過對眼睛、嘴巴的夸張描繪來表現面具的情緒。之后,為了提高學生對于面具文化內涵的認識,我會播放視頻藏戲選段,請學生思考:藏戲中的面具有什么寓意?面具由古至今發展到現在經歷了什么?在這里我會設置一個小組討論,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合作交流。討論結束后我會讓小組派代表進行回答,結合小組的回答可以得出面具寓意著吉祥,祈求神靈的庇護;面具在我國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其中藏戲已經列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藏戲中的面具具有濃郁的世俗傾向和民間色彩。 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感受面具的趣味,了解面具的深層寓意,激發更多的探究性思考,養成良好的美術學習習慣。 環節三:示范講解 美術課程同樣具有實踐性,所以我會示范面具制作的方法,重點講解對表情的夸張表現,以及制作過程中的剪刻、粘貼、彩繪等制作方法。通過直觀的方式讓學生掌握面具的制作步驟,為學生獨立創作解決技法上的難點。 環節四:實踐展評 教育家弗萊登塔曾說:“學習的唯一正確方法就是實現再創造”。在學生實踐的過程中我會巡視指導,積極的糾正學生存在的技法問題。在大部分學生創作完成的情況下,我會設置一個化妝舞會場景,并引導學生對自己喜歡的面具進行自評、互評,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在展示點評環節中,我會尊重個體差異,注重學生的體驗過程,以鼓勵、肯定為主,多從建議性評價出發,培養學生敢于接受別人的“指正”,進一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這一環節體現了新課標中教學評價對象和方式多元化的要求,利用自評、互評和師評的方式能夠檢驗本節課的教學成果,激發學生向更高目標努力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幫助我總結反思,改進教學。 活動五:小結作業 在課程即將結束時,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重點加以回顧,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歸納和梳理,讓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有一個更加系統全面的認識。在此過程中進行升華情感,引導學生熱愛傳統文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后,為了使學生能有更高層次的提高,我給學生留了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課后搜集外國的面具資這一環節請學生主動分享收獲,從學生的角度檢驗本堂課的教學設置和教學效果,真正踐行“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時刻以學生的接受程度和學習反饋為標準來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探究更貼合學生學段的教學方法。最后的搜集資料的作業是為了讓學生以課堂為中心進行知識的延伸拓展,使美術課堂與課外,美術知識與其他知識形成溝通,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提高美術素養。板書設計有表情的面具 材 料:青銅、硬紙、獸皮、木板等。 造型手法:夸張 寓 意:吉祥、神靈庇佑評價設計美術作品評價需做到以下三點:一是時效性,評價及時要進行,做到面批;二是具體性,評價內容要具體,實事求是;三是多樣性,評價方式要多樣,喜聞樂見。 總之,對學生美術作品的評價可以從創作構思、表現方式和技能等方面進行,既要充分肯定學生的亮點,也要使其明確需要努力的方向。在評價中努力體現課標的理念和目標,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與反饋功能,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和發現自己的不足,促進學生在美術學習方面的發展。 教學反思做為一名美術教師,我認為首先要相信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關愛學生,要讓學生接受我,自然而然就接受了我的教學,并能主動的參與。 在上五年級《表情豐富的面具》一課中,剛開始學生們覺得完成面具難度太大,針對他們產生的畏難情緒,我從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入手,課前,我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基本的工作由他們獨立來完成,我協助他們解決一些比較復雜的問題,幾乎所有學生的興趣都被調動起來,至于教材里的制作更是五花八門,有的學生在紙上畫了孫悟空、豬八戒的樣子,并裝上了皮筋,有的用幾何圖形畫出了抽象的面具,有的模仿儺舞的面具,更多的學生自己想象,想怎么畫就怎么畫…大家在課堂表演中不僅十分開心,而且又很好的完成了原來覺得很難的任務,幾乎整堂課都是在笑聲中度過。我覺得這樣的學習氛圍真的很輕松,很開心,最關鍵的是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